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的英雄

强渡乌江的英雄

强渡乌江的英雄

邱金发生于1911年,龙岩县(今新罗区)雁石岩星人。1929年加入红军。漳平出击战中,右臂挂彩,不下火线,顽强战斗。1930年6月,红四军“汀州整编”后,在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部特务大队当战士。因对党赤诚、英勇作战,不久,被调往朱德总司令身边做警卫工作。1932年,任总司令部传令排代理排长职务。1933年9月,由王稼祥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年底,中央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到达黔东南。红一军团首长指示:“进抵黔北,夺取遵(义)、桐(梓),发动群众,是我军当前的战略方针”。

遵义是黔北重镇,是贵州第二大城,桐梓是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及其“健将”侯之担的巢穴。乌江是贵州的第一道大川,由西南向东北斜贯贵州,把贵州划成南北两部,实为遵、桐南面之天然屏障。位于遵、桐之间的娄山关,有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进”之称。欲下遵、桐,必先渡此江,过此关。军委命令第一军团第一、二两师分别在龙溪、江界,强渡乌江。

由刘亚楼率领的红二师在攻占老黄平(黄平旧县城)后,一面向乌江进军,一面侦察情况,进行政治动员。

1935年新年第一天,渡江战斗开始,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领的前卫团已逼近江边之江界(渡口)进行威力侦察。这里江面宽约250米,流速每秒1.8米;南岸要下10华里壁陡的石山,才能到江边;北岸又要上10华里的陡山,才是通遵、桐的大道。两岸渡口东西两旁都是悬崖绝壁。碧绿的江水,墨黑的石山,所谓天险乌江真是名不虚传!

敌人在渡口(大道旁)配有连哨。渡口上游约500公尺处有条极小的横路,与渡口大道相通,勉强可走人。但是,那时沙滩极少,登岸很难,敌人并配备有排哨。江岸上,敌人筑有工事。离江边2 华里的一个庙里,敌配有团预备队,其总预备队约一个团则在离江边5华里之半山上。

前卫团决定: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之羊肠小道。

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部队立即向渡口搬运架桥材料,以示此处架桥。见此,敌人立即在渡口对岸赶修工事,还不断向我射击。

2日,前卫团派8位战士泅水过河,因白天强渡,敌人火力猛烈而失败。

杨成武等领导接受了白天强渡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实行夜晚偷渡,以避敌人射击,减少伤亡。工兵迅速赶制双层竹筏,部队再次进行了政治动员。

黄昏后,担任偷渡的第四团第一营,肃静地集结在江边。勇士们一个个神情严肃,虎彪彪的,都是连队里优秀的干部和战士。在强渡勇士的行列里,有一位强壮结实,面容削瘦、英俊的青年,他就是连指导员邱金发。

此刻,除江水汩汩和敌人在北岸打来的零星枪声外,到处是一片静寂。

杨成武向大家宣传突破乌江的意义:“突破乌江,拿下遵、桐,完成先头师的战斗任务,打到遵、桐去……”。

邱金发等渡江英雄攥紧拳头,口中低语:“乌江再险,也拦不住红军飞渡!”

第一连的5个战士首先登筏,并约定靠彼岸后用手电筒向南岸示光,等渡过一筏人,再开始向敌警戒袭击。第一筏偷偷向江中划去,敌人没有发觉。

此时,邱金发和连长毛正华带战士3人(带机枪一挺)迅速登上第二筏,往江中划去……

第三、四筏预定在前者登岸后再出发。

第一筏出发已20多分钟,还不见电光显示,过一个钟头后,第一筏的5个战士沿南岸回来,他们说因水流太急,黑夜里无所指向,划至江中,被冲下两里许靠了南岸,才弃筏沿岸边摸索回来。

邱金发乘坐的第二筏,在2日晚上竟然靠上了彼岸。登岸后,总是希望后续部队快跟上来,却总不见来。

在离敌只二三十公尺的情况下,打手电筒很容易被发觉。邱金发他们使用火柴示讯,但因火光微弱,相距太远,南岸我军并未看见。

他们隐蔽在敌人脚下,听见敌人在说:“快做呀!今天晚上无论如何要做好!‘共匪’明天必定要强渡!要做厚一点!‘共匪’炮火太厉害了!”查哨的敌排长也来了,道:“三班长!工事做好了吗?要注意呀!他们说不定晚上还会过来啊!”

邱金发知道后续部队一定会打过乌江,因此决定等待机会再动作。

一个战士冷得直打抖,贴着邱金发耳朵低声说:“指导员,主力不来怎么办,我们几个人老蹲在这里还行?”邱金发坚定地告诉他:“不要紧!后续部队会来的。如果今晚不来,明天会来。如果实在不来,我们躲在这里也不要紧,自然有办法,你不要着急!”

此时,又听到敌兵在谈话说:“红军真厉害。真不怕冷啊!隆冬腊月,竟敢泅水过来,好在昨天上午没有过来几个,否则糟糕!听排长说这是他们的的先头队伍,再过两天大队来了,更不得了!”

隐蔽战士听到敌人如此恐慌,更充满了信心。一个战士向邱指导员、毛连长提议说:“我们去打掉上面这一班人吧!有把握!”邱金发阻止说:“我们几个人固然可以把这一个班的敌人打掉,但并不能解决问题。泄漏了秘密,暴露了意图,反而对整个行动有害!”邱金发招呼战士们紧紧围在一块,迎着刺骨冷风,忍冻过夜。

3日上午9时,前卫团指挥强渡又开始了。我军对大渡口仍然只以小部队佯攻。渡口上游500公尺处,载着轻装战士的3个竹筏(共10余人),在前卫团浓密的火力掩护下,一齐向敌岸划去。敌人拼命向渡筏射击,但在前卫团猛烈火力扫射下,3个竹筏的战士在划到中流以前,未出现伤亡。3个筏子离敌岸不远了,敌人更加慌乱,射击得更猛。

当强渡的3个竹筏快接近岸边的时候,邱金发、毛正华带领3位战士立刻爬出石崖,端起机枪向敌阵地猛烈扫射,邱金发他们又扔出手榴弹把敌阵地炸掉。邱金发他们迅速占领了敌军事哨抵抗线,接应了3个竹筏上的部队迅速登岸。

邱金发等会合了强势登岸的十几位战士后,迅速扩展胜利,通过敌军事哨抵抗线,又继续向敌排哨仰攻。在邱金发、毛正华指挥下,接连几阵手榴弹后,在轻机枪掩护下,战士们与敌人拼上刺刀。敌人一个排死伤过半,排哨抵抗线被夺取了。正当战士们进击到陡壁石山上的一条小路边时,敌增援部队居高临下实行抵抗,在这关键时刻,前卫团后续部队赶到,猛烈反击,把敌人全线击溃。

乌江天险,就这样被英雄的前卫团突破。最先过江的有22人,后来部队称他们为“二十二个红色英雄”,邱金发他们当之无愧。

在抢渡乌江的战斗中,邱金发带领勇士们强渡过江,首先攻占了对岸敌军的前沿阵地,保证了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鸟江,邱金发因此得到了红军总部的嘉奖。

红军到达陕北后,邱金发加入抗日先遣队,奔赴抗日前线。后到山西,奉命打入阎锡山军队搞兵运工作,并组织决死队,扩大抗日队伍。1945年,在晋绥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伤稍愈后又重返战场。抗战胜利后,又投入打倒“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邱金发积极参加人民共和国的建设。1950年调任青海团级干部速成学校副校长。此时,美帝国主义把侵略的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邱金发迅速返回部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5站站长,负责指挥6个汽车团军需运输任务。志愿军凯旋回国后,邱金发奉命在东北组建防空部队。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享受副军职待遇。

邱金发是祖国人民的好儿子。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驰骋沙场,身负重伤。临终时,身上还留有9颗子弹。先后获勋章、军功章和八一奖章计13枚。1985年3月4日,这位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走完了人生旅途,病逝于沈阳军区医院,享年74岁。

(杨易凌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