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公募公司規模榜出爐 諾安、東方規模回撤排名退步

紅刊財經 曹井雪

根據最新出爐的三季報,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公募的規模捷報頻頻。而在此背景下,仍有27家基金公司的規模出現縮水。剔除貨基和短期理財債基後,諾安基金和東方基金的縮水規模位列第一和第二位。

近期,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落幕,內地142家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隨之出爐。根據天相投顧的數據,剔除貨幣型基金和短期理財債基,三季度末內地公募基金的總規模達62938.77億元,合計增長6095.71億元,漲幅高達9.69%,除新發基金因素外,權益產品和債券產品的規模增加是基金行業規模整體上漲的主要原因。

但與此同時,第三季度,仍有27家公司的規模不增反降,《紅週刊》記者統計發現,其中諾安基金規模縮水最大,縮水金額達到164.62億元,公司規模縮水主要由諾安聯創順鑫和諾安瑞鑫定期開放兩隻基金被大規模贖回所致。對比分析,同時存在某些公司規模縮水是由權益類產品所致。例如東方基金,當季公司規模縮水40.82億元,與上一季度末相比,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減少22.4億元。

三季度公募公司規模榜出爐 諾安、東方規模回撤排名退步

二十七家公司規模縮水

諾安基金遭遇大額贖回

據統計,在140家公募基金中,27家公司三季度末的規模出現縮水:其中小規模的公司數量居多,包括中科沃土、金信基金、湘財基金、華宸未來基金等14家公司的排名都在百名開外,管理的公募資產規模均不足40億元。

若從規模減少的數額來看,諾安基金三季度規模縮水164.62億元,不僅是三季度規模縮水幅度最大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縮水超過百億元的公司。以諾安基金為例分析,剔除貨基和短期理財債基後,公司三季度末的規模為323.78億元。同時公司排名也出現大幅後退,從二季度末的第35位下降至第47位。

實際上諾安基金的退步早有跡象昭示。從公司股東上市公司大恆科技發佈的半年報看,由於諾安基金旗下投資公司投資收益減少,以及基金收取的管理費下降明顯等原因,2019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1855.64萬元,較2018年同期5066.87萬元減少63.38%。

而收取管理費下降的原因自然和規模縮水有直接的關係,大概率這種現象延續到了三季度。我們細分基金類型來看,除貨基外,佔公司規模比重較高的債基和權益類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分別為116.22億元和90.08億元,較二季度末減少177.36億元和15.15億元,債基規模的銳減是導致公司總規模下降的“罪魁禍首”。

《紅週刊》記者利用Wind統計發現,在公司現有的13只債基中,其中6只產品三季度的規模出現下降,特別是諾安聯創順鑫和諾安瑞鑫定期開放規模縮水最大,規模分別減少125.97億元和47.7億元,三季度末僅餘16萬元和2.42億元。

諾安聯創順鑫曾發佈公告表示,該基金A類份額在今年9月5日發生大額贖回。根據Wind資訊,在成立後的首個季度末,聯創順鑫A就被單一機構投資者持有100%的份額,而聯創順鑫C的規模一直以來也只有萬元的級別。該基金與定製產品的特點頗為吻合,從贖回情況看,三季度,該基金的A類份額幾乎全部被贖回,僅餘988.65份。

在旗下產品遭遇大面積贖回的背後,多年以來公司潛藏的重重問題在這一季集中爆發:公司總經理奧成文和副總經理曹園在今年三季度遭遇停職和免職。同時,公司新產品的發行情況也不樂觀:在5月新成立了諾安創業板指數增強後,10月公司才開始發行債基新品——諾安瑞康三年定開,目前尚處在募集期中。

在當前新基金髮行市場上,權益類新品頗為吃香,但卻遲遲不見諾安新品的蹤影,而這或許和公司權益類產品的尷尬現狀有關。據統計,公司旗下主動型權益類產品共36只,其中多達22只產品三季度的規模出現了縮水。以諾安恆鑫為例,三季度產品規模縮水3.11億元,其淨值增長率也僅為-0.82%。

迷你權益類產品不在少數

東方基金季末規模大幅回撤

據天相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主動權益類產品的規模整體上實現了上漲,其中,三季度該類產品規模上漲了1171.96億元。但是,還是存在基金公司主要由於主動權益類產品縮水而導致公司規模縮水的例子,其中較為明顯的是東方基金。

具體來看,三季度東方基金的規模縮水了40.82億元,縮水金額僅次於諾安基金,其規模排名也從二季度末的64位退至三季度末的74位。根據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分析:“東方基金規模縮水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今年三季度,東方基金旗下權益基金整體業績在所有公募公司中排名後20%,業績欠佳導致權益類基金縮水20億;其次,由於機構投資者撤資,導致東方基金旗下固收產品規模也出現了下降。”

從主動權益類基金角度來看,三季度末,公司旗下29只主動權益類產品的規模合計為74.35億元,較二季度末縮水22.4億元。而業績欠佳則是公司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縮水的重要原因。根據Wind數據統計,公司旗下29只權益類產品中,三季度的平均淨值增長率只有3.36%,而市場上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淨值增長率達到了6.05%。

三季度,公司29只主動型權益類產品中,有6只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為負,另有3只基金的淨值增長率不足2%。其中,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三季度的淨值增長率為1.2%,基金經理李瑞在三季報中闡釋:“CS新能車指數漲幅遠落後於大盤,主要原因是行業補貼退坡的壓力疊加了汽車市場的不景氣,對行業造成較大沖擊。”而從重倉股來看,該基金重倉的億緯鋰能等新能源概念股的股價在三季度也出現了下跌,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只有2936萬元。

此外,即使是公司旗下三季度業績表現出色的基金,似乎也缺乏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公司三季度淨值增長率最高的為東方創新科技,其三季度的增長率為19.63%,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已經排在了57位;但其三季度的規模仍然縮水了711萬元,僅餘4793萬元。而東方人工智能主題也存在類似情況,三季度該基金的淨值增長率達到17.98%,但基金規模同樣縮水,縮水金額為2205萬元。

究其原因,記者發現,這兩隻基金本身規模就較為迷你,創新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規模分別只有5504萬元和8398萬元,在清盤警鐘即將鳴起的情況下,基金投資的選擇可能也更為謹慎。

另據《紅週刊》記者瞭解,實際上三季度這種因業績回升而招致贖回放量的現象並不罕見,這背後說明基民解套後迫切盼望落袋為安,或許還是小公司的長期品牌效應尚且有限。

公募行業整體規模大增

權益產品規模增長成主要動力

雖然有諾安和東方的“反面例子”,但是整體來看,公募基金在三季度還是收穫滿滿: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剔除貨基和理財債基,公募基金三季度的規模大增6095.71億元。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增長,相比去年末增長14568.37億元。

細分基金類型來看,此前一直是公募中“巨無霸”的貨基,今年迎來了首次規模縮水,前三季度共縮水5547.64億元;但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增量卻比較可觀,今年三季度末的規模較去年末增長6288.52億元,此外,債基的規模也較去年末增長5851.68億元。

對此,諾亞正行公募研究中心研究經理李懿哲分析:“利率中樞重回歷史低位,貨基收益率缺乏吸引力;加之樓市調控史上最嚴,非標轉標,存款開始轉移至股、債資產。”

就基金公司來看,易方達憑藉3629.04億元的規模穩居第一,位列二、三名的博時基金和華夏基金的規模也分別達到3039.25億元和2995.56億元。包括前三甲的基金公司在內,今年三季度末排名前九位基金公司的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加總計算,今年三季度末,前十大基金公司規模合計達到25696.51億元,佔內地公募總規模的比例高達40.3%,頭部公司規模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從規模增長的角度來看,排名第一的易方達仍是規模增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三季度規模直接增加了406億元,其中公司旗下的偏債型基金規模共增長了307.63億元。此外,中銀基金、鵬華基金和富國基金三季度的規模漲幅均超過了300億元,其中富國基金權益類產品的規模增量最大,達到了105.1億元,也是市場上唯一一家三季度權益類產品規模增長過百億的公司。

若進一步從三季度的權益類規模排名看,聚焦前二十名公司的排名,實際上各家基金公司的位次變化相對微小,其中退步幅度相對較大的則是東證資管,三季度末的有效規模較上一季度末縮水大約20億。

長量基金分析師王驊指出,東證資管整體保持了長期持有、淡化擇時、重點選股的策略,不過以林鵬為代表的基金經理在今年的操作上,或多或少出現了一定的失誤。雖然東方紅的投資組合依然保持均衡配置特點,但部分板塊可能也確實和近期的熱點有些出入,也導致了從博取高額收益的角度來看,東方紅今年以來較落後。

三季度公募公司規模榜出爐 諾安、東方規模回撤排名退步

(本文發表於2019年11月2日《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