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中環凌凌漆 中環007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提問:為什麼小米之家人氣那麼高?

2019年8月剛開始的幾天,在一個突發奇想idea的驅使下,我和朋友“人肉”測試了小米華為OPPO在深圳的三處線下門店相似時段(均在中午12-13點)的進店人數情況。粗略統計得出以下數據:

小米之家:400人左右;

OPPO直營店:50人左右。

(土豪隨意看,流量黨慎點)

必須承認這個數據相當草根,甚至還會有些不嚴謹,但正如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在新近的演講中所引用里爾克的那句詩“微風有時發出一個信號”一樣,我不得不因此陷入沉思:

從什麼時候起,對於深圳的年輕人來說,逛小米的線下店,變成了一種曾經只有“無印良品”們才配享有的“習慣”呢?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要知道,根據天風證券7月下旬一次對無印良品在武漢一處門店的調研,當天6小時內門店進店人數為593人,平均一個小時也“才”近百人。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數據來源:天風紡服團隊呂明/杜宛澤/郭彬)

——小米的表現已不能僅僅放到手機行業內部去衡量,事實上它早已“破圈”:門店客流逼近成立近40年、在全球都享有盛譽的頂級雜貨品牌無印良品。那麼,為什麼小米之家會成為這個挑戰者?

或者,這個問題可以再簡化一下:

為什麼是小米?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5G前夜,“戰鬥”最早在這裡打響

要回答引子中我腦洞大開提出的問題,可能最好還要回到當前的宏觀大背景下,再結合幾個中微觀的例子綜合處理比較好。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頒發5G商用牌照,我國的5G商用進程進一步加快。

《經濟參考報》的數據顯示,今年國內5G基站數量預計將達到15萬臺,其中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均計劃於年底建成超過一萬臺5G基站。三大運營商今年在5G方面的投入有望超過400億元

5G能帶來什麼?如果只想簡單表述,或許可以先拿這十二個字概括:

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密度。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以上或許只是正確的廢話,但深度參與其中的行業巨頭們卻早已行動起來,

5G領域毫無爭議的老大華為,在過去多年於基礎設施的辛勞搭建和率先發布國內首款5G手機之外,本週五已經在深圳公佈自己最著名的“大殺器”鴻蒙系統,次日的8月10日,首款搭載該系統的設備榮耀智慧屏發佈。

也就是說,此前外界瘋狂猜測華為的備胎“鴻蒙”,並非簡單的“安卓替代者”,其未來主要集中在了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領域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在手機行業已賺得盆滿缽滿的OPPO,早在今年1月份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正式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主力佈局 5G+ 及 IoT 平臺,並任命原 OPPO 首席採購官劉波為 OPPO 公司副總裁、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總裁,全面負責該事業部工作。

OPPO的手機已經賣得很好了,依然要花費如此大的力氣,在5G前夜,佈局IoT領域。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圖源:搜狐網)

最具戲劇性的是,一貫彪悍的格力空調掌門人董明珠最近突然改口,表示5年前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十億賭約”是“希望他能超過我”,儼然一副“知心大姐”的形象。

而嘴上服軟的同時,董明珠卻對外宣佈,要“研發出屬於格力的5G手機”。4G手機時代的“慘敗”並沒有讓董大姐氣餒,歷盡挫折之後她依然心心念自家的手機,無非因為在“IoT”(The Internet ofThings)這個名詞縮寫中,格力始終是“T“中王者,卻沒能在“I”中取得多大成就。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董大姐和手機,設計獨白)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OPPO是國內最具實力的手機制造商之一,格力則是國內家電企業龍頭,它們皆如此“緊張”IoT,稱得上是5G正式大爆發前夜最鮮明的樣本案例。

如果說5G的到來將引發各行各業一次重大革命,各個領域的“新舊勢力”都不得不面臨一場“戰爭”,那麼“第一槍”勢必會在IoT領域打響,而且這裡還將成為主戰場。

而這個領域,卻有一家企業蓄勢已久,那就是:小米

用雷軍為小米制定的專屬名詞:AIoT來指代更為恰當。

在小米人眼裡,IoT可能都已經是個“老詞兒”,他們正在攻堅的,是AI+IoT。

這也是小米之家的客流為什麼會直逼無印良品的原因所在。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做IoT,當學小米

近兩年來,無論互聯網圈還是所謂的“硬件圈”,都流行一句話:

做IoT,當學小米。

的確,只是用“資歷”來論資排輩的話,小米在國內當之無愧應當坐頭把交椅。

更不用說,除資歷外,其成效也有目共睹。

吳聲在其不久之前發佈的年度演講中,談及小米的AIoT戰略時,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辭。

吳聲說,小米從一部智能手機開始,在九年裡面不斷進化、生長,成長為全球聯網設備最多的AIoT平臺。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臺聯網設備數量總數達到1.71億件(不包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智能電器重新讓我們理解家居生活和智能社會網絡的關係,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這一切得益於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6年前的一次冒險嘗試。

2013年,在手機領域找到感覺的雷軍,開始著手將小米模式繼續複製下去。邏輯看起來並不複雜,即用做手機的方式,提前佈局其他產品。

哪些產品?大爆款小米電視自不必說,又有圍繞著手機配件做文章的充電寶、插線板,2013年令全民焦躁的霧霾又催生出小米空氣淨化器,隨後伴隨著小米投資生態鏈企業的步伐,電動車、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淨水器、電飯煲等更多產品加入爆款行列。

到2018年,可能是最具標誌心的事件便是小米進軍空調,今年米粉節,米家空調僅1匹、1.5匹兩個級別,單日銷量就達6萬臺,銷售額突破1億元,拿下天貓平臺空調銷量和銷售額雙料冠軍。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直到此刻,反射弧過長的同學估計才明白過來:

為什麼空調一姐董明珠這些年會如此緊張小米和雷軍?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歷時9年,小米通過手機和IoT設備引流,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米粉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用戶群勢必會帶來高粘性的品牌擴張。小米入局空調行業,對小米而言,是完善智能家居的全屋鏈條,對格力等廠家而言,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競爭闖入者。

今時今日,IoT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也已成為行業共識,早行人小米,已經遠遠地甩開了此時才入局的同行,甚至也開始“威脅”曾經看似不相關的“異業”。

IDC最新報告顯示,物聯網服務(IoT)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領域,其中亞太市場表現不凡,逐漸成為物聯網支出的領導者。

艾瑞諮詢的數據則顯示,過去幾年,全球消費級IoT硬件銷售額從3063億美元,猛增至2017年的4859億美元。而隨著5G、雲計算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整個市場還將持續倍增,預計2022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

數據從不走空,財報顯示,2018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增速超手機兩倍,營收438億元,佔比近1/4。

更具想象空間的還有,迄今小米已投資200多家生態鏈企業,其中100多家從事硬件製造,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雲米已陸續上市,科創板也閃動著近10家小米投資企業的身影。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圖片製作:智通財經APP)

雷軍自己很謙虛,在一次演講中他表示,過去20多年IoT是以PC為核心的。而小米2014年做IoT做的是以手機為核心連接所有設備。近幾年IoT能夠迅速發展要感謝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

原來雷軍早就告訴過大家,手機從來都不是小米的全部,手機只是通往萬物互聯的必經之路。

吳聲卻更喜歡用詩化的語言來昇華他觀察下的小米IoT佈局:

“要和消費者時時形成連接的可能性,那麼有多少率性需要,就有多少新鮮方案。”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充滿危機感,穩坐釣魚臺

做得比同行早,形成了先發優勢,其實也只能是開始,遠非結束。歷史上無數案例都已有過證明,中學課本里的“方仲永”就最典型。

小米自然不願意做IoT領域的方仲永,為了穩固自己的先發和規模優勢,他們在更深層次的芯片領域,也早早地,花費大力氣做了佈局。

可能有人還不知道,小米也是AIoT芯片佈局者之一。小米旗下華米科技曾發佈了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AI芯片“黃山1號”,由RISC-V開源指令集構成,集成了AI神經網絡模塊,可在不聯網的情況下進行本地的數據運算和處理,通過內置HeartRate、ECGEngine、ECGEnginePro、Arrhythmias四大驅動引擎,華米科技實現了對心率、心電、心律失常等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可廣泛應用在各類智能可穿戴設備中。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今年4月2日,小米集團組織部發布組織架構調整郵件,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其中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專注AI和IoT芯片。

自己孵化、自主研發固然是必由之路,但難免會面臨資源受限與項目失敗的風險,因此小米也積極佈局投資業內優秀的芯片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市場耳熟能詳的明星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月22日科創板開板至8月9日,已經連續有兩家小米投資的芯片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

其中,WIFI MCU芯片供應商樂鑫科技,發行前小米合計持有3%的股份,而在此前拿到科創板001號受理名號的晶晨半導體,發行前小米亦持有3.51%的股份。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公開資料顯示,樂鑫科技是全球IoT主控芯片(WIFI MCU)的先鋒企業,打破了海外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則晶晨半導體在2018年營收接近24億元,是中國大陸收入規模排名前10位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機頂盒芯片供應商,是少數可以和華為海思、紫光展銳並列的中國多媒體應用處理器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小米雖然只持有這兩家企業的少量股份,但在這些企業的發展歷程中,卻起了重大推動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半孵化作用。

除去聚光燈下享受資本萬千寵愛的科創板企業之外,小米還積極在一級市場尋求投資各類芯片企業,國內似這般“求賢若渴”的“金主”,實在是已經不多見了。

今年7月15日,小米入股芯片設計公司芯原微電子,拿下6.25%的股份,成為芯原微電子第四大股東。僅僅3天前,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與阿里巴巴等7家公司,共同投資上海芯片設計公司恆玄科技

這兩筆投資的指向同樣特別明確:

芯原微電子,系中國大陸最早獲得ARM認證的SoC芯片設計公司,可為IoT、移動可穿戴設備、汽車等提供芯片定製和半導體設計服務;

恆玄科技,則主要設計具備WIFI/BT無線連接的音頻系統級芯片,華為藍牙2代和魅族都採用了恆玄BES系列芯片。

IoT,AIoT,從戰略到快速行動,從超前時間到海量規模,從單個爆品到全面開花,從製造到“智造”,小米在不知不覺中向市場詮釋了自己為小米9手機定下的那句廣告詞:

好看又能打。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尾聲:為什麼是小米?因為IoT

5G前夜,硝煙瀰漫,IoT領域已進入決勝時刻,小米充滿危機感,又穩坐釣魚臺。

雷軍2018年曾說,可能在3至5年內,可能每個物聯網設備都帶有AI模塊,AI智能語音助手將帶來技術的革命。

“AI+IoT在未來5-10年會是小米的核心戰略。”

套用一句已經相當俗套的話來形容他的決策,那就是“未來已來”

如今,當國內的手機同行正發力追趕,一度惴惴不安的家電行業大夢初醒時,小米已經做到了線上線下完美融合、軟件硬件並駕齊驅、上架產品品類齊全、製造品控行業一流,定價策略日臻成熟,“物美價廉”的品牌聲望不斷夯實……可能唯一還在等待的,就是5G技術的正式爆發式應用。

5G在等待爆發,IoT在等待爆發,小米靜待爆發。

這個時候,或許也就能完美地回答文章最開始拋出的問題:

為什麼是小米?因為IoT。


IoT才是小米不能輸的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