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守護國寶!張伯駒變賣的“叢碧山房”今在何處?

張伯駒,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他的這兩個號都因其收藏的兩幅字畫而起,而這兩幅字畫都與弓弦衚衕1號有關。

他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守護國寶!張伯駒變賣的“叢碧山房”今在何處?

上世紀30年代張伯駒攝於叢碧山房寓所。

弓弦衚衕1號曾被稱為“叢碧山房”

1927年,張伯駒無意中來到琉璃廠,在一家古玩店,他看到了一件用柳法書寫的橫幅——“叢碧山房”。張伯駒具有很深的書法造詣,見到這件疏朗大氣的作品,一見傾心。經過仔細查看,他發現這件書法作品竟然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驚喜之後,他決定買下此字。

回到家中,張伯駒對康熙帝的御筆越看越愛,更喜“叢碧”二字。他在自己編寫的《叢碧書畫錄》中記錄了當時的心情,“任邱博學鴻詞龐塏號叢碧。此或賜龐氏者。為予收蓄書畫之第一件。而予所居,好植蕉竹花木,因自以為號。”原來張伯駒以“叢碧”為字,源淵如此。

張伯駒亦將自己的居所弓弦衚衕1號命名為“叢碧山房”。在上世紀30年代張伯駒於居所“叢碧山房”所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張伯駒正是風華正茂,站在花團錦簇的書齋前,翩翩公子的儒雅氣質令人折服。

他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守護國寶!張伯駒變賣的“叢碧山房”今在何處?

為買《遊春圖》忍痛將宅院變賣

在張伯駒收藏的書畫中,隋代畫家展子虔所繪的《遊春圖》是其中的極品,堪稱國寶。為了這幅《遊春圖》,張伯駒變賣了自己位於弓弦衚衕1號的住宅。

弓弦衚衕1號佔地15畝,原為晚清大太監李蓮英的宅院。李蓮英得寵於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數一數二的人物,他雖為太監,但卻在清末權重一時。在李蓮英的眾多宅院中,弓弦衚衕1號最為豪華奢侈。這所宅院模仿頤和園排雲殿規模建造,整座宅院精巧中不失大氣。宅院建成後,據說慈禧太后還曾親來此地,並對宅院大加稱讚,因此這座宅院成為京城名宅。

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時,曾經攜帶了一大批皇宮所藏的歷代書畫精品。他到偽滿洲國當皇帝時,亦將這些書畫中的極品帶到了東北。1945年日本投降後,溥儀被俘,混亂中他所攜帶的大批字畫散失民間,引起收藏界的極度關注。北京古董商馬霽川等人最早奔赴東北,收購到不少溥儀遺落的精品字畫,其中就有這幅《遊春圖》。

張伯駒得到消息後,異常著急,他怕這件重要國寶被賣到國外,趕忙拜見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想請故宮博物院收藏此畫。但馬衡表示,故宮連日常維護的經費尚且不足,實在沒有能力收購。無奈之下,張伯駒決定自己解決此事。張伯駒與馬霽川等人接洽,起初他們索價800兩黃金,張伯駒不久前剛用110兩黃金收藏了范仲淹的《道服贊》,他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黃金。經過中間人馬保山不斷斡旋,馬霽川等人最終同意以220兩黃金的價格讓給張伯駒(關於《遊春圖》的價格有多種說法,一說為220兩黃金,一說為240兩黃金,一說為170兩黃金)。但是即使是220兩黃金,張伯駒也拿不出來。張伯駒說:“時餘屢收宋元巨跡,手頭拮据,因售出所居房產付款,將卷收歸。”最終張伯駒決定將自己最好的弓弦衚衕的宅院賣掉,以籌得畫款。

弓弦衚衕1號是張伯駒最喜愛的宅院,這裡雕樑畫棟,亭臺樓閣,遊廊婉轉,果樹蔥鬱,花草繁茂。聽聞張伯駒為收藏《遊春圖》要賣掉這所宅院,很多人都為他不遺餘力搶救國寶的精神所感動。輔仁大學校長陳垣知道此事後,決定以2.1萬美元買下此宅。最終張伯駒如願以償,購得《遊春圖》。

弓弦衚衕今何在

關於弓弦衚衕的具體位置,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弓弦衚衕位於北京東城區的中國美術館附近,而張伯駒女婿樓宇棟在其為張伯駒所著的傳記中介紹,弓弦衚衕在西四附近。地圖顯示,在西四附近找不到弓弦衚衕的蹤影,而在美術館西側可以查找到。但很快有新的資料證明,歷史上所說的弓弦衚衕其實是在西四。

一本關於北京地名志的書籍中,有這樣的記錄:“大柺棒衚衕南北走向,北起大紅羅廠街,南至西四東大街,中與警爾衚衕、小柺棒衚衕、大糖房衚衕相交。清初稱柺棒衚衕,因形似柺棒而名。清末,將大小柺棒合併統稱大柺棒衚衕,並將西側的西柺棒衚衕改稱小柺棒衚衕,沿用至今。1965年,將弓弦衚衕併入。”原來弓弦衚衕在1965年就已經併入到大柺棒衚衕了,難怪地圖上沒有。民國老地圖中顯示,大柺棒衚衕旁邊正是弓弦衚衕。在地圖上,弓弦衚衕在大柺棒衚衕的東側,東西走向。

現在從大紅羅廠街西口往東走不遠,就可以看到在南側有大柺棒衚衕醒目的標誌,順著標誌很容易找到大柺棒衚衕。據大柺棒衚衕老居民介紹,1964年左右弓弦衚衕還沒有併入大柺棒衚衕。弓弦衚衕不長,也不寬,衚衕中只有1號和2號兩個宅院。那時的1號院特別大,東邊是花園,西邊是庭院。院子裡有假山、遊廊,還有亭子,非常漂亮。住在這裡的人們都知道這座宅院是張伯駒故宅,他們稱它為“張家花園”。解放後弓弦衚衕1號院成為北京圖書館的宿舍,上世紀70年代中期,1號院被拆除,蓋起了樓房。

承澤園的匆匆“過客”

承澤園位於北京西苑旁邊,南臨暢春園,東接蔚秀園,為圓明園附屬園林之一。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伯駒回到北京後,並沒有住進弓弦衚衕的宅院,而是搬到了承澤園居住。

承澤園始建於雍正三年(1725年),園子建好後,賜予果親王允禮。道光年間,道光皇帝把京西的園林進行了重新分賜。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把承澤園賜給了他最喜愛的女兒壽恩固倫公主。壽恩固倫公主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女,所以當時的承澤園又俗稱六公主園。壽恩固倫公主於咸豐九年(1859年)去世,按照清朝慣例,承澤園收歸內務府。光緒二十年(1894年),承澤園又賜給了慶親王奕劻。

有人說奕劻去世以後,承澤園為“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購得;亦有人說承澤園系鹽業銀行北平分行嶽幹齋贈送給張伯駒的。張伯駒在收藏《遊春圖》後難掩喜愛之情,他將居住的承澤園改稱為“展春園”,以表達自己對《遊春圖》的喜愛。1953年,張伯駒將承澤園賣給北京大學,承澤園成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現在承澤園作為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學研究中心教學科研和辦公場所。

他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守護國寶!張伯駒變賣的“叢碧山房”今在何處?

最後居所——後海南沿26號

什剎海後海南岸,掩映在一叢綠樹背後,是一扇紅漆大門。在這扇大門之內就是新掛牌的“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這裡是張伯駒最後的居所。張伯駒搬離了承澤園後,買下了後海南沿這座小院。

正是居住在這座小院期間,張伯駒和夫人潘素將他們收藏的書畫珍品《遊春圖》、《平復帖》等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張伯駒生於富貴之家,當人們看到他為購買書畫珍品一擲千金的豪爽,以為他是揮金如土的公子哥兒,殊不知他生活十分簡樸。他不吸菸,不喝酒,不賭博,也從不西裝革履,長年一襲長衫,飲食非常隨便,一個大蔥炒雞蛋,就認為是“上好的菜餚”。生活如此簡樸的張伯駒,以一己之力,散盡萬貫家財,挽救我國大量書畫珍品避免其流往海外,令人欽佩。

張伯駒唯一留給子女的就是後海南沿的小院,現在張伯駒的女兒將小院作為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向公眾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