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東線有多恐怖?

海寶海寶


重鎮哈爾科夫的第四次易手,是德軍在東線崩潰的開始,標誌著在主要作戰方向上,蘇聯紅軍正式轉入大規模反攻作戰。1943年8月22日,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下令放棄哈爾科夫,同時致電在東普魯士的小鬍子最高統帥,要麼能給他增加六個裝甲師,要麼允許全線後撤:“在這種情況下,我要求自主行事權”。

(馬肯森將軍)

在狼穴那邊的希特勒看來,電文最後五個字最為刺眼,任何一名將軍要求自主行事權幾乎跟叛變沒什麼區別的,是他最敏感最忌諱的名詞,所以他親自打電話給曼施坦因:“不要採取任何行動,我親自過來”。

希特勒始終反對棄守哈爾科夫,更多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他曾經在電文中懇請曼施坦因:“這座城市的失陷將造成嚴重的政治影響,我的陸軍元帥先生,土耳其人的立場取決於這座城市的狀況,還有保加利亞人的態度,如果放棄哈爾科夫,我們就會在安卡拉(土首都)和索非亞(保首都)大失臉面”,然而曼施坦因則完全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我寧願失去一座城市,而不是一個集團軍。



兩人在文尼察相見,為了說服希特勒,曼施坦因特別邀請了幾位前線的軍長和師長參加會議,其目的是讓小鬍子真正瞭解東線的恐怖和德軍的窘境。陸軍元帥首先列舉數字說明困難:南方集團軍群在前面兩個月的戰鬥中,共損失兵員133000人,但是隻得到了33000人的補充,缺口是整整10萬人。

曼施坦因繼續彙報說,在兩個主力集團軍中,霍利特的第6集團軍在前一階段損失23830人,僅得到補充兵員3312名,部隊缺額至少20000人。而第馬肯森的第1裝甲集團軍損失27291人,僅得到補充兵6174名,部隊缺額超過21000人。



其中重建的第6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戰役曾遭全殲)遭受到更加恐怖的損失,步兵上將霍立特親自向希特勒彙報:我的第29軍還剩下8706名官兵,面對著69000名俄國人;第17軍還有9174人,當面的俄國人有49500人;第4軍還有13143人,面對著18000名敵人,算是情況最好的。

霍利特直言不諱:“整個集團軍的兵力只有31133人(差不多是一個滿編軍的兵力),卻要抵擋165000名俄國人,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的情況差不多同樣如此,我的元首,在敵人強大的壓力下,憑藉現有兵力是無法守住頓涅茨地區,就在昨天,俄國將軍托爾布欣投入了165輛坦克發動進攻,而我手裡只有7輛坦克和38輛突擊炮”。



希特勒並不全然像宣傳那樣是個瘋子,前線將領的情況彙報也是能聽明白的,他只能喃喃自語:“我去哪找援兵”?曼施坦因趁熱打鐵,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你要麼給我援兵,要麼批准我撤軍,最終希特勒答應從中央集團軍群調來幾個師增援,條件是不許進一步後撤。

然而文尼察會議剛剛結束,蘇軍就在中央集團軍群的方向上發起猛烈進攻,克魯格元帥的第2和第4集團軍遭受沉重打擊,戰線被蘇軍突破若干地域,他親自飛回狼穴說明,中央集團軍群非但抽不出來哪怕一個師的部隊,還應該增加預備隊以維持陣線。結果就是,曼施坦因空歡喜一場,不得不單方面命令撤退。

(戈林)

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卻在新解放的地區大肆徵召男人入伍,斯大林的口號是:“消滅南方集團軍群,這是勝利的關鍵”,於是所有能夠拿槍的人都被動員起來,只需要訓練他們如何裝子彈如何射擊就可以了,短短三週內,西南方面軍就徵召了80000人入伍。

比如第13集團軍在解放區域內要求所有16到60歲的男人必須參軍,短時間就擴軍30000人,部隊兵員的充足性遠超德軍。



為了防止這種危險性的增加,德國人終於開始實施更加恐怖的“焦土政策”,1943年9月7日,帝國元帥戈林簽發命令:各集團軍司令在撤退時必須帶走一切食物和原材料,帶走所有工業和製造設備,包括牛羊豬馬在內的全部東西,更重要的是,要驅趕所有平民遷移到第聶伯河以西的德軍控制區域內。顯然,潛臺詞就是,拒不隨軍遷走的百姓會立即遭到槍殺。

所以情形就是,曼施坦因的部隊撤經之處,所有的村莊都將空空如也,而為了延緩蘇軍推進,整個第聶伯河以東15到20公里的區域內將必須成為“不毛之地”,炸燬或者燒燬每一間房屋,摧毀一切帶不走的東西,從而使蘇軍找不到地方休息、沒有吃的和喝的,沒有遮風避雨的房屋,這就是法西斯德軍在東線最恐怖政策的由來。

(德軍在東線實施焦土政策)


度度狼gg


德軍在東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僅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圍在幾個街區以內的一個蘇聯步兵師殘部在僅靠空投資源的境況下堅守的時間超過了整個法國抵抗的時間

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列寧格勒軍民被圍困整整兩年半,期間蘇聯嘗試用各種方法向列寧格勒輸送補給,但由於包圍圈太過嚴密,補給行動收效甚微。在列寧格勒死亡的數十萬居民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死於德軍炮火,其餘均是死於飢餓,而列寧格勒守軍因為缺乏食物,大部分士兵甚至行走幾百米就已經筋疲力竭。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拖拉機廠距離前線僅有數公里至十幾公里,有些坦克甚至剛從生產線上下來就立即從工廠炮擊前線。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為了鼓舞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鬥志,斯大林決定在德軍兵臨莫斯科時十月革命閱兵儀式照常舉行,在閱兵前莫斯科空軍部隊接到了這樣的命令:如在閱兵過程中發現德軍飛機飛臨莫斯科,空軍部隊應當立即撞擊敵人,黨和人民沒有給你們留出瞄準和射擊的時間。

在通往莫斯科的一條道路上,德軍裝甲師遭遇了一支蘇聯步兵部隊的阻擊,在最後完成既定任務時,430人的阻擊部隊只有29人生還。

艾森豪威爾將進攻柏林的任務讓給了蘇聯,因為他覺得進攻柏林會讓盟軍損失大約十萬兵力。事實上,由於柏林守軍的頑強抵抗,250萬人的進攻部隊中陣亡了大約30萬,柏林戰役也由此成為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東線的恐怖在於,蘇聯人民為了勝利可以付出任何程度的犧牲,哪怕是斯大林在視察莫斯科防空陣地時差點被空襲炸彈炸到,哪怕是列寧格勒被圍困八百多天餓死了半座城,哪怕是身為軍官的團政委在衝鋒時永遠跑在士兵前面第一個扛子彈。這是一個德軍橫行歐洲卻從未遇見過的敵人。這種敵人可能不比你強,但是隻要還有一口氣,他就繼續跟你打下去。





戰術光學瞄準鏡


從巴巴羅薩計劃實施起,納粹德國發動了對蘇聯的入侵。一直到柏林陷落,蘇聯完全佔領柏林後,蘇德雙方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東線戰場總共造成2700萬蘇聯人犧牲,700萬德國人死亡。由此,蘇聯和德國的男性比例大幅度下降,以至於很多本該由男性擔任的職位,全部都是由女性充任。



不同於西線戰場的如魚得水,東線戰場徹底摧毀了希特勒的意志,也直接促使其自殺。持續四年的東線戰場,令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而德國則被蘇聯消滅,而且被瓜分成東德和西德。

在這裡,我僅講述東線戰場打響時的戰況。

01

巴巴羅薩計劃

蘇聯豐富的資源一直讓希特勒垂涎不已,所以,在1940年6周佔領法國後,他迫不及待地推出自己的“巴巴羅薩”計劃。



雖然此時的蘇聯確實虛弱,而且斯大林的清除異己的運動致使紅軍人人自危,但德軍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尤其是前線的供給問題,以及武器裝備問題,蘇聯的環境問題,讓希特勒的計劃顯得有點操之過急。

但是希特勒等不及了,他不能讓蘇聯趁機發展強大,也為了儘早得到資源,巴巴羅薩計劃(閃電戰佔領蘇聯)必須儘早實施。



02

斯大林的猶豫


在1939年9月,蘇聯就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儘管斯大林相信蘇德必有一戰,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1941年6月21日晚,躍躍欲試的德軍已經集結完畢,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

而此時的斯大林在幹什麼呢?他也意識到德軍可能會發動進攻,不過他的態度很是矛盾。在當晚,他對前線做出指示:

德軍很有可能在兩天內發動對西線(蘇聯的西線,相對於德國便是東線)的進攻,部隊應做好充足應戰準備,但不能讓事態擴大化。

斯大林的指示讓許多將領覺得模稜兩可,以至於在德軍瘋狂進攻時,他們不知道是該反擊還是單純防禦。

03

東線戰場正式打響

6月22日凌晨,德軍350萬部隊,數千輛坦克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

空軍方面,德軍派遣數千架飛機對蘇方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頃刻之間,硝煙四起,血肉橫飛。而蘇方的空軍還沒出場,就幾乎被德軍消滅(1200架飛機中絕大多數被德軍轟炸一空)。




而陸軍方面,德軍以閃電戰式推進,強渡河流。往往橋還沒搭好,德軍就已經開始衝鋒。

希特勒把德軍分為三路,南方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

04

北方集團軍群

此軍群旨在奪取斯大林格勒戰區。



靠著出色的裝甲部隊,在5天內第4裝甲集團軍就已經前進了800km。在稍事休整後,他們與18軍和16軍會合。之後,蘇聯人的戰線迅速土崩瓦解。

令人震驚的事,在幾天內,北方集團軍就已經推進了一半的路程。8月8日,德軍距離斯大林格勒只有34km,勝利就在咫尺。

芬蘭本來是中立的,但是斯大林懷疑德國與其簽訂了秘密條約。所以,斯大林錯誤地發動了對芬蘭的進攻,這致使芬蘭加入到德國的陣營中。

由此,北方集團軍群和芬蘭連成一片,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

05

中央集團軍群

此軍群旨在奪取莫斯科戰區。



德軍第3第3第4裝甲集團軍作為推進部隊,嚮明斯克進發。而且,他們與德軍陸軍第4軍和第9軍連成一片,在明斯克等地一共俘虜了65萬蘇聯士兵。

8月1日,斯摩稜斯克被德軍包圍,30萬蘇聯士兵被俘虜,3000輛坦克和3000門大炮被繳獲。

而此時,莫斯科僅有402km之遙。

06

南方集團軍

此軍群旨在奪取基輔戰區。



德國人想要佔領烏克蘭,就是覬覦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斯大林自然清除這一點,於是,他在此戰區部署了大量精銳部隊防禦。

縱深的防禦,以及蘇軍強大的裝甲軍,讓德軍損失慘重。

於是,德軍調整戰略,轉而向基輔城161km外進攻。這種迂迴的進攻方式,造成了蘇軍防禦的多個缺口,最後蘇軍被包圍,10萬士兵被俘。

07

小結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妄圖在4個月內佔領蘇聯,由於蘇聯人民的頑強鬥爭以及惡劣的環境,計劃不得不破產。

然而,此戰還是造成了蘇聯的慘重損失。在僅僅四個月內,莫斯科就開始被德軍包圍,岌岌可危。

我是小豪說歷史,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小豪說歷史


為了擊敗東線300萬德軍。蘇聯動員了3600萬士兵參戰,這其中還有不少人身份特殊:犯人、女人、孩子。

由此可見,蘇聯已經被打到全民皆兵

蘇軍的死傷人數是一千多萬,再加上平民則是兩千多萬。這數據與我們有的一拼。

能讓這麼多人死去、負傷。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當年的東線只能是比現在局部衝突還殘酷且高效的屠宰場!



頂風作案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的東線,也就是蘇德戰場,是整個二戰中盟軍與軸心國軍隊兵力投入最多,人員傷亡最多的戰場。

軍人傷亡佔了二戰的絕大多數

二戰期間,全世界各參展國家中,軍人死亡人數為1800多萬人,蘇聯接近900萬人,而德國在蘇德戰場上死亡近500萬人,也就是說,蘇德戰場上,雙方只是軍人死亡總數就接近了1400萬人,佔了二戰期間全世界軍人傷亡數量的絕大多數。

最大規模戰役的頻發地區

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戰役基本都爆發於蘇德戰場。

基輔會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該次戰役蘇聯投入兵力85萬人,德國投入兵力50萬人,到9月中旬,德軍實現了對基輔的合圍後,開始逐步殲滅守衛的蘇軍,最終結果是蘇聯傷亡近20萬人,被俘65萬多人,德軍傷亡3萬多人。

莫斯科戰役,德軍先後投入兵力達190萬人,蘇聯投入兵力125萬人,雙方一場戰役就投入超過了300萬軍人。此戰德軍一路攻到了莫斯科,甚至到了能看到紅場的地方。但由於天氣原因,突降暴雪,德軍裝備大部分都不能用了,導致進攻被遲緩下來,蘇軍乘機發動反擊,導致德軍潰退。

此戰德軍傷亡50多萬人,蘇軍傷亡85萬多人,雙方一戰傷亡達到了130多萬人。

列寧格勒戰役,此戰德軍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圍困了列寧格勒近三年。期間列寧格勒多次斷糧,導致了大規模的饑荒。

據統計在德軍圍困列寧格勒期間,列寧格勒的市民由於得不到糧食,餓死了60多萬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此戰德軍動員了200萬人參戰,蘇聯動員了300萬人參戰。

德軍在1942年7月份就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區,從而開始了漫長的,近半年的街頭巷戰。雙方在每一個街道、每一棟房屋、每一個房間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如果你看過兵臨城下,一定會為其開始的場面所震撼。主角跟著大部隊先是渡河去往斯大林格勒,在過河的途中,德軍的飛機不斷地轟炸,一旦炸中了船隻,船上的士兵就基本全部被炸死。即便如此,還是有大批的船隻渡過了伏爾加河。

上岸後,他們馬上就投入了戰鬥,很多人都沒有分到槍支就上了前線去衝鋒。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後面的督戰隊在督戰,一旦有人臨陣逃跑就會被督戰隊槍斃。然而面對全副武裝的德軍,這些人衝上去基本都是送死的,在德軍猛烈的火力下,衝上去的這群人很快就全部戰死。

主角也是躺在死人堆裡才躲過了一劫。

可見斯大林格勒在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戰況是有多麼地慘烈。

到了1943年1月份,蘇軍展開反攻,困守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六集團軍投降,戰役才宣告結束。此戰德軍傷亡達到了150萬人,蘇軍傷亡達到了200萬人。一戰下來,雙方投入兵力達到了500萬人,傷亡350萬人,是二戰規模最大,也是傷亡最大的戰役。

在1943年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敗後,蘇軍開始了反攻,但是反攻過程中露出了破綻,被德軍打了一場哈爾科夫反擊戰,這一戰蘇軍傷亡45萬多人,德軍傷亡1萬多人。

之後德軍在1943年夏季開展了庫爾斯克戰役,在庫爾斯克地區展開了進攻,此戰德軍投入兵力91萬人,蘇軍投入兵力190多萬人,雙方共投入兵力達200萬人,這次戰役最終以德軍進攻失敗而結束,此戰中德軍損失50多萬人,蘇軍損失80多萬人,雙方損失達到了130多萬人。

1944年開始,蘇聯有計劃地展開了十次突擊,從年初到年底的一系列進攻行動中,消滅了160萬德軍,將德軍趕出了蘇聯領土,蘇聯進攻的鋒芒直至德國本土。

到了1945年最後的柏林戰役,蘇聯投入了260多萬人,德軍也投入了近百萬軍隊守衛柏林。經過20多天的激戰,最終以蘇軍傷亡30多萬人,德軍傷亡40多萬人,德軍戰敗而告終,至此蘇德戰爭畫上了句號。

可以說,蘇德戰爭是二戰中投入最大,其戰役規模也多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戰況極為慘烈。在激烈的時候雙方經常是整連、整團、整師地戰死,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人員傷亡,但是卻牽制和消滅了絕大多數的德軍,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威觀史


在二戰中蘇聯的勁敵是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了與前蘇聯定下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前蘇聯。緊接著,德軍動用了190個師的兵力以及5000多架飛機和3500多輛坦克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的進功,戰線從波羅的海到黑海,足足有1800多公里之長。二戰時期的東西線戰場是以德國來分界的,一般東線戰場與西線戰場都統稱為德國的東西線戰場。通俗易懂的來說,東線戰場就是柏林以東,主要是對抗蘇聯,而西線則是指主要對抗英美等盟軍。


接下來看看東線戰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東線戰場德國進攻蘇聯的主要戰場,當然這其中的戰爭地域範圍除了蘇聯之外也包括波蘭、芬蘭、捷克、希臘、羅馬利亞等國。根據蘇聯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記載,德國前後有1300萬的軍隊投入戰爭,陣亡人數大約四百萬左右。在戰爭前期,德軍將主要兵力都開往東線,試圖大舉進攻蘇聯並將其佔領。但隨著戰爭的推進,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德戰爭開始發生重要轉折,蘇聯開始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最終蘇軍在1945年4月27日強突進柏林市中心,4月29日蘇軍開始強攻柏林國會大廈,5月2日德軍守部將領投降,會戰結束。

【虐待戰俘】:東線戰場相對於西線和北非,戰事更加慘烈、殘酷,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蘇德雙方都把對方視為最兇惡的仇人,所以在戰爭中雙方都將國際公約拋在腦後,在戰爭中發生過許多針對戰俘、平民的屠殺犯罪行為,特別是納粹法西斯對猶太人和斯拉夫民族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這自然會遭到蘇聯軍隊的報復,德國老兵、東線王牌狙擊手艾勒博格在他的回憶錄中就記錄了一件可怕的戰爭暴行。

1943年11月20日,在尼克波爾橋頭堡戰役中,一場激烈的戰壕肉搏戰後,五名德國士兵被俘,艾勒博格親眼看著他們被蘇軍連踢帶打的押出了戰壕。隨後德軍發起反擊,蘇軍防線潰敗,在一個地堡裡,德軍發現了此前被俘虜的那五名德國士兵,他們倒在地上,喉嚨全都被蘇軍用利刃割斷,鮮血汩汩流淌一地,喉嚨裡發出“咯咯”的聲音,身體、手腳不停的顫抖,指甲在泥地上無助的抓撓,做著垂死前最後的掙扎。眼前的情景讓德國人既驚恐又憤怒,於是,他們把狂怒的情緒發洩到一名腿部負傷被俘的蘇軍中士身上,他成了“謀殺五名德國士兵”這一指控的替罪羊。無論蘇軍俘虜如何解釋,德國人聽不懂也不想聽,他們對俘虜拳打腳踢瘋狂虐待還覺得不解氣,於是酷刑升級,一名德國兵把削尖的火柴棍插進俘虜的指甲縫裡,俘虜痛苦的嚎叫聲驚動了一名德軍少尉,他趕過來制止了士兵們的暴行,“夠了,你們這些傢伙和俄國人一樣壞”,說罷,少尉抽出手槍,對準蘇軍俘虜的腦袋開了一槍,結束了這場殘酷的“審訊”。

這樣虐待戰俘的例子在東線層出不窮,曾有記載蘇軍吊死了兩名德軍俘虜,於是骷髏師士兵就活活燒死了五名蘇軍俘虜作為回應,它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使雙方都展開了更加殘酷的報復行為,從而使東線戰場成為二戰中可怕的“人間煉獄”。


【戰役很慘烈】:比如被稱為二戰東線戰場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為止(僅僅7個月的時間),雙方在一塊不大的戰場上(斯大林格勒地區,並非現在面積565平方公里的伏爾加格勒地區,而是原蘇聯時期的斯大林格勒城區與周邊幾個主要地區共70平方公里的地區)投入了幾百萬士兵,整整廝殺了7個月。

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在巨大的絞肉機下(二戰最的武器多拉大炮,又叫古斯塔夫大炮,是一門超遠射程的大炮,是希特勒上臺後秘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重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放棄全面進攻,於1942年夏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聯紅軍的戰略補給線。5月,德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中挫敗蘇聯紅軍的進攻。1942年7月中旬,德軍B集團軍群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軍第6集團軍受領攻佔斯大林格勒的任務,該集團軍轄13個師約2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門、坦克約500輛,由第4航空隊(作戰飛機近1200架)負責支援。


會戰中,德軍統帥部不斷增加該方向的兵力,先後參加會戰的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第2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意大利第8集團軍。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為保衛斯大林格勒,於1942年7月12日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轄第62、第63、第64、第21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後第57、第51集團軍和第1、第4坦克集團軍相繼編入該方面軍。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任務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520公里正面上組織防禦,基本力量集中部署於頓河大彎曲部。方面軍開始遂行保衛斯大林格勒任務時僅有12個師1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200門、坦克約400輛、飛機454架,由遠程航空兵(轟炸機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師(殲擊機60架)負責支援。先後參加會戰的還有東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部隊、伏爾加河區艦隊、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隊。


在會戰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佔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蘇聯紅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準確統計。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聯紅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聯紅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蘇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在德軍攻入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而在整個戰役中犧牲的平民人數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可以說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 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沒有任何一場其他的戰役可以與之比較。只有4%的蘇軍士兵可以從1942年的7月活到1943年的1月,只有21%的德國士兵可以活到投降。

  • 二戰中最慘烈的白刃戰發生在斯大林格勒,在1942年11月的一場爭奪拖拉機場附近戰壕的白刃戰中,290名德軍和330名蘇軍中只有兩名德軍士兵活了下來。
  • 這場戰役裡蘇軍團級部隊平均三天就要換一任政委。
  • 雙方步兵都在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包括木棍和石頭。
  • 萬歲衝鋒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這場戰役裡,狂熱的納粹和蘇聯軍人都自發的發動過大規模萬歲衝鋒。
  • 根據保盧斯12月末上交的戰損報告,有超過50名軍官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自殺或者出現精神疾病。
  • 在火車站附近的街道上,僅11月就有1800名蘇軍倒在扯布機面前。

光磊軍工


東線有多恐怖我們得拿兩組數據來看,一個是當時東線的火力密度。當時的東線戰場主要是從蘇聯南部的第聶伯河到北部的聖彼得堡的幾千公里戰線上。整個蘇聯淪陷領土大約在650萬平方公里,蘇德各投入火力的平均密度是一公里54門火炮(單方),雙方就是108門,平均每十米就有一門炮,這是人類迄今為止密度最大的火力轟擊。在這種炮轟密度下,幾乎可以達到寸草不生的程度。也就是說,蘇德雙方根本沒打算讓對方有一隻蚊子可以從炮轟中活命,這足以看出雙方交戰的激烈程度。

其次,從蘇德雙方面的投入兵力以及傷亡程度來看。蘇聯在二戰中損失人口3400多萬,這些人口的損失還不同於東亞戰場的那種濫殺無辜,蘇聯傷亡的3400萬人口中有2000多萬是處於武裝狀態下的傷亡,他們更多的人是以士兵的身份參戰並傷亡的;而德國方面也損失了130多萬的戰鬥部隊(德軍方面),570萬多左右的僕從國戰鬥部隊。也就是說,蘇聯方面投入了3000多萬人的戰鬥部隊傷亡了2000多萬,德國方面投入了則投入了1000多萬人,傷亡了700萬左右,這幾乎就是人體絞肉機。


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39年的九月 ,由於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所固有的矛盾不但沒有解決,還增加了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的矛盾。而後,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發展的越加不平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可避免的發生,這使得軍事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心有不滿,想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帝國主義的矛盾再次尖銳起來,這也預示著二戰的到來。

二戰,是全球範圍內的一次大戰役,在全球內有好幾個主要的戰場:像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東南亞戰場,北非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和今天我們要講到的歐洲東線戰場。 據瞭解,二戰時期,以德國柏林為分界線:.柏林以東 ,以對抗蘇聯為主 地域範圍以蘇聯,波蘭,羅馬尼西亞,芬蘭,捷克希臘等稱之為東線戰場。柏林以西, 以對抗英美法為主 ,地域範圍達法國,英國,盧森堡,荷蘭,丹麥等稱之為西線戰場。



二戰東線的戰爭其實主要指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是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恐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傷亡人數上的殘酷,不管是軸心國的兵力在急劇下降,還是蘇聯的傷亡人數逐漸升高,都預示著戰爭的殘忍。據統計,德國和蘇聯兩國的傷亡人數大約為2200,000人。雖然,蘇聯在最後取得了勝利,但他們卻遭受了比德國更加嚴重的人員傷亡,德國傷亡人數大概是80萬(西方學者估計),而蘇聯卻超過了100萬,不僅如此,還有大約40000市民在這場戰役死亡。可以說,蘇聯人是在用人命來和德國對抗,他們是在用命打仗,以十一分之四的比例。這場戰役上的死傷人數比歷史上其他戰役都要多,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

其次,是戰爭期間雙方發動多次激烈的進攻。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導致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德軍半個月就已經前進了大約600公里。後蘇聯進行防禦,粉碎了德軍此前的閃電進攻模式。


七月,雙方激戰200天,1942年初,蘇軍展開反擊,殲滅德國軍隊50萬人,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使得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 1944年蘇聯對德國進行大約10次戰略性戰役。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大約發動了不少於十次的進攻與反擊,這還不算上那些比較小的戰役。

據瞭解,在這次戰鬥中,蘇聯的百姓已經在將近900天的時間無法獲得乾淨的飲水,遍地屍體的戰場和被炸燬的房子,有很多人由於飢餓,疾病和轟炸而無法倖存。


再者,德國對很多國家的侵略性佔領。德國最開始集中兵力對波蘭發動襲擊,一邊是強大的兵力,大批的飛機和坦克,另一邊是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波蘭根本無法抵抗德軍的進擊,大量的土地很快淪陷,波蘭覆滅。

接著德軍又接著完成了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隨後又對法國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導致法國投降。在這場戰役中,很多臨近的國家都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德國一度侵犯周邊小國的獨立與自由,肆無忌憚的踐踏他們,絲毫不講任何“道義”,這也是戰役恐怖的一個地方。


小姐姐講史


東西線以德國柏林為分界線:

1.柏林以東,以對抗蘇聯為主 地域範圍以蘇聯 波蘭 羅馬尼西亞 芬蘭 捷克希臘等稱之為東線戰場。

2.柏林以西,以對抗英美法為主 地域範圍達法國 英國 盧森堡 荷蘭 丹麥等稱之為西線戰場。

自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叫“巴巴羅沙”的計劃,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表廣播演說,號召全體蘇聯人民團結起來,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鬥爭,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蘇德戰爭是當時世界第二和第三工業大國之間的殊死對決,兩個大國工業產量不相上下,軍事技術各有千秋,雙方實力旗鼓相當。只擁有六千萬人口的德國在蘇聯戰場上可是下了血本了,出動了整整五百多萬人,而蘇聯也是舉國力而傾之,投入了一千兩百多萬人。實力不相上下的戰爭完全是在打消耗,蘇德一開始就打的是不要命的仗,兩國都打紅了眼。以下為蘇德雙方發生的部分主要戰役的人員傷亡情況。

1941.6.22~7.9第一次明斯克戰役蘇軍被俘二十九萬人,死亡八萬人,失蹤五萬人,德軍以極小的代價幾乎佔領白俄羅斯全境。

1941.7.7~9.26基輔大包圍蘇軍傷亡七十萬餘人,德軍傷亡十萬餘人。

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被俘虜約四十五萬餘人,德軍二十一個師均遭到重創。

1941.9.9~44.1.27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損失一百一十萬餘人,德國損失八十四餘萬人。

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爾戰役蘇聯損失二十四餘萬人,德國損失五萬人。

1941.9.30~1942.1.7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損失七十餘萬人,德國損失五十五萬人。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

還有一個驚人的數據,蘇聯俘虜的德軍死亡率超過了20%,德國俘虜的蘇軍死亡率超過了40%。

蘇德戰爭被稱作滅絕之戰,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戰,現代化的戰爭手段也放大了戰爭的殘酷性。規模最大,時間最長,雙方實力都很強,都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另外殺俘現象非常嚴重,所以說蘇德戰爭是20世紀最慘烈的戰爭。





wd天辣


東線在1941年之後,對於德國陸空軍,就是永恆的噩夢;打不光的敵人和坦克,泥濘的道路讓裝甲兵團無法全面展開,蘇軍的大炮兵主義是攻城拔寨的利器,針對每一片瓦礫都要反覆的去爭奪;嚴寒的冬天是德軍揮之不去的白色死神,單薄的夏日軍裝使得無數人不是死於蘇軍炮灰而是凜冽的寒冬。

在1941年鋒銳已挫的德軍逐漸停止進攻後,戰爭正式的進入了蘇聯的節奏。在北方,列寧格勒守軍的頑強抵抗以及居民的堅定意志,使得德軍直到撤退也未能徹底征服這十月革命的搖籃;在中部,莫斯科的嚴寒以及數道防線,註定讓莫斯科成為德軍看的到摸不到的鏡中花;在南方,1942年6月開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持續了10個多月,德軍為每一片瓦礫,每一幢樓都付出大量兵力,但蘇聯人彷彿打不完,炮火能覆蓋所有地方,到處都是游擊隊,此戰過後德軍喪失了蘇德戰爭中的主動權;而在斯大林格勒失敗後,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這一偉大“勝利”後,徹底的失去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蘇聯的大規模反攻開始了。

但是東線戰場真正被稱之為恐怖,不是在1943年之前,那段時間內的東線戰場固然恐怖,但之後蘇聯開始收復故土以及反攻德國時,那時的東線才叫真正的噩夢,真正的恐怖煉獄,東方的凡爾登。<strong>


在全面反攻開始之後的東線戰場才是最恐怖的,蘇聯開始全面爆發,再加上其高昂鬥志以及美援緩解了部分的後勤問題之後,蘇軍的大炮兵主義顯神威了,無盡的炮火,這就是那時東線陸地戰場最好的寫照,蘇軍鋪天蓋地的炮火徹底的壓制了德軍;舉個例子,在最後的柏林會戰中,蘇軍面對柏林,出動了三個方面軍250萬人的兵力,另外還配屬了14200門火炮及其他裝備,在東線戰場的巔峰期,直面柏林時,蘇聯的火炮密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每公里295門(76.2毫米口徑以上)更別說坦克方面了,隨著戰爭繼續,德軍在坦克方面的優勢逐漸減弱,KV--1和KV--2的出現,讓德國坦克相形見絀,並使得蘇聯在之後的戰役中逐漸掌握主動權。

其實還有一種更直觀的方式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東線戰場的恐怖。

德國真正意義上的一線隊都往東線運,東線兵力佔據了德軍總兵力的相當一部分比重,而霸王計劃的實施也並非表面的原因,一方面也是要阻止蘇聯,提前打下根據地,避免蘇聯趁反攻德國的兵威正盛,趁機西征。




“你要是不聽話就把你送到東線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