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昆明誓師,痛罵滿清“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號召大夥“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宣佈起兵反清,而後迅速佔領南方各省,耿精忠、尚之信、鄭經、王輔臣、孫延齡、布爾尼等紛紛響應,此為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在此,我們不談吳三桂為何造反,也不談他為何失敗,要說的是吳三桂那來造反的底氣?要知道,吳三桂當時的直屬兵馬就3萬,耿精忠、尚之信更少,區區9000而已。反觀大清朝,八旗被譽為“滿萬不可戰”之勁旅,這是王朝核心武裝力量。此外,大清還擁有全國財賦,而吳三桂能夠控制(不包括盟友)的地盤就雲南、貴州、四川,大清經濟實力碾壓吳三桂。

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對於這問題,相信許多朋友會說是被逼無奈,康熙皇帝想“削藩”,將吳三桂等三位異姓諸侯王解除職務,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吳三桂只能鋌而走險,作殊死一搏了。其實,這未必準確,若是“削藩”就反抗,那漢武帝玩“推恩令”時各路諸侯豈不是也造反,也學一學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跟中央朝廷幹一番呢?所以,吳三桂敢於扯旗造反,自然有他的底氣,很有把握在戰爭中擊敗清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那麼,吳三桂的底氣究竟是從何而來,為何他如此自信呢?

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自信之一:吳三桂身經百戰,經驗豐富,遠非康熙可比

清軍入關之後不久,多爾袞、多鐸、豪格等名將要麼暴斃而亡,要麼死於天花,要麼則是被政敵殺害,早期能征慣戰之猛將所剩無幾。順治年間,孔有德、尼堪等可以獨當一面之戰將在桂林、常德兩次會戰中又被李定國擊斃,尤其是尼堪陣亡,大清再也找不到可以和李定國相抗衡的旗人將領,為此只能將洪承疇抬出來。但是,洪承疇在1665年已死,大清陣營中能與吳三桂抗衡之戰將幾乎沒有。要知道,吳三桂可不是一般之猛將,從遼東打到西北,再到西南,然後打入緬甸,縱橫疆場幾十年,這豈是十來歲之康熙可比。就算康熙御駕親征江南,估計也會被活捉,重蹈明代“土木堡之變”,吳三桂是這麼認為的。

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自信之二:八旗兵馬不多,而且戰鬥力下滑,遠沒有入關之前那麼彪悍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支軍隊如八旗一樣如此快速地衰落,入關之後不久清朝引以為豪的八旗勁旅便雄風不再,“滿萬不可戰”成為一句笑話。當敬謹親王尼堪統帥4萬大軍南征時,被李定國精銳伏擊於常德,八旗陣腳大亂,各自逃亡,尼堪陣亡。這一切吳三桂都看在眼裡,自然就增長了他挑戰康熙之底氣。此外,八旗人數過少,除去蒙八旗、漢八旗,純滿洲八旗人數封頂6萬。據《滿文檔案選譯》記載,“順治十四年(1657年),戶部尚書車克奏報 ,該年八旗滿洲男丁數是49695人。”事實也的確如此,當吳三桂大軍進入湖南時,八旗子弟一潰千里,屯駐江北武昌的4000八旗勁旅居然坐視不救。後來,康熙實在沒辦法,只好將趙良棟、張勇西北綠營內調,與吳三桂大戰,併成為平叛主力。

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自信之三;打著“興明討虜”大旗,在感情上可以加分,利於瓦解滿清陣營

吳三桂起兵造反時,並沒說自己想當皇帝,也沒打著“清君側”、“靖難”之旗幟,而是抬出民族主義,打著“興明討虜”之大旗,在感情上贏得不少分數。正如他所痛斥滿清:“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希望大夥起來“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吳三桂雖然絞死永曆皇帝,這並不妨礙他贏得漢族士大夫的擁戴,因為這幫人之前能投靠滿清,現在自然也就可以歸順吳三桂,畢竟漢奸的節操從來就沒那麼高尚。事實證明,當吳三桂大軍勢如破竹之時,各省布政使以下官員投靠吳三桂陣營的居然有523人,其中許多人還是兩榜進士的文人,這足以說明大清統治根基不穩,吳三桂“興明討虜”大旗可以起到分化瓦解滿清集團的作用。

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自信之四:吳三桂並非一人在戰鬥,耿、尚、鄭、王、布爾尼等盟友也很強大

吳三桂並非一人在戰鬥,其隊友也是相當強大,若是配合密切,將滿清趕回關外老家是分分鐘的事。耿精忠、尚之信擁兵幾萬,盤踞廣東、福建,威脅浙江、江西,只要同時北上進擊清軍,則東南財賦之地必可到手。鄭經水師力量強大,可以碾壓清軍,若是從海上北上天津衛,則北京震動,或者水師直接進攻遼東,抄襲滿清後路,則康熙危矣。王輔臣所率的陝西軍團更是相當具有威懾力,只要兵出潼關,便可馳騁中原,威脅大清心臟地帶。察哈爾蒙古大汗布爾尼所部就在北京周圍,此時已經起義,試圖再現祖先成吉思汗之輝煌。可以說,吳三桂及其盟友之力量相當強大,若能精誠合作,滿清國祚就止於康熙。

吳三桂兵馬3萬,為何敢挑戰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哪來的自信

綜上所述,吳三桂起兵之初,雖然所部兵馬只有3萬,但他卻有足夠的信心擊敗滿清,這既是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也是對時局的自信。可惜,擁有如此一副好牌,吳三桂居然只想當清朝版的沐英,世代鎮守雲南即可,目光如此短淺,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會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