區塊鏈上熱搜:"確定性"的未來有多遠?

區塊鏈上熱搜:

I 圖片來源:Photo by Clint Adair on Unsplash

10月25日晚,CCTV《新聞聯播》播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報道,主題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對於許多區塊鏈行業從業者來說,這無疑預示著區塊鏈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與發展。


巧合的是,兩天前的23日晚間,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出席美國國會就其計劃發佈的數字貨幣天秤幣(Libra)回答議員們的質詢。根據新聞報道,聽證會期間議員們對於天秤幣的技術問題毫不關心,核心議題反而是Libra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在問答中,扎克伯格提到如果美國不在數字貨幣這方面有所創新,其金融領導地位將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


扎克伯格何出此言?中國的區塊鏈技術又將向何處發展?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梳理區塊鏈的概念和發展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於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

區塊鏈是什麼?

  • 是去中心化的分佈式(分散式)賬本數據庫
  • 是一種公開的記錄系統
  • 每一個區塊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加密散列、時間戳記以及交易數據

區塊鏈不是什麼?

  • 區塊鏈並不等於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
  • 儘管數字加密貨幣屬於區塊鏈的一部分,然而ICO(首次代幣發行)這類行為與區塊鏈沒有任何關係
  • 有些參與比特幣“挖礦”的人聲稱自己從事區塊鏈,但事實上比特幣挖礦與區塊鏈的關係不大

讀到這裡,如果你仍然覺得理解區塊鏈概念有難度,不如換個角度,看看TED的這個故事是否能讓你更好的瞭解區塊鏈技術以及它可能發揮的作用:

作為人類,我們一直在尋找那些能降低彼此之間不確定性的方式,以便我們能夠進行交易。

而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提出,制度是一種用來降低我們彼此之間不確定性,以便我們能夠交易的工具。其中,制度既指那些正式的規則,比如說憲法,也可能意味著一些非正式的規則,例如賄賂。

這些制度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

區塊鏈上熱搜:

資料引用來源:www.ted.com

不如回想一下,當我們還處於採集狩獵經濟時代時,我們只能在自己村落裡做交易,交易在空間上受到了一些非正式的限制,但是我們會用暴力或是社會影響力強制進行這些交易。

當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複雜,交易的路線變得更加遙遠,我們就需要建立更多的正式機構,例如貨幣銀行,政府,公司。在交易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增加以及我們的個人掌控力下降的情況下,使用這些機構幫助我們管理交易。

而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也同樣出現了這樣的機構:比如亞馬遜,易趣,阿里巴巴,這些機構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促進人們的經濟活動。

那麼,這和區塊鏈有什麼關係呢?

大多數學者認為,區塊鏈的出現讓我們第一次,可以不是通過政治或者經濟機構,例如銀行,公司和政府,而是單獨依靠技術做到“幫助人們降低交易的不確定性”

所以到底什麼是“區塊鏈”呢?

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分散式數據庫(公開的記錄系統),它通過記錄網絡存儲使用者的資產登記和交易信息,創建了一個不可改變且不會丟失的記錄,包含了所有這個網絡下的交易記錄。這些記錄在這個網絡的每臺電腦上都進行了備份。這不是一個應用程序,也不是一個公司。

比較接近的示例應該像是維基百科:我們在維基百科上能看到各種信息,它是不斷變化和更新的。我們也可以在維基百科上實時跟蹤這些變化。

當然“區塊鏈”還有其他的技術細節,但它的核心是這樣運作的:

它是公開的記錄系統,存儲著該網絡的所有交易記錄,而且這些記錄可以複製到網絡中的每臺電腦,因此這些記錄非常安全,很難被篡改。

接下來,我們繼續瞭解一下目前常見的區塊鏈技術分類: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

公有鏈

公有鏈可稱為公共區塊鏈,指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區塊鏈。換言之它是公平公開,所有人可自由訪問,發送、接收、認證交易。另外公有鏈亦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公有鏈的代表有BTC區塊鏈,ETH、EOS等,它們之間有存在不同架構。舉個例子說,以太坊(ETH)是一條公有鏈,在以太坊鏈上運作的每一項應用都會消耗這條鏈的總體資源;EOS只是一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開發人員可以自由地在EOS上創建公鏈,每條鏈與鏈之間都不會影響彼此擁有的資源,換言之不會出現因個別應用資源消耗過多而造成網絡擁擠。

私有鏈

商業組織正在為各種應用開發分佈式分類賬和其他區塊鏈啟發的軟件。由於這些軟件被中心化機構控制,不具有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屬性,被稱為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s)、區域鏈、或者聯盟鏈。因為其應用範圍與用分佈式數據庫處理信息的雲端運算相似,截止至2017年6月,不但沒有任何私有鏈得到認可和使用,而且國際銀行界紛紛退出所參與的相關項目;加拿大中央銀行也在2017年5月放棄了國傢俬有鏈的開發,對外公佈的主要原因是其與中央銀行體系格格不入。

聯盟鏈

聯盟鏈,只針對特定某個群體的成員和有限的第三方,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過問記賬過程,其他第三方可以通過該區塊鏈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為了獲得更好的性能,聯盟鏈對於共識或驗證節點的配置和網絡環境有一定要求。有了准入機制,可以使得交易性能更容易提高,避免由參次不齊的參與者產生的一些問題。

區塊鏈上熱搜:

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三者區別

對於普通人來說,目前能理解的區塊鏈概念似乎只有跟股票一樣進行炒作的的比特幣買賣。但在企業端,諸如IBM、微軟、甲骨文等企業均已開始了企業區塊鏈的開發應用相關投入。埃森哲《展望》期刊中提到:


到2022年,區塊鏈技術將在跨境支付、證券交易、監管合規等方面,幫助銀行業每年節約150億至2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成本。不僅如此,區塊鏈還有潛力成為一項更廣泛應用的突破性技術,像蒸汽機、電力或因特網那樣,改變社會和經濟的運行方式。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7年,全球GDP的10%可能會存儲在區塊鏈平臺之上。

那麼?區塊鏈可能會從哪些方面給企業與市場交易帶來質變呢?

重新定義中間商

通常,中間商能夠為買賣雙方做市、解決供應鏈或業務流程中的運營或物流問題,或者降低系統性風險,從而創造價值。亞馬遜和我必至(Orbitz)等數字中間機構在重塑產業結構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區塊鏈等技術有望繼續推進這一進程。

舉例來說,用戶可以繞過集中式電商平臺,通過OpenBazaar這樣的比特幣社區,相互買賣商品,未來B2B交易也可以採取這一模式。未來,一旦支持雙方直接交換價值或信息的分佈式網絡解決方案具備了可擴展性,就將在企業信息技術部門得到充分利用。

與新“客戶“執行新合同

利用預先定義的觸發事件或條件,區塊鏈能夠實現商業合同的程序化。其結果之一,就是機器可以像人一樣購買和銷售商品。

例如,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智能電錶來記錄和報告能源消耗情況。將來,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電力市場將支持客戶根據事先確定的合同條款,授權智能電錶購電,甚至是自動更換供電商。在紐約,電力公司TransActive Grid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支持和驗證交易,幫助消費者直接向鄰居買賣富餘的可再生能源。最終,類似方法將被推廣至計算機處理能力、網絡帶寬和其他公共服務上。

精簡運營

為了銷售產品與服務,企業必須對各類資源進行統籌協調。這些行為主要基於一系列的基礎流程——如核算、數據管理和工作流審批等,區塊鏈能夠簡化其中許多手續,尤其是那些依靠規則來執行、核對和驗證的工作。

以開發票為例,這一流程往往非常複雜且容易出錯,要求各交易方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對賬。最近,巴克萊銀行(Barclays)科技創業加速器所扶持的Tallysticks公司,已著手構建基於區塊鏈的開票網絡,為所有交易方保存不可更改的發票記錄,確保近乎實時的發票對賬和結算。在整個商業環境中,此類解決方案都能增強問責機制,同時減少貪汙、詐騙和偽造行為。

區塊鏈上熱搜:

區塊鏈技術的特徵和優勢

根據Ben Evans的觀點,IBM Hyperledger和R3 Corda被認為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企業區塊鏈:

IBM Hyperledger

Hyperledger項目是一個傘形組織,包括許多正在開發的不同模塊和系統。這些子系統中最受歡迎的是Hyperledger Fabric。

其中Fabric本身是IBM推出的企業級區塊鏈,2017年IBM將它“捐贈“給了Hyperledger項目。簡單來說,它是一個後端驅動程序平臺,除了腳本功能外,它不提供任何面向用戶的服務,更像是一種腳本語言。

Hyperledger Fabric包含的亮點諸如:許可區塊鏈系統(交易必須由中央機構而非參與者驗證)、機密和受控的信息流(管理員可選擇誰能訪問共享的信息)、即插即用架構(可以選擇實時系統的各個組件)、智能合約和鏈碼(應用程序的代碼可以支持多種高級編程語言)。這些亮點和功能的集成使得IBM Hyperledger被視為企業管理業務數據的解決方案之一。

R3 Corda

Corda是一個用於記錄和處理金融協議的分佈式賬本平臺,尤其適用於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它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傳統區塊鏈系統的啟發,但是又摒棄了很多不適合金融場景的設計選擇。

Corda提供了一個運行智能合約的框架,具備以下關鍵行為和特點:

  • 通過基於現有合法框架並與現有和新興法案兼容的方式,記錄和管理兩個及以上可識別參與方的金融協議和其他共享數據的變化
  • 去中心化控制的公司間工作流設計
  • 在個人交易層面而非全局系統層面上,支持企業間達成共識
  • 支持納入監管以及監督性質觀察者節點
  • 僅在交易參與方之間驗證交易的有效性
  • 支持多種共識機制
  • 記錄自然語言法律文書與智能合約代碼之間的顯性關聯
  • 使用符合產業標準的工具
  • 嚴格控制數據訪問權,僅對有明確授權或邏輯上有權訪問的用戶開放

除此之外,IBM Blockchain Hub更列舉出了七個可應用區塊鏈的業務場景/行業:食品安全、全球貿易供應鏈、金融行業、廣告出版、政府部門、保險行業、物聯網等。我們以沃爾瑪、馬士基和中國郵政儲蓄為例來展示區塊鏈應用的典型案例。

沃爾瑪

沃爾瑪全球區塊鏈計劃的第一步始於保障中國市場的豬肉供應鏈安全。此項目利用 IBM基於Linux基金會旗下開源軟件Hyperledger建立的區塊鏈技術,可及時將豬肉的農場來源細節、批號、工廠和加工數據、到期日、存儲溫度以及運輸細節等產品信息,以及每一個流程的信息都記載在安全的區塊鏈數據庫上。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沃爾瑪可隨時查看其經銷的豬肉的原產地以及每一筆中間交易的過程,確保商品都是經過驗證的。

馬士基

該區塊鏈解決方案由 IBM 攜手運輸物流行業的全球領導企業馬士基基於Hyperledger Fabric構建,可供海運和物流行業使用。該解決方案將端到端的供應鏈流程數字化,可幫助企業管理和跟蹤全球數千萬個船運集裝箱的書面記錄,提高貿易伙伴之間的信息透明度並實現高度安全的信息共享,大規模應用後有望為該行業節省數十億美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由於典型的託管業務流程往往涉及多方參與,包括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以及投資顧問在內的多個不同金融機構等等。單筆交易金額大,參與方多,反覆溝通與交流費時費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推出了區塊鏈解決方案,以期實現信息的多方實時共享,免去重複信用校驗的過程:確保每筆交易都是在滿足合同條款、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完成。將原有業務環節縮短了約 60%-80%。除此之外,區塊鏈還有助於審計方和監管方快速獲取信息,提前干預和管控,繼而提升整個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自2008年中本聰提出區塊鏈技術的概念至今,區塊鏈及其技術應用在大眾眼中仍然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但在企業端的應用已初現端倪。

其在金融方面的巨大應用潛力則可能是區塊鏈近日同時成為中美兩國之間焦點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以市場交易“不確定性”的消弭者身份又一次出現在大眾眼中的區塊鏈技術,其自身的發展與行業應用場景落地又將迎來什麼樣的“不確定性”未來?

讓我們拭目以待。

InfoQ,《一文了解區塊鏈的基礎知識和常見用例》

Linux China,《區塊鏈 2.0:Hyperledger Fabric 介紹》

Accenture,《區塊鏈技術:每位CEO都應瞭解》


R3 Corda,《Corda白皮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