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孫臏是如何將兵法運用到極致

《資治通鑑》第二十 | 來看看孫臏是如何將兵法運用到極致

這一篇,來講一講一個非常出名的人物,他就是孫臏。

孫臏,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軍事家。一開始,孫臏和龐涓一起同窗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學成之後,去到了魏國當了將軍。雖然龐涓已經當上了將軍,但是他內心還是很不安的。因為龐涓認為孫臏比他更加厲害,自己能力不如孫臏,擔心有一天,孫臏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於是龐涓便設下圈套,召集孫臏來魏國相見。有一天,龐涓便捏造了一個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臏,指的是雙腳的髕骨。孫臏,原名孫伯靈,因受過臏刑,所以後世都稱之為孫臏。龐涓這麼做,是為了廢掉孫臏,讓他沒有辦法建功立業,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一、孫臏設法巧救趙國

有一天,齊國派來了一個使者到魏國,孫臏便設法以一個罪犯的身份跟使者見面。在見面的過程中,齊國的使者被孫臏說服,便偷偷地將他接往齊國。田忌看重孫臏的才華,把他當做尊客對待,還把他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與孫臏討論兵法,也被孫臏的才華所折服,拜了孫臏為師。

這個時候,即公元前三五三年,魏惠王出兵討伐趙國,圍住了邯鄲。楚王派了使者到齊國,希望齊威王能夠出兵相救。而齊威王也答應了,準備讓孫臏為大將軍,打擊魏國,救趙國。孫臏說自己是一個罪犯的身份,不能夠當將軍。最後,齊威王便任命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坐在車上謀劃對策。

田忌準備帶兵前往,但這個時候孫臏阻止了。孫臏說:“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孫臏的意思是說,要想解決糾紛,不能夠用拳頭。要想平息爭鬥的局面,不能夠用兵器。而是要抓住對方的要害之處,攻擊對方虛弱的地方,這樣的話,局面會出現變化,危機自然就能夠平息。批,用手攻擊;亢,喉嚨,指要害之處;搗,攻擊;虛,虛弱的地方。

孫臏進一步解釋說:“今天魏國出兵討伐趙國,那麼魏國的精銳部隊,一定都在外面,而國內僅存的,必定是老弱病殘。”這就是魏國的虛弱之處。只要對魏國的虛弱之處進行攻擊,那麼就可以解決目前的僵局,化被動為主動。接著,再佔據魏國的交通要道,攻擊魏國的後方。

孫臏的這一個計謀,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所以,在孫臏的謀劃下,田忌帶兵攻擊了魏國的國都。魏國急忙還師回國,在桂陵與齊國的軍隊發生交戰,打敗了魏國。

孫臏的這個計謀,是非常妙的。《三略》當中講過:“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就是說,要明辨整個戰爭的形勢,判斷出哪裡是進攻點,哪裡是防守點,這是非常微妙的。而一旦能夠判斷出進攻點、防守點、敵人的長處與短處,就能夠對敵人進行精準的打擊。

從常人的理解來說,要想就趙國,那麼必定會出兵去趙國,幫助趙國打敗魏國。這是最基本的做法。但是孫子則從奇的角度來看待。他沒有從增加雙方的緊張局勢入手,而是去攻擊魏國的國都。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後院起火,魏國自然會慌了手腳。後面遇到魏國的軍隊,也能夠順利打贏。

這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是對魏國的判斷很準確,一方面是對局勢的掌握很清晰。所以,凡事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這也是陰陽的角度。陽極必陰,陰極必陽。這就是古代戰略家最根源的思考方式。

二、孫臏妙用兵法救韓國

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國龐涓率兵征伐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進行謀劃出兵救韓國的策略。齊國的國相鄒忌是主張不救韓國,任憑韓國和魏國廝殺。而田忌的看法是,如果不救韓國,韓國勢必會被魏國吞併,那麼魏國的勢力將大增,進而影響到整個七雄互相制衡格局。

一個國家,只有快速地、更多地吞併其他的國家,才能夠快速成長起來,最終才能夠登上天子之位。所以,這個時候各個諸侯都在忙著兼併其他的諸侯國。而田忌便是擔心魏國的兼併之路太過順暢了,會制衡到齊國的地位。

孫臏這個時候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他認為目前韓國、魏國的軍隊士氣現在還很旺盛。如果現在去救,相當於齊國的軍隊去替魏國打仗,傷亡的都是齊國的軍隊,並不值得。孫臏根據這個形勢,也做了另外的判斷。他認為齊國先不要出兵,魏國這一次是決心要吞併韓國,韓國並沒有多少勝算。而韓國一旦支撐不住了,一定會繼續來向齊國求救。

等到韓國再次求救的時候,齊國才出兵。這個時候出兵,即可以加深韓國和齊國的關係,而且又能夠趁著魏國軍隊疲倦而一舉攻之,這樣就可以名利雙收。

後來的局勢發展,果然如同孫臏所說的。齊威王表面上答應出兵相救,但其實是安兵不動。等到齊國、韓國之間進行了五次戰爭,即將引來最後的決戰時刻,齊威王出手了,任命田忌、田嬰、田盼為大將,孫子為軍師,直接進攻魏國國都。

這一次,進攻的目標還是跟圍魏救趙一樣,沒有直接進入戰場,反而是進攻了魏國空虛的國都,再次上演一次圍魏救趙。

龐涓再次無計可施,在雙重的壓力下,選擇回國抵禦齊國的進擊。龐涓兩次受到孫臏的威脅,心裡一定是苦不堪言。而在回途的路上,孫臏再次設計讓齊國軍隊一路上逐漸減少做飯用的灶器,從而讓龐涓認為齊國的軍隊出現了大量逃兵,放鬆了警惕。

在龐涓放鬆了警惕,只帶領一小隊輕兵前進的時候,孫臏設置了埋伏,一舉殲滅了龐涓的小部隊,而龐涓知道大勢已去,也自刎了。至此,爭爭鬥斗的同窗二人,終於迎來了最後的結局。龐涓當初設計斷了孫臏的雙腳,今天孫臏設計要了龐涓的命。

而孫臏在這兩場戰爭中,對局勢洞若觀火,對人心的深刻把握,對兵法的巧妙運用,實在是非常精彩。不僅化解了韓國、趙國的緊張局勢,大力打擊了魏國,也為齊國今後的統一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而孫臏的圍魏救趙計謀,也經常被用在商業上、組織內部的鬥爭當中,其基礎是陰陽虛強的道理。避其強,擊其虛,這是計謀設計的根本原則。

-----------

點擊【關注】並進入主頁

瞭解《資治通鑑》的故事,學習古代帝王的治國理政思路,學習為人處世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