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今天,人們獲得資訊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信息變得唾手可得。而在過去,人們只能通過報紙和廣播來了解各地的新聞。

在沙縣,報紙的歷史早於廣播。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人傑地靈的沙縣,過去曾辦過報紙。建縣1600多年來,沙縣何時有報?久遠的歷史,我們無從考察,但有歷史記載的是從民國時期開始。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日報》

《沙縣日報》創辦於1922年(民國十二年),這是軍閥郭華生佔據沙縣時創辦的報紙。由郭華生的秘書長劉某(闕其名、長汀人系郭同鄉)主筆。縣裡各都(當時鄉鎮村)都有委派採訪員。

《沙縣日報》用八開紙蠟版刻印,內容為縣內社會新聞、文藝小品,以及茶餘飯後的消遣讀物,在縣屬各部門內部發行。該刊曾出一期披露旅部的桃色新聞,引起一場軒然大波。據傳先是郭鳳鳴的小妾與其某副官關係暖昧,東窗事發後,被撤去副官職務。該副官不服,又與劉秘書長同鄉,交誼頗深。在劉秘書長的支持下,利用該刊揭露郭的醜聞。後院起火,郭鳳鳴十分惱怒,追查撰稿人,並派人將一名採訪員抓去毒打半死,最後還用草墊沾上糞便,向這名採訪員潑灑,對其進行人格侮辱。《沙縣日報》至郭部撒離沙縣後也就消失了。這份報紙的模樣,我們無從尋得。

《虯聲報》

1945年(民國34年),三青團沙縣分團籌辦《虯聲週報》,於當年5月25日,出創刊號,同年11月,移交沙具參議會接辦。經費由國民政府按月撥款1萬元(法幣),各鄉鎮以及商會募捐和訂報費、廣告費解決。1946年1月(民國35年),因刊期不符合民國政府關於報紙出版的有關規定,改為3日刊,並更名為《虯聲報》,每月出9期,逢1、4、7日出版。這份報紙為對開四版小報,內容有:國際、國內新聞、縣內新聞、縣府公文和廣告、文藝副刊等,副刊原設《沙師通訊》(沙縣師範主辦),《沙青》 (三青團分會主辦)、《通俗講座》(國民黨沙縣黨部主辦)等三個欄目,撰稿人都是當時沙縣的知名文人,經常是副刊佔了報紙的大量篇幅。《虯聲報》由三青團團營印製,每期銷量約470份,1946年(民國35年)下半年停刊。


《沙縣人民報》

光看報紙名稱,就可以明瞭當時辦報的寓意,這是一份人民的報紙。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解放後的1956年,省委為加強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定全省都要開辦縣一級的報紙。中共南平地委派《閩北日報》馮總編輯來沙縣協助籌備,制定方案,成立機構。沙縣報是縣委機關報,屬縣委宣傳部領導,縣委還先後抽調人員前往省委黨校新聞班學習。《沙縣人民報》,於1956年創刊,報導了黨的生日,作為向黨獻禮。

《沙縣人民報》初期為5日刊,由於受印刷條件限制,報紙在定稿付印時要派專人專程送往南平《閩北日報社》代印。當時縣委非常重視報社工作,時任縣委書記李新文經常深夜來到報社,同工作人員敘話,及時幫助報社解決具體困難。一年後,報紙的印刷由縣印刷廠負責。1958年4月16日《沙縣人民報》改為3日刊,這一年10月1日,又改為日刊(星期一無報),並更名為《沙縣日報》。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當年報社還曾派肖流基去外地學習辦報經驗,實習印報技術,肖流基學習歸來後,與同事們一起經過多次反覆試驗,能自制圖版、插圖、影印等,做到圖文並茂。報社受到省委的表彰。1959年,還被評選為先進單位,出席省宣傳教育、新聞出版先進代表會議。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人民報》和以後更名的《沙縣日報》,內容著重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縣委中心工作,以及縣內各行各業的先進單位、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蹟,報導國內外和本縣時事要聞。一般為八開二版小報,有時因內容多而增加篇幅,擴大為三版或四版。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最早的發行的《沙縣人民報》,我們已無從查找,幸運的是在沙縣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的方誌館裡,還保存著幾份。

這張泛黃,邊角都已破舊的報紙,是1958年1月11日出版的《沙縣人民日報》,刊號字體顏色特別用了紅色,有八開四版的內容。頭版頭條裡“不驕不餒再看五八年誰是英雄好漢”的繁體紅色字樣特別顯目,新聞消息“四百代表一致表示猛幹實幹建設山區”,副標題“縣勞模大會勝利閉幕”,報紙右側,刊登著13位代表的照片,他們都是在這次大會上受到表彰的各行各業模範人物,他們是這天報紙的主角。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他們中有火車頭農業社模範代表楊福妹,有儒元農業社模範代表周菊珍,油茶生產模範學蘇農業社代表黃治煌等。報紙左下角有這13張“照片說明”的文字。“五八年誰是英雄好漢”,讀者一目瞭然。頭版裡,還有縣裡主要領導的活動,但都沒有配發圖片,足可以反映當年縣委縣政府對模範人物的重視。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頭版中“書記、縣長河邊掃垃圾”、“殲滅四害、圍殲四害--縣舉行廣播誓師大會”兩條新聞,字裡行間中,反映了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的剿四害(蠅、蚊子、老鼠、蟑螂)活動,全縣上下表現出高度的熱情,實現“以除四害為中心的”農業快速發展與生產生活建設。

《沙縣日報》在“大躍進”期間,受浮誇風影響,也刊登了少量虛假、浮誇的消息,最突出的如:“水稻並丘畝產68341斤、地瓜畝產62000斤,大薯畝產107000斤、生鐵月產量突破一千噸、苦戰三十天,普及中小學教育等。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1961年2月,因處在困難時期,精簡機構,《沙縣日報》停刊。

《 虯城科苑 》

這是一份創辦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報紙,報紙何時創刊、何時停刊?由於沒法找到當年報紙的主編詹宏傑,只能從沙縣檔案局保存的幾份報紙中,瞭解當年辦報的水平和規模。從排版、內容以及印刷的紙質來看,都優於《沙縣人民日報》。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報紙,反映當代,記錄歷史。這份20年前的報紙,今天,當我們重新閱讀這些文字時,彷彿時光倒流,塵封已久的記憶,再一次被打開。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也是亞運會誕生以來的40年間,第一次由中國承辦的亞洲運動會。亞運會開幕前,亞運聖火在全國各地傳遞。9月4日晚,亞運聖火也來到了沙縣,沙縣沸騰了,千年古城變成了不夜城!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1990年10月1日出版的《虯城科苑》,頭版頭條刊登了《走過一樣的聖火》紀實文章,用大篇幅文字,詳細報道了沙縣傳遞亞運聖火的盛況、在聖火傳遞前,沙縣3000名個體戶創下了以個體戶團體的名義向亞運會捐款的“全國記錄”、亞運會帶來的全民健身熱等新聞事實。如果您是當年的親歷者,閱讀這些文字,您是否又看到了當年聖火傳遞時的壯觀場面?再一次心潮澎湃?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周訊》

報紙,在字裡行間中,讓我們重溫歷史,感受今昔的變化。1997年7月1日《沙縣周訊》創刊,為縣委機關報(內部出版刊物),2002年12月因全國報刊整頓被停刊。《沙縣周訊》共出版172期。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周訊》為四開四版,每週出版一期,大都是沙縣當地新聞資訊,內容與《虯城科苑》相比,也更為豐富。既有時事新聞、各鄉鎮各部門工作動態,也有縣委縣政府的出臺的改革舉措,還有政策法規、沙縣的歷史演變,報紙還開設了《理論與實踐》、《健康天地》等專欄。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解放後,除了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報紙外,一些企業也辦起自己的報紙。

《經緯報》

這份報紙創刊於1994年10月1日,這一年是新中國成立45週年。由於是廠報,人手少,內容相對少,《經緯報》不定期出版發行,到1998年12月停刊,一共出版發行了51期。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這份四開四版的廠報,多反應企業改革舉措,各生產車間工作動態、工人愛廠如家的風貌等。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從國有的虧損企業沙縣紡織廠,到扭虧為盈改制後的沙縣天泰紡織有限公司,這份報紙記錄了企業改制發展歷程,這是一張很有滄桑感的廠報。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貯月報》

這是一份八開四版的小報,1988年1月由沙縣貯木場出版發行,至於何時停刊,已無從考量。在沙縣檔案局內,也只保存了幾份。這份場報,不難看出用報紙出版的方式,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企業宣傳的重要工具,從中讓我們也看到企業曾經的輝煌。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翻看這些報紙,閱讀每一版面上的文字,特別是當年的那些新聞動態,彷彿又把我們帶回歷史的那一時刻,這些泛黃的報紙,油墨香早已散去,給我們留下的卻是無窮的回味,重溫歷史,讓我們倍感日新月異的發展,時過境遷的變化。


沙縣這些塵封已久的老古董太珍貴了!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TA的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