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

一招社

亞馬遜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了,你問的其實是亞馬遜為何不收購阿里巴巴,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寡頭,利用寡頭優勢,擊垮其他電商企業。形成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壟斷企業。清楚明瞭了吧。不能收購的原因如下:



1.監管意志:這兩家公司,早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阿里巴巴背後的投資,國家資本越來越多,尤其金融體系。這兩家公司併購,不單牽扯雙方國家的商務部要進行審批,當年可口可樂併購匯源,商務部就沒有同意。我們商務部肯定不會允許一個國外的公司來收購我們這麼大企業。

2.用戶數據:阿里巴巴還涉及很多會員信息,信用體系,大數據,金融數據,雲計算。現在法院執行老賴的系統已經與各大互聯網企業鏈接上了。這麼多的數據外流,監管機構不可能同意。我們老百姓應該也不願意。



3.反壟斷法:全球經濟環境下已經完全實現了,完全市場經濟法,這樣的企業併購,給壟斷性和市場自由經濟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不單監管機構不同意,國際貿易也不會同意。

4.公司戰略;阿里巴巴以電子商務體系,發展了雲計算,互聯網銀行,支付系統,大數據等等產業鏈。亞馬遜也依託電子商務,自營品牌是其主要戰略,這裡面還有物流體系等環節,整合起來需要大量的成本。不說監管機構,單公司項目和戰略方向,有重疊,有差異,兼併合作就是難以逾越的鴻溝。

5.實際控制人:阿里巴巴的實際控制人馬雲和亞馬遜的實際控制人貝佐斯,這兩人都是人中龍鳳,人中翹楚。觀念,理念,價值觀也不相同,兼併合併都不符合兩個人的利益和定位。

總結:這樣級別的企業併購在企業史上還沒有存在過,一個國家內部都沒有發生過,更不用說跨國企業了。未來地球村,沒有國家權力,疆域限制了,也許會有併購的可能。看起來好遙遠哦。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亞馬遜收購阿里巴巴?何嘗不想,又談何容易。

  1. 中國政府不同意
  2. 馬雲不同意
  3. 亞馬遜也不願意

亞馬遜,作為美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市值達到 8100 多億美元,而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公司,市值為 4700 多億美元。同為主營電商的兩家公司,市值差距還是挺明顯的,那為什麼美國的亞馬遜不收購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在世界舞臺上一家獨大呢?

原因上面概況了 3 點,下面來逐條分析一下:

一、中國政府不同意

為啥這民間的問題,扯出了國家的態度?這是因為無論亞馬遜之於美國,還是阿里對於中國來說,其實他們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企業的存在,現在的各國巨頭企業或多或少都與政府有合作,他們「知道的事太多了」,都已經成為了國家的門面,為國民服務,為政府服務,能做出重大貢獻,並且也收集了大量國民消費者的信息。至此,當然中國政府不同意阿里被亞馬遜收購這樣的事發生,如果發生,我國公民太多的信息可能就要洩露給美國,並且我國政府也不容易再獲取到相關的數據信息財富。這是很危險的,中國政府當然就不願意,也會阻止這樣的事發生。

二、馬雲不同意

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而並非是馬雲,但是話語權還是馬雲團隊一手遮天,軟銀只是分紅銀子而已。這是因為在阿里的股權結構構建時馬雲定下的規矩。所以馬雲視阿里為「親兒子」,執掌阿里並做大是馬雲的真正夢想,在自身發展的如日中天之時怎麼捨得放棄,他還想著有朝一日扳倒亞馬遜,稱霸武林呢。

三、亞馬遜也不願意

說了一整,別人不同意,怎麼亞馬遜也不願意收購阿里了呢?

  1. 中國的國情和美國國情不同,導致你收購這麼一家龐大,並對中國如此重要的企業,一來要收購成功就困難重重;二來,收購之後的工作開展估計也是舉步維艱。
  2. 這兩家企業的模式有點出入,因為亞馬遜主要是自營銷售,而阿里則是一個平臺,共千千萬萬的獨立電商進行銷售,他只是收租。所以比起阿里,我覺得京東、噹噹更像是亞馬遜風格。現在如果將亞馬遜和阿里兩家模式迥異的巨型企業要合併,論戰略、論效果都很難順利合成,一不小心導致失敗則會像泰坦尼克般巨輪沉海。

綜上所述,亞馬遜現如今的格局裡要收購阿里巴巴,於情於理,於人於己都不是上策之舉,所以收購也就不會發生。


stormzhang

亞馬遜與阿里同為世界上電商領域的兩大巨頭。

為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呢?

1. 商業模式不同,收購風險大

阿里巴巴提供平臺服務,搭建用戶和商戶之間的橋樑,收取中介費用,本身是一個平臺組織;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自營品牌結合自營電商、庫存來實現其商品的售賣,商品差價是電商收入的來源。

2. 亞馬遜收購阿里,資金不充足

亞馬遜2017年全年淨收入為30億美元,合每股6.15美元,全年收入為1779億美元;阿里巴巴2017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第四季度營收為830.28億元(127.61億美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233.32億元(35.86億美元);如果從電商這一單獨領域來看,阿里巴巴早已經超過了亞馬遜

3. 阿里在中國的地位已經穩固,不會輕易被收購。

現在,無數的中國人每天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服務,淘寶天貓更是年輕人手機中的必裝APP,阿里的受眾絕大部分是中國人。阿里巴巴發展到目前,已經是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一把利刃,不可能被外國公司說收購就收購的。

出品:懂財帝。


懂財帝

實際上,如果就電商來說,阿里巴巴早已經遠遠超過了亞馬遜,利潤等核心指標都已經甩亞馬遜多少個大街了。之所以亞馬遜現在市值那麼猛,實際上也是阿里巴巴倒逼出來的,華爾街唱空中國經濟,壓制阿里巴巴的股票,但電商總要找一個出口,所以就玩命的抬亞馬遜。美國人不想讓電子商務的第一把交易就這麼輕鬆的讓給中國企業,這關係到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另外,企業收購是要用真金白銀的,市值用不到收購方面。如果比有錢,阿里巴巴倒是可以收購亞馬遜的。如今的亞馬遜和特斯拉一樣,走上了炒作抬股價人造泡沫的道路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的結局很難預料,但大概率會是慘淡。

從目前來看,亞馬遜不會收購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不會收購亞馬遜,兩家都會繼續在科技公司的道路上狂奔,特別是在雲計算以及世界範圍的電商領域的競爭會加劇。以10年為期限,阿里巴巴超越亞馬遜是必然的。


馬繼華

為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首先,是亞馬遜收購阿里巴巴沒有任何價值,收購的目的只有上市公司價值低估才有機會收購,如果上市公司的價值是高估的收購後只能賠錢,阿里巴巴目前的股價是高估的,沒有收購的價值。

其次,亞馬遜收購阿里巴巴沒有意義,阿里的合夥人制度決定阿里的公司不是大股東說了算,亞馬遜收購阿里巴巴只能是大股東,沒有公司的管理權,在阿里價值高估情況下去當大股東實在是沒有意義,如果收購阿里,還不如去收購大量更有前途的中小互聯網公司,想收購多少就能收購多少,例如,收購或投資今日頭條之類的新興互聯網企業,不論是財富的增加和搶佔未來市場,都比收購阿里有前途,阿里的發展已經到了天花板。

其三,亞馬遜與阿里巴巴業務是一樣的,除了中國之外的市場,亞馬遜在全球市場的電商業務是超過阿里巴巴,如果亞馬遜要佔領中國市場,一種方法是公關,只要亞馬遜能進入中國市場即可,這種方法成功最低,但是也是難道最大的,政府批准很難,第二種方法就是收購一箇中國的中小電商做為亞馬遜的中國區代理。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亞馬遜收購阿里巴巴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問這個問題,基本上我就不想回答,只能告訴你,不可能!


EmacserVimer

事關國家競爭力,絕無收購可能性

這問題有點扯淡,不論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現在已經不僅是一個電商公司的事情了。兩者業務覆蓋全球,以他們的地位和資源,已經足夠代表國家領先科技,事關國家安全和競爭力。這事前不久就有例子。2018年半導體公司博通收購芯片製造商高通,就遭到了美國政府華盛頓方面的各種反對,先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插手,然後是美國議員們的抗議,最後是特朗普的介入,原因只有一個,如果高通被收購,則不能保證經營水平,可能會導致美國在5G等技術的研發上全面落後於中國。他們兩者同是美國公司,交易已經如此艱難,更何況是外國公司,所以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是絕沒有收購可能的。

亞馬遜未必買得起阿里巴巴

對比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數據,很有意思。在過去的2016全年裡,阿里巴巴淨利潤約60億美元,亞馬遜淨利潤約24億美元,阿里巴巴超過亞馬遜;阿里巴巴全年自由現金流108億美元,亞馬遜自由現金流39億美元,阿里巴巴超過亞馬遜。但是截止3.16日數據,阿里市值5000億美元,亞馬遜市值7600億美元,比亞馬遜市值低了近2000億美元,可想而知,其中市值有多少的泡沫成分。在將來,隨著阿里巴巴在全球業務的深度發展,超過亞馬遜是必然的。甚至如果阿里巴巴願意迴歸A股,按照360的市值7倍增益來算,到時候可以抵好幾個亞馬遜。亞馬遜想買阿里巴巴,夢該醒醒了。

(亞馬遜2017年3月——2018年3月市值變化圖)

(阿里巴巴2017年3月——2018年3月市值變化圖)

關於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區別

拋開資產和國家層面,為什麼亞馬遜不能收購阿里巴巴?這在中國國內就能看的出來,京東是中國版的亞馬遜,而京東和阿里巴巴每年要幹無數次仗,馬雲說“新零售”,劉強東說“無界零售”,馬雲說“京東將來要成為一個悲劇”,劉強東說“終究有一天我們會超過阿里”,看似兩個人的矛盾,其實是背後公司商業模式的巨大差異。亞馬遜和阿里也是如此,一個賣服務的,一個是賣流量的,一個是重資產,一個是輕資產,即使亞馬遜有能力收購阿里,他也沒有能力去處置這些業務。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阿里的員工也是不願意被亞馬遜收購的,亞馬遜等級森嚴的MBA式管理,飽受外界吐槽,相對於阿里扁平化架構的江湖文化,員工的美譽度更好,價值也能得到更多的發揮。


廣告人阿術

目前來說,亞馬遜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了,而題主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一統全球電商格局吧,個人認為這其中主要是因為沒機會、沒能力、沒必要,具體原因如下: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不同的商業模式,收購帶來的風險遠大於收益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商業模式不同,阿里主要是偏向於平臺,通過搭建用戶和商戶之間的橋樑,收地租,本身是平臺行為;

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自營品牌結合自營電商、庫存來實現其商品的售賣,主要的電商收益來源為商品的差價。

而Alibaba和亞馬遜都有對方所需要的,在亞馬遜看來,她最需要的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對於阿里巴巴而言,她最需要的是亞馬遜的自營物流、倉庫等等,所以,這麼看來,如果亞馬遜要收購阿里巴巴的話,阿里巴巴的平臺對於亞馬遜而言反而成了拖累,最有用的是阿里巴巴的支付,所以收購之後,要把其他的資產全部剝離掉,那麼實際上收阿里巴巴帶來的風險太大,而收益太小。

當年,亞馬遜打算收購噹噹,也是因為噹噹和亞馬遜一樣,都屬於自營商品的一塊,當然也都有自營物流和倉儲。

二、亞馬遜現在沒機會,也沒能力收購阿里巴巴

和99年阿里那會不一樣的是,現在的阿里已然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包括電商、支付、金融、新零售、雲計算、大數據等,成為了一個超大的集團,以亞馬遜目前的體量,雖然亞馬遜的市值高於阿里巴巴,但是自由現金流和資金儲備而言,是完全沒有能力收購阿里巴巴的,即使亞馬遜向銀行大量舉債和大量引進戰略投資者,這門生意而言也是非常的不划算的,亞馬遜不瞭解中國市場,也不瞭解中國格局。


關注一朝深度,瞭解行業和事物背後的本質。


芝麻想法筆記

看到這個題目我差點笑了!一口水差點噴在桌子上。

亞馬遜憑什麼收購阿里巴巴?

收購要有買有賣。亞馬遜一年營業額才多少,他的市場份額是多少?有多少人用?要收購阿里巴巴,天大的笑話

亞馬遜2017年全年淨收入為30億美元,合每股6.15美元,全年收入為1779億美元;

阿里巴巴2017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第四季度營收為830.28億元(127.61億美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233.32億元(35.86億美元);

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淨利潤為亞馬遜的4-5倍。而且對於電商來說,營業額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要是按照亞馬遜的算,阿里巴巴還有幾萬億交易額。


如果從電商這一單獨領域來看,阿里巴巴早已經超過了亞馬遜


經過一下意淫以後,我發現題主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亞馬遜早期不收購阿里巴巴?”


因為亞馬遜成立的早,於ebay是一批的,在阿里巴巴出現以前就已經是巨頭了,當時亞馬遜的確有實力收購阿里巴巴,因為當時阿里巴巴才剛剛興起;

又何止亞馬遜?多少企業錯過了阿里巴巴?聯想、雷軍?多不勝數,亞馬遜只是其中一家而已。

這又讓我想起了馬雲的那句話“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這句話正好印證了阿里巴巴的成長過程;

阿里巴巴剛建立的時候,大家都看不見未來的發展,所以沒人投阿里;

阿里巴巴開始有了一點收入的時候,大家又看不起阿里,淘寶剛起來的時候大家也看不起:免費怎麼能行?遲早要死。

淘寶開始風靡的時候,大家蒙圈了,什麼情況,EBAY也蒙圈了,什麼情況。

等大家回過頭來一看:嗯,這是一家好公司,哎,怎麼買呢?對不起,不賣


以股易金

即使亞馬遜收購了阿里巴巴,也不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因為阿里巴巴壓根就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個支持千千萬萬電商小企業的「跨國電商平臺」。


我記得看過網上的一段小視頻,講的是劉強東和馬雲在同一場圓桌會議上進行討論,當被問到企業未來願景的時候,劉強東表示:京東未來要做中國的亞馬遜。而馬雲則說:阿里巴巴的目標是支持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成為電商,成為像亞馬遜那樣的公司。如果說京東是中國版的亞馬遜的話,阿里的模式和京東或亞馬遜則完全不同。


阿里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阿里本質上不是電商。它不賣貨、不買貨也不存貨,更不做物流配送,阿里做的是一個“平臺”,匯聚和流通天下的貿易。阿里的平臺扶持和打造電商,讓電商在它們的平臺上做生意,這和亞馬遜的純電商模式是有本質區別的。


說到底,亞馬遜買些阿里的股票進行財務投資是有可能的,但是戰略收購或者投資阿里並不符合它的戰略。雖然過去20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許多都是借鑑的國外的模式,但是阿里的模式並沒有複製誰,而是真正的“中國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