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三次強調,監管層加壓銀行資本補充

一個月三次強調,監管層加壓銀行資本補充

​內容摘要

近年來,隨著銀行自身的擴張和內外部監管方面的要求,無論大行小行,資本補充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明顯。

而在當前金融迴歸本源、服務實體以及寬信用的情況下,監管方面更加重視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機制問題。甚至在國慶假期前的一個月裡,金融委連續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方面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究竟面臨著哪些資本補充的壓力?監管為何又對資本補充如此重視?這是今天司南君要講的內容。


01

資本補充大行小行都“缺血”

一個月三次強調,監管層加壓銀行資本補充

1、國際監管要求的壓力

金融開放是未來的大趨勢,與國際接軌也是對我國當前金融行業的要求。作為金融行業支柱的銀行業必須起到扛起金融開放大旗的帶頭性作用。國有大行作為系統重要性銀行,應當滿足更為嚴格的資本、槓桿率的要求,因此依然面臨資本補充的壓力。

2015年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提出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監管框架,監管對象主要涵蓋G-SIBs(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集團和重要附屬子公司。按照FSB規定,我國作為新興市場最晚應在2025年和2028年分別達到16%和18%的TLAC監管要求,且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還需承擔一定的附加資本需求。

加上未來交行、興業等幾家銀行還有可能入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屆時將對國內相關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將對國內銀行業的資本金補充帶來較大壓力。

2、資產擴張和提質需求

近年來,尤其是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持續擴張,但是經營端卻跟不上發展的速度,這樣就給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帶來較大的壓力。

根據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2011-2017年銀行總資產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6.3%,近兩年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平均增速仍保持在8.3%左右。相比較而言,商業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卻受到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的息差縮窄以及監管趨嚴使得套利空間減少的影響,增速明顯低於總資產的增速,且呈現逐年放緩態勢。


在2015-2016年間,總資產增速與淨利潤增速差距最大時超過13個百分點。商業銀行總資產的快速擴張本身就會不斷消耗資本,而利率增速的放緩則限制了銀行通過利潤留存來補充核心資本的能力。特別是在二者差異較大時,更是加劇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壓力。

另一方面,近年來在提高資產質量上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各銀行做到資產出清、降低不良率,這就加大了銀行的資本消耗。

對於地方性商業銀行而言,降不良對資本的消耗壓力更大。評級公司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認為,受經營區域集中、客戶結構單一、風險管理水平落後等因素影響,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率偏高並非偶然。因為中小銀行一般集中於市縣區等範圍內,貸款集中度偏高,信用風險難以分散,其資產質量受到地方經濟發展影響較大。近年來,部分過剩產能集中、經濟結構落後地區受經濟結構調整影響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這直接導致地方性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快上升。為了降低不良率,地方商業銀行便不得不加大資本補充。

與此同時,在9月26日財政部發布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中就提出,

為真實反映金融企業經營成果,防止金融企業利用準備金調節利潤,對於大幅超提準備金予以規範。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熊啟躍對記者表示,上述規定將會使得部分銀行的即期利潤有所提升,即期利潤提升後會對銀行資本金帶來結構性改變。因為超額撥備本來就計入二級資本,撥備還原成利潤後,相當是可以把二級資本部分轉化為核心一級資本。

3、表外迴歸表內的監管要求

在去槓桿、清通道以及影子銀行的背景下,銀行的表外業務需要按照監管的要求迴歸表內。而消耗資本的表外業務主要是承兌匯票、信用卡授信、貸款承諾等業務,而這些表外業務一旦轉化為表內,必定需要計提資本而形成消耗。

4、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

目前為了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在立足本源、金融迴歸實體方面,金融監管要求各銀行尤其是立足於地方的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但制約地方信貸投放的銀行資本金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當前穩增長離不開信貸的支持,緩解銀行資本短缺的問題,也是對加大信貸投放實現穩增長有利的保障。


02

資本補充多元化

此前商業銀行資本金的補充主要有股東增資、利潤積累、上市融資、發行混合資本工具等創新工具來補充。其中,股東增資、首發上市、配股、非公開發行等權益型資本補充工具方式主要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上市融資發行主體限於上市或即將上市銀行,對商業銀行資本補充能力有限。因此目前監管正在鼓勵形成一個多元化的資本補充市場。

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提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

9月5日金融委召開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時指出,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

9月27日金融委第八次會議上對銀行資本補充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去年,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永續債的政策性文件,同時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以增強永續債的流動性。今年以來,已有8家銀行成功發行了9只共4100億元永續債,還有約3600億元的永續債發行“正在路上”。“目前永續債市場運行狀況良好,銀行願意發,投資者也願意買,潛在市場空間還很大,是銀行一個重要的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

“除永續債之外,還可以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曾表示

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較為流行的資本補充工具主要集中於優先股和減記型二級資本債,非普通股和二級資本補充工具相關產品相對較匱乏,其他新型補充工具更是缺乏廣泛應用。而國際資本補充工具的發展則更為成熟,不僅在補充工具應用上呈現出多樣化,在交易結構方面也更加完善。所以未來仍有很大發展和創新的空間。


03

銀行金融債發行升溫

一個月三次強調,監管層加壓銀行資本補充

在監管的鼓勵和銀行自身發展的需求下,銀行金融債發行持續升溫。據統計,各類金融機構9月份的金融債發行出現井噴式增長並創年內新高,發行規模一舉突破3500億元,環比大增545億元,這其中商業銀行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銀行9月份金融債發行規模增至2652億元,銀行金融債發行規模佔比高達75.77%。

東方金誠金融債月報顯示,當月,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包括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在內的資本補充工具紛紛落地。統計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共計發債22只,環比及同比均增加6只;發行規模高達2652億元,創出年內新高,環比及同比分別增加838.5億元和884億元,銀行金融債發行規模佔比高達75.77%。

雖然銀行金融債發行如此火熱,但大小銀行卻冰火兩重天。

在二級資本補充方面,今年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逾5000億元,規模已超去年全年,但其中大型銀行佔據主流,而中小銀行參與較少。一直以來,二級資本債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主渠道,但今年以來,正是大型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的提速,帶動了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的整體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雖實現整體增長,但剔除工行、農行、中行、建行4家大型銀行以及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3家股份制銀行後,其餘銀行的發行規模不足1000億元,佔總規模的比重不到18%。

興業研究策略分析師郭益忻分析認為:“從發行方來看,大型銀行需要發行合格的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工具以滿足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要求,二級資本債作為成熟品種,是大型銀行合意的選擇;從投資方來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利率處於低位,二級資本債絕對收益不高,但相對收益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機構的配置需求。”

“此前,二級資本債的發行量在各類型銀行之間都差不多,但今年以來,包商銀行事件對小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產生了一定影響,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或是成本較高,或是乾脆無人問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坦言。


04

如何完善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

雖然目前銀行資本補充多點開花,但是我們依然看到在結構機制上存在著問題。那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除了創新機制之外,疏通道。一方面不僅需要繼續創新補充和完善銀行融資機制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讓這些資本補充渠道更為順暢,如監管部門在進一步簡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的審核流程、進一步支持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IPO等方面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2、引入基金、年金、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參與銀行的增資擴股,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境內債券市場交易來豐富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投資主體。再結合當前金融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大背景,銀行、證券、保險業股比投資限制明年將全面放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外資通過收購中小銀行的方式進入國內銀行業市場。

3、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支持。中小銀行是緩解地方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力軍,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正在逐步豐富,但是尚存在准入門檻較高、投資端需求不足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以保障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的通暢,尤其是對於補充渠道較為受限但承擔著支持中小微企業重任的中小銀行。

4、商業銀行要通過業務轉型來減少資本佔用,走輕資本發展之路。交行金研中心副總經理唐建偉建議,根據巴塞爾III關於信用風險資產種類及權重的規定,零售與中間業務的風險權重遠低於對一般企業的債權(貸款、信用債)。商業銀行需要加快業務轉型,進一步擴大銀行卡、支付結算、代理保險、代客理財、投資銀行等資本佔用較少的中間業務比重。

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以調整利潤結構,從而實現基本盈利模式從存貸利差佔絕對優勢轉向存貸利差和中間業務並重的軌道上來。在中間業務產品創新方面加強力度,提高收入水平和收入總量的佔比,進而提升整個銀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有效增加單位資產的盈利率,減緩和防止資本充足率的下滑。

適時推動商業銀行向輕資產業務轉型,不僅有助於緩解資本充足率危機,而且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中,在更加強調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背景下,更加有利於商業銀行的持續穩健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