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等了許久的《奇遇人生》第二季終於開播, 距離第一季剛好一年。

依然是一樣的製作團隊,依然是阿雅主持,依然是每集一位嘉賓,一起探索人生,一起走上旅程。

但看完第一集,忍不住的失落,翻了翻豆瓣評分,果然翻車了,才6.8,對比第一季的8.9實在差太多。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第二季,到底摔在了哪兒?網友說,在嘉賓。

第一集的採訪人物是一位來自河南省的72歲老人徐玉坤,作為一位狂熱的騎行愛好者,他12年來騎了11萬公里,幾乎走遍了中國,還跑了亞洲、澳洲、歐洲的25個國家。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2019年,在他的第14次騎行計劃裡,打算橫穿美國和加拿大。

按照節目組的安排,阿雅會帶上嘉賓楊穎,加入徐老先生的旅程,陪他完成最後階段的騎行計劃。

但是騎行的過程中,楊穎三番兩次的打退堂鼓,先是因為生理期掉隊,後來起晚了沒趕上徐老先生,便選擇搭便車趕行程。

這樣偷懶的經歷,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直到節目組的負責人有點看不下去了,不客氣地指出:“你們是來騎行的,還是搭車的呢。”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當然,節目裡也有楊穎正能量、有抱負的一面:

她說想打破別人的固有印象,通過一點一點的進步,拿出一部像樣的作品來贏得別人的尊重。

她明白雖然搭車比騎車容易許多,但搭車會讓她錯過很多。

但,觀眾們不買賬了。

這不是第一次觀眾們聽不進去她“走心”的話。

在2016年的一次採訪裡,有記者總結過她的人生:出道、成為偶像、正當紅、做演員、結婚、升級當媽媽…… 最後,用了“順利”二字來簡單歸納。

她不認同:“我覺得我這一路走過來,也並不算完全的順利,如果是順利的話,我現在應該把獎項拿了一個大滿貫,然後無憂無慮。”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仔細琢磨,才發現原來她也有過“大滿貫”的夢。

可是這麼些年過去了,再看看如今在節目裡的表現,貌似也沒點長進,她的行動力和執行力依然配不上她“大滿貫”的夢。

真可惜,但我沒資格指責。

楊穎有著藝人的身份,所以在鏡頭下,她的好和壞都被放大。而現實生活中,我們自己不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輸在“執行力”這三個字上麼,只是沒人關注罷了。

說到底,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目標遠大,但行動匱乏。

01.為什麼做不到?


聽了很多,看了很多,也經歷過很多,但最後我們似乎都普遍都活成了“道理我都懂,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的模樣。

捫心自問,真的懂嗎?可能只是知道罷了。過不了幾天,那些當時乍一聽讓你恍然大悟的道理,可能連想都想不起來。

從知道到懂得,從恍然大悟到牢牢記住,這個過程到底要經歷些什麼,為什麼把想法變成行動就那麼的難?

真要深究很不容易,光是“記住”這倆字,科學家們就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研究。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埃裡克·坎德爾 在自己的書(追尋記憶的痕跡)裡提到,要想把“短期記憶”鞏固成“長期記憶”,我們需要:

“通過注意某一信息並將它與記憶中已經確立的知識進行有意義、系統性的聯結。”

這個時候,要引入一個可能大家有點陌生的東西 —— 神經元,這是你大腦裡傳遞信息的重要部分。

當你看到、聽到一些道理,感嘆“原來如此”的時候,你接收到的信息會從前一個神經元活躍的突觸(活躍終端)向後一個神經元傳遞,這時候只能達到“短期記憶”的效果,

是開始。

當你反覆去看、去聽,不停接收信息和刺激之後,神經元會長出新的突觸(新的活躍終端),跟後一個神經元形成更多的連接,產生更強的傳遞效果,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這是量變。

再過一段時間,隨著記憶的增強,我們開始逐漸習慣,回憶或者執行起來就不那麼費勁了,於是突觸的數量降低,但仍會比初始數量多一點,這是質變。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圖片來自書籍:追尋記憶的痕跡)


現在明白了嗎?

聽道理只需短短几分鐘,甚至幾秒鐘,你僅僅只是停留在“知道”的階段,沒多久就會忘記,連量變的階段都沒有進入,談何質變,更談何懂得?

從開始到量變,從量變到質變,上面反覆提到了外來信息的刺激。難道我們想要“懂得”,只能靠外界的影響?

當然不,靠自己,你也能拯救你的執行力。

02.怎麼拯救你的執行力?


① 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

很多時候你做不到不是能力問題,是目標看起來太遠、太虛無縹緲:

  • 我想環遊世界。
  • 我想掙100萬。
  • 我想成為行業頂端的人。


這些目標常常給人一種“我能看到太陽在那,但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走向太陽”的無力感。

既然目標太大,無從下手,那就先把目標拆開來揉碎了,一點一點地實踐。

我有個高中同學,他就曾經成功地把目標揉碎過。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當時他的目標是去南極旅遊,他查了查去南極的方法具體有哪些,一個人要花多少錢,瞭解後發現,當年去南極的船票要30萬,旅程要一個多月。

如果他要存30萬,連續存兩年,每個月要1.25萬才夠錢,就算存三年也要每個月8千多,這意味著畢業後自己必須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然後他想,怎麼才能讓自己拿到高薪?如果考上名牌大學,拿高薪的機會會不會更多?

於是他就找了幾個目標大學,查了對應的錄取分數線分別是多少,每科大概要考多少分,自己還差多少,哪些科目需要繼續努力。

再往細了推,比如英語,每天要背多少單詞、多少範文才能攢夠詞彙量。

一點一點拆開之後,去南極旅遊再也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了,這個目標不僅看得見摸得著,甚至還能算出來,每一步都是可執行的具體計劃。

後來,畢業那年他如願考上華南理工。

再後來,今年他買到了去南極的船票。

拿到船票的他跟我說,現實和理想依然很有差距,你的想法會變,你的目標會變,甚至計劃也在變,但不重要,可能其中的路不太好走,甚至還要繞些遠路,但只要目的地依然在,你終將能走向終點。

把目標揉碎,讓它看起來可行,比讓它真的可行更重要,因為這是就是那個觸發你“開始行動”的最重要按鈕

② 先做10分鐘

好,現在目標有了,也揉碎了,比如:

  • 每天背30分鐘英語。
  • 每天做100個俯臥撐。
  • 每天看1小時書。
  • 每天寫一篇稿子。

頭兩天“3分鐘熱度”帶來的興奮感還沒消失,倒也能撐下去,但是第3、第4天,堅持的困難係數開始指數上升。

第5天,晚上9點才收工,都已經這麼累了,不如給自己放一天假吧。

然後呢,假期被無限延長,往後的日子總會有各種偷懶的藉口。

你之所以會反悔,是因為感到疲憊,並且熱情下降,另外“尋找舒適狀態”是人的本能,而“執行計劃”這件事正在和本能打架。

但,我們換種思路。

如果看1小時書很難,那看10分鐘呢?如果做100個俯臥撐很難,那麼做10個呢?

暢銷書《微習慣》的作者 斯蒂芬·蓋斯 提出,既然執行不易,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計劃改良成“迷你版”,改成我們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程度。

這樣,即使忙碌一整天,回到家也沒有不做那10個俯臥撐的理由了。

“先做10分鐘”還有另一種魔力,一旦你開始了,10分鐘後未必能停得下來。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作為編輯,我面對好幾千字的稿件任務,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不到最後一天都提不起勁去做,以致於養成了拖稿的壞習慣。

後來我想,要不先寫200字?反正只是開個頭嘛,思路已經有了,寫200字簡直不要太容易,於是開始動筆。

驚喜的是,200字後我不想立刻停下了,反正都開始了,那就把下一個觀點也寫上,寫著寫著,大半篇稿子就出來了。

同樣事情也在我朋友身上發生過,她要求自己每天看5頁書,結果看得入了神,迫切的想知道後續的故事情節,停不下來了,沒多久整本書都給看完了。

“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微習慣能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呢,甚至還有可能是量變的入口

③ 行動習慣化

想法終於升級成了行動,接下來就是讓行動“習慣化”。

不過請注意,這裡說的“習慣化”不是不停重複。

你需要適時的停下來,對之前的執行計劃進行復盤,找到現有的問題,然後糾正,有目的、有方向地提升。

比如:

  • 健身的時候,哪個姿勢不標準?
  • 看書的時候,哪段話或者哪個概念沒明白?
  • 背英語的時候,是不是有發音不夠準確的單詞,正確的發音應該是怎麼樣的?


每執行一段時間就停一停,改一改,再往前走,讓“執行”反饋出來的結果變得越來越好。

再然後,達到你的小目標後給自己一點甜頭,充個電之後再繼續往前走。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等到某天,睡前的你自然而然地拿起床頭的書,背單詞超了時也沒發現,一天不運動就難受的時候。

恭喜你,習慣就已經養成,質變已經完成

《奇遇人生》Angelababy被噴“太懶”:執行力太差,該如何拯救?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別騙自己了,真正懂得的人,怎麼會過不好這一生呢?

倒不如先承認自己“不懂”,再向“本能”服個軟,然後慢慢從“先做10分鐘”的初學者,進化成“行動習慣化”的執行高手。

這個時候,你才真的配說“懂”。

——

關注獵多多,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職場攻略等你來學習。

獵多多,精英人才求職招聘神器。

一鍵約面,急速入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