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查理芒格传》4、让巴菲特和芒格直冒冷汗的所罗门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查理芒格传》4、让巴菲特和芒格直冒冷汗的所罗门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芒格是如何改变巴菲特的,以及在后来一系列的收购案中,他们的金融帝国已初长成。在这对黄金搭档后来一路暴走,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后,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段冷汗直流的日子。他们遇到了什么?在说这个事件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公司最终成为了巴菲特和芒格控制金融帝国的操作中心。


伯克希尔简史

1962年,巴菲特第一次购买了伯克希尔的股份。这是一家陈旧潦倒的新英格兰纺织品企业。所以公司的股票价格很低,符合了巴菲特早期投资的“烟屁股”原则。后来,随着纺织业的每况愈下,伯克希尔关闭了一些工厂,企业手上多了一些现金,管理层们想用这些现金从巴菲特这个大买家的手上回购一些公司的股票。双方先进行了商议,但管理层在最后阶段对已经谈好的价格反悔了。

这一行为激怒了巴菲特,有钱就是任性。巴菲特随后斥资买下了整个伯克希尔,彻底换掉了管理层

。管理层确实因此丢掉了工作,但这毕竟是巴菲特的一时冲动之举,这家难逃一死的纺织品企业成为了巴菲特犯下的最严重的财务失误

只是后来,随着蓝筹印花、喜诗糖果和布法罗新闻等几大收购案的成功,在威斯科金融收购案证交所的调查下,这些公司并入了伯克希尔。反而让伯克希尔成了一家规模更大,结构更简单的公司。

到了1985年,巴菲特将公司业务彻底清盘,只留下了投资业务,全面集中注意力收购并持有其他公司。伯克希尔这一系列成功的华丽转型,让那些早期就忠实跟着巴菲特投资的人,看的目瞪口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巴菲特和芒格这对双子星买进了很多优质资产,伯克希尔势如破竹,一跃成为全球企业家们心目中的第一号买家

但是到了1991年8月,一个电话,瞬间将芒格和巴菲特两人拉入了历史以来,最让他们冷汗直冒的一段日子。


让芒格冒冷汗的所罗门

《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在头版爆出了一条新闻,称伯克希尔旗下的一家投行——所罗门因贪图暴利,违法操纵了上百亿规模的国债。要知道,国库券是整个美国财政系统的基础所在。所罗门是当时仅有的具有资质的40多家承销商之一,这样的丑闻爆出不仅威胁到了所罗门自己的声誉,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美国政府及公共财务系统的全民信任,“所罗门会毁掉美国证券市场在国际上的声誉”,此类的言论开始甚嚣尘上

所以这一案件,已不再像芒格和巴菲特处理之前那些简单的民事案件一样轻松自如,案件的恶劣程度甚至可以让所罗门遭遇联邦的犯罪起诉

所罗门成立于1910年,是美国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美国投资银行。后来,由于成为了利益集团恶意收购的对象,所罗门的CEO开始向巴菲特求救,让他出手击退利益集团的进攻。一方面,巴菲特对投行人士和他们的贪婪,是报以批评态度的,而芒格在这一点上比巴菲特就更为激进,所以他们对这个项目并不感冒。但另外一方面,基于在以前的合作中,所罗门帮助过伯克希尔,加之暂时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巴菲特决定入股所罗门。

1987年,伯克希尔出资7亿美元成了所罗门的第一大股东。最终,芒格对这一做法并不赞成,他对投行的蔑视远远大于巴菲特。

结果,在他们参与后不久就出事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巴菲特并没有意识到这次违规事件的严重性,而芒格却从听到消息就非常肯定所罗门已经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芒格立刻叫来了他那家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得力干将,帮忙应对复杂的法律问题和一群盛怒的、随时准备提出犯罪诉讼的联邦法规制定者。由于采取了一切迅速、彻底的解决措施,让所罗门免受了犯罪起诉

解读《查理芒格传》4、让巴菲特和芒格直冒冷汗的所罗门


双子星力挽狂澜

巴菲特侥幸的认为所罗门可以大而不倒,因为所罗门的困局让9000个工作岗位岌岌可危。但由于这个案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所罗门很快被政府暂停了交易,这等于是彻底捏住了所罗门的喉咙,一星期内所罗门的股票跌了三分之一,几乎到了关门大吉的程度,公司的律师开始制定备用破产计划

巴菲特决定出任所罗门临时主席,并致电美国财政部部长,以自己的信用做背书。因为如果继续暂停交易,会造成近万人的失业,并影响到华尔街其他重要环节。最终,财政部长还是对巴菲特网开一面,解除了暂停业务法令。在后来,一次巴菲特的采访中,他对财政部长给予的这次帮助表现出了无比的感激。芒格对此评价道:“这显示了拥有好的声誉在生活中的巨大帮助。”

在案件解决的过程中,芒格坚持大众有知情权,绝不包庇属下高管,他奔走操劳只为还公众一个公道。最终,在芒格和巴菲特的力挽狂澜下,所罗门保住了。公司的CEO——这个曾经被《商业周刊》评为“华尔街之王”的男人和他的副主席因此事件悲剧性下台;这个事件的操作员被停职,并在监狱中服刑4个月。

所罗门只遭受了一笔与恶劣影响相比相当轻的罚款——不到3亿美元。在当时看来,可以将问题解决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巴菲特在所罗门主席的位子上,如坐针毡的渡过了又长又累的9个月,疲惫的将所罗门从烂泥地里拉了出来。时隔多年后,所罗门卖给了旅行者集团,伯克希尔所持有的所罗门股份转成了新东家3%的股权。最终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集团合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

功成名就后的芒格,每天钓鱼、出海,颐养天年。他从来没有期待过要做一个亿万富翁,甚至为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富豪榜上感到懊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过上了有品质的生活,享受收割人生幸福的惬意。

至此,《查理芒格传》中的主要内容已为大家讲述完了。让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再看下伯克希尔。它投资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华盛顿邮报》、政府职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吉利、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和DQ等等,它是当今全球股价最高的公司。在2017年,世界500强的名单中名列第8位。

我们选择解读《查理芒格传》,一来是对芒格的人生经历很好奇;然后最重要的,是想通过芒格的人生经历,再回过头去探索挖掘出《穷查理宝典》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精彩碎片。这些碎片,值得为您讲述。

第一,抓住那些属于你的机会。

抓住那些属于你的机会

芒格说:“巴菲特和我都不觉得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拥有任何大的优势。实际上,我们认为我们很难理解软件、电脑芯片等科技行业的发展实质。所以我们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正视我们个人认知的缺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如果我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注定一败涂地。”

通过一份历史数据,我们看下他们因此错过了什么?

2007年全球市值十大公司依次是: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微软、中国工商银行、花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美国银行、中国石油和中国移动。10年后,2017年,这份名单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伯克希尔、阿里巴巴、腾讯、美国强生和埃克森美孚。

在今天,前十大市值公司中,除了伯克希尔、强生和美孚之外,其他几个都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有人就因此评价说,巴菲特错过了这个时代的科技股。但巴菲特和芒格毕竟不是神,本着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竞争意识,让伯克希尔也相应的避开了2000年的互联网科技泡沫

你不可能抓住所有的机会,只要抓住其中几个属于你的机会,这辈子的财富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增长

第二,巴菲特和芒格是如何选择投资标的的?

投资指标——护城河

世界各国在古代都开凿有护城河——护城河挖得越深、越宽,越能防止敌人的入侵。在漫长的经商生涯中,能够历经数代而不衰的企业非常少,这些企业有个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他们往往拥有产品、市场、商标、雇员、渠道等等很深很宽的护城河。护城河是巴菲特和芒格投资一家企业,要观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但护城河很宽很深的公司,往往价格都不会低。所以,如果你并不了解芒格是如何改变巴菲特的,你就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他们后期会更加倾向选择投资那些具有很宽护城河的企业,即便这些企业的价格往往都比较高。

第三,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最高层管理人员的反应一定要既迅速又彻底

大问题,别藏起来

在所罗门的丑闻事件中,导致公司前CEO下台的重要原因是:他作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在早些时候,已经知道了操作员的相关违规操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选择将此事件隐瞒起来,而不是立即直面解决。他是芒格之前非常欣赏的人之一,但由于这样的操作,导致了自己的悲剧性下台,被芒格判定为一个巨大的失误。

第四,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等待好球,集中投资

耐心的等待,当一个球,出现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的时候,用力的打好这个球。而不是去做无意义的传统分散投资,

过度的分散投资其实是一种没有信心、没有把握的表现。威斯科金融如此、可口可乐如此、吉利如此、布法罗新闻如此、喜诗糖果也如此。所以芒格才说,如果将他们最好的15个投资决策去除掉,伯克希尔的投资业绩,将会非常之平庸。

解读《查理芒格传》4、让巴菲特和芒格直冒冷汗的所罗门


第五,把眼前的事干好,比了解宏观要有用得多。

春江水暖鸭先知

有一类人他们过多的关注于宏观层面的事物,看似对政治、经济、文化,无所不晓。但落到实处,需要干点落地的事儿的时候,这种人往往都成绩平平。所以他以前就跟我说,虽然他并不敢打宏观无用论的旗号,但他觉得,聚焦于眼前具体的事物或项目,把眼前的事干好干精干深,比了解宏观要有用得多

同样的问题,我们在研读芒格的书中,或许找到了答案。如果要论宏观信息的用处,恐怕很少有行业能比投资行业更需要这些信息。但当记者问到芒格哪些宏观数据比较有用时,芒格给出了更加偏激的回答。

他说:“都没有用!预测宏观经济的人经常犯错,因为他们想要理解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我只是密切关注伯克希尔的各家子公司,常常阅读商业报纸和杂志而已。我发现我只要这么做,就足以了解宏观层面正在发生什么情况了。你应该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宏观经济或者证券分析家。我从来没有通过预测宏观经济的变化而赚到一分钱。

还记得我们在以前节目中说过,凯恩斯曾不甘教学讲课,亲自杀到外汇市场上炒外汇。他觉得自己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家,同时也可以是外汇炒作高手。结果是几个月后,他连本带利亏了个精光。

再说一个最近的事,2017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距离7的关口只有一步之遥。汇丰银行认为到年底,汇率会到7.2;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瑞银认为会到7.3。为什么几乎所有大行的判断都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破7呢?大概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各大银行预计美联储可能多次加息,美元保持它的强势,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的压力;第二、特朗普曾多次扬言在上台后,要大规模减税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这意味着美国会采取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短期内美国的经济增长会加速,从而推动美元走强。

结局是到去年年底,在外汇市场上押宝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空头集团已经输的满地找牙了。是的,不是专家不行,是他们试图去了解的这个系统过于复杂。所以相比宏观经济学,芒格对眼前的具体事物更有兴趣。

第六,应该将问题做进一步的推导。

问题的进一步推导

之前我们说,伯克希尔最早的时候是一家纺织企业,那后来芒格为什么选择放弃纺织业务呢?当时纺织业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出现。新的设备和技术自然是可以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那如此说来,赶紧更新设备,便是当务之急。

但是如果我们把问题再推进一步,深想一层。我更新了这些设备之后?所提高的效率,节约下来的成本,最后是成为了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呢?还是流向了消费者呢?很多人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他们只关心投入到这些新技术、新设备里的成本,三年之内就可以收回。所以他们以三年为做一个周期,不断的购买新设备和新技术,做了20年之后,最终发现获得的年均回报率只有不到4%,这就是当时的纺织业。

查理芒格再多想一步,那再加上通货膨胀,和伯克希尔吸纳投资所付出的成本呢?问题经过这样进一步的推导之后,关闭纺织业务,自然就成了一个理所应当、并且明智的决策。

第七,成为赢家的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成为赢家的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一个超市的经理得到了一次跟芒格共进午餐的机会,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的目的就是要说服芒格加入超市,成为超市的董事。芒格对成为赢家的理解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所以他很认同这位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超市经理,并加入了超市。这家超市就是后来全美仅此于沃尔玛的第二大仓储式零售商——好市多。

这个超市经理即便在2012年辞去CEO职务后,每年至少要花200天去全球9个国家580家好市多巡店,这可不是每个退休的CEO喜欢干的事。相得益彰的,好市多得到了芒格在公开场合的多次赞赏,成为了芒格喜欢到想带进棺材的一家企业。

好了,说到这里,节目《查理芒格传》完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仅去年的一次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就能吸引4000个中国企业家,愿意远渡重洋去看这两位老人家。能有如此人格魅力的老人,或许就只有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了吧。



解读《查理芒格传》4、让巴菲特和芒格直冒冷汗的所罗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