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战争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和暴力手段,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少不了战争,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从未停止过,战争史促进文明发展的一种形式,但战争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战争是一种灾难,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也是新旧交替的过程。在我国的历史上,战争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是在全世界中,战争都是一种手段,用来掠夺资源、城池的手段。

世界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我国历史上同样也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最精彩之处在于,看似不可能的,一点胜算都没有的事情,最终却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反转实在是精彩,而这样的战役往往都是要一个非常合适的契机,在我国东晋时期,就有一场战役,也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而这个战争的胜利又归于一个人的计谋,力挽狂澜,最终战争获得了胜利,此后灭掉了前秦的统治,这个人就是谢安。

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谢安出生名门,父亲官至太常,谢安年幼,便展现出了天赋,小小年纪就已经有大人的风范,才思敏捷,少年时就有不少名士对他很器重,但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和名望去换取官职俸禄,对于朝廷的征召,谢安以病为由屡次推辞了,此后的多年间,谢安对于朝廷的征召都拒不应召,纵情山水间。

公元三六零年,谢安应征当时的大将军桓温之邀,从新亭出发,任桓温帐下司马,此时谢安已经四十多岁了,桓温官居大将军,却对谢安十分尊重,一年后,桓温北征,恰逢谢安的父亲病逝,谢安以奔丧为由,离开了桓温,后来又多任官职,虽然在任时闲散,但是离开后,众人却一直怀念他。

公元三七一年,桓温北伐惨败,威名大损,为了重立威名,另立司马昱为帝,就是我们现在称的晋简文帝,但简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因为受制雨桓温而忧虑病重,后驾崩。

公元三七三年,此时是孝武帝为帝,桓温原以为司马昱会传位给自己,没想到传给了太之,于是桓温入京,当时民间都传,桓温入京是为了夺位,再杀掉谢安和王坦之,太后命二人前往新亭迎接桓温。

桓温到的时候,王坦之十分害怕,谢安却非常镇静,并对王坦之说道:“晋祚存亡,在此一行。”,但王坦之还是很紧张,桓温到的时候,他们出账迎接,王坦之紧张得冷汗直流,手中的朝板也拿反了,反观谢安,从容不迫的入座,对桓温说:“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神色不变,桓温尴尬,只能撤掉安排好的埋伏,不久后桓温就退回了姑孰。

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一场兵变就这样被谢安化解了。

桓温死后,谢安与王彪之一同辅政,太元元年,谢安想要外戚王蕴出任徐州刺史,当时桓温的弟弟桓冲任徐州刺史,对于谢安这样的打算,桓冲竟没有一丝怨言,自认才能不及谢安,而甘愿镇守四方,可见谢安的魄力足以令人信服。

此时前秦屡屡进犯边境,但面对这样的情况,谢安也丝毫不受影响,专心国事,但对于前秦的侵犯,谢安也早已做好了安排。当时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日益强盛,谢安为了抗秦,不顾众人的议论,在将领上做了很多的调整,包括安排自己家的侄子谢玄任兖州刺史,广招良将,训练精兵。

公元三七八年,前秦大军攻打襄阳,守城将士死守一年后,襄阳城破,苻坚大军继续进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打响,谢安派谢玄迎敌,谢玄四战四捷,全歼秦军,之后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了。

公元三八三年,苻坚带着八十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灭了东晋,统一天下。苻坚南征之前,群臣劝告,说时机未到,不可贸然南征,苻坚此时则认为,秦国百万雄兵,攻打晋朝,“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就像疾风扫过秋叶一般,轻而易举,于是不顾朝臣反对,毅然南下。

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秦朝尚是意气风发,但东晋京都建康城内人心惶惶,此时唯有一人仍旧镇定自若,此人就是谢安,他安排谢玄等人带着八万兵去抗敌,虽然谢玄手下的将士勇猛,但秦军毕竟是八十万,都可号称百万雄兵了,这人数力量悬殊,饶是谢玄,心里也是打鼓的。

因此谢玄临行前,同谢安告别,顺便请示谢安,这一仗如何打,谁料谢安神色不变,回道:“朝廷已有安排。”事已至此,谢玄也不敢再多问,就回家请了好友再去请示谢安。谁料谢安此时还能与亲朋好友聚会,还去了山中别墅,尽兴过后,才坐下与张玄下围棋,甚至还说赢的人就可以拿到别墅,真是兴致高涨。

谢安平日里棋艺是不敌张玄的,可张玄想着秦军即将压城,心思根本就不再围棋上,反而还败给了谢安,谢安赢了别墅,转头就对外甥说:“别墅给你了。”就登山去游玩了,一直到晚上,才从山上回来,然后召集要出征的将领,安排事宜。

此时在荆州的桓冲听到东晋形势危急,打算派兵增援建康城,谢安反倒对桓冲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已经有安排了,用不着你们,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边的防守吧。”将士们就这样回到了荆州,桓冲见此,更是担心了。

桓冲忧虑的对将士们说:“谢公的气度确实是让人佩服,但对打仗一点也不在行。眼看敌人都要兵临城下了,他还那样悠闲,派去抵抗的士兵又那么少,还让一些没经验的将领指挥。这张站不用打已经可以知道结局了,我看我们很快就要变成秦的俘虏了。”

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同年的十一月份,谢玄派刘牢之领五千精兵赶往洛涧,此时秦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洛河,等待刘牢之,没想到刘牢之带兵径直渡过了涧水,打败了等在那里的秦军,秦军溃败,此时谢石也带着晋军水路进发。苻坚和符融在城墙上看到晋军排兵布阵都很整齐,又看见了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全是埋伏好的晋军,这才觉得害怕,对符融说:“怎么能认为这样的军队弱小呢?”,两人一时间都觉得小看了晋军。

秦军紧靠着淝水安营扎寨,晋军就在对岸无法过河,于是谢玄就派使者对符融说,要是想要速战速决,秦军就后退一些,让晋军过河决一死战。秦的将领觉得秦国士兵多,东晋士兵少,如果能阻挡他们过河,这场战就赢了,但是苻坚可不这么认为,苻坚觉得只是后退一点,等晋军过河到一半,秦军就开始攻击,符融也认同苻坚,于是秦军开始后退。

都知道在战场上,后退是大忌,秦军这一退,就没能停下,晋军一鼓作气,度过淝水攻击秦军,符融想要阻止后退的士兵,却没能阻止,自己也被晋军给杀了,秦军见此,仓皇而逃。谢玄带着晋军乘胜追击,横尸遍野,秦军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军追来了,一路上脚步都不敢停歇。

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谢玄等人率领七万晋军,打赢了符融率领的十五万前秦将士,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大获全胜告终。

此时谢安还在和客人下棋,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全面获胜的消息送到时,谢安看完,便放置一旁,面色不变,倒是客人憋不住先开口,谢安徐徐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一直到下完棋,谢安还是脸色淡然,仿佛早有预料。等到客人离开,他回到屋里,才难以控制自己心中的喜悦,步履轻快,甚至连木屐底上的屐齿碰断了都不知道。

这一战后,前秦一蹶不振,因此也逐渐走向了灭亡,北方的各民族也逐渐脱离了前秦的控制,而东晋这边更是趁机北伐,吧边界推到了黄河,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外族人敢侵略东晋。

谢安在这一站后,名声大噪,威望也比以前更高了,在战前到战后,谢安都极其冷静的指挥和安排,无论是对于当时人心惶惶的建康城还是即将上战场的将士们,都起到了镇静人心的作用,谢安在这一场战役中功不可没。

自古以来,忠臣背后没少被小人嫉妒,谢氏一族声望达到顶峰,同样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当时任会稽王的司马道子专权,小人当道,谢安与孝武帝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

东晋时期,号称“风流第一”的谢安,最终的结局如何?

公元三八五年,谢安主动交出兵权,自请出镇广陵步丘,孝武帝为之践行。谢安虽受朝廷之托,但喜好山水的志趣并没湮灭,每每谈去,都面露喜色。

同年八月,谢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孝武帝闻之,在朝堂之中哭吊三日。

谢安文韬武略,机智沉着,先拖桓温,再是淝水,这两次大功,对东晋的影响如此重大,可以说,要不是谢安,苻坚可能已经带兵踏过东晋了,谢安以文人的洒脱胸怀,保住了东晋的万里河山,如此淡然,实为风流,被称为“江左‘风流第一’”,早先不肯入世,世人皆惋惜“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出世后果然保得世人安宁,这等才能,真是令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