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的陈汤

“虽远必诛”的陈汤

本文约40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

一提起“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定会想起汉武帝时代的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威名赫赫的大将,他们千里深入腹地,奔袭匈奴,成为一代名将。

但说这话的人还真不是他们。

说这话的人叫西汉将领陈汤。

当时他给当时的皇帝汉元帝上的这份奏章,是打败匈奴后写的,比较完整的说法是“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的意思是说,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他们居住的槀街上,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幸好是陈汤是打赢了,不然他会咔嚓人头落地的。

这是为什么呢?

陈汤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复杂的人,口碑不是太好,会经常连累他人的人。

陈汤小时候热爱学习,写的一手好文章,但这没啥用。

因为家里穷啊,就经常四处找人借钱,但经常借钱又还不起,还经常借,惹得村里的左邻右舍见到他避而远之,而且从内心里是鄙视他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几年后,陈汤离开了山东阳瑕丘(即今日山东兖州市)这个五六线城市,西行来到超一线城市首都长安求官,做了掌管掌宫廷膳食、酒果等业务的太官令副手。

如果按照这个做官轨迹下去,他会衣食无忧,但绝不会成为后面那位绝杀匈奴的陈汤。

其实在陈汤做太官令副手期间认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你可能不太认识,但他的祖父是武帝朝大名鼎鼎,经常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的张汤。

不知道是陈汤长期行走江湖会察言观色,还是真有两把刷子,还是自己的祖父和他名字中都有一个“汤”的原因,张勃反正非常欣赏陈汤,随时都有冲动要为皇上举荐人才。

不知道,张勃举荐陈汤,对他来说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公元公元前47年,即汉元帝刘奭继位的第二年,广纳天下才俊,下令各诸侯都得给我推荐几个人才过来,打垮匈奴,实现大汉帝国的伟大复兴。

张勃适时举荐了陈汤,因为还得走做官的流程,陈汤就等到上任呢?

此时,陈汤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古时提倡孝为先的特殊地位,官员必须回家奔丧,并要丁忧,即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陈汤一想,老子好不容易才有做大官的机会,我不能走啊,要盯住皇帝的任命书啥时候到啊。他心一横,不张扬,硬是不回去。

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他被举报了,被追究,被论罪下狱了。

可伶的准备做好人好事的张勃,举荐了这么一个不守孝道的人,汉元帝不太高兴,你举荐失察,就剥夺200户封邑。张勃不知道是年纪大,还是被气得够呛,反正不久他就死了。

举荐人不仅仅是技术活啊。

“虽远必诛”的陈汤

或许面对匈奴巨大的外部压力,朝廷上下的确也缺乏有才能的官员,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陈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赴西域,戍边抗击匈奴。

这是咋回事呢?

此时的匈奴各部落打得不可开交。

公元前60年,最大的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他一死立即引起内部分裂。

五单于争立的混战,伤的伤死的死,最后发展到最大两个势力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脑子灵活一些,打郅支单于太费劲了,必须引入强大外援,举目一看,也只有大汉帝国够格,既然够格,那就归顺吧,抱大哥的腿应该可以保一个保平安,呼韩邪单于这群人被称为南匈奴。

南匈奴归附大汉帝国,但北匈奴不消停的。

公元前44年,康居王因数为乌孙(西域国名,都赤谷,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东南)所困,欲联合北匈奴击乌孙。

郅支果然厉害,带着康居王的士兵把乌孙打得退出了几千里。

郅支单于又勒索大宛(西域城国,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卡散赛,也就是汉武帝派李广利夺宝马的地方)等国,令其每岁纳贡。

但有一个心结是郅支单于挥之不去的,就是你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我啥时候能统一匈奴啊?这局面肯定是你呼韩邪单于造成的,当然你大汉过也跑不掉。

很自然,他把这笔账也算在了汉朝的头上。

公元前45年,郅支单于遣使来长安进贡,顺便接回十年前送来当人质的儿子,并表示要归附汉朝。

汉元帝一看,这是我统一大中国的节奏啊。于是派一名叫谷吉的司马把郅支的儿子送回国,结果被郅支单于杀了。

确认是郅支单于杀了自己的使者,汉元帝也是气不过。但是不管你气不过还是气得过都面临一个问题,面对这么穷凶极恶的匈奴,打还是不打?

这是一个问题。

不打,好像这气不好消。打,手下有没有像卫青、霍去病那样能打的人。

难。

当然,好不容易被人保举出狱,时任郎的陈汤出来表态了:一定要打,不然过两年郅支实力强大了岂不是要骑到汉朝头上撒野。

然而会议还没讨论出结果来,就发生了一系列天灾事件,而且西羌又趁机起哄。

在几次外交失败,嘴仗打得有气无力的时候,汉元帝脚一跺:打。

“虽远必诛”的陈汤

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韩宣退休回国,当时的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许广汉之侄,元帝之舅)向汉元帝推荐了原辽东太守甘延寿接替西域都护之职,同时让多次请求外派的郎官陈汤做他的副手(副校尉),随同前往。

身为副校尉陈汤此时显出了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的特质。他每次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

经过无数次理论和时间的碰撞,陈汤认为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

陈汤找到一把手甘延寿说:“你看,这些夷狄之人不管表现怎么凶悍,但在内心是畏惧臣服强大者,这是他们的本性。”

陈汤继续说,西域原本属于匈奴人,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略欺凌乌孙、大宛国,并常常打康居的主意,想要降服他。几年后,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况且匈奴人剽悍,好勇善战,多次获得胜利,如果长期纵容他,一定会成为西域的祸患。

陈汤继续分析,郅支单于虽然远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士兵很长凶悍,但他们属于落后民族,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如果我们征发屯田官吏戍卒,把乌孙士兵的士兵带上,直捣他们的城下,他如果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千年功业可以在今日建立了。”

这番话陈汤说得激动,甘延寿也听得热血沸腾。

甘延寿也认为他说得对,想向朝廷奏报请示这件事。

陈汤立马说:“这事让朝廷和公卿商议,肯定不得行。你想想,这么大的决策那是一般人普通人能够见识到的,大臣们一起哄,事情一定不被允许。”既然不能将此建议上升为国家政策,热血过后,甘延寿没有听他的建议。

事情真的巧了,这时候甘延寿长时间生病。

既然生病了,那么代理权就在你二把手陈汤手上。

胆子特别大,冒着死罪危险的陈汤独自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国军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甘延寿听说了这件事十分吃惊,想要阻止他。

铁了心的陈汤大怒,拔剑叱责甘延寿说:“大家已经集合了,你小子想阻挠(扰乱)军心吗?”甘延寿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部署安排行军布阵的事宜,更增添了扬威、白虎、合骑的人马,汉军、胡兵共四万多人,分六校(即六队)击郅支单于。

随后,甘延寿、陈汤上奏章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并陈述发兵的情形。

那边上奏章,这边就拿开始出兵打吧。

“虽远必诛”的陈汤

当时兵力部署是三队人马从南道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仓山总称),经大宛至康居;另三队人马由陈汤和甘延寿率领经北道入赤谷,过乌孙,进入康居界,至阗池(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西。

奔袭三千里,陈汤杀向郅支单于的老巢。

到了康居,并召见康居的贵族屠墨,以威信晓谕他,和他歃血为盟后让他离去。因此完全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

进军到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安营布阵。

郅支一百多名骑兵冲击营寨。各营寨都张弓搭箭指向他们,郅支骑兵退却。继而又派士兵射击城门的骑兵、步兵,骑兵、步兵都退入城内。

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挖堑壕,堵塞门窗,盾牌在前、弓箭长戟在后,仰射城中及城楼上的人。城楼上的人都向下逃跑。土城的外面有木城,在木城中射箭,杀伤不少城外的人。

城外面的人用木材烧毁木城。

夜晚,几百骑兵想要突围,被正面射死。天刚放亮,四面燃起大火,士卒们十分高兴,大声叫喊,铜钲战鼓声惊天动地。汉兵趁机放起火来,士兵们争着攻进城池,郅支单于负伤死去。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已经被杀,又喜又惊,磕头投降,愿意守卫北部边疆,世代臣服。

一个远程奔袭,不到两天的攻防战,轻轻松松就斩首夺城,基本结束了大汉和匈奴的百年战争,这次大汉军队完胜。

但陈汤爱财贪婪的本性都暴露出来了,他居然将所俘虏缴获的财物进入边塞大多被他据为己有。这事又有人举报,于是有关部门发文,沿途让官吏查验。

这时的陈汤又拿起手中的笔。

陈汤上奏章说:“我与官兵们共同讨伐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军威,应该有使者在道路上欢迎慰劳。现在司隶反而在路上查验搜查,这是替郅支报仇啊!”皇上立刻让查验的官兵退下,命令沿途各县在道路上准备酒饭来招待班师的军队。

不得不说,陈汤是一个充满缺点的军事天才。

陈汤和被胁从犯甘延寿还等着封赏呢?开始他们差点被抓进了死牢。

你假传圣旨在,这还得了,死罪啊。

没得办法,又得上疏才行。

“虽远必诛”的陈汤

陈汤在奏章中说:臣子我俩知道大道理,明白天下应该统一。现在我大汉如此强盛。在匈奴人里,呼韩邪单于已经臣服我大汉,只有郅支单于还在反抗,没有受到惩罚,大夏(西域古国之一)以西的所有地方,都认为汉朝不能让他臣服。郅支单于残害西域的无辜百姓,罪大恶极,罪恶大的已经连上天都知道了。作为臣子,甘延寿、陈汤我俩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行道,讨伐不臣,依靠着陛下的神灵,所以这里阴阳调和、天气晴朗,我们冲锋陷阵,攻克了敌军,斩下了郅支单于的头颅,杀死了数名王下面的人。我们认为,应该把砍下来的头颅挂在那些蛮夷居住府邸所在的槁街上,这样就可让万里以外的人也知道此事,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我强盛的大汉的人,即使躲得再远也一定会被我们诛杀。

汉元帝看到陈汤功劳很大,也是杀敌有功,于是赦免了他的矫诏之罪,封关内侯。后来,陈汤逝世,又被追封为“破胡壮侯”。

陈汤英勇善战,但污点很多,让其的绝世功绩被掩盖在历史的尘沙之中。

于是造成他说的话远比他本人更有名。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拿到这个几千年王朝来衡量,也不是随便几个人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