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司馬遷老師:俺不敢苟同您對商鞅的評論

敬愛的司馬遷老師:俺不敢苟同您對商鞅的評論

《七絕 商鞅》

不用當殺太有才,

孝公倦目為之開。

山河萬里秦天下。

日暮途窮掩卷哀。

旁白:

出差無聊,偶然看了兩集舊劇《商鞅傳奇》,欲罷不能。於是,通宵熬戰,一口氣看完了。

此劇有溢美之嫌。想必,編劇是商鞅的粉絲。不過,即便擠去泡沫,還原商鞅的歷史本來面目——依然是一個不朽的傳奇!

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官名)。座知其賢,未及進。

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您死後國家怎麼辦) ?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將國事全部交給他)。”

王嘿然(沒吭聲)。

王將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如不用商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

公叔座召鞅謝曰(抱歉的說):“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說你),王色不許我(他的表情沒答應)。我方先君後臣(先公後私),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趕快跑),且見禽(跑慢了就會被抓)。”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怕是病糊塗了)!”

人生得一知己如公叔,足矣!

不久,秦國新君向天下發出求賢令,諾:“有出奇計能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是為秦孝公。“分土”等於今天分給員工股份……

鞅往之。

商鞅三見孝公。第一次談帝道,孝公睡著了。第二次談王道,“未中旨”(沒有說到點子上)。第三次談霸道,孝公“不自知躂之前於席也(不知不覺坐到了商鞅跟前),語數日不厭。” 兩個大男人,既無美女作陪,又無美酒助興,居然可以“雅談”幾天幾晚不睡覺!都談了些什麼?可惜我不在現場。君臣之相語甚歡,千古不能過之。

商鞅變法。變法分作兩次完成,名目繁多不表。核心兩個字:耕戰。耕,即鼓勵農耕(如廢井田,開阡陌);戰,即獎勵軍功(如立功授爵等)。

頒佈新法前,商鞅搞了一次行為藝術的廣告活動,史稱“徙木立信”——把一根木頭從城南扛到城北,真獎了黃金五十兩。

變法的效果如何?司馬遷說:“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鄉邑大治。”

後商鞅為將,與當時老牌的超級大國魏國一戰,大勝,收復了河西失地(包括著名的函谷關)。“分土”於商地,故後謂鞅為商君。

魏王嘆曰:“悔不聽公叔之言!”

商鞅執法如山。國家得以大治,權貴們(包括太子和太子傅公子虔)也得罪完了。有識之士俱為之後事憂。孝公病,欲傳國於鞅,鞅不受(事見《戰國策》)。

君臣之肝膽相照,千古莫過於此。

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等誣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投宿。

客店不知其是商君也:“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客棧不驗明旅客身份要坐牢)”,不讓住店。

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法律的弊病怎麼到了這個程度)!”

終被囚,五馬分屍,滅族。

關於商鞅,史多非議,以兩千年獨尊儒術之故也。其代表者竟然有我敬愛的司馬遷老師。

“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司馬遷所謂商鞅之過,簡直迂腐可笑!

奇文共欣賞——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

其一、“挾持浮說”——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其思想的本質是以法治國;見孝公時,為什麼要先講帝王之道呢?這不是口是心非嗎?

答:只許老闆考察員工,不許員工考察老闆呀?商鞅欲以畢生心血獻之,當然要先摸清楚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不然可以走人——“雙向選擇”。這是商鞅的持重。

二、“因由嬖臣”——見孝公是靠太監引見的。

這很重要嗎?重要的應該是“秦人大悅”的結果!別忘了,您也是“去根之人”啊,但這並沒有減低我們對您的尊重。

三、“刑公子虔”——聖人言“刑不上大夫”,太子犯法,怎麼能處罰太子的老師呢?

我暈!“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個問題應該倒過來才是:太子犯法,怎麼能處罰太子的老師而不處罰太子本人呢?

四、“欺魏將昂”。

自古兵不厭詐,能智取何必力戰?非要士兵血流成河才痛快呀?士兵的性命不值錢呀?

凡此種種,以今日觀之,不值一駁!

古人也有明白事理的。如韓非子:“七國之雄,秦為首強,皆賴商鞅”。

以今日觀之,商鞅變法更奠定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基礎,功在千秋!

商鞅之死,死在“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想起商鞅那晚亡命天涯作繭自縛的窘狀,不覺好笑,復淚盈。

敬愛的司馬遷老師:俺不敢苟同您對商鞅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