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

作者:王智剛 (現供職於臨汾市政協)

臨汾與雕版印刷的不期而遇來自歷史的機緣,這多少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意外:兩個少數民族政權湊成了這個機緣。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金滅北宋,把大宋首都東京的繁華印刷一股腦地遷移至臨汾,一時間,雕工、書版……這搬運來的空前的宏富資源一下子把臨汾推向雕版印刷的重鎮!

大元的皇帝更是為如汾水一樣浩浩湯湯的印業之河推波助瀾,他聽取大臣耶律楚材的建議,立經籍所於平陽。經籍所是主管出版經史書籍的官方機構,此舉足以說明平陽印業之繁盛,同時也明確表達了最高統治者想讓這繁盛更好地持續下去的願望。

一流的充斥坊間的雕版印刷,是平陽木版年畫橫空出世的物質基礎。近水樓臺,年畫成為印業發達的衍生,這一衍生,居然就生生不息。

年,在傳統的農耕中國意義非凡。春耕、夏種、秋收、冬藏,週而復始的輪迴,年,是這個循環的節點。它了結舊歲,並讓新的希望在這個節點上醞釀發酵,它最值得張揚!祥瑞、辟邪和祈福、期盼的民間心理終於找到了熱烈、明麗、絢爛的年畫作為縱情鋪陳的最好形式!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黃土高原農耕社會的“年”積澱,是平陽木版年畫得以從刻版上海量噴湧的濃烈氛圍。有了需求和市場,年畫把自己揉搓成為年的一部分,這一揉搓,居然就突兀出一種濃郁的年味道。

因了這樣的基礎和氛圍,平陽木版年畫脫穎而出。現藏於俄羅斯博物館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義勇武安王位》均出自平陽,為我國最早的民間張貼畫(版畫)的寶貴珍品。《中國古代印刷史》稱平陽民間木版年畫為年畫的“始祖”,《中國版畫史》稱“版畫之頭,平陽啟之”。換句話說,北方的楊柳青,中原的朱仙鎮,江南的桃花塢,聞名天下的年畫作坊裡蒸騰的便是來自平水之陽動盪的氤氳。

一紙年畫,不經意間,佔據了歷史泛黃的冊頁,它讓臨汾一下子有了一份來自線條與色彩的驕傲。

馮驥才先生在他的一篇論說木版年畫的文章中劈頭蓋臉就說:“在我國燦如繁星的民間美術中,木版年畫是最奪目的。”而我,卻一直試圖建立與木版年畫之間的情感,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寫一篇看上去像模像樣的木版年畫文章,這似乎很難,足足延遲了好多年。因為無法一見鍾情,所以,要發現她的好,需待時日。況且,我也需要靈感突襲、醍醐灌頂的一刻。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看木版年畫,那裡充盈著創作的自由。不留空白的飽滿構圖暢快地袒露著作者的心思,只要能夠表現自己的情感,一切都是合理的。或工整,或塗鴉,或線條縱橫,或色塊斑斕,無論精細,無論拙劣,全都表達著隱藏著最虔誠最美好的希冀。木板年畫的藝術語言是比喻,是象徵,是諧音,是會意。有時候,木板年畫就是一道需要稍稍破解的謎題:雞便是吉,仙桃泛著“壽”顏的紅豔,咧嘴歡笑的石榴,“子”粒顆顆,駿馬、嚶嚶嗡嗡的蜂群、蹦跳嬉鬧的猴兒把一句“馬上封侯”解讀得既直白又妙趣橫生。這樣的謎語讓不識字的消費者們在去猜去想去問的過程中獲得極大的特殊的快樂。木版年畫就像是縹緲遊離在田間地頭、山坳溪畔的民歌,嘶啞又婉轉,雖大大咧咧,卻抑揚頓挫;雖沒鼻沒眼,卻有心有肺。

木版年畫的作者不是文人。筆走龍蛇,文人們會鍾情與落筆幾幅年聯。至於年畫,那些粗糙、淺顯的表達不足以承載他們的心境。敬而遠之也好,嗤之以鼻也罷,他們不會有熱情的纏綿的擁抱似的創作投入。年畫的創作者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者,他們在耕耘之餘把自己的眼光、喜好、願望傾注進斧鑿之下,欣賞者、張貼者更是這樣的勞作者。版畫的作者們可能剛剛從農田裡回來,拾起半個瓦塊蹭亮沾滿泥巴的鋤頭,往窯門外一掛,就一頭蹲在地上描了一幅祈求上蒼護佑的草圖;或者乾脆是一位剛剛撂下和麵盆,打發孩子出去戲耍的婆姨,把自己對生活的想象和希望鄭重地塗抹開來;也許還有戲耍夠了的小孩子,端著一瓢涼水,一陣“咕嘟”下去,摸一把嘴,把自己和雞飛和狗跳的玩耍情景興致勃勃記錄下來……誰知道呢,誰都可能是作者,誰都可能是原創者、修改者、指點者、完成者。年畫的創作,在家庭式作坊裡,在院落裡幾畦菜地旁,在門外吱吱扭扭旋轉著的磨盤下,就著婆姨廚房裡的飯香,就著滿月時一地的銀輝,在七嘴八舌、七手八腳中熱鬧面世。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你可以輕蔑地笑話年畫的匠氣、俗氣,膚淺、幼稚,死板、程式。然而花花綠綠、濃墨重彩,抬頭見喜、喜上眉梢,歡樂紅火、熱熱鬧鬧正是年畫的審美。年畫充溢著理想中的生活,勞作者的創作方法不是寫實風格的,他們是浪漫主義的。

應該說,平陽木版年畫描繪著底層民眾最簡單的素樸,勾勒出雞犬相聞的古代田園世界,散溢著凝目蒼天遙望遠方的心思,它與民間的日常生活交織著,能聞到鄉村煙火的氣息;也與形而上的文化血脈相連著,能聆聽到在精神層面它試圖詮釋的喃喃自語。至今,完好地保存了古典中國傳統的一部分,蒸騰著歷史沉澱後特有的醇正。譬如,平陽木版年畫中大量的戲曲內容昭示著戲曲在平陽百姓生活中佔據的分量;喜氣洋洋的財神,乃至直接把金錢作為敬祀的對象,直白地表達對好日子的期待;晉南獨有的“拂塵紙”(在櫥櫃和門首垂掛的一種年畫,一為裝飾,一為遮塵)則透露了黃土高原春日多風沙的氣候信息。所以,馮驥才說,木版年畫“不僅由於它題材廣博,手法斑斕,地域風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間美術都無法與之攀比;若論其人文蘊含之深厚,信息承載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現之鮮明與深切,更是別的民間美術難以企及的。”

木版,讓年畫的市場化鋪陳成為可能。光有創意不行,光有一紙草圖也不行,沒有木版上叮叮噹噹、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斧鑿之功,年畫就不會長了翅膀,在臘月的年跟翩然飛至千家萬戶,最終飛舞出一種鐫刻在歷史記憶深處的民俗。這突然讓我對小小的木板、纖細的斧鑿心生敬意:一場鋪天蓋地紅火了上千年農耕社會的年文化,其源頭便是龜裂的一小片木材,就是被工匠之手打磨的鋥亮滑潤的兩件鐵具!曾經,那些靈巧的手指在木版上的縱情刻畫,絲絲木屑,落英繽紛……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如今,這一切卻不再是風景……

馮驥才先生曾對木版年畫做過大規模的普查,他看到的景況是,“年畫產地已經萎縮得十分微小,有的產地已經沒有活態的存在;傳承藝人寥寥無幾,大多沒有後繼之人。許多年畫的含義已經無人能解,民間記憶嚴重中斷。”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寫這篇文章時正是春末,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多少彌足珍貴的東西,正次第消失!北宋詩人晏殊有詩云: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究竟“落去”矣還是“歸來”矣?平陽木版年畫已遠遠走過了和它絲絲相扣的背景舞臺,重現繁華真的是一場好夢,但無論如何,有人圍著說著、指著點著、評著論著、著急著奔走著,總比孤零零躺在玻璃櫥窗裡、閒散散掛在屋牆上好很多。或許總有一天,年畫們會躍出玻璃櫥窗的束縛,到市場的攤鋪上去張揚它的穠麗和世俗。

木,版,年,畫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面對一張張平陽木版年畫,我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一篇鼓吹的推介文章,還是一篇關於它漸行漸遠的離別告白。

花雖落去,但歸來的燕,依舊翻飛出生機一片。

-------------------------------

以下版畫圖片為編者為讀者尋找的版畫作品,供廣大讀者俗共享。轉載時請註明作者與來源。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木,版,年,畫

編者平時收集圖片(包括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