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今年3月份,洛陽一名12歲男孩被發現獨自站在車來車往的高速公路路口之上,並且臉上有多處血手痕印,情況非常危急。警方趕到詢問孩子後,得知是他母親把他留在這裡的,他們感到震驚。再詳問才知道他考試成績不理想,與是他母親便扇了他耳光並且把他扔到高速交叉路口。

民警打電話給家長得到的回應卻是:"這孩子我不要了!就是坐牢我也不要了,你愛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我就是不負責任!"

讀到這裡可能這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拋棄式育兒"就能讓孩子認錯嗎?評論區滿是質疑和氣氛:"因為犯錯了,就被大人說要被拋棄了。難道沒想過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走極端嗎" ,"真的很替這個孩子擔心。等他以後有孩子了,他會不會也去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長認為"棄兒育兒"是教育孩子的捷徑,因為它能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可能卻不知道,在被遺棄之初,孩子們在喪失安全感之後,走上絕望無助的人生"長路"。因為我想每個孩子都認為,最大的安全感是來自於父母的,但可能沒想到,被拋棄的恐懼和絕望,竟然會是父母帶來的。

教育學家戈登說,孩子叛逆的是父母嗎?其實他們深愛著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經歷過拋棄式父母教育的孩子可能需要一生的時間來修復和治癒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拋棄式育兒錯在了哪?

作為一個孩子,無論他多麼開朗樂觀,多麼堅不可摧,但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最在乎的是父母的認可和接納,最害怕的是父母的遺棄和疏遠。心理學家指出,當父母隨口說"我不要你了"時,給孩子的傷害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首先,孩子們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從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起,敏感聽話的孩子的行為標準將轉變為父母的偏好,他們會覺得:只有我聽話,我的父母才能愛我,並逐漸形成阿諛奉承型的人格;而倔強叛逆的孩子會用更大的叛逆和憤怒來"報答"父母,他們的反抗不滿也會與日俱增。

心理學專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中說:無論盲目服從還是無理反抗,孩子都將會失去正常的溝通能力,失去社會適應的能力。

而對於經常使用拋棄式教育的父母來說,親子關係也會急劇下降,並且逐漸誕生對管教的無力和絕望感。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首先要明白:這種脫口而出的憤怒,除了給雙方帶來傷害,使衝突愈演愈烈外,不能給教育帶來實質性的幫助。當孩子們叛逆時,愚蠢的父母只會用打罵和拋棄式教育把孩子的推得越來越遠。而聰明的父母,則會像定海神針一樣,用接受和耐心來支撐正確的教育。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家長是孩子的引路燈

幾個月前,一位"煙花爸爸"在網上走紅。周先生開車帶著10歲的兒子到城郊燃放了一整車煙花,絢麗奪目。周圍的人看著周先生滿臉的喜氣洋洋,都忍不住過來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令當場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考試得了7分。在那之前,他得了0分。周先生說孩子這次進步很大,於是他想鼓勵他努力學習。說到這裡,也許很多家長看到7分,第一反應就是雅思託福,結果後來才知道,原來只是100分滿分的普通考試。

不管進步有多小,在父親眼裡也很有價值,而心境平和的家長便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果然,在下一次考試中,這個男孩得了57分。

不打,不罵,不否認,不羞辱,冷靜地接受孩子的缺點,耐心地指出改進的方向並且等待孩子的進步,這樣的教育方法將成為所有孩子一生的財富。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福原愛是乒乓球運動員,她小時候在一次比賽中落後了。母親默默地指導她,一刻也不抱怨,不斷地鼓勵她,直到她戰勝並贏得比賽。但那個輸掉的孩子,卻被母親拉到一邊指責:輸給比你小的,丟不丟臉!強烈的反差讓無數網友感慨不已,所以兩個小運動員,最終一個名不見經傳,一個代表國家登上國際舞臺。

作家託德·帕爾(todd parr)說過:孩子對待不足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不足,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當你把不足當做學習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當一個孩子有缺點和落後時,就像站在分岔路口。父母的厭惡和責備會扼殺孩子的罪惡感,讓他走上一條更加叛逆的道路。但如果父母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學會承擔責任,避免錯誤發生時,孩子就會走上另一條成長和轉變從而進步的道路。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著名育兒博客作者王仁平說:很多家長在邏輯上犯了錯誤,習慣把孩子的現狀和表現作為"管教"孩子的出發點,實際上是顛倒了因果關係。兒童的現狀和表現是父母對待兒童的態度和方式的結果。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孩子,父母應該從改變自己開始。

  • 永遠不要將打罵作為教育方法

曾經的一段錄像:三個外國父女去超市購物時,妹妹打姐姐,被父親罵了。於是她倒在地上,翻滾打鬧了起來。周圍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但即使周圍的人怎麼鼓動她父親打她,但父親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輕輕地蹲下來勸說女兒。最後,女孩乖乖的向她姐姐道歉了。

打罵嚇唬孩子從來都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而如果選擇堅守底線,溫柔而堅定地對孩子提出要求,他會感受到你的堅持,慢慢學會做人的道理。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 爭吵後,安撫孩子的情緒最重要

記住,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爭執沒有贏家。當衝突發生時,你和你的孩子都不處在理性思考的狀態之中。

但如果反向思考,其實每一次親子衝突都是建立孩子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過程。重構這些重要因素的關鍵是要把兒童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合理的方式引導他們接受。最好增進雙方的感情。

  • 敢於承擔後果,孩子才能獲得成長。

很多時候,父母不必為孩子承擔太多的責任,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才能在教育中成長。因為所有教育的本質都是自我教育。

每一個錯誤和反抗之後,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會充滿了無奈和困惑:爸爸媽媽會對我做什麼?聽到"我不想要你"答案的孩子,心中想必都會荊棘叢生,因為他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完成自我康復。但如果得到寬容和溫暖的孩子自然都會得到感化,從而對自己更加嚴格的改變自己。

請在我們可以參與孩子成長的時間裡,把字典裡的"我不要你"四個字刪掉,換成接受和愛。相信每個孩子都會以驚喜和感激去回報你。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拋棄式育兒喪失孩子的資格感,要慎用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