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濰坊歷史上的“國”多達64個

濰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何以言之?其他姑且不論,單說今濰坊境內,史上存在過的64個國家。這些國家,有些是相當於後來有皇帝的國家,有些是“天子”或皇帝之下的王國、侯國。概而述之,這些國家是:爽鳩國、季萴cè國、逢國(逄國)、薄姑國、高密國、寒國、斟鄩xún國、斟灌國、三壽國、平壽國、諸國、亞醜(亞醜)國、奄國、 qǐ國、鄌國、郚國、齊國、紀國、淳于國、州國、杞國、菑zī川王國、膠西王國、高密王國、琅láng琊yá王國、廣侯國、羊石侯國、安丘侯國、營陵侯國、朱虛侯國、郱píng侯國、平望侯國、劇魁侯國、劇侯國、臨原侯國、柳泉侯國、樂望侯國、房山侯國、石鄉侯國、上鄉侯國、平城侯國、密鄉侯國、臺鄉侯國、膠陽侯國、樂都侯國、瓡zhí侯國、平壽侯國、平的侯國、饒侯國、新成侯國、成鄉侯國、北海王國、高密王國、高密侯國、昌安侯國、夷安侯國、平壽侯國、益侯國、北海王國、平壽侯國、北海王國、平壽侯國、南燕國、衡王國。上述國家,有的雖是同一國名但分屬兩個朝代,因此應為兩個國家。限於篇幅,擇其要者,詳略不已分別述之。

姜太公雕像爽鳩國、季萴國、逢(逄)國、薄姑國《漢書》記載:“齊地……東有甾川、東萊、琅邪、高密、膠東,……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萴cè,湯時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為諸侯,國此地。”據此,從公元前26世紀的少昊氏時代開始,到商朝末年,今濰坊境內及周邊一帶,就有古老的爽鳩國、季萴國、逢(逄)國、薄姑國。《漢書》還記載,薄姑國在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前1021,周武王姬發的兒子,西周的第二代國王)時期,與其他4個國家“共作亂”。周成王滅了它們之後,把這塊地方封給了姜太公。高密國,可能是大禹的封國.大禹治水圖按司馬遷《史記》中《禹本紀》的說法,大禹他爹是治水失敗的鯀,鯀他爹是顓頊……大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而按照記載夏商周三代帝王家譜的《世本》記載:“鯀娶有莘氏女,謂之女志,是生高密”。鯀娶了有莘氏的閨女,生了個兒子叫“高密”。這位“高密”是誰呢?唐代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帝王紀》:[禹]父鯀……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而漢代史家宋忠則明確說:“高密,禹所封國”。也就是說,現在高密市西邊的城陰城,就是大禹的封國“高密”。由於有“高密國”的存在,所以又有了“密水”(百尺河)。可能因為濰河也被稱為密水,所以濰河下游的昌邑市城東的古城村,還曾有過一個下密縣。寒國,代夏統治半個世紀“寒”最早出現在濰坊,說明在有巢氏之後,濰坊一帶的先民,已經學會了建造房屋以避風寒。寒國曆史不算長,疆域不算大,但影響很大,只是被“正統”的史家們故意淡化了。夏朝有兩件大事:一是“太康失國”,二是“少康中興”。前者與濰坊有關係,後者與濰坊很有關係,基本都是“濰坊人”乾的。先說“太康失國”。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夏啟,違反了夷夏兩族在共同治理大洪水中,形成的兩族首領“輪流執政”遊戲規則,殺死了應該繼位的東夷首領、濰坊人伯益,帶了一個很壞的頭,從此“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夏啟死後,“五子爭位”,最終老大勝出,太康就成了第二代夏王。太康繼位不久,很快荒淫廢政,民怨沸騰。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活動中心在今德州平原縣一帶),也就是神話傳說中“后羿射日”的那位,在寒浞(zhuó)的協助下,逐走太康,取代了夏朝的統治,史稱“太康失國”。大概真是走不出那個“歷史怪圈”吧。后羿取得政權後,自認為力大善射,無人能敵,很快也“淫於原獸”,享樂荒淫,失掉了民心。寒浞又乘機殺死後羿,按照當時的習俗,把他的妻子、財產也一併笑納了。古籍《左傳》記載“浞因羿室,生澆及豷yì”,說的就是這事兒。這個“室”(家室、老婆),就是神話傳說中奔了月宮,整天寂寞無聊養兔子的那位嫦娥大姐。寒浞是東夷寒族的子弟,當年因為與首領伯明氏鬧意見,被迫跑到德州投奔了后羿。現在殺死後羿之後,他又返回老家,殺死伯明氏,陸續剿滅了鄰近的夏族國家斟鄩xún國、斟灌國,在今濰坊市寒亭區駐地建立了寒國。隨後,寒浞又出兵,滅了妄圖奪回統治權的夏後相(此人名“相”,“後”的意思是帝王),實際統治了夏代天下。為了鞏固政權,寒浞把他跟嫦娥生的大兒子寒澆,分封到“過”(萊州市北部近海處),以加強在東夷地區的統治。又把小兒子寒豷,分封到“戈”(在河南省),以監視控制原先夏王朝的中心地區。寒澆(也稱“夏敖”)身強體健,史載“力能盪舟”,一人拉著船逆水而行,若是現在肯定要列入吉尼斯了。寒澆很能打仗,史稱他“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帝相”。他還特別善於水戰,他指揮人馬剿滅斟鄩國的濰河大戰,是有史記載的一次水戰,應該算作中國的第一位海軍司令。20年後,夏後相的兒子少康,躲過了寒浞的多次追殺,依靠夏朝老臣伯靡的支持,聯合被寒浞剿滅的斟鄩國、斟灌國遺民,滅了寒國,重新建立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揭秘濰坊歷史上的“國”多達64個

'我市寒亭區的“寒浞冢”也就是說,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朝,期間被濰坊人寒浞父子,代替統治了60多年。斟鄩國、斟灌國幫助“少康中興”斟鄩、斟灌(斟戈),都是夏朝初年分封的姒姓國家,是夏族大禹的嫡系後裔。斟鄩國的國都,在今濰坊市區東邊的黃旗堡村一帶。斟灌國的國都,在今濰坊市壽光城東北的斟灌村。前邊說過,在“太康失國”之後,后羿統治天下。寒浞殺了后羿,回到老家,經過史上的第一次水戰“濰河大戰”滅了斟鄩,同時也把斟灌滅了。失去家國的斟鄩、斟灌人民,當然不甘心。後來幫助少康,又滅了寒浞父子。在這其中,斟鄩、斟灌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如果沒有他們,恐怕夏朝就此玩兒完,歷史的發展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滅了寒國,少康中興,斟鄩國、斟灌國自然也得以復國,重新建立。但這兩個國家又存在了多長時間,最後何時滅亡,史無記載。估計是被姜太公的齊國滅了,因為在春秋時期,它們的地盤兒已經屬於齊國。關於斟鄩、斟灌,爭議頗多,沒有定論,因為河南也有這麼倆地方,而且斟鄩還曾經是夏朝的都城。但濰坊也確實既有斟鄩,又有斟灌。究竟是本來就有兩個重名的地方,還是像古代常有的現象那樣,“地名隨人走”?如果是河南的斟鄩、斟灌在先,后羿、寒浞代夏統治之後,夏朝公族遷到濰坊帶來了地名,那麼他們為何違反常理,來到東夷特別是寒浞統治的心臟地帶?如果是濰坊的斟鄩、斟灌在先,那中國的歷史就要重新改寫了。三壽國,浮煙山下有神獸“九尾狐”大禹在濰坊人伯益等同志們的協助下,經過艱苦努力,治水工作順利結束,史稱“濰淄其道”,濰河、淄河都各歸河道,不再為害了。濰坊北部平原一帶,洪水退去,人民安居,建立了斟鄩、斟灌、寒、三壽4個國家。三壽國的國都在今濰城區十笏園附近。因為是土著東夷人建立的國家,可能不大聽夏王朝的嚷嚷,所以古籍《竹書紀年》記載,夏帝季杼“八年,徵於東海[國]及三壽[國],得一狐九尾”。少康的兒子季杼,曾經親自率人來濰坊攻打三壽國,勝敗不知如何,卻搶了一隻長著9個尾巴的狐狸。九尾狐是傳說中的神獸,濰坊人伯益寫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傳說它有9個尾巴、4只腳,渾身長著火紅色的絨毛,聲音像嬰兒,善於變化,善於蠱惑人,《封神記》裡的MM妲己就是九尾狐變的。神秘的亞醜國濰坊歷史上的“國”多達64個,你瞭解幾個?'青銅鉞這個國家不見於典籍史冊,但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考古,證明了它的存在。從1920年代到1930年代,青州城東蘇埠屯村的村民,不斷在村東埠嶺上挖出一些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有的底部還鑄有銘文,但被古董商人購去後下落不明,至為可惜。在1965-1966年、1986年,山東省有關部門對蘇埠屯墓地的發掘中,先後清理出了9座商墓和1個車馬坑,其中包括有4條墓道的“亞”字形大墓1座、單墓道的“甲”字形中型墓3座。1986年發掘的7、8號墓保存完好,出土青銅容器80餘件、小件銅兵器近200件。最令人驚訝的是,在早年已經被盜的1號大墓,發現了僥倖逃過盜墓賊之手的2件透雕人面紋青銅鉞yuè,其中一件正反兩面鑄有銘文“亞醜”(亞醜)。鉞是從“斧”發展來的,它既是兵器、刑具,也是王權的象徵。現的“王”、“皇”兩字,在早期甲骨文、金文中的寫法,都寫成斧鉞的形狀。商湯討伐夏桀的時候“[親]自把(手持)鉞”,周武王討伐殷紂王的時候也是“左杖黃鉞,右秉白旄”(“白旄”是指揮的標識)。古籍《禮記》記載:“諸侯賜弓矢而後徵,賜鐵鉞而後殺。”《史記》的《殷本紀》更明確指出:“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後世帝王出巡時,車駕上也往往載著象徵君王的斧鉞。從宋代開始,不少文獻就有“亞醜”青銅器的記載。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就記載70餘件了“亞醜”銅器,但從來無人知道這些銅器的出土地點和來歷。現在可以確認,就是從青州蘇埠屯出土的。佔地750畝的蘇埠屯墓葬,是僅次於河南安陽商朝都城“王陵”之外的全國最大的商墓群。其中長方形的1號大墓,南北長15米、東西寬10.7米,深8.25米,是在安陽以外發現的規模最大、人殉和人祭數量最多的商代大墓。考古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薄姑氏部族後裔的王陵墓地。那麼,這些“王”們是誰呢?奄國是“俺”的祖先作為一個東方大國,奄國是商王朝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古籍《竹書紀年》記載:商王獻庚、陽甲都曾在“奄”建都,直到商代的第20 位國王盤庚,才遷到了現在的河南安陽“殷”,所以商朝也叫殷朝。傳統觀點認為,“奄”就是現在的山東曲阜。西晉杜預註釋《左傳》的時候就說,“商奄,國名也。少皞之虛,曲阜也。”其實不然。曲阜的這個“奄”,是地名隨人走,從濰坊境內帶過去的。奄國確實曾在曲阜。這個地方也是後來西周分封給周公,建立魯國的地方。但是,最早的奄國都城不在這裡,也不在如今已經成為旅遊景點的江蘇常州淹城。這個淹城,是奄國被周成王滅了之後,奄國的遺民輾轉逃到那裡的。最早的奄國都城在哪裡呢?商族是起源於黃河下游的夷人,在商代初期因為不堪忍受黃河氾濫的威脅,曾經6次遷都。很難斷定最早的奄國都城在哪裡,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遷移到曲阜之前、更在遷移到河南之前,奄國的都城,曾經就在濰坊市青州的蘇埠屯待過。蘇埠屯商墓的1號大墓,可能就是其中一個奄國國王,也就是某一個商代早期國王的墓葬。著名歷史學家李白鳳先生曾考證,商代的奄,“實在益都(青州)而非在曲阜”。“俺”是由“奄”和“人”組成的,“俺”就是奄人。作為奄人曾經長期生存過的濰坊一帶,“俺”就遺傳在世世代代人的血液裡了。齊國 是“五霸”、“七雄”之首濰坊的先民最早創造了“齊”字,說明這一帶可能是中國最早開始農業種植的地區。實在牛,齊國簡直“亮瞎了”。作為“春秋五霸”(齊宋秦晉楚)的首霸,“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的首雄,齊國建立於西周(前1046-前771)初年。雖然名聲很大,但它並不是濰坊境內最早建立的國家。前邊說過,濰坊境內在夏商時期就有很多國家了。當然,與濰坊境內所有的國家相比,齊國最風光、牛皮最哄哄。就連走南闖北、博古通今、見多識廣的司馬遷,來到山東實地考察了齊國之後,也禁不住在《史記》裡大發感嘆:齊國“泱泱哉!固大國之風也!”確實,在山東歷史上、中國歷史上,齊國都具有巨大影響,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弱弱地說一句:如果不是魯國出了個孔子;如果不是西漢丞相、濰坊壽光人公孫弘,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了個歪歪意見,強烈要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儒家學說被漢代以來統治者列為主流思想,那麼現在山東的簡稱,就一定不是“魯”而是“齊”了。好在山東還有個更響亮的外號,叫做“齊魯之邦”!否則,誕生在濰坊這埝子的齊國,真是虧大發了。由於種種原因,主要是濰坊本地對齊國曆史研究、開發、宣傳的不足,地球上有很多人不知道,雄赳赳屹立於東方,堅挺了835年的齊國,就是在濰坊市昌樂縣營丘鎮古城村,閃亮登場的。

揭秘濰坊歷史上的“國”多達64個

古老的紀國,只有它敢死磕姜太公濰坊的先民最早創造了“紀”字,說明這一帶很可能是中國養蠶繅sāo絲的發明者。古代東夷人的紡織業很發達,絲綢之路的源頭就在濰坊(古青州)地區。紀國建立於夏朝還是商朝?現在還很難確定,但可以肯定相當古老。目前可以確知的是,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又把炎帝神農氏後裔中的一支,分封在了“紀”,也就是現在的濰坊市壽光城南的紀臺村一帶。悠久的州國,天下“淳于”出濰坊淳于國也叫“州國”。周武王滅商後,把原來夏朝斟鄩國、斟灌國的子孫,隨便找了一堆捏合在一起,重新分封在州邑,建立了州國。州邑就是原來斟鄩國的都城,濰坊市區東邊的黃旗堡村一帶。被分封的第一代國君,是複姓“淳于”的一位大爺,所以州國也稱“淳于國”。 雖然州國後來沒有抓住機會發展起來,但當時國君的級別不低,屬於古代“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一位,稱為“州公”。到了春秋時期,州國的勢力已經非常衰微,是個國家就能欺負它。《左傳》記載,公元前707年,當時州國的國君淳于公(具體名字不詳),不知何故,去了現在山東西南部的陶國(國都今菏澤市定陶西),“度其國危,遂不復”,估計再回到州國也沒啥大作為,就自暴自棄不回去了,後來又去了魯國,再無消息。可憐的杞國,流浪到濰坊被滅了濰坊歷史上的“國”多達64個,你瞭解幾個?雖然是個人就知道“杞人憂天”,但是很可能有人不知道,杞國曾在濰坊待了300多年,並在濰坊終結了長達1500年的歷史。杞國也是大禹的後裔,從夏代建國一直堅持到戰國初期。作為大禹的子孫和歷代夏王的同族,整個夏朝(前21世紀-前16世紀)時期,杞國的領導和同志們,估計還是比較滋潤的,生活娛樂都有保障。杞國最早在哪裡建國,從夏、商到西周的1000年裡,具體情況如何?很難查考。我們所能知道的是,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又從民間扒出個氣息奄奄的“東樓公”,說,大爺你辛苦啦,受了商朝這五六百年的欺負,齊國的同志們不容易啊!現在好了,把你重新分封到河南,再建個杞國“以奉夏后氏祀”,繼承夏朝的香火吧,逢年過節,也好給大禹老爺爺磕個頭伍的。這樣,從在今河南杞縣重新建國開始,杞國又至少傳承了20位國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簡公姒春的時候,在濰坊境內被北上的楚國徹底滅了。

揭秘濰坊歷史上的“國”多達64個

存在174年的菑川王國“甾”是古代盛酒漿的陶器。“菑”是剛剛開墾耕種的田地。“淄”指淄河,濰坊市青州西邊的河流。先有“甾”,後有“菑”,再有“淄”。菑(甾)川國最早封在濰坊境內,這說明,濰坊境內及周邊一帶,可能是最早釀造酒的地方。菑川不能寫成“淄川”,雖然古代“菑、淄、甾”有時候可以通用,但是菑川王國、菑川侯國的“菑”,可以寫成“甾”,但是不能寫成“淄”。臨淄、淄川屬於現在的淄博市,而“菑川”一直在濰坊,二者沒有關係。朱虛侯國公元前186年(呂后二年),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劉章,被劉邦的老婆呂后,封為朱虛侯,國都在今臨朐縣東南柳山鎮城頭村。劉章這人了不起。雖然呂后把自己的侄女都嫁給了他,但他立場堅定,在劉邦死後,他與丞相陳平、太尉(國防部長)周勃團結一致,打擊呂氏集團,毫不手軟,帶人捕殺了岳父呂祿,為保衛劉家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漢書》稱:“始誅諸呂時,朱虛侯劉章功尤大。”漢武帝時期,城陽頃王劉延的兒子劉雲,也曾被封為朱虛侯。東漢孔融擔任北海王國國相,被黃巾軍攆得到處胡躥的時候,曾經在此苟且偷生了好幾年。北海王國,管轄18個縣(國),存在170年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劉秀將菑川王國、膠東王國、高密王國,合併為北海王國,國都劇縣城(今壽光紀臺村)。公元52年,劉秀的侄子魯王劉興(國都在今曲阜),被改封為北海王。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漢獻帝的時候,北海王國被丞相曹操下令廢除,改稱北海郡。北海王國存在170年,前後一共管轄過11個縣、7個侯國,相當風光了。高密王國,劉秀封給了開國名將鄧禹高密王國名氣不大,但“高密王”鄧禹(今河南省新野人)卻是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和鐵桿兄弟,東漢開國名將,漢明帝劉莊欽定的“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57歲去世後,漢明帝劉莊(劉秀的四子),把高密王國分為3個侯國,封給了鄧禹的3個兒子。南燕國,濰坊乃至山東歷史上唯一有皇帝的國南燕國,是濰坊乃至山東歷史上唯一有皇帝的國家。這個國家是“五胡十六國”之一,由鮮卑族慕容氏的慕容德建立,國都在今青州郊區的廣固城,統治地區包括現在的山東及河南部分地區。南燕國僅存12年,怎麼滅的呢?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裡邊有個“金刀太子”慕容超,本是慕容德的侄子,裝瘋冒傻的“叫花子皇帝”。這小子繼位僅僅一年,就為了掠奪南方美女而出兵襲擾東晉,惹惱了東晉大將劉裕,派兵攻破廣固城,把慕容超捆到南京,一刀咔嚓了,年僅27歲,王公貴族數千人同時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