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谢安高洁,王导公忠。蒙求的第七位乃是谢安,东晋陈郡阳夏人。一门名士真风流,关于谢安,我们美文共赏。

来自中国士大夫的尴尬

自魏晋以来,中国的士人阶层出现了一个怪现象。

一边,他们向往嵇康那样的真君子风度。

一边,他们又渴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最终,他们只成就了一句诗:“是故进亦忧,退亦忧。”

并且,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文明史上一直延续。

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李白,号称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如果你要说他的政治建树,不好意思,没有;

张居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士人出身的铁血宰相,不过你要说他的处世风度,不好意思,不咋滴;

中国的士大夫,在风度与政治中间,总是难以两全,要么都是半瓶子水,要么干脆什么都没有。

谢安,是个例外,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例外。

退可隐于东山三十春,进可傲然携妓出风尘。士大夫的终极理想,谢安实现了。

02

玩风雅,就要向林下之风看齐

喝茶、谈琴、唱曲儿、拜上师这四大件如今被戏谑为四俗。风雅这个词实在太有魅力了,以至于每个人都想沾沾它的光。

其实这不能怪当代跟风者的肤浅,因为这种跟风古来有之,尤其是在魏晋。

大众审美喜欢白皮肤的,男人们就使劲往脸上擦粉,学名士服食五伏散,穿着宽敞大袍到处疯疯癫癫,最终形学了个八分像,风骨却半分也没学来。

谢安的风雅有七贤的林下之风,亦有一个真儒士的铮铮傲骨。

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谢安出身不错,虽然谢家在当时的朝堂上确实不是那么耀眼,但是也不至于没落。谢安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像所有的跟风少年一样,爱好风雅。

不求功名利禄,但愿山水之间。谢安拉上老王(王羲之)一伙人常常在会稽山阴一带游玩,官府请了好几次让他去做官,就是不去,跟嵇康有点像。

河南的老百姓坐不住了,天天呼唤偶像出关,后来有人这样评价谢安:“不鸣万人待其鸣,一鸣万人共其震”。可想而知,谢安那时候的名声有多大,同为跟风的少年们看傻了,这波操作太6,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

一般来讲,三顾茅庐的故事讲到这里,下一步卧龙就该出山了吧。不,这就是谢安的厉害之处。

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头号淡定哥,依然天天慢条斯理的带着歌女们游山玩水,弹琴做赋,活生生把自己从一条卧龙熬成了中年卧龙,好在不油腻。

这一年的谢安,四十岁了,还在游山玩水。

老谢家在自己弟弟谢万的精心经营下,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有一天谢安的这位老弟带兵北伐前燕国,让人家打的屁滚尿流,最后还逃跑了。士兵们纷纷要宰了谢万,后来他们觉得好歹得给谢安个面子(知道谢安的面子有多大了吧,要知道唐朝人杀杨贵妃的时候可都没想着要给唐玄宗个面子啊!),于是,谢万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谢万可怜巴巴:“老哥,这把岁数了出山吧,老弟撑不下去了啊!”

谢安看了看越来越弱的谢家以及乱哄哄的朝堂,收拾收拾包袱,出山了。于是才有了那一句:“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酷不酷?

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03

政治霸凌的第一次认怂

谢安出山这件事除了满足了群众粉丝的呼唤之外,也引起了当时最大的弄权者——桓温的不安。

桓温这位朝堂霸凌与老谢也算是好朋友,但是你说过你不出山,如今你出山了就不是好朋友了,朝堂霸凌说:东山不是你想出,想出就能出。

当时的皇帝年幼实力弱,桓温一度想要取而代之,这回回京面圣更是做好了准备。皇帝他老妈一看情况不妙,说老谢你和隔壁老王(王坦之:跟王羲之不是亲戚)去接接桓温大将军吧。

王坦之正犹豫着怎么推辞,毕竟朝堂霸凌不好惹啊,那边淡定哥谢安开口了:OK。

这厢桓温一听,好啊好啊,正好趁机宰了谢安,于是在会面的饭馆子里埋伏了刀斧手,形势堪比鸿门宴。

谢安和老王进了饭店,老谢一脸淡定,老王满头是汗。桓温淡定自若,桌子底下全是刀斧手,他们想谢安这次算是玩完了,脸上笑嘻嘻。

这时一阵风吹过来,掀起了桌布的一角,露出了刀斧手的大白牙。

场面有些尴尬,王坦之吓得瑟瑟发抖,谢安镇定自若,操着浓厚的河南口音开口唱道:“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场面剑拔弩张,但是在场的人也都被谢安的气度镇住了。

谢安说:“老哥,这把岁数了比划鸿门宴啊!大家都是文明人,你羞不羞。”

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此时,尴尬如桓温,此时的桓温比项羽还尴尬,因为老桓这事干的比项羽还不体面,皇上迎接你的宴席,你特么居然唱了出鸿门宴,还没吓唬住人家谢安。

于是桓温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桓温的心虚,有违反君臣纲常理亏的心虚,也是面对谢安名士风骨的心虚。

横行霸道的朝堂霸凌,在名士风度面前,怂了。一直熬到桓温死,都心心念念让皇上给他加九锡(皇上给的最高赏赐,后汉以后“九锡”差不多可以是“篡权”的代名词了),加九锡的稿子传到老谢手里,谢安说稿子写得不好,得改,于是这稿子一直改到桓温死还没有改好,一代朝堂霸凌,就这样死在了加九锡的迷梦里。

04

一门名士真风流

谢安出山后,谢家名望渐渐回归正轨,于是有了后来刘禹锡乌衣巷里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讲述谢家的故事,咏雪的谢道韫,后来的谢灵运、谢朓都在延续这个家族的传奇。流传最广,历史影响最大的就要属淝水之战了。

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前面说了谢安出山的时候,晋军基本上就是一帮弱鸡,这个时候瘸子里边拔将军,得挑出个带头的来。

谢安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朝堂的人不比群众,眼光不够雪亮,觉得谢安这是在搞裙带关系,觉得名士也就那么回事,根本不懂军事,他们不同意。

谢安说你们让我举荐贤臣,我就只举荐贤臣,为什么要避开亲戚,这就是“举贤不避亲”的来历,大概只有谢安这样的真名士才能完全不畏惧世俗的闲言闲语吧。朝堂上的人还在犹豫,但是此时的前秦志在吞并东晋,这一仗败了就是亡国。

亡国的锅没有人愿意背,最终谢玄还是上场了。淝水之战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了兵力是自己十倍的前秦,前秦也从此走上下坡路。

从此,谢氏一族名声大噪。

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谢安并没有从此留恋朝政,他的心还在东山,还在山水之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谢安终于辞官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东山,就像是一个飘飘然的仙人,出山拯救了一番乱世,然后返回。

他完成了这之前士大夫的所有幻想,也成为了这之后所有士大夫的幻想:进可居庙堂之高,退可处江湖之远;进可建功业扬名万世,退可真名士万众仰慕。

05

真风已逝,大伪斯兴

淝水之战后,东晋也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数载光阴,一直到谢安重返东山去世,东晋的太平盛世才画上句话。

谢安的死不仅仅是东晋太平盛世的完结,也是整个名士之风的完结。从此以后,两晋风流算是,完了。

此后碌碌千载光阴,有谋事的仁人志士,有谋名的文人雅客,但是再也没出过谢安。就像是后人谱写的广陵散,没有了嵇康,虽也是好听,到底少了几分韵味。

从此,真流氓和伪君子大肆横行。

后来,进东山的人总有怨言,不是世道不好就是苍天无眼,全然毁了兴致;再就是那些携妓的人多半出不了风尘,出风尘的顾及名声,也不会携妓。

如今人们标榜有趣的灵魂,大概就像那个时候人们标榜名士风度一样,殊不知,“真”的东西是从来不用标榜的,只有假货才一定要辩白自己是个真货。

装模作样的文人雅客越来越多,从前云游四海的名士如今云游街头,生怕被世人忘记了,商业汇演上的古琴,胡同口的茶艺馆,还有穿着长袍马褂训示世人的“上师”,不禁令人唏嘘。

历史嘛,总是惊人地相似。

蒙求人物第七——谢安:论豪门,你们弱爆了!

谢安不仅仅完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终极理想,他也完成了一个家族的终极理想。

后来的历史上也确实出现了很多有名望的家族,但没有一个像江左王谢两家一样。

据说,当时的皇室举办一场婚礼,如果没有王谢两家人在场,这场婚礼是不作数的。厉不厉害?玄幻不玄幻?

难怪就是后来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诗仙李白,都要经常写诗来羡慕一下谢安,毕竟,无论是在士大夫圈混,还是隐士圈混,拜一下教主也是不为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