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一、

曾今看過央視拍攝的有關甲午戰爭的紀錄片,其中的某一集有這樣一個鏡頭: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面對中日兩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就甲午戰爭這個歷史話題進行街頭採訪,但發現在日本基本上除了專門研究甲午戰爭這段歷史或是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日本曾經與中國發生過這場戰爭。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不過,鏡頭再轉回中國國內,幾乎被採訪的人都知道甲午戰爭與北洋水師。

因為,這是一場決定當時中國國運的戰爭。

同時,這也是命運坎坷的中國近代化海軍的開端。

從北洋水師的建立與發展,再至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條約。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可謂是道路曲折,命途多桀。

而今,距離中日之間的那場大海站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但這場戰爭依然歷歷在目,雖今時不同往日,但現在與過去卻仍還有很多相似之處。

重溫甲午戰爭這段歷史,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二、

在山東威海市的海灣內,停泊著一艘與一百多年前在黃海海戰作為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1:1完整複製的“定遠”號鐵甲複製艦。作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再加上其外觀與歷史原艦完全相同,不僅再現了歷史上“定遠”艦的風采,也是每個來威海劉公島旅遊所必去參觀的景點之一。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鐵甲複製艦外部

歷史上的“定遠”號鐵甲艦與其姊妹艦“鎮遠”作為當時北洋水師中最先進的軍艦皆由清政府購自於德國,兩艘鐵甲艦一艘造價140萬兩白銀,另一艘造價120萬兩白銀,再加上與之配備的魚雷艇、主火炮、魚雷發射管以及人工等雜費之外兩艘鐵甲艦抵華時共花費約340萬兩白銀。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鐵甲複製艦外部

“定、鎮”二艦建成後於1885年駛回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彰顯了北洋水師的強大,另一方面也以強大的海軍實力來威懾外國侵略者,其次“定遠”、“鎮遠”二艦的抵華,使得北洋水師的實力迅速超過日本海軍,跨升為亞洲第一。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鐵甲複製艦內部

尤其是在北洋水師第一次訪問日本之時,以“定遠”、“鎮遠”為首的兩艘鐵甲鉅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更是震懾了日本朝野,同時也刺激了日本海軍的飛速發展。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鐵甲複製艦內部

現如今停泊在威海灣內的這艘“定遠”號複製艦,全艦分為上下五層,其中甲板上三層為武器裝備,艙內兩層為歷史展廳。在軍艦內部也可以詳細參觀有關“定遠艦”的內部具體設施,例如北洋水師士兵居住以及工作的場所、西式軍官餐廳、中式廚房、軍醫院、鍋爐設施、彈藥庫以及軍官生活區域。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複製艦內部,圖為定遠艦殘骸製成的定遠館

歷史上的“定遠”艦在威海衛保衛戰之中,經丁汝昌、劉步蟾的命令用水雷於1895年2月10日將擱淺的“定遠”炸燬,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之後,“定遠”艦的殘骸甚至被日本政府打撈、拆卸、變賣,最終建成了一座“定遠”館。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複製艦內部


三、

“劉公島,一座決定中國近代國運的島嶼”

這是往返於劉公島與威海之間的遊船上所播放的紀錄片中一直重複、再重複的一句話,劉公島雖小,但這裡是北洋水師的海軍基地,也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的誕生地。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威海劉公島海軍公所前

由於個人時間原因,登上劉公島之後僅僅參觀了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與海軍公所,陳列館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全館共分為五個片區,分別是“序廳”、“甲午戰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深淵與抗爭”、“尾廳”,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以及陳列物再現了整個甲午戰爭的全局。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海軍公所,又名北洋水師提督署。建於1888年,佔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分前後三棟,三進院落。朱漆正門上方是北洋水師創始人李鴻章所題的四個大字“海軍公所”,而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的鎮官之寶——“濟遠艦”的前主炮就陳列於海軍公所的後院之處。圖為海軍公所內的北洋水師提督書房,是提督丁汝昌的書房兼臨時休息室。公務之餘,丁汝昌就在此讀書、會友、休息。1895年2月,日軍發起威海衛戰役,將北洋水師海陸兩軍圍困於劉公島。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劉公島海軍公所內,圖為濟遠艦主炮

作為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在威海衛保衛戰之中,率領部下抗擊日軍圍攻,在敵眾我寡、彈盡糧絕、援軍又遲遲不至的危急情況下,更是拒絕了日軍艦隊司令伊東祐亨的勸降,在悲痛之中遙望北京方向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內)


四、

日本作為挑起甲午戰爭的罪魁禍首,在戰後更是靠著賠款迅速沉迷於軍國主義道路和對外侵略,取代中國成為了東亞的頭號強國,在半個多世紀以來對其周邊的國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劉公島海軍公所內

但是,在一百多年以後的日本街頭,卻極少會有人知道他們的政府曾在一百多年以前同中國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海戰 。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鐵甲複製艦內部

對於北洋水師,網絡上總是呈現著正反兩面的不同的抨擊,但是對於北洋水師的這段歷史,既要看到其建設發展的侷限性,又要充分肯定北洋水師在歷史上積極進步的一面:

  1. 北洋水師從建設之初到建設成軍是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在實現“堅船利炮”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2. 北洋水師的正式成軍也標誌著海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首次出現在中國。
  3. 北洋水師的創建標誌著中國軍事開始走向近代化,其地位作用不可忽視。
  4. 北洋水師的存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威懾和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例如北洋水師與“壬午兵變”、“甲申政變”、“巨文島事件”。
  5. 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甲午戰爭始於陸戰,而北洋水師在早前僅僅是為了護航增援朝鮮的清軍,所以在整場戰爭中,陸軍才是主角。雖然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慘敗至全軍覆沒,但還是牽制了日本進攻勢頭,打破了日本妄想殲滅北洋艦隊於黃海,直接將兵力投送至直隸平原,展開決戰的企圖。
  6. 北洋水師的創建,不僅帶動了近代造船業、教育業、工業的發展,同時也教育培養了一批新型海軍人才,為近代中國反抗日本海上侵略準備了骨幹力量。
觀“定遠”鐵甲艦,登劉公島,憶北洋水師

拍攝於定遠號鐵甲複製艦內部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勿忘國恥,落後必然捱打。

本文部分配圖由筆者拍攝於威海劉公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