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這一夜,看到《宋史》說:李格非“俊警異甚”。這話,現下的翻譯就是,帥到極爆。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物,竟然在這麼正兒巴經的史書上,用上了這樣的四個字呢?流傳於世的美男,多得去,為什麼一個俊警異甚的李格非,流傳於後人的印象裡,幾乎沒有人記得他還是一個超級的美男?

李格非出生在1045年。這個數字,待查。史上只說他出生大約在1045年,乾《歷城縣志》裡說李格非卒年不詳。《宋史·李格非傳》僅載:“卒,年六十一。”這樣的算法,1106年李格非已經去世,但又有明文記載,大觀二年(1108年)三月八日,李格非曾陪同當時的齊州知州梁彥深遊於歷山東側佛慧山下的甘露泉,並鐫文於秋棠池旁之石壁上,題名曰:“朝請郎李格非文叔”。是以,就算他是陪齊州知州梁彥深遊於歷山鐫文之後就大歸了,那61歲卒的意思,他應該出生最少是在1047年。這道理說來,史書嘛,借鑑借鑑可以,肯定不是定論。

縱觀李格非出生的這一段。柳永(984年-1053年),詩風最旺最成熟最是流連於人世紅粉之時。晏殊(991年-1055年),已經當官當到山頂平常人遙不可及的話,那他的七兒晏幾道(1030年-1106年),正在孤傲哀感纏綿中清壯頓挫著。司馬光(1019年-1086年)正在奮力地存儲著豐富的資源,等到李格非40歲左右(1084年),《資治通鑑》去呈給皇帝而面世。而風華即將蓋過整個宇宙的那個東坡大人((1037年-1101年)已經快是天才兒童跨身於少年的時月,他在李格非中進士之時我們的居士大人已經當官當得不耐煩,幾貶幾升任升任貶中折騰。至於比他小几歲的米芾(1051年-1107年)也即將加入陣營。而公元1045年出生的人,還有黃庭堅,管師仁,張修玄,章甫等,他們是註定要一起來繁華著那一年的史書的。

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果然,宋仁宗命令王堯臣、張方平、餘靖等三人共同編修《唐書》,歐陽修(1007年-1072)為編修唐書官。這時候的文壇,這個時候的200年之間裡,星河之璀璨,宋詞宋畫宋瓷焚香,只要是能說上的但凡是關於文化的東西,以至想要談及的金石學.....太多被後世之人喻為再難跨越的巔峰。

李格非,他是而立之年中進士,初任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之後還有太學錄、太學士,校書郎,著作佐郎,監廟,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刑獄,全是跟學術相關的文書類的文化的官,宋朝本來就尚文輕武,他還能躋身於這樣的文化殿堂,也能說明李格非的學術淵文化氣息濃郁。這是一般性的定義,後世人的記載裡,又有一句:“幼時聰敏警俊,刻意於經學。”這時候再一次提到了警俊,事後我的印象裡,只有《陳書·陸琛傳》:“琛少警俊,事後母以孝聞。”以及《隋書·李穆傳》:“穆,風神警俊,倜儻有奇節。”提到過。而且,一般的史書極少有這麼寫的。警俊說的是機警俊敏,可見李格非一生才思與美色,怎樣的雙絕。

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經學在後來才獨尊為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在更後來的清朝,乾隆皇主持下《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四部裡,僅經學著作就收錄了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萬零四百二十七卷。在李格非時,經學,是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李格非的年代,北方強鄰正蠢蠢欲動,咄咄大兵壓境,即將到來的靖康之恥、外辱肆虐之前,社會還沒有過於混亂,道德貞操價值觀念等面臨著即將的淪喪,達官貴人的生活與政治之類日益腐化,倫理人文等也在摒棄淡忘的邊緣這中,但每每是這個時候,比如我們能瞭解的民國時期,這樣的時期,思想流派反而特別的百花齊放。當時有針對性的程朱理學還屬於被朝廷排斥,充其量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學派而已。是以,這時候的經學,有著大量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大量珍貴的史料,李格非幼小開始浸淫,可謂學術之專精而工正。

而他的家學淵源,真是淵遠源長啊。父親與自己皆為學士韓倚的門下士。韓倚何人?《宋史》裡有《韓琦傳》:琦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臨事喜慍不見於色。論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為學士臨邊,年甫三十,天下已稱為韓公。

看韓琦事例之一,弱冠之年考取進士第二名,可是隻任了個管理庫藏的小官,很多人都認為很不合適,但他卻並不在意。而關於風骨秀異,任職諫官,韓琦敢於直諫,諍言讜議,為了罷免無所作為的宰相王隨等,接連上疏七十餘次。無論多故還是危疑之際,韓琦為官始終替朝廷著想,盡力事君,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及至後來的趙元昊反,強索無厭,宰相晏殊,(看,這裡就已經說到了晏殊)他是一切從之,韓琦完全不同,他是連著上多道奏摺堅決反對,接著又陳述救弊。當然,韓琦也有一個最是聞名的事件,就是當面羞辱狄青,殺狄青的手下都不用找理由。這就是韓公門下的韓公。這些鮮明的特質,李氏家族人無論男女,似乎都能尋著個來龍去脈。

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再來看李格非的妻子。他的夫人王氏,系出名門,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在注重門戶之見的宋朝,科舉得中經過殿試才有的地位,歷史上宋朝,就是從真正意義上以儒家教化為目標,只能通過寒窗苦讀來實現的滿朝朱紫貴。人們評價一個家族的興盛程度的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家族有幾個考中科舉的男子和幾個嫁給科舉出身者的女子。大約也有人記得,“榜下捉婿”。然後,她生了那個那個舉世聞名世人稱之為李三瘦的,想當然地無論是才與貌,都不可能差到哪裡去,亦可見文叔是眾望所歸的俊彥之才。李格非到底得有多帥與多有才啊?

再說他的身份之一:蘇東坡的學生。蘇東坡,實在不想多寫,全民皆知。李格非是專心著述,文名漸顯,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再轉博士,以文章受知於蘇軾”,與廖正一、李禧、董榮同在館職,俱有文名,稱為蘇門“後四學士”。同年十月,哲宗幸太學,李格非奉命撰《元祐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學君臣唱和詩碑》。元祐四年(1089年),官大學正。

然後,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屬山東嘉祥縣)人,與黃庭堅、秦觀、張耒為蘇門四學士。李格非,李清照的父親,蘇東坡的學生,在宋史上有傳記,被人稱為名學士。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這二人又都是元祐黨人,受到排擠,同病相憐,可謂文字至交,道義朋友。一個作文,一個書丹;一個是詩文高手,一個是書法名家,為朋友的朋友撰寫《宋進士清河張君墓銘》。

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後世人出土的墓誌銘,再一次刷透了人們的眼。被太過於盛大的才氣掩蓋下的書法,竟然沒幾個人知道。然而細想,李格非的書法以蘇東坡為師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從墓誌上看,整篇字跡章法工整而不刻板,清秀之氣拂面而來,透出書者深厚的人文積澱。在字法上體現了宋人尚意書風,字字顯示出了文人筆意,含而不露,蘊藉綿厚,雅而有韻。在筆法上,逆入平出,字勢左低右揚,字形略扁,深得蘇字神韻。李格非沒有任何一份傳世的紙質作品,但是從此墓誌來看,他不僅是散文家、詩人、學者,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書法家。

這樣的基礎氛圍,至於他的兒女們能做到怎樣的耳聞目染,光是這一份儲備,放在任何一個朝代,就是現在這個社會看來,都太過於大咖,只有抽著冷氣嘆息自己各種生錯,拼什麼都拼不來的份上,與之沒法子相提並論。

當時的政府官員不會有錢,除非搜刮民脂民膏。李格非一個文人,以文會友,以文謀生,以文而生,除了公正直道個人的精神之富足之外,大約就看到兩袖清風。那個年代是有兼職兼薪制的,有好人者覺得他生活清貧到同輩中人看不下去了,謀好了職位讓他就,大約就是個不合脾性違反了文人本性之類,拒絕了。

除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身上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標籤

再然後,說他的身份之二: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刻意於詞章,詩文俱工緻。遺文、斷篇及書目僅僅是可知者的就數不過來,著作之豐常人不可及。只可惜各書皆佚,現僅有《洛陽名園記》(其散文代表作)一卷。及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傳世。

這樣的簡歷,完全只著與述,清高清簡而且清廉剛正,是以他的女兒,取名清照。果然,是要以清名照人間的。培養的結果,以身作則育人的結果,還有一個有名的兒子還沒有擺出來呢?此人什麼的幹活?李迒,嗯嗯嗯,皇帝秘書。不說了,不說了。想要讓這個世間記住你的種種因由,絕對不會無緣無故。

宋詞獨領風騷一個時代,宋朝的天才詞人空前濟濟。他們共同創造了幾千年中國文化史的最高峰,真是老天的慷慨。

作者簡介:黎樂(澳門):自由撰稿人,美術評論,深圳市僑聯委員。曾就職於《深圳商報》,高劍父紀念館學術主持,瀚墨重彩畫院院主任,炎黃畫院藝術評論,雜誌編委、編輯,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