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黄洁仪


1879年,由于担心清廷和国际社会干涉,日本加速了吞并琉球的行动。同年3月,日本使者在琉球首都那霸向琉球政府宣布“处分琉球”的决议,日本将在琉球废藩置县,即废除琉球藩,设置冲绳县。此时的琉球早已经被日本蚕食了十多年,其国内已经完全被日军所控制,根本无力反抗日本的侵略。

随后,日本人将琉球王室全部迁移至东京,琉球王国正式灭亡。

(琉球群岛)

琉球灭亡之后,大量琉球复国志士流亡中国,他们纷纷上书总理衙门,希望亲政府能念在两百多年称臣朝贡的君臣之情,帮助琉球驱逐日本人。而清政府对日本吞并琉球之举也是非常不满,双方就琉球问题展开了谈判。

在美国人斡旋下,清廷与日本展开了多轮会谈,双方差一点就达成协议。当时美国前来斡旋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提出将琉球群岛一分为三,日本占北、中国占南,琉球则在中部岛屿立国。对此清廷表示同意,日本最初也能接受这个方法,双方为此在1880年签署了《琉球条约》,准备将琉球分而治之。

但在华流亡的琉球人却坚决反对清廷的分岛方案,他们认为划给琉球的岛屿过于贫瘠,根本无法立国,琉球在华志士林世功甚至在北京自杀明志。在琉球人的反对下,清廷最后放弃了分岛方案,中日两国的谈判无果而终,但琉球却已经被日本武装占领。

对于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国内的反应也是比较强烈的,其中时任云贵总督的刘长佑则对日本侵略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1881年他上书给清廷,提出用武力攻灭日本,并给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刘长佑,湖南新宁人,晚清重臣)

第一步: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

第二步: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

第三步: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

根据刘长佑的想法,清军需要分北路、西路、南路三路大军攻打日本,其中北路从松花江乘船出发,经过黑龙江进入库页岛(当时库页岛南部被日本占据),从北部牵制日军。而西路军则在朝鲜半岛牵制日本,最后清军主力在浙江集结,从南部攻入日本本土。

(刘长佑所策划的三路攻日方案)

这个方案在当时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在1881年,日本的军力尚不发达,日本也不敢与清廷直接开战。在整体军事上清帝国仍旧保持着对日本的领先,这是刘长佑敢于攻打日本的底气。而且虽然当时北洋水师尚未建立,但南洋水师已经小有规模,清廷有一定实力远征。

(在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之后,清政府就开始着手组建南洋水师)

刘长佑作为湘军名将,曾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按理说他的实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不肯能信口开合。所以他的意见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清廷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想法,因为该方案在实施起来是完全靠不住的。

首先当时外东北地区早就被沙俄占领了,没有俄国的同意,清军怎么可能从松花江乘船出海?刘长佑的想法是“暴日本之罪”来换取各国在道义上的支持,进而劝说沙俄开放黑龙江航道,可这种想法显然有点幼稚。

日本吞并琉球对沙俄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而琉球在英法美眼中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否则列强早就干预了,因此让沙俄借道给清军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日本虽然还远没有日后那么强盛,但经过明治维新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早已今非昔比。此时的日本不仅仅是军队正在向现代化进行转型,整个国家都在向现代国家进行迈进。以当时日本的实力虽然尚不敢入侵中国,但是本国防御是完全没问题。

并且此时清政府刚刚收复新疆,国库已经基本花空了,哪还有什么钱去劳师远征日本?

当然,收复新疆的钱主要是由左宗棠自筹的,但国库也出钱了。再说收复新疆属于对内战争,列强尚且愿意借给你钱,而攻打日本列强还会借给你钱吗?

虽然刘长佑的想法实现起来没什么希望,不过这也绝非他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刘长佑攻打日本目的是希望能够“天戈远震,四夷戟兵”,让西方列强对中国有所忌惮,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从而保证朝鲜、泰国、缅甸、越南等藩属国的安全。

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清王朝当时的国力根本支撑不起来大规模的海外远征,刘长佑的想法也只能泥牛入海了。


一食之间


刘长佑那个灭亡日本的计划纯属脑洞大开的产物,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采纳,被否决了很正常。

刘长佑是湘军名将,参加过镇压太平军、张锡珠、宋景诗等义军的战事,后来曾经历任广西巡抚、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1881年,刘长佑在西南任职期间,恰逢法国加快了侵略越南的步伐。为了震慑法国,刘长佑突发奇想,认为趁着日本吞并琉球的机会,主动对日宣战,以炫耀武力,让其他国家不敢挑衅中国。

然而刘长佑的这个计划可谓漏洞百出,按照他的计划,清军将兵分三路:一路从东北出发,出松花江攻占库页岛,一路过鸭绿江攻击日本西部,另外一路由宁波、舟山出发,以水师攻打日本长崎。

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

这个计划一看就知道,刘长佑完全就把日本当成了太平军之类的流寇,大笔一挥就起草了这个方案,根本没用心研究当时的国际形式和日本的实力。

早在1875年,日本和俄国就签署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约定库页岛归沙俄所有。按照刘长佑的计划从东北出兵库页岛,等于是向沙俄宣战,而不是攻击日本。

而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已经建立的近代化的陆军和海军。陆军方面,日本参照西方模式,建立了参谋部,组建了7个装备西式武器的常备师团,还建立了动员机制,战时可以动员几十万军队。而海军日本已经有了3艘铁甲舰和其他西式军舰,实力远远超过了清朝。

日本的扶桑号铁甲舰

以西南战事为例,日本出动了8个旅共计6万多的军队,海军也派出了各类军舰19艘。在决定性的田原坂战役中,11000人的政府军伤亡达到了4165人,但是依然有能力发起进攻,这个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根本不是清军所能比拟的。

相比之下,此时的清军虽然装备了一些西式武器,但是其编制还是传统的勇营体系,缺乏统一指挥,装备也混杂不堪,不仅冷热兵器混用,装备的步枪不同部队之间也不一样,后勤供应复杂。至于战斗力就更差了,连对付国内的农民起义军都常有败绩,刘长佑在直隶总督任上就因为被农民义军击败而被免职过。

而海军此时超勇、扬威两舰尚未回国,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真正能用的不过几艘蚊子船,实力和日本相差甚远。而且此时清朝的海上运输力量薄弱,根本无力运送大规模的军队前往日本。

在这种实力对比下,刘长佑的计划完全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不被采纳也是很正常的结果。


不沉的经远


1881年九月,直隶总督刘长佑对慈禧提出了一个先发制人、灭亡日本的计划。这无疑是一份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建议,那它是否有可行性,又为何被慈禧拒绝呢?

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日本发起了明治维新,而大清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就改革初期的成果而言,大清更为显著,因为日本蕞尔小国,人力、财力、资源都很有限。日本人明白自己的短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张。

1872年,日本入侵中国附属国琉球,琉球向大清求救,但由于慈禧的短视,拒绝救援。琉球使者悲愤欲绝,在北平自杀以示抗议。

1874年,日本以琉球为跳板入侵台湾岛,这是中国领土,所以慈禧派兵了,并大败日本。但结果是:在美、英的干涉下,战胜国大清赔了日本50万两白银。

从这里可以看出满清的软弱,同时也反映了欧美国家是偏向日本侵略的。


1876年,日本又侵略中国的另一个藩属国朝鲜,并逐步开始消除大清的影响力。

而刘长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对日本先发制人的主张。刘长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有一定依据的。

首先,他在担任直隶总督前,担任了八年的云贵总督,长期和法国侵略者打交道,他深知列强的实力和狼子野心。

刘长佑知道日本吞并朝鲜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清。而日本人之所以这么大胆子,完全是列强在后面撑腰。

但如果大清不趁日本羽翼未丰而主动出力,势必会助长列强的侵略野心。一旦日本势大,那将会给大清带来更大的灾难。


刘长佑不仅描述的有理有据,而且还设计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和进攻线路。

刘长佑建议先用北洋水师的海上优势封锁日本,然后从东三省发兵库页岛,再另派一路从朝鲜出兵。接着从浙江派一路水师进攻长崎。

刘长佑的计划有没有可行性呢?我认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首先北洋水师从建立到1890年,对日本都保持了绝对优势,后面衰落是由于清廷的原因。

其次,那个时候大清陆军对日本并不处于劣势。1884年袁世凯在朝鲜就打败了日军。

至于财力和后勤方面,至少大清当时比日本要强,而且日本后面的侵略也不是一撮而就的,都是逐渐寻找跳板,寻找后勤基地实现的。


但这份计划又有不可行的地方。首先,远东的老毛子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如果抽调了东北兵力,老毛子会不会趁虚而入这很难说。

其次,欧洲列强一直偏向日本,大清对日本主动进攻,他们会不会参战也是个未知数。

抛开这两点因素,慈禧最担心的可能是湘军、淮军、北洋水师等汉人武装的继续坐大,即使灭了日本,他们会不会趁机灭了大清呢?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慈禧是不可能采纳刘长佑的建议,因为对她来说,国家利益远不如大清多苟延残喘几年重要。

如果是汉人统治,民族凝聚力会强一些,再有个强有力的皇帝,或许能下决心干掉日本,那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而东方也少了一个大祸害。



花木童说史


咱们了解一下刘长佑这个人。




(刘长佑)

刘长佑(1818~1887)湖南新宁县人,清朝大臣,湘军重要统帅。

刘长佑自幼聪慧,四岁识字,八岁习文,十四岁写得一手锦绣文章,22岁考中举人,31岁以国子监生员的身份进入仕途,34岁奉命回湖南老家办团练,讲真他比曾国藩办团练早两年。

刘长佑兴于团练,在随后消灭太平军、镇压两广天地会,扑灭鲁西北白莲教等农民起义不遗余力,他的双手沾满了农民起义将士的鲜血,他对人民有罪,却对清廷居功至伟。

刘长佑的功劳堪比当年的曾国藩。因此被慈禧加封为两广总督,不久升任直隶总督,成为了清朝封疆大吏。



(曾国藩)

刘长佑不但擅长镇压农民起义,他对付洋人也有独到的眼光。比如在他晚年(1881年),63岁的老刘曾准确预测越南时局。

当时法国入侵越南,老刘敏锐觉察到法国占领越南的目的,就是以越南为跳板入侵我国云南。于是上书光绪皇上早做准备,必要时候“援越抗法,以卫国土。”

我们都知道光绪是个傀儡皇帝,而慈禧太后又惧怕洋人,所以清廷对老刘的提议置之不理。以后法国果然通过越南入侵我国云南,这是后话。

就在同一年,老刘还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同样被朝廷拒绝了。假如当时慈禧采纳老刘的计划,我估计日本早就灭亡了,也就没有以后的黄海和甲午海战了。



刘长佑灭亡日本的计划是这样的:1881年,日本公然侵占琉球群岛,琉球群岛原属于清朝的藩属国。

刘长佑上书朝廷分析道:“日本这样做违背了国际公法,一旦开战,日本在国际道义上得不到支持,由于日本人侵略成性,迟早他会吞并朝鲜,不如乘其羽翼未丰,先发制人把日本一举消灭”。

接着老刘制定出了具体计划:朝廷调动三支军队,由北向南部署。北方军队由东三省的皇家铁骑军组成,出松花江到达库页岛,由北向南向日本发动进攻。

中部军队从藩属国朝鲜出发,攻击日本的西部。

南部军队则选水师由宁波、定海乘船攻打日本的长崎,三路军队同时出发进攻日本,只要把日本灭亡,缅甸,朝鲜,越南等诸国就可免遭日本蚕食。



可惜慈禧是个软蛋,光绪是个傀儡,刘长佑灭亡日本的计划被朝廷拒绝,清廷选择了和日本坐下来谈判。

最初日本同意把琉球岛的一部分归还清朝,但是随后一拖再拖,最后日本还是全部占领了琉球群岛。

综上所述,清廷如果采纳刘长佑的作战计划,也许未必能灭亡日本,但会给日本狠狠地打击,毕竟此时日本刚刚实行明治维新,还没有达到鼎盛时期。清朝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就更没有机会和日本抗衡了。


秉烛读春秋


光绪七年(1881)九月十七日,湘军名将刘长佑递交了一份奏折给光绪,奏折的主题叫做《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其中主要陈述了如何应对法国和日本对清王朝可能造成的威胁。

刘长佑在奏折中,对于日本的态度相当强硬,他的态度是:日本人狼子野心,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击,灭亡日本!

1、刘长佑其人

这刘长佑是何许人也,为何敢说出这样豪气冲天的话呢?

1935年,湖南省选定湖南古今乡贤名单,刘长佑被选为30位贤人之一。

晚清两大定国支柱南曾北僧中的“南曾”曾国藩,曾经评价刘长佑: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复能窥测矣”《中兴将帅别传》。

【曾国藩】

从实战到大佬曾国藩背书,都足以说明刘长佑此人军事实力一流,他不仅有长远的战略格局,还是位能征善战的勇将。

2、刘长佑的战略眼光

刘长佑写这封《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有三个原因:

一、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清朝外交官曾纪泽和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到此为止,中国收回了在伊犁地区的管理权,取消了《里瓦几压条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域的条款。

这次外交胜利,鼓舞了中华儿女从鸦片战争开始,内心在面对外国侵略者时屈辱的感受。

二、洋务运动此时已经开展了十几年,清王朝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三、刘长佑透过日本在朝鲜,法国在越南的作为,预料到它们今后必定会有更大规模的入侵,如果坐视它们壮大,一定会威胁到清王朝统治。

【刘长佑纪念像】

不得不说,刘长佑的眼光是相当长远,法国问题上他提出让越南王重用刘永福训练新军,再结合云南、广西两省的士兵来阻挡法国人的攻势,如此“非滇越并力以图,不能挽越国之残局;非水陆同时并举,不能阻法人之贪谋”。

在对待日本人,如何主动展开攻势,灭杀危险于摇篮的问题上,刘长佑提出: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恶于天下,布告西人绝海上通商之东使,倭人已可坐困。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娴熟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倭人离贰已久,必当自溃,即负隅抗拒,而我朝师武臣力必无挠败之虞。

【对日海战】

这个计划翻译过来,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由皇帝出面昭告百姓,再联系西方不要运输物资给日本人,以此从经济和政治上断绝日本人的发展,这样一来,在刘长佑的设想中日本便成了被孤立的态势;

第二步,派遣大臣中有能力和威望的人,率领东三省的士兵到松花江,临库页岛,最后再派一支士卒到朝鲜,好彻底封锁日本人往西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步,封锁了日本人的退路后,再选择精通兵法、擅长水战的将领,从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这样以来,清王朝便可以迅速占领日本本土。

看完这三条策略,是非常具备可实施性的,但很可惜“然法谋越南,长佑言之数年前,且历疏请备法,皆为李鸿章所厄”。

【中间的便是李鸿章】

刘长佑的措施之所以不被采用的原因:

一则是因为当权者并不把日本放在眼中;

二则是经历过几次赔款,朝廷的经费是非常紧缺的,故而他们不愿浪费经费;

三则便是经历过鸦片后,清王朝统治者一直把西方当作首要的敌人,却又不愿意和它们硬碰硬。所以刘长佑这种出动出击硬刚法国和日本的做法,在慈禧眼中,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他们不打法国,是担心法国的西式装备,而不动日本,是担心战局开启后,列强趁机对自己动手。

故而,这件事,也就干脆被压了下去。清王朝自以为躲过一劫的做法,其实正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引子。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晚清时期的湘军名将刘长佑曾经是云贵总督,当时法国军队对云南虎视眈眈,刘长佑身为总督,一直在思考清朝下一步的对外国防策略,从光绪元年一直到光绪七年,这七年时间,刘长佑提出了一个当时惊世骇俗的灭亡日本的计划,然而却没被采纳,这是为何?

明明是法国对云南军队虎视眈眈,那为何刘长佑提出要灭亡日本的计划呢?其实刘长佑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是因为他认为西南不平静是因为东南之乱。

清朝时期所有的外藩邻国,日本离得比较近,而日本对晚清的行为会让其他列强所效仿,日本当时作为一个岛国,从来不向清朝纳贡,还得寸进尺,在同治年间,也就是1879年,日本挑衅清政府,对琉球发动了侵略战争,趁机灭了琉球。

琉球国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每年都给清朝纳贡的,当时琉球王室挨了欺负,向清朝紧急求援,而晚清竟然无动于衷,大气都不敢喘。

面对清廷的软弱,刘长佑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建议,他向清廷上奏: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琉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

也就是说,刘长佑的建议是朝廷派出三路清军攻打日本,北路经过东三省,到达库页岛,攻打日本的北部,西路军经过朝鲜,阻止日本东进,南路由浙江宁波、定海派出水师攻打日本长崎等地。

通过刘长佑的建议可以看出,刘长佑这个建议不仅可以教训日本,收复琉球,还可威慑其他西方列强。

因为当时的刘长佑清楚的认识到,如果对日本入侵琉球不管不问,任意放之,其他西方强势的国家会认为晚清政府好欺负,自然就会来侵犯。如果去攻打日本,就会扬晚清国威,威慑其他列强,否则会后患无穷。

而且刘长佑通过对日本的观察发现,日本地小资源少,日本必须长期执行对外扩张的策略,与其坐等被欺负,不如主动出击,以解除未来之患。

而刚好当时清政府是有这个实力的,当时洋务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而左宗棠率领的精锐军队刚好收复失地,清朝军队也足够有实力,按照刘长佑的计划,如果慈禧太后能采纳这个计划,训练一张强有力的海军,进攻日本,或许还能收复琉球。

然而刘长佑运气不好,遇到了最顽固保守又败家的慈禧太后,慈禧认为这样要花好多钱,而当时的清政府确实也拿不出银子来打仗了。

当时晚清大厦将倾,整个大清朝很多地方面临大灾荒,为了筹集银两赈济灾民,清朝国力已经衰落,根本没有闲钱去打仗,况且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费用大部分还是自己筹集的,刘长佑却没有能力去自己筹集那么多银子。

况且当时的日本并非不堪一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虽然军事能力并不如清朝,可是要打败日本的话也需要一些时日,再加上当时收复新疆的时候和沙俄的关系闹得很紧张,不想再去惹怒日本。

因此刘长佑的计划只能停留在想象中,根本无法付诸实际行动。后来在1895年的时候,清廷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刘长佑的想法固然好,去攻打日本,让日本灭亡,然而在当时摇摇欲坠的晚清,这种方案不可能被慈禧采纳,更是不可能变成事实的,他的想法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小聪历史客栈


刘长佑是陆军将领出身,有一定战略眼光和敏锐性,能预感到日本对大清的潜在威胁,提出先发制人,待其羽翼未丰之时,先攻灭之。总体来看,灭日计划不可行,刘长佑的计划是清廷经略东北三省,以朝鲜为前出战略基地,集中兵力登陆日本,尔后陆上作战灭亡日本,以当时的清朝国力根本难以实现。

清朝要想灭亡日本至少要投入30万军队,这个数量也并不占优势,而且要跨海攻坚,运兵运粮十分困难,很难速战速决,很可能打成况日持久的战争,要比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艰难得多。会拖跨清朝政府,甚至造成日本没攻下,朝廷被推翻的可能。

今天来看(当一次事后诸葛),如果修改一下刘长佑的计划,改灭日为弱日,改陆攻为海攻,以歼灭日本海军为作战目标,先发制人,达成目的后,以海困岛,锁住日本对外发展的空间,渐渐削弱日本实力,是值得冒险,而且较为可行的。

1882年北洋水师刚刚完成五年整军计划,有9000吨级巡洋舰两艘,7000吨巡洋舰一艘,3000吨级巡洋舰两艘,2000吨级巡防舰两艘,1000吨鱼雷舰和巡防舰八艘,实力足以战胜日本海军(当只有2000吨级以下战舰,数质量都不高)。

如果清朝确有胆略,可将作战时间定在1886年或1887年左右,再用四、五年进行作战准备,努力再增添六艘大型巡洋舰,配套部分保障舰船,先发制人,直扑日本,围堵消灭日本海军,并实施有限局部登陆作战,以夺占日军海港炮台为目标,配合海军攻击行动,只要达成消灭日本海军的目的,即可实现制海困日的局面,挫败日本海外扩张的能力和本钱。至少五十年内日本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威胁。这要比灭亡日本的计划更加有效。


静水深行


晚清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愚昧、懦弱、一味妥协投降。但是在晚清政坛也有过左宗棠、刘长佑,这样被称为“鹰派”的豪杰,他们的铮铮铁骨,成为晚清中国的另类存在。

这里给您讲述,在1880年代,刘长佑看到到日本侵吞琉球后,预言日本下一步就会威胁朝鲜半岛和我国。并提出了趁日本羽翼未满,发动“进攻日本本土,收复琉球”的大计划。

【刘长佑是何许人?】

刘长佑现在名气或许并没有“晚清四大名臣”显赫,但是他在当时名望和地位丝毫不弱,在魄力和见识方面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跟众多晚清湘军名臣一样,出生湖南新宁的刘长佑,发迹于镇后太平天国,一介书生从办团练开始,从知县一路升级,历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镇压过太平军、天地会,也参与过援越抗法。

刘长佑绝对是晚清封疆大吏里面的一股清流,他为人忠厚实在,不会在官场拉帮结派,也不会炫功卖名,更不喜欢搂钱,他很务实地恢复社会生产,减轻辖区百姓负担。

另外,刘长佑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是为数不多“不杀降”的。就因为这一点,石达开在西征困境时,刘长佑差一点就收降了石达开。可惜,信使带着石达开的降书,被土匪害死。刘长佑没有收到降书,石达开迟迟没有得到刘长佑回音,只好转战四川。

刘长佑在云贵总督时期,就能看出他的鹰派风格,他很早就提出法国染指越南,威胁中国,为此他编练军队,支援刘永福,多次建议援越抗法。

在1881年,刘长佑在日本侵占琉球的背景下,提出了三路大军讨伐日本的计划。

【刘长佑为什么提出讨日计划?】

早在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居名被台湾生番杀害”,西乡从道领兵3000人入侵台湾,满清签了《中日北京专条》妥协赔款的。这一下,让刚刚开始“明治维新”的日本,就看出了满清的懦弱。

以《中日北京专条》为借口,在1879年全面占领琉球,将琉球国废掉改为冲绳县(人家的理由:你清朝为什么赔款,不就是承认琉球是我们的)。

在清政府和李鸿章一味投降主义下,琉球事件中,满清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刘长佑深感痛心,提出:再这样妥协下去,必然助长日本的野心,日本的爪子不就将来就会伸向朝鲜、伸向大清。

【刘长佑"讨日计划"是什么?】

为此,刘长佑经过思考,认为满清应该先发制人,讨伐日本。具体方略如下:

  • ◆为什么要讨伐日本?

放任日本侵吞琉球,只会助长日本野心,下一步势必吞并朝鲜,绝对是大清隐患。另外,如果对日本侵吞琉球毫无作为,会让列强更加认为大清软弱,还会助长其他列强的野心。如果讨伐日本,则可以震慑法国对越国的侵略。

  • ◆讨伐日本伐日能够取胜的理由?

日本彼时刚刚经过内乱,国力尚弱,羽翼未丰。而我朝同治以来,20多年洋务已初具规模,水师、军舰、枪炮处处领先,绝对有一战之力。

  • ◆刘长佑伐日具体方案?

刘长佑给出方案——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打击。

【政治上】日本的侵略琉球行径,违反国际公约。通告国际列强,争取道义支持。

【经济上】阻断日本海上贸易,使日本经济受困;

【军事上】“三路伐日”:

第一路,东三省出松花江,从库页岛威胁日本北方;

第二路,出兵取道朝鲜,威胁日本西部;

第三路,由宁波、定海出动水师,直捣日本南部长琦等地。

这里咱们要说一下,刘长佑这个方案并不是无厘头的哗众取宠或者异想天开。从他保守务实、为官低调作风可以看出,他作出这个“伐日方略”不是一时热血,而是调查论证后的深思熟虑。

【"讨日计划"石沉大海】

单就他的设想,在满清朝廷妥协投降,坐吃等死的大环境下,绝对是振聋发聩的见解。

不出意外,刘长佑的计划也遭到了否决。多么讽刺呀,左宗棠开始提出收复新疆的时候,也遭到李鸿章等人的阻挠。而刘长佑提出"讨日计划"时,左宗棠已经收复新疆,满清兵威正盛。

关键是当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开始,正是日本新旧势力相互绞杀、血流成河的时期,满清国力、军力、装备稳压日本,携收复新疆之威,民心可用之际,未免没有一战之力。

可惜,满清气数已尽,根子上就已经烂了,整个官场就是搂官、搂钱,已经没有了脊梁,对于刘长佑出了根本不看一眼。历史没有如果,或许,曾经清朝有机会将日本扼杀在摇篮?

后来中法之战“不败而败”,让左宗棠死不瞑目,让刘长佑吐血数升,两人前后脚含恨而死。鹰派已逝,历史只能坐看,李二先生一次次签字割地又赔款。


尔朱少帅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清朝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是对中国洋务运动的重创,自此以后,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眼中的鱼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在诸多侵略者当中,日本对于中国侵略的程度最深,危害最大,中国险些就亡在了日本侵略者手里。

然而,早在日本真正入侵中国以前,就已经有中国人认识到日本对于中国的巨大威胁,而他就是湘军名将刘长佑。在甲午海战爆发以前,刘长佑就主张武力对抗列强的侵略,他甚至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计划,主动攻打日本,必要时可以将它灭亡,但却没有被清政府采纳。那么,刘长佑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提出的攻打日本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清政府又为何不采纳呢?

刘长佑

在清朝末年,湖南诞生出许多中兴人才,而刘长佑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尽管刘长佑在名气上远不及同乡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但他的谋略以及远见却丝毫不输同时期的中兴名臣。

嘉庆二十三年(1818),刘长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当中。刘长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儒学生,父亲则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乐善好施,素有美誉。富裕的家庭没有令刘长佑心生懈怠,他曾求学于岳麓书院,苦读11年,其中竟有九年除夕没有归家。然而刻苦学习的刘长佑的科举之路却没有一帆风顺,他屡考不中,直到三十一岁时才考取拔贡。

同年刘长佑进京参加会试,而当时的主考官正是他的同乡前辈曾国藩。曾国藩见刘长佑行事稳重,又是自己同乡,于是便向他索要楷书,提前记住他的笔迹,提携一下后辈,但刘长佑却黑着脸没有答应,令曾国藩尴尬之余愈发欣赏。

科举没有让刘长佑平步青云,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2年,刘长佑作为一位儒生,率军讨伐太平军。在战场上,刘长佑的表现比许多久经沙场的武将还要出色,他战功卓越,深受朝廷信任,成为湘军名将。

镇压太平军以后,刘长佑先后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1875年又调任云贵总督。在担任云贵总督期间,刘长佑大力练兵,同时坚决主张援越抗法,抗击法国人的侵略。抗法名将刘永福正是在刘长佑的推荐下得到重用,在越南给予法军重创。

刘长佑作为儒将,没有拘泥于纸上谈兵,他眼光深远而敏锐,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尤以提前攻打日本最为惊世骇俗。

日本侵占琉球以后,清朝对此反应平平,包括慈禧在内的许多统治者认为琉球太远,又没有什么价值,出兵得不偿失。然而刘长佑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他认为日本侵占琉球只是第一步,若是清朝对此没有反应,日本的野心将会进一步膨胀,入侵朝鲜、侵略中国势必会在未来发生。刘长佑认为,还不如趁日本羽翼未丰,清朝海军强大之机,主动攻打日本,消除威胁。

刘长佑在《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中上疏道:“日本狼子野心,夺占我琉球群岛,违背了国际公约,如不加诛伐,则列强视我软弱,将会助长他们的侵略野心。且日本迟早会吞并朝鲜,不如乘其羽翼未丰,先发制人。 不若及法师未出,东京未灭之时,先讨日本以复琉球,则时雨之师,足以下俘囚之涕,九伐之法,尤足以摄夷逆之心。”除战略以外,刘长佑还制定出具体的作战方案,他建言道:“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恶于天下,布告西人绝海上通商之东使,倭人已可坐困。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娴熟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倭人离贰已久,必当自溃,即负隅抗拒,而我朝师武臣力必无挠败之虞。”

刘长佑提出攻打日本的战略并不是痴人说梦,而是有其现实基础。在日本侵占琉球时,正值清朝洋务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左宗棠收复新疆,士气正盛。而且日本当时的海军实力羸弱,远不能跟清朝海军相比。日本侵占琉球是侵略行为,清朝出兵是正义之举,西方列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若是趁此良机一举灭亡日本,不仅可以收复琉球,扬我国威,还能借此练兵,震慑列强。

不得不说刘长佑的建议实在令人心潮澎湃,后世人看到也多是惊为天人,随即又因清政府没有采纳而扼腕叹息,深感中国失去提前消灭日本这个巨大威胁的良机。然而,客观地讲,清政府没有采纳刘长佑的建议,也有自己的考虑。

日本作为中国东部的岛国,已经存在上千年,从唐朝以后,日本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历朝历代都想灭亡日本,但都没有成功。元朝铁骑纵横在亚洲大陆上,但两次远征日本均以失败告终,明朝海军实力位于世界前列,但对于日本依旧采取守势。清朝时海军的实力进一步提高,但它所要面临的环境也要比前朝严峻的多。

东北地区是清朝的战略要地,更是京城的屏障,万不可丢失。左宗棠刚刚收复新疆不假,但沙俄实力依旧强劲,攻打日本需要重兵,北方防守势必薄弱。一旦清朝在攻打日本的时候沙俄趁机出兵清朝北方,清朝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而且法国等西方列强也在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再次侵扰中国边境。清朝的财政本就入不敷出,让统治者们采纳刘长佑的建议,倾全国之力,与日本开战,将自己陷于危险境地,是不现实的。

然而有时候机遇本就与危险并存,日本抓住机遇,不惧危险,最终豪赌成功,成为亚洲列强,而清朝却畏手畏脚,腐朽不堪,最终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这实在令人遗憾,也不免让后人不断设想,若是当时清政府真的采纳刘长佑的建议,历史的轨迹是否会发生改变?

《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刘长佑


历史战争


湘军名将刘长佑是通过组建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天地会及其他一些农民起义军而发迹的。靠镇压农民起义军,刘长佑“战功赫赫”,当到了两江总督、云贵总督、直隶总督等一系列高官。从时代的正义性来说,他显然是一个十分“反动”的历史人物。

(刘长佑旧照)

不过,刘长佑曾提出过一项主动灭亡日本,避免日本侵略扩张的计划。这项计划是在1881年提出来的。当时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虽然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还没有积累侵略中国的经验和信心。如果刘长佑的计划能够实现,就没有日本后来的扩张和侵华,甚至一战、二战也都没有日本人什么事了。那么,清政府当年为什么不采纳刘长佑的主张呢?

刘长佑当时之所以提出这个主张,是缘于日本强占琉球群岛。

琉球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从1372年明太祖时期开始,琉球就持续不断地向中国朝贡,乃至于他们的皇宫都是坐东朝西的。而明清两朝数百年都一直很好地保持着和琉球之间的宗藩关系。

不过在1872年,日本突然宣布琉球是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国土。1875年,日本武力占领琉球群岛,废除清朝年号,强行改为日本明治年号,并勒令琉球不准向清朝朝贡。1979年,日本把琉球最后一任国王尚泰拘押到日本东京,并且擅自宣布改琉球为冲绳县。

琉球地小物薄,力量十分有限。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清朝。他们曾多次派人出使清朝,希望清朝能出面帮助他们讨回公道。1879年,琉球国使者林世功还在北京自杀,希望以死请求清朝出兵。

但是在此期间,面对日军的一步步紧逼,清朝仅仅是向日本表示抗议,再次抗议,严正抗议。但是抗议有什么用呢?丝毫也没有停止日本吞并琉球的行动。

(抗日的琉球国民)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刘长佑提出了清政府主动并全面进攻日本的计划。

刘长佑的计划是这样的:在兵力部署上,由北及南准备三支军队。北方军队由东三省的军队组成,出松花江以到达库页岛,由北向南向日本发动进攻。中部军队从藩属国朝鲜出发,攻击日本的西部。南部军队则由宁波、定海乘船北上,攻打日本长崎。三路军队同时出发,夹攻日本,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刘长佑同时分析了灭亡日本的可行性。他认为一方面日本还没有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清朝资源雄厚,而且洋务运动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正可以利用这些成果。如果举全国之力和日本一战,肯定能够取得成功。就算是一时无法成功,也可以极大地威慑日本,让日本从此不敢扩张其野心。

刘长佑在上奏中最后写道:“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也就是说,这不只是为了保护清朝,还是保护东北亚的朝鲜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这些藩属国的最好的方法。

然而,尽管刘长佑一再上奏,但是,清政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胆量举全国之力,主动和日本一战。他们还只是采用谈判的方式,和日本处理琉球问题。

(甲午战争)

1879年,当时清政府提出把琉球分成三部分:靠近日本方面的庵美大岛作为日本国土;琉球本岛及周边的附属岛屿作为琉球国自身的国土;南边的先岛群岛作为清朝的国土。

而日本方面则提出一个二分法:把琉球本土、北方庵美大岛以及周边的岛屿作为日本国土,南边的先岛群岛作为清朝国土。

清政府的方案日本人不同意,同时,清政府又不愿意在日本的方案上签字,这事就暂时搁置下来。不过这样一来,实际上对日本人是好事,因为日本是实际占有者。也就是说,不管是琉球的北方还是南方,都归日本人所有了。

后来,随着日本的进一步扩张,尤其是后来的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取得了中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同时,清朝又面临着来自于列强四面八方的侵略,因此,想要像刘长佑所说的那样,主动出击攻打日本的可能性,已经完全没有了。

不管刘长佑的计划能不能成功,但是这种主动出击,积极防御的方式,其实应该成为当时清政府的一个重要选项。可惜清政府从未这样考虑过。

(参考资料:《清史稿》《论本要约琉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