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司马长史


在战争中,决定战役胜利的不仅仅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粮食以及装备,而且还有强大的医疗设施作为后盾。毕竟战争是残酷的,它不像是在游戏中一样,只要死亡了就能够立刻复活,士兵的死亡往往代表着军队中一个战斗力的终结,一个战斗力的毁灭。不论是资源优越的美军,还是当时资源较为匮乏的中国军队,他们对于伤员的处理都是非常人道,非常尽心的,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条人命,如果能够将他治好,在后来的局势上就能实现兵源的再利用,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加持,毕竟那个时候士兵还没有断气,还没有死亡,所以出于人道和人性,他们都会进行救治和抢救。

可是,在二战中的日本,却对自己的伤员做出了毫无下限的事情。

其实在最初二战刚刚爆发,日本还没有陷入双线作战、资源很是充足的时候,他们对待伤员是非常人道和尽心的。根据一个幸存二战日本老兵的口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时的时候日军的资源还是比较不错的,在军中有了伤员时,会将他们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医院中,然后进行专门的陪护和问诊,在休养期间,他们还能够吃到本地家乡较为正宗的食物,还能够喝到梦寐以求的清酒,甚至能够泡温泉,寻找军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日本还没有陷入双线作战的时候,他们的伤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随着日本野心的越来越膨胀,随着他们想要出其不备的,稳固住他们在太平洋海上的霸权,便冒然的发动了对美的战争,这样的做法不仅加大了本国军费的开支,还加大了国内民众生活的负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日本在对待伤员上有了不一样的对待。

他们称这样的安排为资源资源整合。如果是一个日本军官受伤,他们会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军官,如果受伤的人是士兵,他便没有那样的条件。

随着资源的缺乏,局势的紧张,日本对于已经伤病严重的士兵,采取了残忍的对待。

切腹

因为一些伤员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攻击能力,没有了所谓的战斗力,再加上医疗条件的不允许,这便加重了日军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情况,日军会让这些人进行切腹,从而以死明志,从而节省了一定资源的消耗。

因为在日本的时候,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在腹中,所以用切腹的方式自尽,其实是一种释放灵魂的做法,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归途。

人肉炸弹

除了切腹以外,对于已经身受重伤的人员,指挥官还会下令让这些人组成一支敢死队,然后在身体上携带炸药冲进地方的阵营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日本这样的做法,我们不必感到惊讶,因为日本在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中,正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将当时的劣势慢慢的逆转。

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方式对于当时的日军来说,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人道的方法,毕竟既没有让他们切腹,也没有让他们成为人肉炸弹,只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以及机动能力将他们遗弃,让他们自生自灭。

其实,日军在后期的资源紧缺,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医疗体系上,还体现在他们的军用罐头中。可能他家都听过“日本牛肉罐头”这个梗,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时候,日本的各方面资源已经不支持他们继续生产正宗的牛肉罐头,为了能够让士兵吃好,便利用牛血和面粉混合。

综上所述,日本在后期处理伤亡士兵的方式有:切腹、人肉炸弹和自生自灭。


木剑温不胜


日本老兵会心寒?那肯定不会,日本兵中“军国思想”的毒太深,已失去了人性。不过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伤兵的下场是很悲惨的。

日军医疗体系里有军医、药剂师、牙医和医护兵四类,前三类是不上前线的。医护兵基本只会一些简单护理,只能救治一些轻伤员,重伤员则要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治疗。

日军一个中队181人,其中就有4个医护兵。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伤亡较少,医疗物资很充裕,运气好还能得到日本妇女的“慰问”,所以那个阶段的伤兵能得到很好的护理。

随着抗日战争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伤兵的待遇就开始极速下降。这个阶段,随着前方伤亡的加大,日军的医疗物资日趋紧张,日军高层开始不太关注重伤兵了。

所以在战场受了重伤的士兵,能不能获救只能靠战友情了,有关系好的救了你,那就是你好命。由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拒绝当俘虏,所以没人救的重伤员就只能选择自杀或寻求其他士兵帮助了。

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日军兵力不足,医疗物资开始匮乏。这个阶段没兵力护送、照顾伤员,也没药,所以就没有医治重伤兵一说了。而且大多都是新兵,战友情就无从讲了。

这个阶段对重伤员有几个处理办法。在战地医院,医生变成了屠夫,对伤势很重的伤员直接打空气针,死法虽然很痛苦,但不花一毛钱。

对于前线的来说,如果战事不紧张,一般会让重伤员剖腹自尽,下不了手的就让其他士兵帮助,不过这个时候,享受子弹的“待遇”是没有了,因为物资缺乏,所以基本靠刀解决,如果碰到刀法不利索的,伤兵就很痛苦了。

如果碰到战事紧张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日军都有魂归故里的习俗。所以日军死亡后,尸体都会被焚烧,然后将骨灰运回日本。这个时候为了省事,那些没勇气自杀的重伤员,就直接扔进去一起焚烧了。

其实这也不能说日军对自己战友残暴,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就是蝼蚁。我们反观我国军民,形势也不容乐观。

八路军虽然医疗条件最差,但群众基础好,比如在影视剧上看到的,八路军受了重伤,会去老乡家养养伤。除了实在缺药没办法,但反人性的事是不会出现的。

但国军这边就不容乐观了,国军一个连只有2个医护兵,正面现场伤亡又大,所以一些重伤员的结果也是很难想象的。



花木童说史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我们知道,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流血牺牲。在战场上,士兵作战不外乎受伤和死亡两种情况。所以,在战场上,大多数战友情胜似亲情,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尤其是对受伤的战友,互相扶持、帮忙,有些战斗中,甚至会出现为了抢救受伤的战友而牺牲的壮举等等。这一幕幕炮火纷飞、前赴后继的镜头在我国近代战争史上比比皆是。可以说,在战争中,大多数国家是积极抢救受伤士兵,并妥善安置的,但在二战时,针对重伤士兵,日本却出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做法,每一个日军老兵回想起来,就感到心寒。那么,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纳粹国家之一,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战争初期,由于日本的充分准备,再加上优良的武器装备和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在我们中国战场取得了较大的胜利。那些时候,他们的军队也会有伤兵,但不是很多,他们会组织积极的救援,对重伤的士兵甚至会送回国内抢救治疗。受伤的士兵回到本国内也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会很荣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为圣战受伤的。这也是我们很少看到日本军队有伤员的原因。

但等到战争后期,随着侵略战线的拉长,日本储备的物资越来越少,再加上偷袭珍珠港,把强大的美国拉入战争,由于美国的海上封锁,导致日本物资匮乏,不仅需要节省武器装备,还需要节约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重伤的士兵就是部队的累赘,于是他们就做出了丧心病狂之举,这也是在二战时,日军几乎是看不到重伤士兵的原因。日本军队处理重伤士兵,有哪些丧心病狂之举?

一是遗弃受重伤的士兵。让他们直接遗留在战场之上,自生自灭。这些被遗弃的重伤士兵,要么是自己引爆手榴弹自杀,要么是等待清扫战场的敌军,与之同归于尽,要么是选择投降,成为俘虏,等待敌军救治。

二是自己人直接射杀这些受伤的士兵,在战场上凡是负伤不能走路的,们大多都是会被自己人补上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战争初期是用枪来杀掉这些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节省资源,不浪费子弹,日本士兵就选择了用刀来杀死重伤员,一刀杀不死就多下几刀,非常残忍。

三是逼迫重伤员自杀。在战争后期,日本军队战况激烈,为了防止这些重伤员成为俘虏,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泄露出去,就由士兵用枪对着受伤的士兵,逼迫他们自杀,如果受伤的人不愿意自杀或者自杀后没有立即死亡,那么这些人就用刺刀进行第二次杀害,直到受伤的人死亡为止。

四是鼓励重伤士兵剖腹自杀。由于日本人自小受武士道精神和皇权思想的荼毒,他们认为剖腹自杀,是他们最为崇拜的一种自杀方式。他们会让受重伤的成员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进行剖腹礼,为天皇尽忠。若伤员不肯或者因伤势问题无法完成剖腹礼的话,他们会亲自动手杀死自己人。

五是他们会把伤兵当成军粮。例如在瓜岛战役中幸存下来的日军老兵回忆,但是的战场上,由于美军的封锁,他们的补给被美军切断后,躲在密林的日军陷入了极度的饥饿,为了活命,在岛上竟然吃“尸体”,也就是受重伤士兵。

六是军医以救治为名打空气针,结束重伤士兵的生命。受了重伤不能战斗或者行走时,这些人就会成为队伍的负担,回来之后军医也会采取措施,来尽快结束这些人的生命,日本军医处决受伤士兵时,最常见的方法是注射空气,受伤士兵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军医注入大量空气后,体内的血液和空气会混合在一起形成血液泡沫,肺动脉将被阻塞,心率将越来越低,很快发生猝死。这种方法见效极快,伤兵在短时间里就会猝死,真是一种残酷的手段。

比如1945年8月,当日本即将宣布投降时,在中国东北的第一陆军医院接到了撤军的命令。 在带着2000多名受伤士兵和医务人员逃到牡丹江后,院长拿出东方刀,强迫其他人跳进河里自杀。 日本陆军院长直接让人给受伤比较严重的士兵,注射空气针,让他们尽快死去。

日军之所以会如此灭绝人性,对待重伤士兵,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节约资源。兵占用军队资源,医疗和照顾伤员需要人力物力。二是伤兵行动不便,会影响整个部队的机动性额战斗;三是避免泄露情报,死人永远不会泄密,把伤兵处死,就不会被敌军俘虏,也不会泄密。四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和举国主义思想的荼毒,根深蒂固,认为杀掉重伤士兵或者自杀,他们是为天皇而战,是荣耀的。

但不管怎么样,日军如此“变态”对待重伤士兵,这种做法让人难以接受,更令人心寒。俗话说“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正是日本人的这种近乎灭绝人性的疯狂之举,才会让自己彻底失败,并自食苦果,尝到了两颗原子弹的味道。




葛大小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是二战时列强中,最不重视医疗的。

基本上得了病,受了伤,就得听天由命。

看看我的文章

日军对衡阳第一次总攻惨败:鬼子饥寒交迫、伤兵遍地

从第一次总攻到第二次总攻期间,日军又有大麻烦了,就是吃饭问题和弹药问题。

当时日军轻敌,狂妄的宣称1天进衡阳,3天内占领。因此,日军仅仅携带了3天的粮食。

以主攻张家山的133联队为例,他们只带了2天的紧急口粮,也就是饼干和罐头。

从6月底进入张家山前,直到8月初仍然不过前进不到1公里。133联队携带的粮食早已经吃完,被迫由各部队负责就地解决。

当时负责后勤的第133联队高级会快渡边平中尉苦不堪言。

由于官兵几乎都在作战,只能依靠各大队经理室的人筹集粮食。主食还好办,毕竟后方带来一些,衡阳周边也有大片稻田可以临时加工成大米。

但副食就一律全无,不要说肉,连蔬菜也搞不到。

往往白天所有人去衡阳郊区的稻田收割稻子,再磨成米。因为怕中美联合空军轰炸,白天不敢生火,只能在黄昏加上盐煮熟做成饭团,连夜送到前线。

因为日军经常夜袭,国军也趁夜色反攻,所以送饭团也是很困难的。

做好以后,装在竹筐或者水桶里,由士兵背着送到前线。

负责送饭团和弹药的第1大队辎重兵老田诚一多年后回忆:运送补给谈何容易,要冒着敌人的空袭、狙击和迫击炮的炮击,历经艰辛从到送到前线。我背着粮食和开水,一旦遭遇敌人射击和空袭,就跳入战壕中。此时战壕中尸体重叠,恶臭熏人。有些尸体已经腐烂变色,甚至从中间烂开,到处都是蛆虫。我们日本人是特别爱干净的,但此时我只能从这些腐尸上走过去,不然就得死。对我们来说,最危险的就是不知道哪里飞来的迫击炮。即便我自认为利用战壕、树木甚至房屋躲避了敌人炮兵的眼光,但仍然会有炮弹带着令人毛骨悚热的声音飞过来。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将开水送到前线。口渴之极的士兵立即将沾着泥土的水壶伸到水桶里,将开水搞脏了。我是用命为代价,才送来这些干净的水,不觉很气愤“喂,你们就不能再小心点吗”谁知道一句话没说完,突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人群中。我瞬间失去知觉,醒来以后发现左右手臂都是血,站也站不起来。周边的人全部倒地,没有一个能站起来的。伤员们再高呼卫生兵的名字,但没有一个人来。

本来是一次作战第二天早晚2餐的饭团,但因天气炎热,饭团经过一夜,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就开始有了馊味,到了中午就已经发粘腐坏了,晚上那个饭团根本就无法入口。

至于副食完全没有,前线士兵抱怨不已。无奈之下,只能找来一头牛,杀死后将牛肉每天煮一次。但牛肉太少不能分,只能将饭团放入牛肉汤中一起煮,这样多少有一点肉味。

另外,就找来一些辣椒叶子用盐拌上,勉强算作副食。

对此,前线日军官兵大骂不已,他们每天都在拼命,一天却只能吃2个发馊的糙米饭团。

因为食品和饮水问题,士兵开始生病,陆续病倒。

至于弹药也是很紧张。从7月3日开始,联队辎重部队只留下5人,其余全部去师团处搬运弹药。但弹药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子弹的弹板都是损坏的,必须更换才能用。后来才知道,这些子弹都是飞机空投来的。

因为伤亡7000多人,大大超乎日军想象,野战医院根本就救治不了。

133联队本部的田所满雄因为脚气病在野战医院住了10天,让他终生难忘:所谓的医院有名无实,仅仅是在民房的土地上的一些门板,上面铺着干草。房间里有一种类似尸臭的恶臭,扑鼻而来,后来才知道是伤口腐烂的味道。到处都挤满了伤病士兵,有的不断呻吟,有的用力挠着身体。他们都因为伤痛无法入睡。伤兵的皮肤毫无血色,身子也瘦的皮包骨头,眼睛凹下去像骷髅一样,目光游移不定,形同痴呆。伤口没有包裹,都是敞开的,像绽开的石榴,上面落满了黑压压的苍蝇,赶也赶不走。有的则是白白的一片,这是蛆虫。只要能动的伤兵,就必须自己准备粮食。我看到很多伤兵爬着去煮他们的米,一些稻米还没有成熟,是绿色的。医院后面的坟墓,一天天的增加。我觉得这里简直就是地狱。这还是6月底7月初,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后来随着伤员大量增加,医院就更可怕。

第12中队的山川种雄在7月2日受伤入院,他的回忆也很可怕:虽然是后方医院,但每天晚上不远处都有激烈交火,经常有流弹射进来。这些民房都是木屋,子弹轻松射穿木头,射入屋内。无论能不能移动,伤员们都是听天由命而已,他们虚弱到无力卧倒了。因为伤员太多,根本无法得到周道的治疗,药物也不足,连绷带都不能换。医生只是口中给你诊断,实际上却没有治疗。鲜血渗透的绷带很快变成紫色,接着就有蛆虫爬出来。我觉得这里简直就是等死,还不如去前线战斗,至少还有卫生兵帮忙用药。10天后,我借口伤势已经恢复,逃出了医院,捡了一条命。这是我一生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很多战友惨死在医院里。


萨沙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日本老兵会心寒?那肯定不会,日本兵中“军国思想”的毒太深,已失去了人性。不过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伤兵的下场是很悲惨的。日军医疗体系里有军医、药剂师、牙医和医护兵四类,前三类是不上前线的。医护兵基本只会一些简单护理,只能救治一些轻伤员,重伤员则要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治疗。日军一个中队181人,其中就有4个医护兵。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伤亡较少,医疗物资很充裕,运气好还能得到日本妇女的“慰问”,所以那个阶段的伤兵能得到很好的护理。

在《亮剑》中,李云龙在野狼峪伏击日本华北观摩团,曾一次性击毙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以及很多日本军官,有读者就说,为什么不俘虏他们呢?纵横告诉你,抗战中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战绩,更不可能俘虏到大量的日本军官,整个抗战中,别说俘虏将官和佐官了,就是尉官都少之又少。

由于官兵几乎都在作战,只能依靠各大队经理室的人筹集粮食。主食还好办,毕竟后方带来一些,衡阳周边也有大片稻田可以临时加工成大米。但副食就一律全无,不要说肉,连蔬菜也搞不到。往往白天所有人去衡阳郊区的稻田收割稻子,再磨成米。因为怕中美联合空军轰炸,白天不敢生火,只能在黄昏加上盐煮熟做成饭团,连夜送到前线。

同时在战场上的重伤员,部队军官为了避免其对部队造成拖累,会鼓励重伤员自杀以解脱自己,避免拖累部队。如果这名重伤员拒绝自杀的话,那么他就会被看作是胆小的人,在日本,胆小怕死是可耻的行为,对于这样没有为天皇献身精神的人,其他人是有义务“帮助”他的。这就是二战时期,灭绝人性的日军对待自己重伤员的方式,可见在那个年代能够活下来的日本伤兵,真的是不容易啊。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提前日本,中国人必定是咬牙切齿,一句“小日本”就能看出来!就这么个小国,挑起多少战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日本人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也是狠,尤其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比如重伤的士兵。二战,剖腹自尽,就地解决,空气针,寒了多少士兵的心!

二战,从1939.9.1到1945.9.2,这是爆发,之前还有准备工作。甲午战争是试探,侵华战争是准备,没想到中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骨头没啃到,还惹了一身的骚!而日本野心还不小,一个中国不够,还打起了美国的注意,没想到,大佬就是大佬,一颗原子弹就够日本人好好喝一壶了!

从1931年的侵华战争开始,日本士兵的人生就两种,受伤和痊愈,要是不幸运,就挂了,人生结束!在战争中,随着日本的处境,受伤的士兵的待遇也在变化。

日本嚣张(1939-1941)

二战是由日本,意大利,德国带头挑起的。作为挑事人,当然是理直气壮,有资本的。再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战争刚开始时物资最丰盛,一切都是最顶级的。这时候的士兵就是国宝级别的。一点小伤也要精心治疗,一点点的后遗症都不能有。这时候一人得道成仙,全家鸡犬升天!



大佬发怒(1942)

这年是决定反法西斯命运的一年,大佬美国不再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日本不自量力去偷袭了美国。大佬怒了,我不惹你,也不支持你,我有错吗?既然你要太岁头上动土,那别怪我,大佬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年,日本受伤士兵的待遇从国宝级变成了一般级别的,小伤就忍着,别矫情!


日本下坡路(1943-1945)

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带头的反法西斯开始大反攻,大佬发怒的后果很严重。日本开始节节败退。重伤士兵的悲惨人生开始了。日本长期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祸害了他们!战场重伤了,抢救不划算了,就地解决,毕竟死人不会泄露秘密,还不会连累行军速度。

不是用子弹,毕竟子弹珍贵着呢。武士刀或者刺刀就是他们的归宿,剖腹自尽或者战友解决。剖腹自尽不可能立刻死去,脏器会被切断,流出肚子,大出血,失血过多死亡!

这时候的医生也充当了刽子手,给重伤员注射空气针,让他空气栓塞死亡。临死前病人会剧烈的垂死挣扎,苦痛的死去!

还有回不去的士兵,会一把大火烧了,骨灰魂归故里。活人也可能被扔进火里,活活烧死。

这样做,就是个路人也会心寒,何况是为国家卖命的人!


斯幽说历史


日军野战主力第11军的次任司令官是园部和一郎中将,这个家伙也是杀害张自忠将军的元凶,而他被解职的理由是:上高战役中让战死士兵曝尸荒野和遗弃重伤员,然后才来了阿南惟几。这番免职虽然有一定的其它因素,但日军在作战时比较重视战死和战伤者的作风是明显的,远不是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



(阿南惟几)

日军士兵在战场毙命后,如果拥有战场控制权,则一定将尸体集中火化;如果战事激烈胶着,则同伴会砍下战死者的一只手掌带回去;如果是战败后撤,也要切下一根手指带走。日军的野战师团都配备不止一个的野战医院,常备师团一般都有两到四个,同时还有一个“病院输送队”,类似于中国军队的担架连,专门用来抬运重伤员的。

上高惨败,后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率部突围,逃到南昌郊区时伤员队伍长达数公里,并且师团的行军序列居然是:师团司令部、辎重部队、步兵联队、山炮部队、病院输送队、野战医院和后卫部队,由此遭到专程赶来协调作战的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的痛斥,少将敢骂中将,其一是参谋系统独立,其二便是大贺茂做的太丢人了,这老鬼子没话说。



(园部和一郎)

当然,如果是在战场上大败而逃,穷途末路的鬼子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对待重伤员确实比较残忍,一方面是溃退中的部队无力携行,会成为逃跑时的累赘;一方面是不想让重伤员落到中国军队手里成为俘虏,否则对方拍照宣传起来(这事重庆政府很在行),影响“皇军”的形象。

此役收官阶段的3月28日,第74军58师追上了日军一个野战医院,负责护卫的是一个野炮兵第8中队100来人,大队长六角少佐急电师团部给与增援,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因情况紧急,放弃第8中队,大队主力立即向师团司令部靠拢”!这个意思就是连医院的200多轻重伤员一并放弃了,最终全部被张灵甫率部扑杀。

这是逃不掉了全体“玉碎”,如果是预做准备的跑路,日军通常是这样干的:台儿庄战役濑谷支队发现被汤恩伯反包围后,日军毁掉一切带不走的车辆辎重,濑谷启同时派遣一名中佐参谋带上十几名士兵前往野战医院,对重伤员们先鞠躬后发言“部队奉命转进,诸君为大日本帝国献身,自当铭记”,然后士兵给伤员们发放手榴弹,谁想不死都不行,日本这个民族有非常很冷血的一面。

然而更冷酷的事实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部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归日军所有,同时日军的战地医疗专业程度、医术水平和药品供应都远超国军,所以日军重伤员的死亡率并不高。反倒是国军经常在败退时丢弃伤员,虽然中国人没有杀死自己重伤员的习惯,可他们仍然会被搜索战场的日军残忍的用刺刀捅死,这也是八年抗战里国军伤亡远远大于日军的原因之一。



(日军转运伤员)

因此不要象某些网文那样过分渲染日军对本方伤员的毫无人性,能够救治过来的重伤员,那是他们继续杀人的工具,轻易不会放弃的。湘西会战最后时段,日军第116师团长菱田元四郎给泷寺联队发电,指示该部抓紧突围:“目前除杀出血路外,别无他策,为便于突破,将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并携带可能随行的伤病员,准备突破前进”。

言外之意,重伤员别带了,也当“不必要的物品”处理掉。也不是不想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是鬼子们末日的做法。


度度狼gg


二战时期的日本处理重伤士兵的方法,其实是分时期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处理的办法都不相同,不过,越往后,日本士兵那种残酷的本性,暴露的就越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分时期讲述一下,他们处理重伤士兵的方法。

其实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编制是比较健全的,日本军队医疗体系有军医、药剂师、牙医和医护兵四类,日本一个中队的满编制在180人左右,而前三种基本是不会出现在战场上的,一般一个中队会有4名医护兵。

在二战前期

以入侵我国的日军为例,在侵华战争初期的时候,日本军队伤亡比较少,而且战争比较顺利,并且那个时期的物资比较充足。

所以,对于日本人自己部队的重伤兵,都会送到战地医院,会受到很好的治疗,如果运气好的话,还会受到日本慰安妇的“战地慰问”。

僵持以及我国反攻时期

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日军的整体战线拉长,他们不只是满足征服东南亚带来的快感,而直接将手伸到了世界舞台上,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拉入战场可能是他们做出最后悔的决定。

因为战线的拉长,而日本又是岛国,战略资源紧张,所以不能向最开始的时候,全线供应了,只能占领某一处之后才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开始补给。

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所谓的武士精神就被更加提倡,不允许有士兵被俘虏,同时又不能让重伤兵拖累自己的军队,因为一个重伤兵起码要消耗两名健康的士兵进行照顾,这对兵员得不到补充的日本来说是不允许的。

导致整个日本上层的军官,对于重伤兵开始不那么重视,就有了题目中所说,让日本战后生存下来的老兵,现在想起还浑身发抖。

一、打空气针,我们都知道,血液中一旦被打入大量空气,会引起血栓塞,从而导致死亡,也就是被活活憋死。

当时战地的医疗资源,已经不允许将有限的医药“浪费”在重伤兵身上,随行的战地医护兵,为了节省医药资源,就会采用空气针的方法,打进重伤兵体内,让其窒息身亡。

二、剖腹,日本的剖腹,在武士道精神的作用下,是神圣的,是回归天皇的拥抱,,它被日本军人们视为一种严肃而庄重的行为,平民百姓一般不允许处以剖腹的刑罚,只有被称做"侍"的上层武士,才可受剖腹之刑。有的时候,重伤兵自己下不了手,还会让同伴帮助执行。

至于为什么要剖腹呢?不仅是让他们享受到荣誉,还有一层原因是不想浪费子弹吧,毕竟一枪毙命起码比剖腹自杀要痛快的多了,剖腹并不像是我们电视中看的一刀毙命,其实是很残忍也很疼的。

三、火烧。剖腹是在战事不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时间让他们自行剖腹,如果时间不够或者战事紧张的话,就会用火直接烧死了。

日本军队也有魂归故里的习俗,所以在死亡之后,都会进行火化,将他们的骨灰送回日本国内,这个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日军会残忍的将重伤兵直接扔进焚烧尸体的火堆当中,或者一些没有勇气自杀的人,也会扔进火堆直接烧死。

当然了,还有一些主动提出,希望留下一颗手雷或者一把枪来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日本兵也是有的,这些要求一般也会得到满足,虽然有一些可能是贪生怕死,自己留下了后就会投降的。

结语

日本军队在侵略全世界的同时,对自己国家的士兵也同样如此残忍,因此他们在精神层面就失败了,连背负起同生共死的兄弟的勇气都没有,何谈成功占领全中国。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二战中,各国对待本国伤兵都较为人道。

据日本士兵回忆,战争初期日本通常会将受重伤的士兵送到后方修养,在后方他们受到的待遇也好,不仅可以吃到日本本土的食物,还可以自由活动,国家还会对他们表示关心和慰问,战死的士兵则由其他人将骨灰带回国。

但是随着日本战线的拉长,战局的逆转,重伤士兵不断增多,为了节省资源,日本对待重伤员就不像战争初期那样了,重伤兵面临的只有死亡。识相的重伤兵为了不拖累部队,通常会选择剖腹自杀,而无法自杀或不想自杀的重伤兵只能让战友“代劳”。一开始,还“赏”这些重伤员一颗子弹,到后来子弹都懒得用,直接用刺刀将他们捅死。用这种方式处理重伤员,怪不得让日本兵心寒。

除此之外,有的重伤员被送到了糟糕的后勤医疗队,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救治,只能自生自灭,有的重伤员还被护士打了空气针,被活活折磨而死。日本在战争中后期对待本国重伤兵都是如此残忍,对待其他国家被俘的伤兵就跟不用说了。

二战中的日本兵受军国主义影响深,他们满脑子都是“为天皇效忠”、“以死为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重伤兵手握手榴弹,等盟军接近时和他们“玉碎”。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日军伤兵生不如死,一炸反而死得干干净净,而不是因为所谓的“武士道”。


兵说


日本士兵在二战时期是最疯狂的士兵,为了天皇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并以此为荣,但遗憾的是日军高层甚至天皇并没有多看重他们的生命。

让我们看看美国人在二战时期是怎么做的。大家看过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为了去救出一个士兵,就因为他家里就剩他一个了,一个美军小队出发营救最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将瑞恩安全带回,但是老美觉得这是值得的,这件事是符合他们价值观的。

但是反观日本,他们对于士兵的生命可以说如同视为草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印象,不管是记录片还是在影视剧当中,日军都没有医务兵,顶多战地医院对伤兵进行救治。因为日本这么一个小国家,资源有限,就连医疗资源也是十分的稀缺,所以宝贵的医疗资源一般都是用在高级军官身上,而普通小兵就只能够自求多福了。

一般受伤的日本士兵会受到以下对待:

  1. 受到治疗。在紧张的战场环境当中,受到如此待遇的鬼子就要烧高香了,碰到的几率少之又少。
  2. 在战场上让其自生自灭。
  3. 留几个手榴弹,光荣玉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紫日》这部电影,在电影最后,疯狂的日本士兵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之后纷纷崩溃,他们围在一起拉线手榴弹,口中喊着大日本帝国万岁,在爆炸声后化为碎片,连妇女老人小孩也不能幸免,被日军强行拉响手榴弹。
  4. 被自己人刺杀。硫磺岛海战中,面对美国人的攻势,日军自知无法阻挡,在战斗的最后阶段,日军将伤员全部杀死,组织起士兵向美军发起自杀式进攻。
  5. 注射空气针。紧急撤退时,因为伤员跟不上行军步伐,会被强行注射空气针。当大量空气快速进入人体时,由于心脏的搏动,会导致阻塞肺动脉从而导致猝死,会在极度痛苦的过程当中死去。

不管在哪个国家,士兵都是要被尊重的,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可以放弃生命,而日本民族的这种做法也预示其灭亡,难怪有美军官员坦言:日本是一个疯狂的民族!

创作不易,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