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烏江的英雄

強渡烏江的英雄

強渡烏江的英雄

邱金髮生於1911年,龍巖縣(今新羅區)雁石巖星人。1929年加入紅軍。漳平出擊戰中,右臂掛彩,不下火線,頑強戰鬥。1930年6月,紅四軍“汀州整編”後,在紅一軍團第四軍軍部特務大隊當戰士。因對黨赤誠、英勇作戰,不久,被調往朱德總司令身邊做警衛工作。1932年,任總司令部傳令排代理排長職務。1933年9月,由王稼祥介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

1934年年底,中央主力紅軍突破敵四道封鎖線,到達黔東南。紅一軍團首長指示:“進抵黔北,奪取遵(義)、桐(梓),發動群眾,是我軍當前的戰略方針”。

遵義是黔北重鎮,是貴州第二大城,桐梓是貴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及其“健將”侯之擔的巢穴。烏江是貴州的第一道大川,由西南向東北斜貫貴州,把貴州劃成南北兩部,實為遵、桐南面之天然屏障。位於遵、桐之間的婁山關,有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進”之稱。欲下遵、桐,必先渡此江,過此關。軍委命令第一軍團第一、二兩師分別在龍溪、江界,強渡烏江。

由劉亞樓率領的紅二師在攻佔老黃平(黃平舊縣城)後,一面向烏江進軍,一面偵察情況,進行政治動員。

1935年新年第一天,渡江戰鬥開始,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率領的前衛團已逼近江邊之江界(渡口)進行威力偵察。這裡江面寬約250米,流速每秒1.8米;南岸要下10華里壁陡的石山,才能到江邊;北岸又要上10華里的陡山,才是通遵、桐的大道。兩岸渡口東西兩旁都是懸崖絕壁。碧綠的江水,墨黑的石山,所謂天險烏江真是名不虛傳!

敵人在渡口(大道旁)配有連哨。渡口上游約500公尺處有條極小的橫路,與渡口大道相通,勉強可走人。但是,那時沙灘極少,登岸很難,敵人並配備有排哨。江岸上,敵人築有工事。離江邊2 華里的一個廟裡,敵配有團預備隊,其總預備隊約一個團則在離江邊5華里之半山上。

前衛團決定: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之羊腸小道。

為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部隊立即向渡口搬運架橋材料,以示此處架橋。見此,敵人立即在渡口對岸趕修工事,還不斷向我射擊。

2日,前衛團派8位戰士泅水過河,因白天強渡,敵人火力猛烈而失敗。

楊成武等領導接受了白天強渡失敗的經驗教訓,決定實行夜晚偷渡,以避敵人射擊,減少傷亡。工兵迅速趕製雙層竹筏,部隊再次進行了政治動員。

黃昏後,擔任偷渡的第四團第一營,肅靜地集結在江邊。勇士們一個個神情嚴肅,虎彪彪的,都是連隊裡優秀的幹部和戰士。在強渡勇士的行列裡,有一位強壯結實,面容削瘦、英俊的青年,他就是連指導員邱金髮。

此刻,除江水汩汩和敵人在北岸打來的零星槍聲外,到處是一片靜寂。

楊成武向大家宣傳突破烏江的意義:“突破烏江,拿下遵、桐,完成先頭師的戰鬥任務,打到遵、桐去……”。

邱金髮等渡江英雄攥緊拳頭,口中低語:“烏江再險,也攔不住紅軍飛渡!”

第一連的5個戰士首先登筏,並約定靠彼岸後用手電筒向南岸示光,等渡過一筏人,再開始向敵警戒襲擊。第一筏偷偷向江中劃去,敵人沒有發覺。

此時,邱金髮和連長毛正華帶戰士3人(帶機槍一挺)迅速登上第二筏,往江中劃去……

第三、四筏預定在前者登岸後再出發。

第一筏出發已20多分鐘,還不見電光顯示,過一個鐘頭後,第一筏的5個戰士沿南岸回來,他們說因水流太急,黑夜裡無所指向,劃至江中,被衝下兩裡許靠了南岸,才棄筏沿岸邊摸索回來。

邱金髮乘坐的第二筏,在2日晚上竟然靠上了彼岸。登岸後,總是希望後續部隊快跟上來,卻總不見來。

在離敵只二三十公尺的情況下,打手電筒很容易被發覺。邱金髮他們使用火柴示訊,但因火光微弱,相距太遠,南岸我軍並未看見。

他們隱蔽在敵人腳下,聽見敵人在說:“快做呀!今天晚上無論如何要做好!‘共匪’明天必定要強渡!要做厚一點!‘共匪’炮火太厲害了!”查哨的敵排長也來了,道:“三班長!工事做好了嗎?要注意呀!他們說不定晚上還會過來啊!”

邱金髮知道後續部隊一定會打過烏江,因此決定等待機會再動作。

一個戰士冷得直打抖,貼著邱金髮耳朵低聲說:“指導員,主力不來怎麼辦,我們幾個人老蹲在這裡還行?”邱金髮堅定地告訴他:“不要緊!後續部隊會來的。如果今晚不來,明天會來。如果實在不來,我們躲在這裡也不要緊,自然有辦法,你不要著急!”

此時,又聽到敵兵在談話說:“紅軍真厲害。真不怕冷啊!隆冬臘月,竟敢泅水過來,好在昨天上午沒有過來幾個,否則糟糕!聽排長說這是他們的的先頭隊伍,再過兩天大隊來了,更不得了!”

隱蔽戰士聽到敵人如此恐慌,更充滿了信心。一個戰士向邱指導員、毛連長提議說:“我們去打掉上面這一班人吧!有把握!”邱金髮阻止說:“我們幾個人固然可以把這一個班的敵人打掉,但並不能解決問題。洩漏了秘密,暴露了意圖,反而對整個行動有害!”邱金髮招呼戰士們緊緊圍在一塊,迎著刺骨冷風,忍凍過夜。

3日上午9時,前衛團指揮強渡又開始了。我軍對大渡口仍然只以小部隊佯攻。渡口上游500公尺處,載著輕裝戰士的3個竹筏(共10餘人),在前衛團濃密的火力掩護下,一齊向敵岸劃去。敵人拼命向渡筏射擊,但在前衛團猛烈火力掃射下,3個竹筏的戰士在劃到中流以前,未出現傷亡。3個筏子離敵岸不遠了,敵人更加慌亂,射擊得更猛。

當強渡的3個竹筏快接近岸邊的時候,邱金髮、毛正華帶領3位戰士立刻爬出石崖,端起機槍向敵陣地猛烈掃射,邱金髮他們又扔出手榴彈把敵陣地炸掉。邱金髮他們迅速佔領了敵軍事哨抵抗線,接應了3個竹筏上的部隊迅速登岸。

邱金髮等會合了強勢登岸的十幾位戰士後,迅速擴展勝利,通過敵軍事哨抵抗線,又繼續向敵排哨仰攻。在邱金髮、毛正華指揮下,接連幾陣手榴彈後,在輕機槍掩護下,戰士們與敵人拼上刺刀。敵人一個排死傷過半,排哨抵抗線被奪取了。正當戰士們進擊到陡壁石山上的一條小路邊時,敵增援部隊居高臨下實行抵抗,在這關鍵時刻,前衛團後續部隊趕到,猛烈反擊,把敵人全線擊潰。

烏江天險,就這樣被英雄的前衛團突破。最先過江的有22人,後來部隊稱他們為“二十二個紅色英雄”,邱金髮他們當之無愧。

在搶渡烏江的戰鬥中,邱金髮帶領勇士們強渡過江,首先攻佔了對岸敵軍的前沿陣地,保證了紅軍大部隊順利渡過鳥江,邱金髮因此得到了紅軍總部的嘉獎。

紅軍到達陝北後,邱金髮加入抗日先遣隊,奔赴抗日前線。後到山西,奉命打入閻錫山軍隊搞兵運工作,並組織決死隊,擴大抗日隊伍。1945年,在晉綏對日作戰中,身負重傷,傷稍愈後又重返戰場。抗戰勝利後,又投入打倒“蔣家王朝”的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邱金髮積極參加人民共和國的建設。1950年調任青海團級幹部速成學校副校長。此時,美帝國主義把侵略的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邱金髮迅速返回部隊,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5站站長,負責指揮6個汽車團軍需運輸任務。志願軍凱旋迴國後,邱金髮奉命在東北組建防空部隊。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大校軍銜,享受副軍職待遇。

邱金髮是祖國人民的好兒子。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南征北戰,馳騁沙場,身負重傷。臨終時,身上還留有9顆子彈。先後獲勳章、軍功章和八一獎章計13枚。1985年3月4日,這位強渡大渡河的勇士走完了人生旅途,病逝於瀋陽軍區醫院,享年74歲。

(楊易凌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