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局城工部:北線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區的中轉站

在河北滄州泊頭市區的大運河畔,有一座青磚青瓦、古色古香、保存完好的山西風格建築。這座院落整潔清雅,佔地920平方米,就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舊址。

華北局城工部:北線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區的中轉站

位於河北省滄州泊頭市的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舊址

1948年2月至12月,華北局城工部在此駐紮。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拉開協商建國的大幕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華北局城工部承擔了護送平津和途經平津民主人士赴平山縣西柏坡、李家莊籌備新政協的重任,成為北線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的重要中轉站之一。

轉送樞紐

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的前身,是1941年春成立的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城市工作委員會,1944年秋,擴大組成晉察冀分局城市工作部。1945年8月,晉察冀分局升格為中央局,分局城工部編入北平(今北京)市委機關。

1946年10月,北平市委撤銷,改設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1948年5月,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合併成立中共中央華北局,原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改稱華北局城工部,駐地設在滄州泊鎮(今泊頭市)。

泊鎮位於滄州市以南40公里的津浦線上,大運河由鎮中心南北穿過,水路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北距古都北平、南距華北重鎮濟南、西距華北要塞石家莊都是200公里,北至華北重要商埠天津150公里,是連接華北、華東地區的重要通道。

1948年9月,濟南戰役後,國民黨軍收縮兵力,這裡便成為解放區,是敵我兩軍拉鋸的地帶。華北局城工部駐地選擇在泊鎮河東一個很不顯眼的小四合院裡,為了保密,對外稱“華北建設公司”。

華北局城工部主要負責平津地區的地下工作,時任部長劉仁,代號“老頭兒”。在劉仁的領導下,華北局城工部在北平織就了一張規模龐大的地下情報網,建立了學生、平民、工人、文化、鐵路以及警察6個工作委員會,無論是在國民黨的軍政要害部門、學校、廠礦、報社,還是街頭各式店鋪、澡堂浴室,抑或在衚衕口旁、四合院內,幾乎都有中共地下黨的情報員。

華北局城工部:北線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區的中轉站

周建人一家在李家莊

在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的前夕,毛澤東於1948年4月27日致電劉仁,指示他聯繫北平的民主人士,商議應邀請哪些人來解放區參加新政協。

電文說:

請經妥人告訴張符兩先生,我黨準備邀請他們兩位及許德珩、吳晗、曾昭掄及其他民主人士來解放區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甲)關於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問題;(乙)關於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我黨中央認為各民主黨派及重要人民團體(例如學生聯合會)的代表會商此項問題的時機業已成熟,但須徵求他們的意見,即他們是否亦認為時機業已成熟及是否願意自己或派代表來解放區開會。會議的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會議的參加者,一切民主黨派及重要人民團體均可派遣代表。會議的決議必須參加會議的每一單位自願同意不得強制。開會地點在哈爾濱,開會時間在今年秋季。上述各點請首先告知張東蓀先生,並和他商量應告知和應邀請的是些什麼人。

5月初,劉仁在石家莊參加華北局會議後返回泊頭,立即向城工部機關幹部傳達了中央的指示,並分析說:“‘五一口號’中提出召開新政協會議,這不僅僅是個宣傳口號,而是實際要做的。今天提出來試探一下,看看各方面的反應,看看各民主黨派的反應,等一兩個月,就要請他們來開會。”

根據劉仁的安排,華北局城工部通知北平學委:“對‘五一口號’除應廣為宣傳外,你們應:首先把召開政協的意見與張東蓀、符定一及吳晗、陸志韋、翁獨健,及託吳與許德珩、樊弘等進步教授多方商量,徵求他們有何意見,並注意在華北民族工商業界有哪些人將來好邀請。請你們立即進行此工作,並將反應隨即報告。”

在周恩來的縝密謀劃下,民主人士赴解放區參加新政協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香港和途經香港的民主人士走海路到東北解放區,即南線;一條是平津和途經平津的民主人士走陸路到華北解放區,即北線。北線護送由華北局城工部負責,民主人士大多從北平或天津出發,經華北局城工部設在滄州機務段內的交通站,然後到泊鎮辦事處,再由華北局城工部轉送到石家莊,由中央統戰部設在石家莊的交際處負責接待並送到西柏坡、李家莊。華北局所在的泊鎮,成為北線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的最前哨和轉運樞紐。

隨著大批進步學生和民主人士的到來,華北局城工部轉送任務十分繁重,為此,成立了學生室、統戰室,專門負責接待和轉送這些人到解放區。據親歷者回憶,當時泊鎮附近的大龐、蘇屯、姜橋幾個村和河東都設有招待所,“客人”多時,一個村能住上百人左右。

據統計,華北局城工部在泊鎮期間,向解放區輸送青年學生1000多人,轉送了吳晗、劉清揚、張申府、米暫沉、周建人、符定一、楚圖南、李明灝、田漢、安娥、李公樸夫人、何基灃夫人、焦菊隱、馬彥祥、藍天野等著名民主人士,圓滿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重要任務,為新政協作出了重要貢獻。

華北局城工部:北線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區的中轉站

劉焱保存的南開地下黨記事本

安全護送

華北局城工部接送民主人士的工作,主要由其地下交通網完成。解放戰爭時期,津浦線相對比較穩定,華北局城工部利用濟南到北平的民間客流線建立了一條地下交通線,1947年6月滄縣解放後,這條交通線的旱路延伸到王官屯。在旱路一段上,交通方便、客流量大,有許多大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國民黨的關卡難於嚴格檢查,非常有利於交通員行動。

1948年8月,華北局城工部交通科又在石家莊建立了交通站。民主人士的轉送,主要是通過從天津到泊鎮再到石家莊這條地下交通線進行的。由於交通員們都具有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華北局城工部的護送工作沒有出現一次失誤。

在天津南開大學,有一個地下交通站,負責人為“南系”地下黨員胡國定,協助他工作的還有老交通員孫大中等人。在南方局指示下,胡國定領導成立了輸送撤往解放區人員的地下交通站。

起初,交通站只有經靜海、唐官屯、青縣、滄縣至冀中解放區一條路線。“八二○”大逮捕後,根據中央“疏散隱蔽,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指示,撤往解放區的人員逐漸增多,一條路線輸送難以承擔,胡國定遂派孫大中到冀東解放區聯繫,開闢了從天津到冀東解放區的另一條交通線。

1948年秋冬,南開大學地下交通站與北平黨組織派來的陳鼎文等配合,多次護送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

時任中共天津地下黨學委委員兼南開大學總支書記劉焱,保存下來一本《南開地下黨記事本》,其中記錄了當時天津地下黨為護送各界人士到解放區的巧妙方法。

據劉焱回憶:南開大學建立了地下交通站,由在數學系任助教的地下黨員胡國定負責,掩護並輸送地下黨員、中國民主青年聯盟成員(簡稱“民青”)和進步群眾到解放區去,為此,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辦法。

劉焱當時在記事本上記下了一首實為地下黨聯絡暗語的七言打油詩:“高棠李愛何時了,清河騾馬街頭找。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園花落知多少。”護送人員去解放區,必須要事先充分做好化裝、偽造身份、編造說辭等準備工作,然後到天津南市清河大街上的騾馬大車店,僱傭從天津到泊鎮的大車,到目的地後找中國建設公司經理高棠接頭(注:高棠即榮高棠,當時的公開身份是中國建設公司經理),說是“李愛”介紹來的。

除此之外,還要給每個去解放區的人編排一個由百家姓和天干地支組成的特殊接頭暗語,比如一月份去的人叫“趙子甲”,二月份去的人叫“錢醜乙”,以此類推。在掌握暗語的同時,去解放區的人還要領到一張“路條”,這些路條是國民黨銀行發行的小額鈔票,由胡國定統一保管和發放,解放區的同志掌握這些鈔票的號碼,以便接頭時核對。

周到服務

由於城工部所開展的主要是敵佔區城市工作,所以保密性非常強。大批青年學生和民主人士來到泊鎮後,華北局城工部機關在給予熱情接待的同時,尤其注意保密工作,對初來的“客人”,首先講明保密規定,要求他們不隨便外出,除與同來者外,不與別的“客人”見面,更避免接觸。

通常,“客人”們都是單獨或與同來的人住在一處,外出要一律頭頂毛巾遮蓋面部。有一次,城工部為“客人”們表演節目活躍氣氛,“客人”們都是隔著帷帳參加,為避免節目進行中有人笑出聲音,就事先安排工作人員準備敲鑼鼓,在有笑聲出來時,立即一陣鑼鼓,把笑聲蓋住。

每當有“客人”來時,即由招待員送飯送水送書報物品等,有事情由招待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同他們聯繫或代為轉達。如果外出,則由專人帶領。與“客人”接觸最多的是招待員,被稱為“小鬼”,都是來自老根據地,自幼受到黨的教育和薰陶,非常誠懇、樸實,對待“客人”熱情親切。

“客人”們的醫療服務由城工部的醫生和衛生員負責,根據需要到客房出診。當時的醫療條件非常有限,醫生的挎包裡沒有多少藥,只能醫治常見病症,但服務態度非常熱誠,“客人”們很滿意。

城工部機關人員,按照邊區統一的供給制度,常年吃小米飯,少油少菜,但對待“客人”則待遇從優,在規定招待開支範圍內,盡力加以改善。城工部工作人員回憶,每當“客人”到達時,都儘可能用細糧、炒菜招待一頓,以後每隔幾天吃頓細糧,有時能吃到點肉。炊事班的同志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自己養豬,保證能讓“客人”吃到肉。

時為華北局城工部工作人員的高深,參加了民主人士的接待工作,他回憶:

1948年四五月間,組織上調我到滄州交通站,任務是除一般接待工作外,更注意接待一些民主黨派上層人物,即所謂“特客”。要做好接待,保證安全,護送到後方機關。5月黨中央提出準備召開新政協的口號,得到社會各界擁護,因此有更多的人士來到解放區。這時滄州交通站有範合、溫利民、許怪妮等人,站址設在鐵路東邊的機務段內,有一座小紅樓,幾排平房,緊鄰著機車庫,明顯好找,對外公開叫平教會。據北平出來的客人講,很多大學院校裡,在進步同學中都知道滄州有個平教會,找到平教會就算到解放區了。有時最多一天接待三四十人,分情況安排食宿。一般上午來的,吃過午飯稍事休息,就介紹到泊鎮機關,下午到的留宿第二天再走。記得為歡迎他們,機關還舉辦過多次聯歡會,會上有口琴演奏、小合唱,我和石澎、曾平還來過幾段京劇清唱。當然最精彩的還要算榮高棠的京韻大鼓《大西廂》了。臺上臺下歡聲笑語,一片革命大家庭的歡樂景象,令人念念不忘。經我接待過的一些“特客”有張申府、劉清揚、田漢、安娥、吳晗、楚圖南、焦菊隱等人。他們都經過千辛萬苦,繞過國民黨特務的追蹤而來到解放區的。這些同志一到交通站,大都是長長出了一口氣,接著就訴說途中艱難經過,笑罵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我們都熱情接待,讓他們吃得好一些。一般都住下好好睡一覺,第二天由站上同志護送到機關。對年長體弱的,就用馬車送行。記得田漢走時,把兩包毛筆忘在了抽屜裡,我們發現後,馬上派人騎車送去。

華北局城工部:北線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區的中轉站

周恩來、董必武致吳晗電

過關“秘笈”

吳晗是中共中央邀請參加新政協的北平民主人士之一,他們夫婦到達解放區,是由時為北平溫泉中學校長助理的中共地下黨員池重(原名池汝康)負責。池重地下護送經驗豐富,準備了一套應付國民黨關卡檢查的“秘笈”。

吳晗提出,向黨中央彙報的記錄紙和眼鏡要帶走。池重買了一瓶擦手油,回到住所,向女主人借了一個不透明的舊雪花膏瓶子,把買來的擦手油先裝進一些,再把吳晗的眼鏡片拆下,塞在擦手油瓶內,上面又敷上一層擦手油。另取兩個火柴盒芯,改糊成一個雙層底的盒芯,把記錄紙夾在兩層底的中間,然後裝上半盒火柴,連同半包劣質香菸裝在衣袋裡。池重還準備了一些“官金”(國民黨鈔票),放在包袱裡行李的表面,是為了應付國民黨兵把守關卡檢查的。準備停當後,池重帶領吳晗夫婦出發了。

在陳官屯關卡,國民黨兵挨個搜身盤查。池重熟練地把一些鈔票放在包袱裡顯眼的地方,並要求吳晗也這樣做。當檢查到池重時,沒等搜身,先把包袱打開,亮出了事先擺好的鈔票,國民黨兵熟練地把鈔票塞進自己兜裡,揮手放人,吳晗也照方抓藥,順利過關,“秘笈”發揮了作用。

吳晗他們在路上還遇到了國民黨潰兵,攔路搶劫。在池重的機智應對下,吳晗夫人順利過關,但吳晗卻被強行搜身。國民黨兵從吳晗的口袋裡搜出一團黑色東西,非常氣憤地扔在地上。原來是吳晗沒來得及洗的襪子,沒想到臭襪子也成了通關“秘笈”。

吳晗夫婦到達華北局城工部後,周恩來、董必武立即致電表示歡迎和慰問。

“軍官”保駕

周建人一家住在上海,已做好隨時奔赴解放區的準備。按照上海地下黨的指示,1948年10月15日,周建人偕夫人王蘊如及女兒周瑾、周蕖4人,和艾寒松一家乘船離開上海,5天后到達天津。

艾寒松是共產黨員,周建人的出行是由他安排的。周、艾兩家在天津大約住了兩三週以後,上海黨組織派來一位身份是國民黨軍官姓李的同志,負責護送兩家。11月9日,由李同志找到了一條漁船,在天津金剛橋下船後,就算進入解放區了。在由天津到招頭鎮的途中,有四五個關口,不時遇到國民黨便衣等的詢問,均由這位國民黨軍官一一對付過關。

由招頭鎮坐火車到左各莊,這裡已是共產黨管轄的地區,當地解放軍的負責人是魏笑天同志。他們兩家在左各莊住了一兩夜,然後由魏同志僱了一輛膠皮輪的大車,把大家送到泊鎮,再由泊鎮送到石家莊。

“侄子”陪伴

1948年秋天,楚圖南得到中央城工部辛毓莊通知,由上海去天津。幾天後,辛毓莊面告楚圖南,已經安排好了去解放區的路線,還派了一位姓張的同志扮作楚圖南的“侄子”,沿途護送至華北局城工部。

由於楚圖南的南方口音很重,在路上很少說話,一切由“侄子”代答,以免暴露。“侄子”的經驗很豐富,提前告訴楚圖南出現什麼情況怎麼樣應對,路過關卡時說是長久離家,要回滄州原籍。就這樣,楚圖南在“侄子”的陪伴下,順利通過封鎖線,到達唐官屯,華北局城工部已經派人在此等候。

之後,在華北局城工部的護送下,楚圖南於1948年11月上旬經衡水到達石家莊,後轉到西柏坡、李家莊。

(作者張同樂為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寶強為中共河北省委統戰部幹部;王冠軍為河北省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政協研究室原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