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論解盤:資金用在刀口上 白馬股一馬當先

麥論解盤:資金用在刀口上 白馬股一馬當先

市場多數分析會偏重在股價漲跌變動上講解,通常忽略價格變動的背後或本質因素,本欄認為價格漲跌並非價格本身,最重要關鍵是成交量造就漲跌,但成交量的增減演變是時間週期因素,即時間到了該漲的就會漲,該跌的也會下跌。這是市場自然供需造成的因素,但供需的最重要關鍵在於籌碼換手率變動,即有效的滾動換手率高低是造成股價漲跌變動最終關鍵,在有效的時間週期運行中進行有效的換手率滾動是一切漲跌的根本。

如何細部觀察與判斷有效的換手率滾動,及有效的時間週期循環呢?首先必須計算市場實質流通盤籌碼的流向與偏向,十大流通盤股東中的持股,超過5%以上的籌碼不能隨意減持,這部份自然形成有效的鎖定與沉澱,但即使不足5%持股或更少的持股,也不一定會隨意拋售。個人股東持股低於5%以下確實會出現隨意拋售現象,但屬於機構持股即使佔比不高也不會隨意拋售,自然造成有效的籌碼鎖定。

舉例貴州茅臺(600519)前三大流通盤股東主要兩個股東持股合計高達64.2%,第二大持股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屬於滬股通持股,俱有明顯鎖定效果,三個大股東合計鎖定72.21%,其餘7個股東每個持股雖不足1%,但幾乎都是法人持股,可以認定為長期有效鎖定,大概合計近3%,即有近75.21%的籌碼被有效鎖定。

扣除10名持股籌碼,市場流通盤不超過24.79%或更少,第十個大流通盤股東持股比才0.26%,顯示籌碼非常集中也有效鎖定,根本沒有多少籌碼流通盤在外,很容易造成籌碼鎖定後拉高股價,這也是近半年來此股不跌的原因,往往遇到盤勢不穩定時就刻意拉高其股價穩定指數。

通常市場會認為“有量才有價”,只有放大量後股價才會上漲,這個觀點在多頭漲勢量潮格局中基本如此,但也不全然都這樣,也有一些特殊例外狀況發生,即沒有那一種狀況是絕對性的,總有例外的狀況出現,並非所有量能的演繹解讀就一定必然如此,仍需藉助其它條件佐證。

振靜股份(603477)就是最好例子,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合計28.37%,其餘流通盤71.63%的籌碼,從9月26日放量換手率達到27.65%,其後再三天達到72.18%換手。假設大股東持股不賣出,市場流通盤確認清洗過一輪,這就是為何10月9日會拉高上漲的原因。其後每一次72%的換手就是一次滾動,經過三輪後進入高位壓低,也是典型的反手下殺,這就是拔高出脫的最好證明。

幾乎每一隻股都可以採取這樣的分析模式,實際上在增量放量拉高股價形成滾動的情況下,很多個股滾動一輪的換手率都在短時間內完成,沒有人知道為何如此滾動?即使介入者也無法確認是否需要如此滾動換手,但換手頻率更快,拉高調節出脫的動作也更明顯,它的風險性就越高,這就是典型的“高頻率高週轉高換手”的特徵,之後伴隨的當然是股價見高而下跌。

類似狀況的分析針對新股及次新股更俱有絕對優勢,如佳禾智能(300793)、交建股份(603815),或前期炒作過的個股如豐華股份(600615)、誠邁科技(300598)、寶鼎科技(00252)等俱有很好的籌碼演變解讀功能。在研究中發現華力創通(300045)、星星科技(300256)、遠望谷(002161)或近期暴炒的聚龍股份(300202)及科達股份(600986)等,或是漢威科技(300007)及廣弘控股(000529)等也有一樣的妙用,不妨關注。

我的解讀認為行情漲跌不是重點,重點是個股操作要如何獲利?如果可以有一個模式幫助您掌握個股的變動節奏,可以輕輕鬆鬆讓您在股市中操作賺錢,那麼大盤指數是漲是跌不會影響個股的操作。個股的漲跌才是操作的重重心,所有操作都是為了針對個股,將重心放在個股操作獲利才是最後的關鍵,並非大盤看漲看跌看對,是個股操作做對賺錢。

如果可以很好解讀大盤,又能把握個股操作,兩全其美的分析。採取【麥氏理論】量價漲跌指標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週五盤勢最後拉高收盤,上證指數上漲29.14點,上漲0.99%,收盤2958點,但成交額才1756億元,典型的“量穩價漲”,只能維持一定的優勢,無法直接攻堅拔高。它是持續縮量橫向20天后的突破,顯示價格的穩定性更勝於成交量,主要是因為時間週期運行到了,不需要大肆放量而能上漲。

這樣表達也只能說明其中一個上漲原因,關鍵還是在滬深300指數拔高上漲,週五上漲65.64點,漲幅1.69%,它更強於上證指數,針對滬深300指數判斷更可確認漲勢。上證180及50指數也有明顯漲勢,但分別只上漲1.43及1.62%,顯然都小於滬深300指數。深證成指上漲1.73%,漲幅更高於滬深300指數,反倒是中小板及創業板指數分別只有1.11%及0.94%漲幅,相形遜色,說明主要漲勢集中在滬深300裡頭但不含上證180及50,這是典型白馬股領軍造就的漲勢,從家電板塊大漲6.11%可以證明,主要是格力電器、海爾智家及美的集團集體優勢表現可以論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