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出了一个宰相,叫吕蒙正。关于他最著名的是他曾经写的那篇《破窑赋》,其中开篇最经典的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青山大河固然壮丽多姿,但是你想不到这江河青山竟多变幻。

从宜宾至宜昌全长约1044公里的长江,自古被称为川江。重庆直辖后,川江流经四川境内虽然只有200多公里,但川江之名并没因此改变。据传19世纪末,英国冒险家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租乘木船探寻川江之路,并把第一艘轮船驶进了川江。自此,乘船出行成了沿江百姓的主要交通方式。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我想对于八零后对川江的记忆并没有上个世纪70年代前生的人更加深刻,而八零往后的人,更加对川江少了一种特殊的依恋。可是在川南一带,特别是泸州,在我们还依赖水路的年代,老一辈生在川江边、长在川江边,长大后外出求学的地方也在川江边,乘船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便是上学、返乡的“必由之路”。

陆上交通还处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境地,从泸州到重庆再到涪陵,乘船比乘车更便捷更舒适,在80年代年中期以前,泸州有一种大轮船开往重庆和宜宾两地,那就是当时的"红卫号",这个船由当时的省轮司经营,一个船可载大约是三、四百人吧,船仓分几个等级,有软卧、硬卧和大仓座票。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泸州到重庆下水一天可到达,上水却要两天,到宜宾上、下水都是一天到达,这些船分别停靠于一、二、三(现在的东门口,当时最热闹的码头)、四码头(现在市府路河边那里),那是的汽车极少,到重庆选乘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和火车,因为火车要到隆昌才能乘座,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在泸州坐船。在他们记忆中这些都是美好的,它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现在想想那时慢慢地坐船到重庆,一路上观两岸风光,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

可是在这段记忆中有一件事情却是比较沉痛的,那是1973年的12月3号,宜宾开往泸州的“红卫10号”,在蓝田被车渡撞击倾覆,造成多人死亡,是川江航运史上不多的江难事故之一。

江阳沽酒客特意询问了几位泸州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前辈,有人告诉我,红卫10号是重庆轮船公司,当时四川省成渝还没有分家时也叫省轮司,泸州到宜宾的客轮。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其中红卫10号和红卫5号分别从泸州和宜宾早上5点左右向对方对开。上水船到达宜宾大约在下午5点左右,下水船到达泸州大约下午3点左右。

当时泸州还属于宜宾地区管的时候大部分乘客都在到宜宾开会和出差的,一层是散客大厅和轮机房,还有船尾的厨房,二层是卧铺,三层是驾驶室,特别是红卫10号二层最前面驾驶室下面是个很好的观光平台。

根据老泸州人的记忆停靠站点是:泸州——纳溪——大渡——井口——二龙口——江安——南溪——李庄——宜宾等。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他们告诉沽酒客如今几十年过去,很多当时记忆都模糊了,好久停开的也记不得了。现在泸州到宜宾也没有轮船坐了,有人还津津乐道的说:红卫10上面早餐3角钱一碗的猪肝面也成永远的回忆了。

那么那次事故到底怎么发生的呢?为此沽酒客的一位老师专门给我讲述了当年的经过,由于该老师不愿意透露姓名,沽酒客尊重老师的意思,只用老师来代替。

老师说:那个时候泸州长江大桥还没有修,长江上没有桥,但是泸州已经有了汽车,要汽车通过长江到对岸蓝田也好,去纳溪也好,人们当时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用汽车划子,什么是汽车划子呢?老师说这就是泸州人给汽车渡轮取的名字。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无论是横渡长江的渡轮还是红卫10号,全凭驾驶员的经验和规则,一直都相安无事,直到1973年12月3日。汽车划子靠岸时放下挡板,汽车就可以驶进平台,然后收起挡板。老师回忆说,当时驾驶汽车划子的是一个年轻的实习生,在行驶靠岸时没有及时收起挡板,红卫10号冲向汽车划子时,已来不及避让,导致挡板划破了红卫10号的船体。红卫10号慢慢渗水,逐渐下沉,情况越来越紧急。但当时的船员全部坚守在岗位上,试图把破败的船体尽量往蓝田坝的渡口开去。

老师告诉沽酒客他还有个库房街小学的校友,叫李静莲(音),当时也在船上。看到很多人随着沉船落入水中,李静莲十分着急。她是一个游泳的好手,突发这样的情况,她先救下自己的孩子,然后马上返身跳入江水中,义无反顾加入到了救人者的行列,无数次救人上岸再返回江中,直到最后,自己也精疲力竭,抱着孩子靠在江边的沙石上。

泸州46年前的一段川江沉痛记忆,泸州版“泰坦尼克号”沉船始末

这期间其实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另外一些老前辈回忆说,当时船上一位妇女抢不到救生衣,准备放弃逃生,正当她绝望的时候,一名解放军战士把她拖上船顶,还交给她一件救生衣,随即又跳到底舱去救人。

1973年12月3日,泸州遭逢此大难,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但是泸州依然显示除了人文关怀和最淳朴的大爱,大家都奔跑在路上,泸州好久没有出现这样的大事了,人们追逐着,呼喊着,求救着,最终这艘船沉没在这个地方。据说今天还有人在每年12月3日这一天到长江边来祭奠此次事故逝去的亲人,只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在发生,大家都能平安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