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军团的行军

在集结地集合完毕的罗马市民兵,在完成了从小队到中队的编组以及武器分发工作之后,来自各同盟国的士兵也完成了这些工作。他们编队的方法与罗马市民兵略有不同。

同盟国的编组

同盟国会推荐有资格的人组成执政官的近卫队,负责执政官的一切事务以及警卫任务。在宿营地,距离执政官最近的就是他们。罗马人把保卫执政官的任务交给了同盟国士兵,这也是处于对同盟国的信任。而同盟国派出在执政官身边的,一般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安排在执政官身边也是为了学习如何指挥运作军队,为他们培养军官提供后备力量。

罗马军团的行军

同盟国会挑选三分之一的骑兵和五分之一的步兵组成精锐部队,相当于罗马军团中的重步兵,是同盟国军队中的中坚力量。

剩余的同盟国士兵,也就是三分之二的骑兵和五分之四的步兵会分成两只部队,分别叫左翼和右翼,与罗马市民兵组成的第一、第二军团的叫法不同。最小的作战单位是小队,来自同一城邦或同一个地方的人组成,小队长由他们中间产生。

罗马军团行军顺序

在集结完毕后,大军按部就班地开始行军。

走在最前面的是同盟国的精锐部队,随后是执政官及其警卫队。

第二支是同盟国的右翼部队,他们的行李马车紧随其后。

第三支是罗马市民兵的第一军团,他们的行李马车也紧随其后。

第四只是罗马市民兵第二军团,行李马车跟着着他们。

最后一支殿后的是同盟国军队中的左翼部队以及他们的行李马车队。

这是罗马军团常规的行军次序。按照这个次序即便图中遭遇敌人也能迅速摆好阵型,只要横向散开即可。

骑兵在自己所属军团的两侧,或者在行李马车队的两侧。

罗马军团的行军

如果预计到敌人会在背后突袭,那么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执政官和同盟国精锐部队会转而殿后,走在行军队伍的最后面,其余队伍的顺序不变。在实际的行军中,在不需要担心敌人来袭的时候,次序也会发生变化,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得到充分的休息,补充水和粮食。

如果行军路线即宽阔又平坦,那么队伍就会排成三列或者四列行进,这个时候行李马车队往往会与队伍平行前进,如此一来,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行李马车还可以起到盾牌一样的防御作用。

罗马军团一天的行程通常为25公里。

罗马军队的宿营

罗马军团的队形非常规范,罗马人在任何事情上也做得井然有序。一天的行军进行完了之后,在搭建宿营地的时候,他们的规范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罗马军团的行军

行军到了黄昏的时候,值班的一名士官会带领一个小队先行,寻找合适的宿营地。一般来说,宿营地需要防御没问题,并且有水源,还可以容纳两个军团近2万人的开阔的地方,他们找到这样的地方后会在中间竖起一面白色的旗帜,表示这里就是执政官色帐幕所在地,以此为中心,向外围搭建宿营地。他们丈量距离不用尺子,而是用步行测量,一步大约为30厘米。

在确定好一个600*800米的宿营地之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出入口,从出入口往里面是宽阔的通道直通中央,并在中央交汇。这是为了防止突变发生混乱,所以道路要很宽。他们一边步行测量距离,一边决定搭帐篷以及各方向要冲的位置,分别插上旗帜。这些准备工作完成的时候,大部队也就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一起完成。宿营地的主要通道旁边会有一个圣火台,奉上祭品、向诸神乞求保护或是用鸟占卜的地方,一侧是演讲台,在罗马军团,执政官在这里向士兵演讲,这是执政官和士兵之间进行交流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罗马军团的行军

罗马军团的宿营非常严谨

执政官的帐幕就在圣火台的后面,其帐幕的一侧是财务检察官的帐幕,他们都是属于军团中的经济部门。为了方便保护执政官,警卫士兵的帐幕也在旁边,往外是12位将官的帐幕。另外,骑兵和同盟国指挥官的帐幕也在这一区域。宿营地余下的部分是军团士兵的帐幕,各军团依次搭建。同盟国士兵也一样,各帐幕之间距离必须相等,最后环绕四周,要挖出一条壕沟或搭建栅栏。

尽管他们只是在这里宿营一个晚上,但是对于安全问题他们从不掉以轻心。

帐篷搭建完成后,所有的人员一起大扫除,在帐幕之间洒洒水,用扫把扫地。晚饭是在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的,按照帐幕每个士兵把食材拿到一起轮流做饭。吃完饭后的打扫和灭火事宜严格按要求进行,他们还建设了简易的下水设施,并且在营地内绝对禁止随地大小便。

参考文献:《罗马人的故事》 盐野七生

ADCOCK,F.A.,The Roman Art of War under the Repiblic,Cambridge,1940.

ASTIN,A.E.,Scipio Aemilanu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7.

AYMARD,A.&AUBOYER,J.,Roma e il suo impero,Firenze,1958.

BADIAN,E.,Foreign clientelae 264-70 B.C.,Oxford,1958.

BARBAGALLO,C.,Classi,partiti e legge nella repubblica romana,Pisa,1974

CICCOTTI,E.,La guerra e la pace nel mondo antico,Torino,1901.

EARL,D.C.,Tiberius Gracchus:A study in Polotics,Latomus,Bruxelles,1963.

HALL,U.,Notes on M.Fulvius Flaccus,1977.

ROMANELLI,P.,Storia economica e sociale dell'impero romano,Firenze,1933.

ZANCAN,P.,Mitridate Eupatore,Venezia,19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