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受烔炀《许氏宗谱》续谱委员会委托,为《许氏宗谱》作序,动笔前我通览了许氏老谱的序记传赞等谱文。受凌老师读祖氏宗谱的启发,尝试作“凌式”读谱手记。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烔炀河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加之巢湖北岸徽州移民后代的血管里,流淌着古徽州儒商的血液。继承先辈善于经商、崇尚读书取仕的价值观,应该是烔炀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吧。因此,烔炀众多姓氏的老谱里,都可能存在静卧在岁月深处,闪闪发光的记忆。目前发现的烔炀祖氏、唐氏、周氏无一例外。因此我格外关注烔炀许氏宗谱的每一个细节。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一篇题为“润天、国聘二姻叔大人合序”的落款是“以优拔朝考 知江苏青浦县事 调署溧阳县姻愚姪(疑为“侄”)钱国选薰沐拜撰。”这位钱大人是何许人也? 《青浦县志》载:“钱国选,安徽巢县人,光绪乙酉拔贡。光绪二十七年,任青浦知县。”

钱大人给两位同学兼叔丈人写的““序”(相当于传,惯例生不立传,显然当时这两位“姻叔”还健在)里是这样写的:“幼与予同塾,性情浃洽。始以文字结神交,继以婚姻联骨肉。”原来这两位四户许的“老先生”看上了这位钱同学,后来把侄女儿嫁给了他,这样钱大小也就成了四户许的女婿,可想而知钱大人的家离四户许应该不远。进一步合情地推理,可能属离坝拐四五公里的小钱村钱氏家族人(有空准备去小钱村实地走访)。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冯煦




钱大人有哪些生平事迹呢?从网上一些零星的博文中发现,在一本叫《碑传集》的书里有清末安徽巡抚冯煦(1842-1927)给他写的“墓表”。为什么当时安徽省“一把手”给远在江苏(现在属上海)的“芝麻官”撰写墓表呢?冯大人又是如何书写这位钱知县的呢?找到这篇墓表,一切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现在网络上免费午餐实在是太少了,动用私人资源从某高校内网上找到了《碑传集》影印本电子版。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碑传集》由清人钱仪吉(1783-1850)编纂,有一百六十四卷之巨,涉及清前中期大小官员一千九百多人的墓志铭、传记及具有传记内容的文字,是清代第一部大型碑传文集。此书全面汇集了清人碑传文献,不仅提供利用之便,还影响后人学习编纂的方法。

查遍一百多页目录,没有找到这位烔炀的钱大人,后来发现书里最后面的人物都比钱大人早。原来在钱仪吉去世后,后人闵尔昌(1872-1948)又辑录《碑传集补》六十卷,汪兆镛(1861-1939)续编《碑传集三编》五十卷。于是我又利用私人关系把这些书翻出来了,终于在《碑传集三编》第二十六卷中找到了钱大人的“墓表”。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曾国藩




原来这位钱大人早年曾跟随曾国藩驰骋大江南北,后在直隶、东台、溧阳、太仓、青浦做过官,最高时官至四品。冯巡抚在题为“四品衔江苏补用直隶州知州钱君墓表”中是这么写的:“君讳国选,字乙廔……巢县钱氏。幼颖异,以粤捻乱不得专一于学,父汇宗治醝南清河,君从张缦青、钱楞仙两先生游,学日进。年二十二补博士子弟员,旋食饩。乙酉举选拔贡生,客授东台,垂二十二年……而君终瓆于秋赋,就职直隶州判,之河南,以治河擢知县,以转漕擢直隶知州,复以振(赈)灾进四品衔,历克苏扬各差,署青浦、溧阳……”。张缦青是何人无从查考,这个钱楞仙是湖州钱振伦(1816--1879),字楞仙,晚清著名骈文家。道光十八年中二甲进士(曾国藩为同科三甲进士)。钱振伦娶翁瑞恩(字璇华)为妻,翁氏乃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女,帝师翁同龢之姊,一代才女。钱楞仙和曾国藩私交甚好,看着朋友娶了才貌双全的娇妻,一贯喜好“欣赏别人娇妻美妾”的曾文正公为好友的画题写了那二首脍炙人口的词《贺新郎 题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二首》,羡艳之态,跃然纸上。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文章没有具体交待,钱国选攀上张缦青和钱楞仙的细节,但有这两位贵人的提携,加上他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我们这位钱大人后来仕途一帆风顺就可想而知了。遗憾的是对于钱国选来说,这两位贵人走得太早。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那么,冯巡抚为什么为钱大人写墓表呢?冯大人是这么写的:“(钱国选)庚申(1920)归舒鄛,十月二十九日感疾遽卒,其生道光庚戌(1850)十月十四日,年七十有一。君朴厚廉勤,究心经世之学;朝章国政,靡不精研……娶韩氏,封恭人,子一诒湜,孙四,曾愈、曾慰、曾恕、曾德。某日卜葬某乡之原。诒湜云刘笠僧以状来乞为文表于墓。余丙戌在辇下识君,蒯礼卿、前辈许君神识……时共游宴……甚欢”。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蒯光典




文中提到的蒯礼卿是合肥人蒯光典(1857-1910)。光绪八年(1882)中举,九年(1883)连捷成进士,选庶吉士,三年后散馆考试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刘笠僧就是巢县“大名鼎鼎”的刘原道(1865-1938)。

辛亥革命后,冯煦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并参与编纂《江南通志》和诸府县志。从钱大人墓表里可以看出,刘原道与冯煦、与远在沪上同是巢县人的钱国选都非常熟识,而且钱大人与冯大人也曾“同游”、“甚欢”。因此,钱大人之子托刘原道书面“乞求”冯大人为其父写墓表,也就顺理成章了。


文化巢湖:找寻失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读谱手记(之一)



……烔炀河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很多过往的人和事煙没于历史长河中,等待发掘。希望有更多象凌老师那样的勤奋人,能利用工作学习之余,为我们唤醒更多失落的记忆。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