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卻相反?

初見201808


那是因為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

第一、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

對於像日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來說,更注重於實體的發展,因為實體才是經濟的根本。但是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從實體跨度到互聯網,還是一個“中前期”的時期,所以機會相對較多,空間相對較大,自然會造成一個階段性的電商“幹掉”實體店的局面。

第二,美國的人工成本較高,中國的則相對較低。

我們知道的是,中國的人口有14億之多,而美國的人口只有3.2億,相差了77%。並且美國的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

就好比在美國買一臺彩電的價格可能只要幾百美元,但是裝一臺彩電,甚至運輸一臺彩電的人工成本則是需要幾百,甚至上千美元,大大提高了網購的“成本負擔”。所以美國人民更喜歡自己親力親為,去實體店自己採購。

而中國則不同,中國這幾年的物流發展勢頭迅猛,再加上14億的人口紅利,造成了電商物流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產量很高,所以人工成本對於個人來說承擔的比例並不高。相反,去實體所要耗費的精力,時間和成本,可能遠遠高於網購的成本,所以導致了大家更願意在網上購買,而不是去實體店購買。

第三,美國地大人少,電商的運輸是一個頭疼的事。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居住都是非常分散的,但是實體的商場和倉庫基本都集中在某一個地區。如果進行電商的派送,可能需要幾天幾夜才能夠送達,甚至有些誇張的,幾個星期,幾個月才能夠到。

而中國人均分佈比較密集,江浙滬快遞基本1-2天可以達到,偏遠地區也只需要3-5天,所以電商的派送便利給予了更多的機會。

結論:

當然了,雖然現在中國是電商打敗了實體,但是不能說未來還是如此。因為隨著電商的泛濫,目前我們也可以看到電商的成本在逐步提高,並且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循環。

5-10年前你進入電商,電商的門檻較低,競爭還不是很激烈,相對的廣告成本、流量成本較低。但是現在你進入電商試試?網點的宣傳成本不比實體低,甚至還有許多大店單月的廣告成本,運營成本高出了許多實體一年的支出。

因此,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美國和日本的今日,就是中國的未來。未來的中國也一定是追求一個電商和實體共存的狀態,誰也離不開誰,但誰也不會幹掉誰。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財經背後更多的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到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對此,業內專家做出回答;中國的人多,美國的人口少,電商若想成功是需要大量人流的參與,倘若參與的人少電商是做不起來的。例如,歐洲各國人口太少,根本不可能發展電商,中國人口多,所以,中國的電商就能發展起來。同時,電商只能搞死一部分行業,比如家電、日用品等可以量化生產的商品,而像餐飲、衣服私人定製、教育培訓等行業是基本搞不死的。

而我們認為,近年來實體店的逐步消亡,電商興起是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並不能將實體商店的關門歇業都歸於電商惹的禍,比如,實體店同質化競爭激烈,一條街上服裝店、餐飲店、百貨店重複得太多,在這種情況下生存就艱難的。此外,近年來高房價導致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使得實體店不堪重負,只能宣佈倒閉。

其實,美國的線下實體商店與線上電商能夠“和睦共處”的原因有三:首先:美國的資產階級搞了幾百年,已形成強大的實體經濟。而且歐美國家民眾喜歡逛街購物,並不喜歡網購。在這些人看來,網購商品只看照片就下單,有點太虛,而實體店購物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商品。所以,在美國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發展空間有限。而中國電商的興起,正遇到國內民眾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提升之際。

再者,國內的電商平臺可以造假和售假,就算被發現也沒人來管。但是在歐美國家造假和售假的處罰非常嚴格,只要造假、售假者都會罰到傾家蕩產並判重刑,而且在社會上造假和售假者都抬不起頭,甚至連家裡人也被民眾看不起。此外,中國物流人力成本低,電商可以把價格壓得很有吸引力。而在美國人工物流成本高。往往是商品不值什麼錢,派送費卻很高,這也是阻礙了西方國家電商發展的重要原因。

最後,中國之所以電商平臺得到迅猛發展,主要是我國電商抓住了互聯網金融和網絡支付的空白歷史機會,迅速成長起來。也就是說,在中國大家在網上購物就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輕鬆消費就可以了。而在歐美國家,金融服務非常完善,人們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費,即使有網絡支付方式,也只是信用卡消費的輔助。移動支付發展的遲滯,使得歐美國家的電商發展遠不及中國。

平心而論,中國電商只是對部分實體店的衰退起到了影響,其他還有同質化激烈競爭、高房租等因素。而在歐美國家,由於老百姓習慣於逛街購物,所以這些國家的電商一直興旺不起來。更何況國內電商的興起,主要是基於售假、造假,以及派送人工成本低等優勢擠垮了實體店,更關鍵的是,由於移支支付的興起,也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商平臺來購物。正是由於中國和歐美國家消費的理念上的差別,才造成中國電商平臺能夠迅速崛起,歐美國家電商發展比較緩慢。


不執著財經


中國人的心理跟美國人不一樣,人家要的是享受,工作就是工作,不會去相三理四一根筋,份內的事是不會馬虎的,腐敗現像沒有那麼嚴重,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工作時間,生活也很簡單,早點一杯咖啡可能一隻旺甛點,中午就近一份快歺,晚飯不太說清楚,有在家自己一個晚歺,有叫外賣,朋友約會不多的,星期六其本上都有約會!這一天都是吃在外邊,到晚上十二點以後再回家,星期天他們很晚才起床,十來點鐘才出發,到公司採購下個星期所需要一切物資,順便一家人在一起吃個午歺,下午通常三點鐘以後再出發就近公園,或是效區好玩的去處轉了一回,吃晚飯接下去是根據自己的愛好按排活動了,誰不管不著,只要你不殺人放火連警察都不管,就因為如止實體店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少一部分,電商在他們來說是一個好玩的新鮮東西,比仿他們在網上購買10一一20元的東西,如果合適就用一時,不合適的話就往邊上一放,到空旦節一清理全部都是拉圾!什麼質量,到貨時間,違約等都沒有,除非是大額購買差不多,依本人觀察分析電商最終不是前途,網購是好,只能看到的是像,設有摸也沒有試,如果有差錯只能是信息溝通,實體購買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若有真正不合心意可以隨時處理,但是實體店要搞大規模銷售,服務,誤樂,停車是最關建,我所知道的有一家公司一天的營業額是一千萬歐元,我也是在這個公司裡買了六年的東西,很好體會過的,


吳越民545


在美國沒人敢送快遞!我們都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的槍支擁有量非常龐大,美國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擁槍,每年因槍擊致死的人高達3萬多人(受傷的更多),這使得快遞在美國是個危險行業,很多快遞員不敢靠近別人的家,只能遠遠的放下走人。

其次,美國是個地廣人稀的地方,人口太分散,美國只有1.2億人生活在市區,卻有2億多人生活在城鎮,這些人平均距離市區是30公里,而城鎮的平均規模是200~300人,甚至有很多隻有100多人,這導致快遞網點非常少。這一點很好理解,我們國內快遞發達的也是城市地區,在鄉下農村地區的快遞網點也是很少的。

第三點,費用問題。美國的人工費貴,有人工介入的地方都非常貴,快遞也是屬於勞動力密集的行業,在美國寄一件快遞的起步價也是十美元/公斤,美國超市裡買一斤豬肉也才1.99美元,快遞費相當於5斤豬肉價格了。這使得網購根本沒有價格優勢,在美國網購是富人的特權。

第四,美國人的生活習慣。美國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己做飯(上飯館吃飯很貴,我在舊金山吃飯,漢堡加一杯可樂7.9美元,一份帶雞腿的中餐快餐15美元,)美國人根本吃不起快餐(美國平均工資大約是稅後1800~2200美元),所以呢,美國人上超市買菜是必須的,一週兩三次逛超市買菜很正常,買菜的時候就可以順帶把其他衣服鞋子等用品買了。


優己


美國也不是說實體店乾死了網店!

美國是因為他們資產階級搞了幾百年,有強大的實體經濟,電商衝擊抗的住,環境比較穩定!而且美國銀行私人的!美聯儲都是私人的,不像中國,政府銀行,政府說扶持,銀行快捷辦理網銀,美國不是的。私人銀行會積極的支持一家電子支付來跟自己打擂臺,不可能的!而且美國信用卡方便,人工費奇高,1美元的商品,10美元的派送費,誰幹!

中國才多少年,實體經濟本就算不得強大,再加上房地產洶湧,人力成本低,實際上搞死實體的,不是網店,是房租!房租!房租!90%的門店,都沒有什麼絕對的競爭優勢的!大家都是賣衣服,做食品,做裝修,2個做包子的難道有什麼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原材料成本的絕對優勢!成本基本都一樣,誰的房租便宜,誰就能走更大的優勢!當然如果你手藝真的非常好,那你就是另外的10%

網銷可以搞死一部分行業,比如一半的服裝店,家電企業,但是餐飲,定做,培訓,教育,裝修,家居,這種需要售後,定製,現場製作的基本搞不死的!

而且網銷,賣的是貨,貨就需要有工廠生產,工人制作,原材料供應,對於上游企業沒有任何影響,影響的只是個體戶,最底層的分銷商,和一部分的中間商,有能力的中間商都自己幹天貓了!


昭羅1988


第一是中國人收入低生存壓力大沒時間逛街。網購最大優點是可以比價格,一打開網頁,低價還有低價,選擇一個滿意的價格所花時間不多,這比起你去實體店砍價容易多了。中國人和美國人收入懸殊決定了中國人更喜歡網購。

第二,實體店的運營成本太高,房租上漲是一個因素。但很多人忽視了稅費,網店目前沒什麼稅費,可你開一家實體店試試,客戶還沒來,各部門收費人員早就來了。

第三,政府的不作為,讓網購平臺野蠻生長,一家獨大。現在中國的網購基本上都被兩三家壟斷了,實體搞垮了。開實體店是找死,於是更多人被迫也做網購。可網購平臺實際上就象一個超市,想賣的好也就進門和顯眼的位置生意好,這就是所謂"坑位“,流量最高的地方,平臺坐地起價,什麼直通車等等要求網商不斷燒錢,規則都由平臺定,所以做網商的人都知道不容易做,幹軍萬馬,能建功立業沒幾個。實際這是個死循環,拼低價,廠家沒利潤如何繼續再生產?

第四,網購平臺如此瘋狂,平臺股東賺了那麼多錢,他們為國家交了多少利稅,和實體店垮臺損失的利稅差距多大?這個好象很少討論報道。這也是中美網商所處生存環境的不同。


舞進人生天堂


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發展中會碰見很多事情,不好的,問題比較突出的就馬上改正它。這就是國家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這兩年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各種不方便大眾生活的,都進行了改革,該健全的健全,該改的都改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觀念的改變,社會也越來越井然有序,這都離不開國家領導人的很多決策。目前中國沒有意識到網購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會這麼大,畢竟對與網購這種新的經濟增長點持以觀望態度。對於國外的網購相反的事情,我來說一說,國外比中國發達幾十年,雖然差距越來越小,但是國外都是已經經歷過這種衝擊了,所以調整成現在這種發展模式 ,什麼模式呢,就是兩條腿走路模式,限制網購平臺數量精細化運作,假貨也少多了 。發展實體經濟增加體驗感,適當向實體店傾斜,就挽救了實體經濟。


我是北丐


中國電商沒有“幹掉”實體店,美國實體店也沒有“幹掉”電商。

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是美國的亞馬遜,2018年度,亞馬遜營收724億美元,位居全球500強第18位。

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2018年營收約合398.98億美元,只有亞馬遜的一半多。

好吧,阿里巴巴是單純的平臺型電商,與亞馬遜不具備可比性。那麼京東與亞馬遜就是同類,2018年京東營收為672億美金,也是略遜於亞馬遜。

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準確一點,應該是中國電商的成長速度、發展空間,比美國更大。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在電商起來之前,美國零售已經非常發達。

比如1962年成立的沃爾瑪,在美國電商開始的1995年,已經存在並不斷的擴張了30多年,1300多個門店分佈美國各個城市。也就是在電商未曾起步之時,線下已經構建了一個非常健全的零售體系,傳統實體零售發展依賴於雄厚的工業經濟基礎和成熟高效的大流通格局,互聯網只是作為線下零售的補充。

而中國商業發展,也就是從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放開,對外資開放,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後才出現。也就是中國電商起來之前,中國的商業零售,其實還是處於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態。既沒有足夠的實體商業基礎設施,也沒有覆蓋全國的完善的連鎖商業零售品牌。

現在國內大家熟悉的連鎖零售企業,比如永輝,是1995年才開始起步的。

第二,物流配送費用差距較大。

美國地廣人稀,工資又高,快遞費用是很高的。3億多美國人,分佈在美國9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50個州上,有時候送一個快遞費用,可能比物品費用更貴,所以線上購物有時候比到家門口沃爾瑪買東西更貴,也是常見的事情。這樣電商再一次得到遏制。

中國13.95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算一下人口密度,中國是美國的4倍。而且中國人力便宜,快遞小哥在派送一件只有幾毛錢的收入,一個月薪水都能夠達到大幾千上萬,非常可觀。這樣物流費用非常低,進一步降低了電商銷售成本。

第三,信用建設上有些差距。

美國商業信用非常完善,假貨、以次充好、商品描述與事實不符、刷評論,這些行為都要承擔法律風險。簡單地說,就是假貨很少,真品在線。

中國整個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在逐步完善的階段。包括各種假貨、偽劣產品,在網絡上也能見到。價格戰背後,有正常的無門店的低成本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非正常的原因。

從這個方面講,線上與線下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監管程度有不同,線下監管已是成熟,線上監管則需要進一步提升,比如商品本身,比如稅收方面。

第四,大數據與物聯網加速推進,中國電商前景看好。

價格戰帶來電商業的洗牌,服務戰則帶電商業繼續走向遠處的動能。中國在大數據與物聯網方面的推進,在全世界都算是較領先的,尤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的支撐,以及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將對電商業持續的繁榮非常有幫助。

總之,中美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消費觀念等方面有著差異,帶來中美之間電商發展的不同格局。


波士財經


其實情況大家基本都說到了,我就補充一點,那就是目前來說,中國實際上應該是失業率比較高,而且賺錢的方式很少。

任何行業,只能容下一定的就業人數,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實際上做電商的,真正能賺錢的,就我所知並不多,大多數都只是平時增加一些外快收入而已,本人在政府部門工作,就有不少同事做了電商,平時發微信朋友圈之類的,賣一些日常用品。

美國的實體店能夠存活好,電商衝擊不大,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美國的物價實際上比較低,很多商品物美價廉,打個比方,我就去美國買過一個蔻馳的包,價格是100美元,約合人民幣也就700,而且是一個不錯的品牌。但是在國內,你就算在一個小縣城,一個不怎麼好的牌子的包都要1000多很正常。實際上美國除了人工以外,其他的基本都很便宜,比如豬肉1塊多一斤,牛肉2-3塊錢,一般,合人民幣也比我們便宜了很多,再加上美國人本身收入不錯,一年少的也有30000多美金,所以一般來說很多人都願意去實體店享受購物的樂趣了。二是美國就業率比較高,失業的實際上很少,賺錢的渠道多,搞電商的自然就比我們少了。三是美國實體店成本比我們要低,比如房租水電什麼的,當然房租是大頭,沒我們高,所以實體店可以經營下去。實體店經營成本相對較小,這樣就和電商之間的價格差就沒我們大了。

換在我們這裡,就是失業率高,所以很多人沒事做,就把電商作為了一種選擇;二是賺錢渠道少,這些年除了炒房基本就沒別的賺錢渠道了;三是實體店成本高,導致商品在實體店裡價格通常都比較貴,和電商的價格能夠形成本質性的差別,使得電商有很大的價格空間可以做。


老威觀史


其實我的理解是,幹掉實體的不是網店,而是“規則”

我們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是飛速的,各行各業的規則也隨著時間在更改。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恰恰是更多的機會。

就像打麻將,玩紙牌,規則也是在不斷的更改。你要是不能及時的接受認可新規則,那麼你只有輸錢的份。

做實體也一樣。現在做實體真的有那麼難麼?我這邊是一個四線小城市。我家附近的實體做起來的也不少,賺錢的也很多。現在做實體不像以前那樣,選個黃金地段,去發發傳單,就能賺錢的時候了。在互聯網時代,想做實體得需要結合線上。不懂得利用互聯網的實體賺錢是很費勁的。

也有很多人說,網店現在也不賺錢了。

我就是開網店的,網店其實不是不好乾了。而是網店現在越來越規範化,門檻越來越高了。開網店,不像幾年以前只要開個店就能賺錢的時候了。現在開網店,你至少要有充足的預算。還要有一定的眼光。還要懂得運營,還要懂得美工。對個人功底要求很高。所以說,現在想開網店賺錢,必須得先要知道一點,現在早就過了那個自己就能賺錢的時代了。

越快能接受行業規則的,賺錢的機會才越大。

不要抱怨網店幹掉實體,也不要抱怨網店現在不賺錢,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其實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