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亮劍」重拳打擊「老賴」

隨著網貸行業風險事件頻發,行業危機已從資金端傳導至資產端,出現大量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而受政策制約,網貸平臺面對此似乎束手無策。

“近期走訪了幾家P2P頭部平臺,在‘爆雷潮’下,各種人性被暴露。”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部分投資者投資合同沒有到期,但債權轉不出去,就舉報平臺非法集資;有的借款人只要平臺打電話催收就報案,甚至有借款人假扮投資人,惡意詆譭平臺,希望搞垮平臺,不用還錢。”

監管“亮劍”重拳打擊“老賴”

惡意逃廢債現象增多

“此前,逃廢債並非網貸行業普遍現象,但隨著近期行業風險事件的發生,一些借款人認為只要網貸平臺倒下,就不用履行償還義務,導致還款意願大幅降低。”盈燦諮詢高級分析師張葉霞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逃廢債”現象擾亂了網貸行業的正常秩序,使得一些真正做事的P2P網貸平臺受到衝擊,影響其正常經營。同時,由於P2P網貸借款項目對接的是投資人資金,“逃廢債”風險發酵,將導致投資人本金虧損。

“我們的判斷是,借款人還款與否主要取決於其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逃廢債’強調了債務人的主觀故意,即借款人有還款能力但不願履行其還款義務。平臺可以根據借款人的貸款金額、收入水平、發生逾期時間、歷史信用表現等指標來判定借款人是否故意‘逃廢債’。”拍拍貸負責人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

據點融網相關負責人向《上海金融報》記者介紹,一般而言,網貸平臺會針對不同客群和產品,設置不同的預警指標,由專門團隊定期檢測還款行為、經營數據等,或現場回訪借款人進行貸後監控。根據獲取的數據和回訪情況,對借款人進行風險預判,根據預警指標對客戶進行分層管理,並對不同狀態的客戶採取不同的風險預警措施。此外,網貸平臺會根據不同的標的,到期前和逾期後進行不同頻次的短信提醒,再根據借款人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在到期前和逾期後進行電話聯繫借款人,提醒還款或者催促還款;催促不成,則會再次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委託專業合法的第三方催收機構進行催收。

“‘逃廢債’主要表現為歷史催收階段的客戶突然失聯或拒絕還款。”第三方催收公司資易通CEO盛潔儷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這不僅是一家公司遇到的問題,整個催收行業都在面臨這樣的問題。但在目前的法律體系下,對於所謂‘逃廢債’的打擊力度有限,因此遇到極端案例時,各方均無可奈何。”

監管“亮劍”重拳打擊“老賴”

監管重拳打擊“老賴”

針對上述情況,監管機構在規範網貸平臺經營行為的同時,也對惡意逃廢債亮出監管“利劍”。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互金整治辦”)發佈《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以下簡稱“99號文”),嚴厲打擊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行為。

99號文指出,近期部分網貸平臺借款人出現“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等行為,加劇了網貸平臺的風險爆發。為嚴厲打擊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行為,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要求各地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下一步,全國整治辦將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各地上報的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對此,各大平臺積極響應,目前已有50多家平臺上報了“老賴”信息。“P2P網貸行業近期流動性吃緊,機構風險頻發,一些渾水摸魚的借款人藉機逃脫還款義務,甚至有借款人潛入投資人群裡,惡意煽動情緒,製造恐慌。”團貸網創始人唐軍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團貸網已經整理了‘老賴’材料並進行了上報。根據最高法規定,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後,乘坐飛機、出國出境、旅遊度假、高消費場所消費、購置高檔商品等行為都將受到嚴格限制,此外,失信被執行人在買賣房產的時候也有諸多限制,甚至有家長失信導致孩子不能上學的情況。在中國,信用社會已經全面來臨,國家正在多管齊下,重拳整治‘老賴’,失信者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目前,針對逃廢債的‘老賴’,資易通已經積極調整了催收策略,包括去電頻率提高、去電時間調整以及加大信函和短信的使用量。”盛潔儷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

在重拳打擊“老賴”的同時,互金整治辦還進一步擬定了網貸行業下一步應對風險的舉措,包括暢通出借人投訴維權渠道;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多措並舉緩釋風險;壓實網貸機構及其股東責任;規範網貸機構退出行為;依法從嚴從重打擊惡意退出的網貸平臺;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金融基礎知識普及工作;引導出借人依法理性維權;嚴禁新增網貸機構。

對此,張葉霞表示,十項舉措針對行業目前問題平臺事件頻發的現狀,著重對平臺合規運營及退出、投資人維權及逃廢債借款人徵信等方面提出了化解風險的方法。“目前來看,十項舉措基本明確瞭解決行業困境的大方向,但仍需要更多細節化和標準化的流程規範落地。”張葉霞說,“例如,隨著清盤平臺數量的驟增,亟待監管層出臺相關的制度來引導平臺有序退出,規避‘清盤’成為變相惡性退出的藉口,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記者 李思

更多金融資訊可關注上海金融報官方微信shjrb390,或者在微信中直接輸入 [上海金融報]關注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