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建築丨吉林市藝術中心,原“吉林機器局”舊址,1881年始建

吉林機器局,舊址位於吉林市昌邑區東局子街松江路11號。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六月十八日,光緒九年主體工程基本竣工,工程所用白銀24萬兩。1884年7月,進行擴建,火藥局亦開工興建。該局是為供應吉林、黑龍江兩省武器彈藥,防禦沙俄入侵由清廷批准修建的。據記載,吉林機器局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3萬平方米,廠房外四周築有黃土圍牆,牆外有護城壕,設有三門,門上有城樓建築,布有炮臺,每個門前設有吊橋。南門為正門,懸掛上書“吉林機器局”五個大字的橫匾。由於牆外有護城壕,所以門前均設木製吊橋,以供出入,機器局成長方形院落,中部為廠房,西部為公務房,東部為表正書院,這是機器局專設培養製造和測量專業人才的地方,廠內共有大小房屋227間。

吉林老建築丨吉林市藝術中心,原“吉林機器局”舊址,1881年始建

“九一八”事變後,被日軍佔領的“吉林軍械廠”

吉林老建築丨吉林市藝術中心,原“吉林機器局”舊址,1881年始建

解放後原吉林軍械廠南大門,此圖片來自吉林市檔案信息網

吉林老建築丨吉林市藝術中心,原“吉林機器局”舊址,1881年始建

原1929年竣工的吉林軍械廠南大門舊址,此圖來自網絡搜索,感謝原拍攝者

機器局所用各類機器設備計275臺,大部分購自德國,部分購自美國和英國,僅機械加工部分開辦經費即耗銀25萬兩,全局常年經費約10萬兩。產品主要有槍械、子彈、大炮、火藥等。後又附設造幣廠生產銀元、銅元。生產機構:設機器正廠、東廠、西廠、軋鋼處、翻砂廠、熟鐵廠、木工廠、鋸木廠、拉火廠、電氣廠、畫圖房,火藥局單獨分設。派駐機構:設營口轉運局,負責上海、天津等地外購材料轉運;設樂亭製造分局,為分駐昌黎、樂亭境內的吉林邊防軍修理槍炮和復裝子彈。

吉林機器局開辦初期,有委員、司事、書識等官員50人,工人398人。工人中匠目和工匠93人,小徒158人,其餘為普通工役。匠目和工匠93人中,能掌握軍火製造技術或機械加工技術的僅50餘人,來自浙江寧波。小徒150餘人,全是童工,曾採取一師帶多徒的辦法,解決技術力量缺乏問題。後隨著生產發展,工人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轉入正常生產後,全局常年員工近千人。

吉林老建築丨吉林市藝術中心,原“吉林機器局”舊址,1881年始建

吉林市博物館內展出的“吉林機器局”照片

1900年9月,沙俄侵佔吉林城,大肆掠劫,俄軍撲向機器局,將局員、司書、工匠悉數驅出,生產設備或被搶走,或被拋入江中,江南火藥局被轟毀。劫後的吉林機器局,變成俄國侵略軍的兵營,這是機器局遭到歷史上第一次慘重的破壞。1905年,在俄軍的控制下,機器局改稱“吉林造幣廠”,仍然延續著錢幣生產的功能,盈利部分主要用於修築吉長鐵路。兩年後,造幣廠停止生產,俄方將其交回中方手中。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奉命在機器局設“吉林軍械分廠”,後改稱“吉林軍械專局”,主要負責修理槍炮,添配西式火藥,以供軍警界。1909年,吉林機器局落入張作霖手中,張作霖將它改為吉林軍械支廠,生產修理軍械配件及其他軍需品,1928年,張作霖為鞏固他的統治,令張作相在土牆內修建高4米的青磚牆,四角增設炮樓,院內重設軍火庫六棟,又修南大門一座,於1929年竣工,門上字跡今尚存。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吉林,將吉林軍械廠的庫存洋藥全部掠奪,所有機械設備以戰勝品的名義搶走,廠房作為關東軍的軍品倉庫和軍械修理廠,後改稱“滿鐵修理廠”、“特鋼冶煉所”。偽滿時期在此成立了吉林第一民國高等學校和吉林師道學校。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國民黨將這裡改為“吉林保安司令部修械所”,仍然是一個軍用場所。1948年“三九”吉林解放後,吉林機器局回到人民手中,改為軍工部第七辦事處吉林三廠,後為國營江北機械廠第五車間。1995年成立軍工塑料分廠。

吉林老建築丨吉林市藝術中心,原“吉林機器局”舊址,1881年始建

如今的“吉林市藝術中心”臨街新影,院內就是原“吉林機器局”舊址

吉林機器局是“洋務運動中”,東北唯一的兵工廠,也是東北第一家近代工業,在近代中國軍事工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2001年12月,吉林機器局被列為吉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5月,吉林機器局被定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8日,改建成吉林市藝術中心。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