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哭,不理他就好了,當媽的你得這樣做!

寶寶很敏感,總是哭,聽到孩子哭就煩躁!煩躁就會兇孩子!孩子繼續哭!我就越煩躁……

孩子說:媽媽,我太難了!

孩子總是哭,不理他就好了,當媽的你得這樣做!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小花是一個四歲的小姑娘了,可是她遇到一丁點的事就哭比如她想要一個玩具,可是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小花哭了。小花衣服釦子沒扣好,老師好意提醒只是簡單的提醒,小花又哭了……

小花也特別膽小,遇到點事情就特別急躁情緒焦慮。

以上就是小花的基本情況,我們瞭解到她的爸爸經常出差不在家,媽媽是全職母親,但是經常是媽媽在忙別的事情,小花自己玩自己的,有效陪伴太少。

孩子總是哭,不理他就好了,當媽的你得這樣做!

每天給孩子至少一個滿含母愛的擁抱

很多的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母親擁抱他們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不如在幼兒園老師擁抱的多。

我們回想一下,當孩子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媽媽每天都抱著他們可是孩子長大了,擁抱就減少了,但是不代表他們不需要了。

所以,我們建議每天給孩子一個滿含母愛的擁抱。

孩子到了“敏感期

什麼是敏感期,敏感期是蒙臺梭利提出的。

蒙臺梭利指出助長幼兒發展的主要動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個“人”或其他有知覺的生物個體,在生命的發展過程中,會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以致影響其心智的運作或生理的反應,而出現特殊的好惡或感受,這種力量的強弱,我們稱之為 “敏感力”。

當敏感力產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失。蒙臺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

案例中的“小花”四歲,到了情感敏感期

孩子會主動表達“我愛你”並且會問家人“你愛不愛我”情感開始細膩,並且在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同時注重別人對自己的情感。

孩子也會有了自己的審美,出現了愛美的表現,所以有時候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溝通,更需要陪伴。

孩子總是哭,不理他就好了,當媽的你得這樣做!

有效陪伴,你做到了嗎?

小花的媽媽每天都陪著她,但是有效陪伴太少了,因為更多時候都是小花自己玩自己的,媽媽忙自己的。只要小花安全就好,我想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吧!

陪伴,意味著父母必須參與到孩子的生活和遊戲裡,與孩子交流!全身心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裡!並且可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帶孩子去出去走走。不要總是待在房子裡,多出去轉轉親近大自然,或者帶孩子一起散步,一起去溫馨的餐廳或者圖書館度過美好的親子時光!

或者媽媽做家務的時候讓孩子一起幫忙,參與到家務中去。

孩子總是哭,不理他就好了,當媽的你得這樣做!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小花爸爸長期在外工作出差,所以家庭的瑣事都落在媽媽身上了,媽媽也會焦慮所以這個時候媽媽的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

我想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也非常普遍!

媽媽可以經常讓孩子和爸爸視頻,讓孩子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知道這是一個堅強並且努力的超人爸爸!

父母關係好利於家庭和睦,還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當孩子看到父母關係和睦的時候孩子也會感到幸福快樂!

孩子總是哭,不理他就好了,當媽的你得這樣做!

作為媽媽可以經常對孩子的面誇爸爸,爸爸也要經常當著孩子面誇媽媽!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比較好。

當孩子感到愛,感到被關注被重視,孩子就會不那麼敏感不那麼焦慮了。

完全接納孩子

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多鼓勵少批評。其實更重要的是接納自己,當做父母的充滿陽光充滿自信,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家庭裡就會自信就會感到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