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目前濰坊政府大力開展招引名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工作,教育事業關係民族發展,為此點贊。其實,在近代歷史上,濰坊曾擁有一所很牛的大學—廣文大學。清朝末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後,1902年,清朝和西方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美國將得到的清朝的“庚子賠款”的銀兩在中國援建不超過8所高校,有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其中一所是廣文大學,百年過去了,清華北大成為中國最為盛名的高校,而廣文大學湮沒在滾滾歷史紅塵之中。濰坊與其到全國各地招引高等院校,也要把咱們自己的老牌子學校——廣文大學復興起來。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廣文大學舊址

當年廣文大學的主體部分遷到濟南,在濟南一同組建民國時期盛名的“齊魯大學”,齊魯大學的教學和培養人才碩果累累,在民國時期的中國教育界曾與燕京大學一起素有“南齊北燕”之稱。新中國後,作為教會大學的齊魯大學在“院系調整”浪潮中被拆分,甚為遺憾。實際上,廣文大學的歷史根脈沒有斷絕,當年遷走後的廣文大學在濰縣剩餘的一小部分——醫護科,建國後發展成為“濰坊衛校”,2010年濰坊衛校和益都衛校合併重組,即今天的濰坊護理職業學院,濰坊醫學院創辦於此地。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廣文大學舊址教學樓

“廣文大學”小資料:

中文名:廣文大學 簡稱:廣文

英文名:ShantungChristian University

建校時間:1904年(文華館始於1883年)

校訓:厚德廣文 篤志強身

專業:文科、醫科、神學、工科、理科

校址遺址:山東省濰坊市樂道院(今濰坊廣文中學、濰坊人民醫院、濰坊醫學院虞河校區周邊區域)

歷史沿革:廣文大學—齊魯大學—各學科分別併入其他各個院校,遺存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大學。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廣文大學舊址

1883年,美國基督教牧師狄樂播傳教至濰縣,創設樂道院,它是北美長老會差會在中國建立的規模最大的一個傳教基地,集教堂、醫院、學校為一體,位於縣城東南5裡,現今這裡是濰坊廣文中學和濰坊市人民醫院。樂道院設文華館,狄樂播自任校長,於次年招收男生開學。在義和團運動中,樂道院被焚,文華停辦。1902年從庚子賠款中獲銀十萬兩,重修樂道院。狄樂播繼夫人狄珍珠創辦文華館,自任校長。素有“書齋縣城”之稱的濰縣交通便利,東可至煙臺、青島,西可去濟南、淄博,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最後選定濰縣這一古老縣城作為自己的宣教基地。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1904年,登州文會館與青州廣德學院合併到樂道院,成立廣文學堂,稱作廣文大學。又聘美國人衛禮士任校長,文華館先後改名為文華書院、文華學校,民國四年(1915年)改名為文華中學。文華館是春季始業,實行六年制,第一屆學生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學習期滿畢業。文華館更名為文華書院和文華學校後,學制改為3年,在校學生從高年級到低年級,依次編成甲、乙、丙三個班。

1895年又創設專收女生的文美院。1902年,美國長老會得到清廷部分的庚子年賠償,加上新收進的捐款,將樂道院重建成為山東半島中部的教會、教育和醫療衛生中心。此時,德國築膠濟鐵路即將完成,濰縣恰在青島和濟南的中間,長老會遂決定將登州文會館的大學部遷到濰縣樂道院。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廣文大學女生部

1902年6月13日,美國長老會和英國浸禮會在青州舉行的聯席會議,商討進行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最終決定聯合成3個學院——文理學院、神學院和醫學院,同時決定成立一個聯合管理委員會,並將這3個學院命名為“山東基督教大學”,中文名稱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1904年秋,狄樂播的長兄北美長老會宣教士狄考文創立的“登州文會館”連同所有大學教學及實驗設施就全部搬遷至濰縣樂道院,與英國浸禮會1885年創辦的青州廣德書院合併,成立文理學院。文理學院在樂道院期間,俗稱廣文大學、廣文書院,官方名稱為“廣文學堂”。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廣文二字分別來自廣德書院和文會館、文華館、文美館的第一個漢字。第一任校長是柏爾根(Pall D. Bergen,1860年~1915年),為美國基督教北美長老會宣教士,1904年濰縣後出任廣文學堂校長,至1915年病逝於濰縣。廣文學堂的美國藉教員前後有十六名全為專業,其中還有濰縣的宣教士兼職的多位。其中有一位對樂道院重建及齊魯大學初創工程多次前赴美國募款最多(約三十萬美元)勞苦功高的是路思義牧師(Henry Winters Luce,1868-1941)。

1904年至1915年“文華館”先後改名為文華書院、文華學校、文華中學。

1913年,專收女生的“文美院”更名為“文美女子中學”。為適應文美女中師範實習血藥,1922年又建模範小學,後改名為培基小學。1917年,按照大學聯合管理委員會的意見,文理學院和神學院遷往濟南醫學院校園,正式組成齊魯大學。1931年,文華、文美、培基三校合併,取名為廣文中學。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1938年1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了濰縣城,廣文中學和小學被迫停課,部分師生流亡到內地。日本人大肆吞併濰縣的民族工業和手工業,欲將濰縣建成“支那的名古屋”。

1940年後,日寇將美籍校董芮道明、醫院院長梅仁德和外籍教師、醫生、護士及家眷全部驅逐回國。

1942年3月,駐濰縣的日本憲兵隊長湯本宣典率日本憲兵和偽軍強佔樂道院,把所有人員趕出,將房屋和區域依次編號,將此前學校、醫院以及生活設施俱全的樂道院進行拆除改造,用以關押僑民,昔日綠樹成陰、環境優美的樂道院,頃刻間變成了一座陰森恐怖的人間地獄。

1952年11月26日,濰縣私立廣文中學收歸國有,1984年地改市後,學校劃歸市屬。

廣文中學是濰坊市最早對外開放的單位之一,與2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共600多人次先後來校參觀訪問,美國花旗銀行副董事長司馬雷先生的夫人在該校設立了“司馬雷夫人獎學金”,獎勵每年中考的優秀生。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與廣文大學同經歷的哈佛大學歷史:

1620年,五月花 號航抵美國。 建立社區以後,首先即興築教堂,作為聚會的場所。每逢主日,各家庭相率同往教堂聚會,也是教育的地方。於是,家庭,教會,學校,合而成為堅固的"金三角”。1636年,哈佛牧師(Rev. John Harvard, 1607-1638)在新大陸建立第一所高等學府,學生一百二十名,屬教會管理。後來為了紀念其創辦人,命名"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發展成為著名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東北部海岸一帶,是早期英國移民首先登陸的地方,所以稱為新英格蘭地區。以後發展成為文物薈萃之區;早期的國外宣教士,多出自那裡。晚至十九世紀,美國全國的學校教師,還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來自新英格蘭地區。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中國的山東省,與美國的新英格蘭相似,稱為齊魯之邦,因為是孔孟的故鄉,二千多年來,在中華文化上佔重要地位。及至十九世紀,西方宣教士東來,山東半島成為西方文化的發昫地;特別是在兩個庚子之間的六十年 (清道光二十年至光緒二十六年,1800-1900),可謂獨領風騷,曾是催動中國現代化的溫床。

1860年,北京條約,開放登州等口岸為商埠,並準洋人入華傳教。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差派倪維思博士夫婦(John Livingston Nevius, D.D.,LLD. 1829-1893)來華。他們於1854年先赴寧波及杭州工作,後於1861年到登州。1862年,所辦的女子學校開學,僅有兩名寄宿生,以後才逐漸增加。這在當時的中國北方,已經是創舉。1863年,賓州的狄考文博士(Calvin Wilson Mateer,D.D.,LL.D., 1836-1908)夫婦,偕郭顯德博士(Hunter Corbett, D.D.,LL.D., 1835-1920)夫婦,由長老會差遣,同乘機帆船,自紐約至上海,轉往煙臺,再抵達登州。初到的一年,潛心苦學中文並瞭解中國文化。

廣文大學文美女中部

1864年,倪維思因夫人重病,返國就醫。狄考文夫婦剛好趕上接替他的工作,掌理登州教區。狄考文的同鄉郭顯德;狄考文夫婦留在登州。還只有二十八歲的狄考文,正是青年有為。在美國的經驗,是教會與教育並重;這也是自中世紀以來,在歐洲的作法:教育就是宗教教育,理當是教會的事業。現在,他心目中的負擔,更是科技教育:於是,將已成立的女校,遷往督察院北,交由漢學教習於錫晉長老管理;狄考文夫婦則集中力量,在原觀音堂四合院的地址,創辦男校蒙養學堂:"蒙”是啟蒙,"養”是寄宿並教養,為將來的學院立下根基。是為1864年。

在中國譯員和學生協助之下,中國有了第一批現代教科書。在那時的中國,物理,化學,都沒有課本,橫行左起的書籍排列,還未見過;甚至數學的阿拉伯數字(實是印度數字),更沒有流行。這是說,連這些基本的東西,都得從頭一一開始教導。狄夫人邦就烈女士(Julia Brown Mateer), 除教授史地課程外,還為中國開闢了西方音樂的途徑。她編寫了樂理啟蒙,制訂了樂譜,音符,教導學生欣賞,演唱,以至創作歌曲,並收集民間曲調,配以新詞傳唱。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中國第一所大學

在學校初創時期,不僅免收學費,還免費供應學生飲食,住宿,衣物,書籍,文具,以至回家路費等,以吸收貧苦學生就讀。即使這樣,學生往往因為早婚,未畢業而退學,甚至棄學"逃亡”;現在聽來簡直是奇聞,當時卻不乏其例。也有的庸劣不堪造就,而勒令中途退學的。但狄考文與其同工教員,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辦學認真,艱苦卓絕;對學生則教導有方,親愛如同子弟。

1875年,英國浸禮會宣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 與狄考文商談,協議將在登州的房產讓與長老會辦學,而長老會則將其在青州夥巷的的學校,讓予浸禮會。以後,1881年由懷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 1858-1926)開辦中學名為培真書院;繼由庫壽齡(Samuel Couling, 1859-1922)接任發展,改名為廣德書院。李提摩太熱愛中國,精通中文,向差會建議在中國每省設立一所基督教學院,不獲接納,後悒悒離開英浸禮會差會,專從事文化工作。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1882年,決定增設高等科,創立大學,定名為"文會館”(Tengchow College);取以文會友的意思,"館”字除館舍的意思外,還是College的音譯。經美北長老會批准,並籌維經費。是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那時,狄考文已差派畢業生在山東各地傳道興學,建立中小學六十餘所;郭顯德則在膠東各地,創設中小學四十餘所。所以文會館成立,學生來源已不再成為問題;許多鄰近州縣的學生,聞名前來求學,也有少數來自省外。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文會館的成就,引起中外人士矚目。美北長老會予以重點支持;不僅增加物力的投入,也有人力支援,差派傑出學者來華。狄考文的四弟狄樂播(Robert M. Mateer, 1853-1921)夫婦在其兄感召動員之下,於1881年至登州,從狄考文學漢語,並汲取辦學經驗。狄樂播在1883年,去到濰縣(今山東濰坊),開辦格致院和文華館,完全採用文會館的教材和體制;併購地建校,成為以後廣文大學的基礎。赫士(Warson McMillen Hayes, 1857-1944),於1882年到登州,在文會館任教, 後且接任館主(校長)。柏爾根博士(Paul D. Bergen, D.D.)繼來,加他們的二位夫人,與郭顯德,梅理士(Charles Roger Mills, 1829-1895) 等人,教師陣容堅強。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 1866-1941)較遲1897來到;其子魯斯(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創辦了Time(1923),Fortune(1930)和Life(1937),成為大新聞企業家。著名的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1827-1916),亦曾在文會館任教。 還有其他學者多人,或先或後,或久或暫的擔任教席。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1890年以後,狄考文眾望所歸,受推選擔任官話和合譯本聖經委員會主席,主持中文譯經的劃時代工作,由赫士繼任校長。狄考文於1908年逝世時,僅見到新約全書及詩篇的出版。文會館的昔日規模,雖然不能與現今的大學相比,但其師資設備,都是第一流的,有文,理,工,化各科,儀器齊全。加上師生都是一時英秀,造就出不少人才。

1882年,狄樂播在濰縣(濰坊)開辦文華館和樂道院,校舍廣大,狄考文就著眼於文會館遷並。文會館於1882年(光緒八年)正式成為大學。1886年,首屆有三名畢業生。1872年,李鴻章奏請清廷派遣幼童一百二十名赴美留學,才有第一批留學生三十三名啟程。可見狄考文的遠見,和他關愛華人的心。民國名將吳佩孚將軍,早年也曾在校就讀過。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1900年時,義和團亂起,由於山東巡撫袁世凱加意保護洋人,山東傳教士得免於傷亡。拳亂招致八國聯軍之役,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銀子。全美國教會聯合抗議,迫使政府不接受賠款,全部三千二百九十三萬九千零五十五兩,用於在華興辦教育;從其中撥歸濰縣樂道院一萬四千七百七十三兩;美國長老會覆在本國募集三萬餘兩,用以復建;匹茨堡信徒共捐助二萬六千一百二十五美元;山東巡撫袁世凱,再予地方賠償四萬五千兩。加上狄考文歷年積蓄用於文會館的發展費,成為一筆可觀的資金。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濰縣位於膠濟鐵路中心,發展前景極為良好。於是,美北長老會的登州文會館,與英浸禮會在青州的廣德書院,協議遷並至濰縣,校名各取一字,合成為"廣文大學”,其英文校名則為(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校長為柏爾根博士。於樂道院原已廣大的校址,增購西北毗連土地一百六十餘畝,建成宏偉壯觀之校舍;醫院經過重建,也更為寬敞,設備齊全適用。大樓中央的鐘樓,高達百尺,禮堂可容六七百人,餐廳可以供四百餘人進餐,有完美之圖書館及閱覽室,藏書豐富,有物理,化學,生物試驗室,並有一座先進的天文臺,運動場,還有木工廠,鐵工廠,及理化儀器製造所等設備,可謂應有盡有。

1917年,廣文大學在濟南千佛山下購地六百餘畝,集大量資金,建立大而完美的校舍,成為完全的大學,把濰縣的文理學院,青州的師範學院和神學院,及全國不同地區的醫學人才和設備,遷集在一起,合成為最堅強著名的醫學院。這就是"齊魯大學”,聘任方偉廉(William P. Chalfant, 1860-1917)為校長,赫士為神學院院長。方偉廉不久即逝世。赫士則因信仰問題辭職離去,於1919年,在濰縣創立華北神學院,並任院長;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廣澤文化

狄考文眼光遠大,學識淵博,他編寫的官話課本(A Course of Mandarin Lessons Based on Idiom),是當時洋人學漢語的必備經典。編寫筆算數學,代數備旨,形學備旨,振興實業,理化實驗,電學全書,電氣鍍金,測繪全書,微積分習題等。他還組織了赫士等人編寫出:對數表,聲學揭要,光學撮要,天文揭要,天文初階,是非學體要(邏輯學),以及救世略說,使徒史記等神學專著計二十四種;丁韙良編譯社會經濟學;狄並指導學生就隨堂講授筆記,編寫了力學,數學,幾何,許多種課本,是明代天主教士自西方來華之後,在翻譯學術上的大貢獻;後由商務印書館等大書局出版,嘉惠華人學子二三代之久。以後,赫士利用文會館的印刷設備,創刊了山東第一份報紙:山東時報。(1890年)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清廷就官書局原址,設立"京師大學堂”,比文會館遲了達十六年之久。由於文會館的辦學認真,聲譽遠播,聘當時辦同文館的丁韙良為總教習(教務長),並授權他選聘文會館畢業生八人任數,理,化教習(教授),文會館畢業生於志聖為漢學教習。狀元孫家鼐為館主(校長)。這是北京大學的原型。可見文會館的重要地位。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速成大學第一名

1901年,慈禧太后於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之時,化裝農婦逃難"西狩”。在由當時文會館校長赫士曲尊下就山東大學總教習,率領文會館美籍教習四人,華人教習張豐年等九人,都是早期畢業生;並簡選新畢業生八人,及漢學教習二人,作為教授團骨幹,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地質各科系。至於章程條規,以至經費開支,編制預算,無一不是依就文會館規畫,依樣胡盧;連課本,教材,教學方法,儀器設備,都是沿用文會館成章。至於校長唐紹儀,不過掛名而已,根本不懂,也未參與辦學的實際事務。因此,山東大學的成立,創下了教育史上的速成奇蹟。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開學既成,袁世凱立即奏報。好大喜功的慈禧太后見奏大喜,在十月十五日,頒諭全國各省:"立即仿照舉辦,毋許宕延!”上諭所到,各省紛紛仿效山東辦學經驗,爭來羅致文會館畢業生為教習。於是,京師大學堂之外,全國各省(除貴州)的大學堂;工,農,師範學堂;上海,天津等地官辦的格致院(科學院),南洋公學,北洋師範,江南大學等,以至保定武備學堂及師範學堂,奉天,雲南講武堂等,都聘有文會館的畢業生。至於教會大學中,有濰縣廣文大學文會館畢業生任教的更佔多數,其中如:張豐年在聖約翰大學任數理及天文學教授,成績卓著,甚為學生所敬愛。但各省大學需要師資太多,文會館畢業生數額有限,窮於應付,後來連肄業生也被延致。因此,對於清末及民國初年,中國教育體制的建立,廣文大學文會館貢獻很大。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影響及檢討

慈禧太后傳諭嘉獎袁世凱及赫士博士;並授命赫士為清廷制訂全國的辦學規畫,方針,政策,及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星期日休假制度,頒詔全國奉行。反教反洋的慈禧太后,竟然頒雙龍勳章給正統基督教信仰的赫士博士。

從文會館到廣文大學,從登州到濰縣,狄考文,赫士等宣教士先賢的影響力,實不限於山東一隅。不過,狄考文建校的宗旨,是為了要造就中國的基督徒和教會領袖,所以不教授英文;畢業生的第一選擇,是作教牧,其次是教育;從政與工商業,則是又次的考慮,由此可見學校宗旨的正確。畢業生中有在國內傳福音最廣的丁立美牧師(1892年畢業,再入神學院深造),工作大有能力,有"知識分子使徒”,"中國慕迪”等美稱;在華人教會神學界影響最深遠的賈玉銘牧師(1901年畢業);而於1911年畢業的滕景瑞(祥五),則是滕近輝牧師的先尊翁。這些是部分豐美的碩果。老一輩的基督徒常說,山東出了許多屬靈偉人,飲水思源,其根源實在於廣文大學所栽培的人才。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關於廣文大學情況,濰坊潮生活曾經與在上海中科院的張其帥老師進行交流。

張其帥並不贊同濰坊衛校、益都衛校兩校合併,因為兩個學校歷史悠久,甚為難得,兩校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和源頭的學校。濰坊衛校的前身是1889年美國北美基督教長老會教育家狄考文等人在濰縣創辦西醫教學為主的“樂道院醫護學校”,是山東近代最早的醫護學校之一,也是中國最早以西醫教學為主的醫護學校之一。曾用名為護士訓練學校、濰縣基督教醫院護士學校、濰縣基督教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更名為昌濰專區中心衛生院附設護士學校、昌濰地區人民醫院護士學校、濰坊市人民醫院護士學校,1989年起使用“濰坊衛生學校”校名。濰坊衛校以其獨特的歷史傳承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在衛生教育界樹立起杏壇豐碑!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樂道院區域規劃

益都衛校建於1885年的青州醫學堂,它是山東醫學教育的發祥地,齊魯大學醫科的前身。英國浸禮會醫學傳教士武成獻博士來到青州,在明代衡王府遺址上創建了"青州浸禮會施醫院"和附設“青州醫學堂”,這是青州府的第一所醫院,山東省第一家醫學堂,開創山東近代醫學教育先河。1902年英美聯合辦學,成為山東新教大學醫學院主校。1911年,醫學堂在濟南建成新校,後為齊魯大學醫科。爾後百年,青州醫學堂歷經風雨,幾度興衰,走過曲折而光輝的道路。校名屢經更迭,先後更名為:山東共合醫道學堂、青州廣德醫院護士學校、山東省立醫院益都分院護士學校、山東省立醫院第二分院附設護士學校、昌濰專區益都衛生學校、昌濰地區衛生學校,1983年更名為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張其帥建議將濰坊護理職業學院按照原來的格局拆分發展。首先,濰坊衛校復興發展為“廣文大學”,重點發展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等高技術醫學學科,不再開展護理學教育。在樂道院舊址上覆校,在浮煙山大學城或者九龍澗風景區建設新校區,希冀得到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撥款,原廣文中學發展為廣文大學附屬中學,濰坊人民醫院建為“廣文大學附屬醫院”,大力發展醫學、工學、理學、文科、法學、教育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學科,建設成高水平的中國新型模式的知名大學。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往昔,齊魯大學的遺脈山東醫科大學併入山東大學,所以希望省政府協調,山東大學能夠援建、反哺廣文大學的復興和發展。第二,益都衛校應該積極發展為“青州醫學院”,包括雲門山新校區、衡王府老校區兩個校區,甚至將來建成“青州醫科大學”,因為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歷史名城、九州之一的青州還沒有一所真正的本科大學,歷史上青州學堂廣佈,盛行儒學之風。如此,兩所學校歷史文化底蘊濃厚,古典建築環繞林立,再次復興,為培養國家棟梁人才再立功勞。

廣文大學知名校友:

張雪巖(1901—1950),濰坊寒亭區人,著名社會活動家、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1934年創辦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份面向農民的報紙—《田家》。

張紀正(1905—?), 濰縣城裡人。1937年赴美留學,獲胸外科碩士學位,為亞洲獲此學位的第一人,1940年完成國內首創肺癌切除手術,是中國胸外科的奠基人之一。

於希寧(1913—2007),濰坊人。 當代著名國畫大師,現山東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委、山東省美協名譽主席、山東省文聯名譽主席、山東畫院院長。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吳金鼎(1901-1948),山東安丘人,考古專家,參加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田野考古報告集《城子崖》。

陳少敏(1902—1977),壽光市範於村人,是20世紀20年代傳奇式的巾幗英雄,曾任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書記、中原局組織部長、中共中央委員等職,建國後為全國紡織工會主席。

劉先志(1906-1990),山東高密人。著名學者、國際知名力學專家、教育家。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張同俊(1905—1974),濰坊大常疃村人,社會革命家,曾任冀中區黨委書記。1929年赴日本明治大學讀書,後在燕京大學任教並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陳瑞泰 (1913—?),濰縣城裡人。菸草專家,曾任中國菸草學會副理事長。

張同和(1902-1966),濰縣城裡人。被譽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科學界的“元老”及神經外科奠基人之一。

張同普(1892—1913)濰縣城裡人。烈士。1906年自文華學校考入廣文大學,在校內成立同盟會小組,秘密從事反清活動,辛亥革命爆發後,組建山東北伐革命軍轉戰到徐州一帶,後積極參加反袁鬥爭,與孫中山的革命軍遙相呼應,1912年英勇就義。

濰坊歷史上還存在過一所跟清華、北大齊名的廣文大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