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朝皇帝玄烨为给自己庆祝60寿诞,下令在畅春园举办千叟宴,邀请老人们进京为自己祝寿。按照规定,在千叟宴召开时准时到达,只要年龄在65岁以上,哪怕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直接参加。这次的宴会场面非常宏大,给年幼的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乾隆继承皇位以后,处处跟祖父康熙学习,千叟宴自然也不例外,他在50岁大寿就举办过一次。或许是觉得不够过瘾,乾隆在86岁时,又一次举办千叟宴。

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嘉庆登基时,清朝还比较繁荣,可他却没有像乾隆他们那样大肆庆祝,三次过大寿都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皇帝主动举行禅位大典,让嘉庆皇帝正式登基。此时,嘉庆皇帝已经36岁,各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完全有能力处理政务。可乾隆却不愿意交出权力,他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把持朝政,让嘉庆在一旁学习。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去世,嘉庆得以亲政。

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一直推崇孝道,按照古制父母死后,孩子应该守丧27个月。嘉庆当时已经40岁,很快就要过大寿。如果正常守丧的话,嘉庆皇帝肯定不能过寿。不过清朝一般都是“以日代月”,嘉庆只需要守丧27天,就可以正常操办国家大事,也不妨碍自己过寿。很多大臣为此上书,建议皇帝正常过大寿。嘉庆认为自己父亲刚驾崩不久,尸骨未寒,他直接办大寿,可能会遭人非议,于是下令一切从简,过得相当冷清。

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嘉庆皇帝50岁,因为上一次大寿因先皇驾崩只能简单操办,所以这一次很多大臣都希望可以大肆操办。一来可以彰显朝廷威严,二来可以通过送礼讨皇帝开心。就在大家准备参加大寿时,嘉庆皇帝突然下令,让内务府简单办理寿辰,严禁任何人借着他生日的机会铺张浪费。大臣们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不敢违逆皇帝的意思,只能打消为皇帝过大寿的想法。

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嘉靖皇帝并没有完全把路堵死,他特别下令说:“万寿正日,准各恭送如意一柄,其珠玉陈设等件,一概不准进呈。”意思是说,他过寿时可以收礼物,不过只会拿一个玉如意,讨个吉利,不会接受其他奇珍异宝。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大寿时当面给嘉庆送玉如意。只有亲王、郡王等近亲才有这种资格,辅国公和镇国公等臣子只能送到内廷去,相当于走个形式。

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也就是说,嘉庆在过50岁大寿时,身边只有一些近亲送礼恭贺。其场面虽然比普通人家隆重一些,但跟历代皇帝比起来只能算是冷清,根本没有办法跟他爹乾隆的千叟宴相提并论。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嘉庆皇帝本应该过60大寿,大臣们本以为这一次肯定会大肆操办。没想要嘉庆提前一年就下达禁令:“来年朕寿登周甲,所有金珠玉器陈设,仍一概不准进呈。”这一次大寿,嘉庆过得也相当冷清。

嘉庆时清朝还很繁荣,他三次过大寿却非常冷清,这是为什么呢?

嘉庆皇帝之所以不愿意过大寿,主要是因为他希望治理好国家。他亲政之后,迅速下令铲除和珅,同时号召文武百官积极进言。每天早上嘉庆皇帝都会早早起床,用膳后会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国家大事。如果有大臣拖延耽搁,他还会严厉指责。嘉庆一心希望清朝江山更加稳固,自然不愿意铺张浪费,所以才一切从简。在嘉庆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下令“普天同庆”,免除大量税收,折合白银约两千万两,惠及大量穷苦百姓。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仁宗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