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屬於幾線?

酒鬼小小小兒


作為一方統帥,周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在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和北宋立廟的七十二名將中,周瑜都榜上有名,僅此就足以佐證其軍事才能之非凡,代表三國兵家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硬要說到他的不足之處,那麼在戰略眼光上他不及於魯肅,也是事實,但暇終不掩瑜。



曲有誤,周郎顧。

能精音律者,氣度總是不俗。對於周瑜來說,音律只是他身為世家子弟的必修,謙虛寬容,恢廓大氣才是他應有的風度。

曾和他共事的江東老臣程普有感而發:(和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而周瑜正是憑著自己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在少年時便與孫策成為至交朋友。

公元191年,孫堅死後,周瑜襄助孫策征戰江東,達四年之久。後來周瑜回到居巢任居巢長,得於結識魯肅,兩人攜手於公元198年迴歸吳郡,為孫策所器重。

值得一書的是,孫策拜他為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隨軍征討荊州,在攻破皖城之時,竟意外見到了橋公之女,容顏之美,傾國傾城。於是孫策自娶大喬,周瑜遂得小喬青睞,方才有了後世的那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然而,大喬的命運顯然不及小喬,不到兩年,孫策便遇刺身亡。臨死之前,將軍國大事託付孫權。

當時江東形勢嚴竣,孫權初立,未能服眾,周瑜帶兵從巴丘趕來奔喪,對孫權事臣子之禮,迅速穩定局勢,併為孫權所倚重,同長史張昭共掌軍政大權。

自此,周瑜完成了自己從士家子弟到一方統帥的完美蛻變,等待他的,將是三國戰爭史上最華美的一頁篇章,那就是:



赤璧之戰。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戰。天下三分由此拉開大幕。

時間是在公元208年的秋天,秋風肅殺,曹操率軍自北而下,先吞荊州,進而俯視江東。江東朝野一片混亂。

當時江東集團內部分主戰主和兩派,各持觀點,僵持不下。孫權問計魯肅,魯肅說出自己的看法,並建議召回遠在鄱陽練兵的周瑜,希望能用他的聲望來定奪大計。

周瑜顯然胸有成竹,一回孫權身邊,便為孫權分析了敵我態勢。他首先認定曹軍連年征戰,必然疲憊不堪,北人南來,定會水土不服。加之不擅水戰,又有馬超韓遂在關西為患,是以曹軍雖眾,猶不可怕。接著又對曹軍的兵力作進一步分析,認為曹操號稱百萬,即使加上荊州降軍,滿打滿算,不會超過二十三四萬。

他甚至向孫權立下軍令狀,只需精兵三萬,就可破曹。

這口氣之大,換作任何一個人說出,孫權都會覺得狂妾。唯有周瑜說出來的話,孫權深言不疑。

這種信任是完全建立在周瑜對江東孫氏的忠誠之上的,而且歷年的征戰表明,周瑜在軍事方面確有超乎常人的天賦。於是,孫權決心一戰。

赤壁之戰雙方兵力懸殊,曹操用於此戰的兵力約為二十三四萬,孫劉聯盟中孫權出兵三萬,劉備僅為兩千,雙方實力佔比幾達八倍之多。

整個戰役分成三個部分進行:烏林之戰,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

烏林之戰是曹操和孫劉聯盟的首戰,也是一場遭遇戰。由於曹軍將士水土不服,又不習水性,甫一接觸便被周瑜擊潰。在這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同盟軍的士氣。

隨之而來的,便是曹操據江北而守,周瑜在南岸設營。兩軍隔江對峙。周瑜命黃蓋以詐降為名,對曹營實施火攻之計。曹操船艦盡毀,兵力傷亡慘重,只得退回南郡。

周瑜乘勝追擊,至南郡和曹營大將曹仁隔江相對。雙方戰鬥激烈,互有攻守,周瑜親臨一線督戰,被飛箭所傷,卻依然帶傷不退,激勵將士奮勇殺敵,致使曹仁只能捨棄南郡,退回北方。赤壁之戰遂以孫劉同盟的大勝而告一段落。



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一戰。作為勝利之師的統帥,周瑜僅憑此戰就足以讓他傲視三國群雄,留名青史之上。

可以這樣說,周瑜其實就是為赤壁之戰而生的。當赤壁之戰結束未久,周瑜也為他的人生黯然謝幕


煮茶道史


周郎小二乳秀未甘,豈能和我西蜀平分秋色,他只不過是佔據了地勢條件,江浙民富兵強,我西川地貧人稀,老夫是白手起家,爾等是富二代,什麼東西都是撿現成的,我等三兄弟是從桃園三結義一步步憑勞力掙錢,艱苦樸素,從一窮二百到西川安家立業,掙了幾畝田地,養了幾十萬家丁,從西川到漢中東到荊州,南到貴陽,真是苦了老夫,人的命,天註定,就算敗家子丟了我的一片家原,我也無話可說,爾等周郎祖上都富豪,將廣兵多,加上南魚米豐盛,單憑硬幹,能幹個老夫不,人比人,氣死人,從孫老爺的家中拿了好多錢財,掙下一份家業,所以說,周郎,你還是靠別人過日子,自己掙的才算,只是老夫失算,被爾等搶了荊州,退回白帝城,天命如此,沒辦法,就這樣,下集再分享。


巫山飛哥


如果談這個問題,就要排除《三國演義》的干擾,什麼“三氣周瑜”,什麼“賠了夫人又折兵”,什麼度量狹小嫉妒心強“要置諸葛亮於死地”等等,把個少年得志、意氣風發、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都督弄得面目全非了。

周瑜十六歲時,即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就自帶兵馬,輜重給小霸王孫策開疆拓土,這一點孫策念念不忘,認可週瑜給了自己很大的助力,這時的功績不談,單是十六歲能帶五、六百名兵就可知不同凡響,自古英雄出少年印證在周嘟嘟身上了。



由於跟隨孫策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成為孫策的重點培養和提拔對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11日,“沙羨大決戰”中,24歲的周瑜率部與程普、黃蓋等部作為主力跟隨孫策進行強攻,終於打敗了黃祖;這個時候,周瑜在臨陣指揮上已可以與能征慣戰的孫堅舊將老將相提並論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而亡,周瑜不忘初心,牢記囑託,率軍回吳郡抱來孫權,並在以後的歲月中盡心盡力輔助孫權,為主盡忠,在開疆拓土方面蹶功至偉,這期間,周瑜作為東吳武將之首,已震懾四方,美名遠揚了。

然後就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就是力主孫權聯劉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當時曹軍號稱80萬,實際應該在20多萬,而孫、劉聯軍方面,直接參戰的就是周瑜所部3萬多人作為主力,織蓆販履之徒劉備只有2千多人。


所以赤壁之戰真正的指揮者應該是周瑜,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的歷史意義不再贅述,單說周瑜打贏了這場戰役就相當了不起,已經奠定了自己的軍事地位,所以,個人認為,排除三國演義的干擾,真實的周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軍事能力排在第一位!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線!

協同孫策,攻無不克

與孫策一起攜手作戰的時候,《三國志》上記載是這樣的:

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

皆拔之,全都攻克,沒有打不下的城池。

隨即這兩兄弟又渡江攻打秣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同樣是輕鬆攻克,然後又順江東下,拿下曲阿,趕走了劉繇。

這還沒完,後來孫策完全脫離袁術自立後,兩人再接再厲,又攻下了皖城,虜獲了有國色的大小喬。可以說,此時的孫郎和周郎,尤其是孫郎,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只要他倆聯手,在江東這片土地上,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打不敗的敵人。

這種恐怖的攻擊力,不能說全都是因為孫策。周瑜的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一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否則孫策就不會對周瑜的到來,如此高興了:

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

赤壁之戰,揚名立萬

事實上,在赤壁之戰前,周瑜還發動了一場小規模的戰役。這一戰,他把黃祖派來的部將鄧龍活捉,並遣送到了吳郡,聽候吳候孫權處置。

可以說,周瑜的領兵作戰能力,經過這幾年的錘鍊,已經到了爐火澄清的地步。正好,曹操來了,兩位當世用兵的絕頂高手,迎來了一場巔峰對決。

1.公元208年,曹操揮兵南下,荊州幼主劉琮不戰而降,兵鋒直指東吳。

當然了,曹操的初衷是追擊劉備,然而萬萬沒想到,在追擊的江面上,遭遇東吳訓練有素的水軍,曹軍大敗,退回長江北岸的烏林。

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這一場遭遇戰,曹操沒有任何防備,他完全沒有預料到孫劉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結盟,而且周瑜率領的水軍,又是如此的訓練有素。

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曹操使用鐵索連環計,然後周瑜採納了黃蓋的計策,決定對曹軍使用火攻。於是,曹軍大敗,吳軍完勝。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

2.我們看到的是赤壁之戰的經過和結果,事實上,早在兩軍交戰前,周瑜就看破了曹操的意圖,並且渾然不舉,堅定地認為曹軍必敗無疑。

當時東吳很多大臣都主張投降曹操,但是周瑜強烈反對:

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周瑜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絕對不投降曹賊,藉著,指出了能夠打敗曹軍的關鍵所在:

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周瑜說,曹軍此來有四大弱點。第一,曹操有後顧之憂,至少馬超張魯等還沒有完全平定,許都也未必安穩。第二,曹軍擅長陸地作戰,厲害的是騎兵,水軍根本不佔優勢。第三,我國最厲害的就是水軍,何況又是以逸待勞。第四,現在是寒冬季節,北方人來南方肯定水土不服,一定會染上疾病,戰鬥力急劇下降。

這樣的前瞻性,關羽沒有、張飛沒有,要有的話,後來的陸遜可能有。曹操也有,但是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一下子沒有想到。

亢龍有悔,英年早逝

周瑜的一輩子順風順水,出生望族,年少聰慧,有兄孫策,迎娶小喬,赤壁大捷,無往不勝。只可惜最後在攻打曹仁的時候,不幸被箭矢射中,重傷不愈又強行迎戰,病根難除。最後英年早逝,只有36歲。

所以羽扇綸巾的周瑜,其軍事能力絕對是一線水準,甚至是超一線!


李杜文


如果把一位將領的軍事能力劃成幾線,那麼東吳大都督周瑜毫無疑問是三國時期軍事能力最強的一線中人。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公元175年出生在一個頗具勢力的江南士族家庭。

周瑜的叔祖父周景曾任東漢太尉,父親是洛陽令,後死於董卓之亂。孫堅起兵討伐董卓時,周瑜剛從洛陽遷居至廬江舒城。他與孫堅子孫策同齡,兩人是兒時的玩伴,私交甚篤,後來周瑜任中護軍兼江夏太守時,率部攻克皖城(今安徽潛山),得喬(也稱橋)公二女,一稱大喬,一稱小喬,都是江東聞名的絕色女子。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二人成了連襟。

孫策被許貢家客刺死後,周瑜受孫策遺命全力輔佐其年輕的弟弟孫權,經過幾年的東征西討,相繼平定了割據今日江、浙、贛、皖一帶的地方勢力,成為威名赫赫的東吳年青統帥。

208年,曹操削平北方後,親率十五、六萬大軍,號稱八十萬,浩浩蕩蕩南征荊州劉表,此時,劉表已在驚恐中病亡,次子劉琮繼任父職,無謀無勇的他迫於曹軍的兵威,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的劉備,被曹軍擊潰後南逃,在當陽長坂(湖北當陽境內)被曹軍最精銳的“虎豹騎”追上,因寡不敵眾,敗退夏口(今漢口)。

彼時,曹操連連獲勝,志驕意滿, 以為其覬覦已久的東吳地區(今長江下游)唾手可得。

曹操奪取荊州,得到了七、八萬荊州水軍與上千艨艟戰船,聲勢大振,於是揮師順江東下,想一舉殲滅劉備、孫權。

為了恐嚇孫權,他修書一封命人送去,揚言即將統八十萬大軍,準備踏平東吳,企圖迫使孫權投降。

孫權在柴桑(江西九江)接到戰書後,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以張昭為代表的大部分文臣認為曹軍勢大,不可抵禦,主張投降,好歹還能做個一方諸侯;只有魯肅堅決反對,力主抵抗。劉備的使者諸葛亮向孫權分析了敵我態勢,耐心說服孫權聯手抗曹。

孫權不甘心降曹,但覺得曹操兵多將廣,難以抗拒,對舉兵抗曹還下不了決心,為此,急召統軍在外的周瑜商定大計。

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星夜趕到柴桑,態度堅定的支持魯肅,堅決主戰。

周瑜的理由是:(一)、北方還沒有全部平定,盤踞關西的韓遂、馬超對曹操身後的威脅甚大,因此曹軍難以持久作戰。

(二)、曹軍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的降軍實乃為形勢所逼,未必真心降服,軍心不穩。

(三)、現在天氣奇寒,曹軍遠來,戰馬缺乏飼草,天時對曹不利。

就憑此三點,大可與曹操決一死戰。

諸葛亮遊說孫權的話,大體與周瑜不謀而合,於是孫權力排眾議,決意聯合劉備,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曹魏大軍。

孫權任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參軍校尉,去和劉備協力御曹。

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曹軍大約15、6萬,加上荊州降軍7、8萬,共計二十餘萬。劉備實力不濟,麾下水陸合兵不過萬人,劉琦手下的江夏軍,也在一萬左右。周瑜、程普的吳軍,按《三國志》的記載,大約有3萬左右。孫、劉聯合起來,也不過五萬之眾。雙方的兵力對比,大約一比五。論實力,可謂眾寡懸殊。

但在地利以及軍隊的長處上說,孫、劉聯軍明顯有便宜可佔,因為周瑜足智多謀,吳軍擅長水戰,而黃蓋又獻上火攻之計,於是可以取長補短,以寡勝眾。

當週瑜率三萬吳軍抵達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時,望眼欲穿的劉備欣喜若狂的說:“孫將軍決定迎戰曹操,真乃英明決策!不知貴軍來了幾多兵馬”?周瑜答:“三萬”。劉備說:“可惜人少了些”。周瑜信心滿滿的說:“這麼多已足夠了,請使君看我打敗曹操”。聯軍會師後,繼續溯江西上,在赤壁(今湖北嘉魚長江一側,還有武昌縣西赤磯山一說)與曹軍前鋒遭遇,一場短促而激烈的戰鬥隨即展開,聯軍牛刀小試,獲得勝利。

曹操見初戰失利,就引軍退駐長江北岸的烏林,與駐軍赤壁的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果如周瑜所料,曹軍將士千里跋涉來到南方,水土不服,瘧疾、腹瀉等疾病迅速在軍中流行開來;北方人大都不諳水性,經受不住長江上風浪的顛簸,士卒體質迅速下降,士氣低落。

為減輕暈船,曹操祭出昏招:命部隊用鐵索將戰船鏈起來,上面鋪上木板,以增強船隻平穩度,降低風疾浪湧時戰船搖擺的幅度。

曹軍用鐵鏈將戰船連接起來,被周瑜部將黃蓋發現了,覺得這是一個破敵的大好機會。周瑜採納了黃蓋提出來的火攻之策。周瑜派黃蓋詐降曹操,騙取其信任後帶著十艘戰船,船上滿載浸了油的乾柴草,趁東風呼呼大作時突然向曹軍船陣發起火攻。因戰船被鐵鏈絞在一起,情急之下無法解開,火借風勢,吞噬一切,曹操的數萬水軍瞬間灰飛煙滅。

而此時的曹軍陸師主力正鬧瘟疫,戰鬥力下降,在孫、劉聯軍的夾攻下,大敗虧輸,死傷慘重,曹操不得不蒐羅殘兵敗將退回北方去了。

據記載,曹操逃到江陵時曾清點人數,發現損失慘重,兵力死傷已經超過一大半。周瑜指揮聯軍水陸並進,銜枚急追,很快抵達江陵城下。曹操心情沮喪,無力再戰,只好留曹仁、徐晃守江陵,自率殘部倉惶北去。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周瑜是這一大戰役的總指揮。他以聯軍五萬之眾,一舉擊潰曹操的近三十萬大軍,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周瑜面對強敵,冷靜沉著,客觀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長、短之處,及時發現並抓住了曹操所犯的致命錯誤,巧妙地利用敵軍的弱點,揚長避短,出其不意地採用火攻之策焚燒敵船,遂使聯軍的弱勢轉化為優勢。

赤壁之戰後,周瑜指揮吳軍乘勢圍攻江陵(南郡治所)。經一年苦戰,周瑜帶傷堅持,指揮若定,曹仁見守軍傷亡很大,且上游的夷陵已被周瑜襲奪,只好放棄江陵北撤,吳軍奪佔了荊州之南郡,屢建奇功的周瑜被孫權任為南郡太守。

原先沒有地盤、到處依附的劉備,乘赤壁大勝,一舉佔領了原屬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之後,劉備要求孫權將周瑜佔據的南郡借給他。魯肅居然支持將南郡借給劉備,理由是給曹操多樹一個敵人,而且利用劉備在荊州為孫吳抵擋曹魏的進攻,實乃上上策。孫權同意了魯肅的意見,不但把南荊州借給了劉備,還把妹妹也嫁給了劉備。

周瑜卻反對這樣做。 他從江陵趕回京口,對孫權說:“如今曹操剛剛戰敗,還不可能馬上進攻我們,請讓我和奮威將軍孫瑜一起率軍西上,攻取益州(四川),再攻佔漢中,讓孫瑜留守,和西北的馬超相互聲援。然後,我率軍和將軍一起攻奪襄陽,北擊曹操,一舉平定北方就大有希望了”。孫權同意了這個戰略計劃。於是周瑜返回江陵,雄心勃勃的準備西征。

從戰略上看,周瑜滅劉備、奪益州的謀劃具有兩重性:當時劉備羽翼未豐,曹操新敗,暫時無力南進,益州劉璋闇弱,防守空虛,時機確實難得,攻滅或兼併劉備、襲取益州都是可能實現的,但東吳的主要敵人是曹操,曹操雖遭挫敗,但力量還是比東吳強得多。滅掉東吳,佔據長江中下游是曹操的既定目標,一旦有機可乘,曹操就會毫不猶豫地再次大舉南下。假如吳軍西進,江東空虛,曹操肯定不會放棄這一絕佳時機,一定會出兵南下攻吳,吳軍就會陷入兩面捱打的不利境地。

周瑜的軍事才能很高,善於出奇制勝,甚至堪稱是三國名將中的翹楚,但他缺乏大局觀,也就是說他缺乏戰略眼光 。赤壁之戰爆發前 ,他並未主動提出聯劉抗曹,但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戰後,他極力主張東吳單方面抗曹,明顯在提防並排斥劉備。

與魯肅、諸葛亮比,周瑜的軍事業務能力或許還技高一籌,尤其在以奇用兵上,過於謹慎的諸葛亮還不如他,但比戰略眼光,這位“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儒將可就有些遜色了。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率大軍從江陵浩蕩西進,開至巴丘(今湖南嶽陽)時,準備溯江西上取益州時,突患重病,醫治無效,溘然長逝,年僅36歲。周瑜一生是短暫的,但卻有極高的建樹。

他不僅是三國時文武兼具的一流軍事家,而且胸襟開闊、豁達大度、禮賢下士、才氣縱橫,只可惜天妒英才,否則還能建立更大的功業。由於小說《三國演義》水銀瀉地般的影響力,民間廣泛流傳“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個“性度恢廓,心胸豁達”之人,《三國志》載,老將程普自認資格老,對周瑜當大都督、總指揮不服氣、還輕視他,多次語出不遜、冷嘲熱諷,甚至還當眾“凌辱”他,周瑜毫不計較,反而“折節容下”,虛心向老將請教,逐漸使性格桀驁的程普感動並歎服。後來,程普逢人便說:“與公瑾相處,如飲美酒,如沐春風, 不知不覺就使人陶醉了”。由此可見,周瑜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指揮家,具備心胸開闊、寬以待人的優秀品質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如果把三國中的謀士按實力分等級,那周瑜只能拍第二等級,不是因為周瑜謀略不行 實在是因為第一梯隊的這幾個人太變態,確實比不過人家。

一流梯隊

諸葛亮,臥龍孔明的軍事謀略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什麼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反正就是神機妙算就不多說了。

郭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天生我才郭奉孝,老天都嫉妒奉孝,郭嘉一生真正的算無遺策,只要他參與的謀劃沒有不準的,尤其會看人心,看人方面無人出其左右,喜歡根據各個對手的性格心理安排不同的戰術,曹操早就把郭嘉看成可以託付全軍重任的人,可惜本就身子不好,又用計太深,早早夭折,就是郭嘉死了,也已經幫曹操把赤壁之前的問題都盤算清楚,如果郭嘉沒死,赤壁之戰,輸的可能就是吳蜀聯軍了。

龐統,臥龍鳳雛,可以和諸葛亮並排,可見其謀略過人 但龐士元的才華只顯露了一點,但已經讓天下為之一振,赤壁能成其中就有龐統獻的連環計,劉備入蜀也是龐統全力建議並第一執行,雖然不幸被流矢所殺,但是可以看出龐統的戰略清晰,謀略迅捷,膽略超人。

以上這三人當屬一流,其實周瑜即便在二流的隊伍裡也不算拔尖,屬於二流中的中上等水平,他之前還有,司馬懿,荀彧,賈詡等人,但是既生瑜何生亮,年紀輕輕做了吳國大都督,幫助兩千兵馬的孫策打下整個江東,也可見周瑜的軍事實力還是相當強的,但是無奈碰上了諸葛亮這麼個超級硬點子,敗得一塌糊塗,以至於後人只知孔明神機妙算,不知周郎的才高八斗。





進擊的軍火


答:讓周瑜走上人生巔峰的是三國演義裡記載的赤壁之戰。若要討論周瑜的軍事能力,咱們先掰斥掰斥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最假的一次以弱勝強的戰例。即便是小說筆法的記述,兩邊幾十萬大軍,曹操二十萬,周瑜五萬,劉備一萬,基本上沒幹過架,一陣東風吹來,就噼裡啪啦得見輸贏了。據史料,真正交手就一次,曹軍先鋒一部沿江南岸推進,遇吳軍,戰鬥不利,曹操命撤回北岸。

其它就是兩軍隔岸觀火,誰也沒有側擊,分兵迂迴。尤其曹軍,二十餘萬也沒分兵過江,或者沿江而下,就扎堆戳在那,等火燒。

從史料分析,曹操是因為軍中傳染病無法控制,喪失戰鬥力,自己舉火燒了營寨撤退的,周瑜見江北起火,派兵尾追,雙方根本沒有幹過架。

反正是敵人跑了,自己勝了。周瑜就讓寫手把戰鬥寫的更生動些,報給孫權。

有一事可以證明吳軍的戰鬥力。曹操留曹仁守荊州南邊的南郡,周瑜在赤壁勝後,攜高昂銳氣,圍曹仁一年多,苦戰不能拿下南郡。後來曹仁覺得南郡這個突出部防守太費勁,自己扯了,周瑜就又取勝了。

一個曹仁都啃不動,能在赤壁打敗曹操全軍嗎?

周瑜當年和孫策一起在江東那疙瘩子混時,確實幹過幾架,那都是和小混混,不能說明他戰力值,後來遇到曹軍,劉備軍,在荊州地頭火拼時,他基本沒佔過便宜。不過,他不走運的是,他碰到的都是硬茬,有關羽,張飛,趙雲,曹仁等,確實沒有軟柿子讓他捏。

所以,別光聽小說裡忽悠,拿實戰說話,周瑜的軍事能力頂多排二線。現實中他粉絲確實很多,是因為他還長得帥,會彈琴唱歌。

這件事也提醒我們,會點文藝,對提升領導美譽度很重要。






文史苦旅


方圓論壇觀點!

周瑜的軍事能力在三國還是屬於一線水平的。很多人把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些人和周瑜對比。其實這麼做對周瑜來說很不公平。因為周瑜和諸葛亮,龐統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領域的人才。諸葛亮龐統他們都是屬於謀士,也就是出謀劃策這一類的參謀。而周瑜是統帥,屬於武將。根本就是兩個方向。你說不同的領域對比怎麼可能公平。



孫策臨死的時候給孫權的建議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就可以很明顯的區別出來周瑜是屬於武將行列。而張昭和諸葛亮是一類型的。文人謀士。至於周瑜的軍事能力這個不用質疑,妥妥的一流統帥。甚至有人還曾說若非周瑜英年早逝,東漢末年的天下三分可能會變成天下兩分。最經典的以弱勝強之戰——赤壁之戰就是由周瑜打出來的。


而且周瑜曾給孫權規劃過發展戰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如果真按照周瑜的策略實施的話,那就沒諸葛亮什麼事了。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也就成了無用之舉。接下來很可能會變成東吳和魏兩分天下。而想要實行周瑜的策略就必須先奪取荊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管在小說還是電視劇中都可以看出,周瑜心心念唸的都是荊州,而且東吳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不善陸戰。而且東吳表面上是由孫氏長官。但實際上都是世家大族控制的。而東吳世家守土有餘,進取不足。也就是說他們比較喜歡偏居一隅,所以即使周瑜的策略再好,東吳沒人支持那也是白搭。


而且我們透過歷史可以看出,周瑜在戰場可以說是戰無不勝。但是在智謀上和諸葛亮比還是差一點。所以周瑜多次想要暗算諸葛亮都沒有成功。反而是自己費力不討好。由於本身周瑜在陰謀詭計方面就比不過諸葛亮。導致之後周瑜和諸葛亮的交鋒中周瑜屢屢挫敗,這也讓周瑜悲憤的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嗆之言。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要想評價三國時期軍事能力,首先得知道啥是軍事能力,這裡不是出一個好主意一個奇謀就算軍事能力,必須是實打實的作戰能力,攻城略地,伏擊戰、殲滅戰、遭遇戰等等的指揮能力。出謀劃策的參謀很重要,但是所有的計劃都需要戰將把計劃轉化為戰爭成果,否則都只停留在軍事理論層面。

從這個角度

第一梯隊的妥妥是陸遜、周瑜、諸葛亮、司馬懿、算上主公的話加曹操。這些人都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的全才。

第二梯隊是曹仁、關羽、馬超、五子良將、鍾會、姜維、楊祜這些人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第三梯隊是衝鋒陷陣的勇將像呂布、張飛、太史慈、甘寧、高順、黃忠、顏良文丑、夏侯家族。

第四梯隊才能數得上郭嘉、法政、賈詡這些奇謀之士,他們的特點是能出奇謀,但不能領兵,在軍隊裡永遠沒有決策權,所以軍事能力真談不上。

有兩個例外是龐統和魏延,很難把他倆劃分清楚在那個梯隊,龐統是有軍事能力的,但是從未單獨領兵,而且打仗站得離城牆太近被碎磚砸死;魏延也是有大將能力的,但諸葛亮一直把他當成勇將留在身邊不讓他單獨領兵分權。

人物不全,但大體梯隊是沒啥問題的,你要硬說郭嘉比諸葛亮軍事能力更強,參謀比總司令還厲害我也無話好說,您高興就好。大家都是圖一樂。


一壺濁酒罵一宿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千載之後,人們想起周瑜,總是談笑間覆滅曹操百萬大軍,羽扇綸巾的絕代儒將。就是在三國那個群星閃耀的年代,周瑜也必是最出彩的存在。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重臣謀士張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面對巨大壓力,周瑜分析利弊:“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於是火燒赤壁,成鼎足之勢,多年後孫權回憶周瑜:"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對人,與孫策年少相知,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對程普,推之以誠,使其若飲醇酒,不覺自醉。

對事,安守人臣本份,孫策亡而執節於孫權,護其威嚴。舉賢納能,推薦魯肅,以成大業。

軍事上,戰必勝,攻必取,斬黃祖於江夏,破曹操於赤壁,驅曹仁於南郡,當世名將,誰人比之。

大局觀上,建議俱近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徙劉備於吳,為築宮室,以弱其心,結連馬超,進則吞併曹操,弱則二分天下。

奈向英雄天妒,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在當時,那就是隔壁家孩子,幹啥都有出息,長的帥(長壯有姿貌),會音樂(曲有誤,周郎顧),老婆也娶得好,在後世,什麼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人家都有份,同時代的又有幾人呢?<strong>

周瑜軍事能力絕對是超一線,英採風資,令人嚮往,就像孫權所說:“我想念公瑾,怎麼會有盡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