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鬼谷子弟子,足智多謀,因與同門相愛相殺被師兄致殘


戰國時期,兵法詭譎,湧現出許多兵家人才。本期我們就來講述兵法鬼才孫臏。

孫臏是鬼谷子眾多弟子之一,在其門下參學六韜三略之要、行兵佈陣之法,但眾所周知,鬼谷子的徒弟只要出山門就是天生死敵,相愛相殺,大概是老穀風水不好。不管什麼原因,這孫臏也一樣,和他的同門師兄龐涓一生糾纏死鬥。

孫臏的師兄龐涓最先出仕至魏國當了將軍,此時孫臏依然在苦學兵法。幾年後,孫臏終於出師,喜滋滋的去找師哥,寄希望可以和師兄兩人做魏國左膀右臂。卻不想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龐涓早已被名利蒙了雙眼,他覺得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害怕孫臏超過他的地位,於是命人殘忍的砍去了孫臏的雙腳,並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初入仕途遭此大難,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了報仇,他只能選擇忍辱偷生,裝瘋賣傻,甚至吃豬屎來矇蔽龐涓。大概是演技太好,龐涓真的以為師弟瘋了,漸漸放鬆了警惕,孫臏終於找到機會逃出了魏國。

孫臏:鬼谷子弟子,足智多謀,因與同門相愛相殺被師兄致殘

這之後,孫臏輾轉來到齊國,在這裡,孫臏遇見了一生的貴人——田忌。沒錯,就是《田忌賽馬》中的主人公。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這是中國早期的賭局,豪賭。孫臏就是他的謀士,他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並保證一定能贏。他對田忌說:“你先用你的下等馬同他的上等馬比賽,再用你的上等馬同他們的中等馬比賽,最後再用中等馬同他們的下等馬比賽,”最後比賽結果3:2勝。老實說,孫臏這麼做有點不地道,人家都是平級比賽,你這作弊,但那時比賽規則沒這條,其他貴族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田忌一躍成為賭神,孫臏也聲名遠播。


孫臏:鬼谷子弟子,足智多謀,因與同門相愛相殺被師兄致殘


而真正讓孫臏聲名大振的是桂陵之戰,我們熟悉的圍魏救趙就發生在這個時侯,這次戰役也是兩人的第一次戰場交鋒,龐涓一直以來最害怕的還是發生了。當時魏惠王派遣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於是求救於齊國。齊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一聽對面是自己的大仇人,那鬼點子就一個一個從腦子裡冒出來,遂出計,提議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但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大梁是魏國國都,魏惠王見齊國大軍浩浩蕩蕩衝了過來,嚇得急忙命令龐涓火速返國救援。孫臏本就無意攻下魏都城大梁,早就在龐涓大軍返程必經之處埋伏,結果魏軍長途跋涉,早已是疲憊之師,怎能敵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龐涓輸的一敗塗地。孫臏面對強敵,攻其所必救,避實就虛,以攻為守,以迂為直,實在妙哉。圍魏救趙這一計得以入載三十六計之二,被歷代將兵奉為經典,足見其智慧之處。

孫臏:鬼谷子弟子,足智多謀,因與同門相愛相殺被師兄致殘


桂陵一戰,魏軍雖然戰敗,實力卻未受到多大的損失,但經此一役,魏軍不敢輕言出兵,孫臏只能密切監視龐涓動向,伺機而動。十三年後,魏國聯臺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孫臏聽聞,立刻請旨出戰,於是齊國國君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直取魏國首都大梁。歷史是驚人的相似,魏國得知齊軍攻魏救韓的消息後,立即撤去圍韓之軍,回到大梁,魏國國君魏惠王決心集中主力迎擊齊軍,以報桂陵之戰失敗之仇。於是,他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軍,率領10萬軍隊主動迎擊齊軍,尋求決戰。孫臏太瞭解這位師兄了,好大喜功,目空一切,於是立刻想出了誘敵之法:就是在與魏軍接觸後就假裝敗退,退卻中第一天挖10萬個爐灶,第二天減少到萬,第三天減少為3萬個,讓龐涓誤認為齊軍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戰力迅速減弱,而不顧一切地來追趕。果然,龐涓見齊軍爐灶天天減少,得意忘形了,衝自己的士兵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尤其是我那殘廢了的師弟,知道我來了,還不得馬上逃走?”於是丟下步軍,只率一部分輕裝精銳部隊,兼程追趕。孫臏掐指一算,估摸著龐涓的行軍速度,天黑就可趕到馬陵,而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極適合埋伏兵馬。孫臏笑了笑說:“那就給師兄一個驚喜吧”。孫臏這招兒也太損了。他命令削去大樹的樹皮,在露出的白頭木頭上寫上:“龐涓死在此樹之下。”龐涓果然晚上來到大樹下,見白色木頭上寫了字,就把火把拿過來照看,還沒來得及讀完樹上的字,齊軍已萬箭齊發,魏軍大亂,彼此無法相顧。龐涓這才意識到中了孫臏的計策,但已經智窮兵敗。他還不服氣,在自刎之前仍舊怒罵孫臏:“遂成豎子之名!”。豎子是什麼意思?鄙視你,侮辱你,就是你小子的意思。鴻門宴上項羽心慈手軟沒能殺得了劉邦,范增也曾破口大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但此時龐涓再罵孫臏也沒有用,他罵得越狠,也只能是給孫臏揚威立名罷了。是故馬陵之地,無皮樹下,萬箭齊來,拔劍自刎,身敗名裂。所以說無論怎麼技不如人,也不應該有害人之心,龐涓是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孫臏步步為營,得以報仇雪恨。

孫臏與同門師兄的愛恨糾葛有了了斷,但不知是心願已了,還是厭了這凡塵俗世,龐涓死後,這史書上再也沒了孫臏的生平記載,“既生瑜,何生亮”,其中滋味,龐涓明白,孫臏也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