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IBM z15在全球金融業始終不可替代?

 一個成熟市場上,不可能只有X86分佈式架構,也不會只有主機系統。只有你追我趕的市場化競爭,才能讓用戶獲得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為啥IBM z15在全球金融業始終不可替代?

歷時四年的“追趕超”,IBM終於拿出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主機產品——z15。

10月24日,IBM在京隆重發布的新一代主機z15、LinuxONE III和高端存儲IBM DS8900F。 z15不僅代表了IBM主機系統的最高技術標準,更標誌著業界最高端的IBM Z系列主機也邁入“雲”時代,將帶領全球關鍵業務系統以開放姿態進入混合雲環境,全面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上雲”需求。 過去幾年的企業上雲大潮,讓高性價比又開源的X86分佈式架構普遍受到追捧,並對主機市場攻城拔寨;曾經支撐著全球絕大部分銀行關鍵業務系統的IBM主機,一度被質疑過於封閉。

Z15正在扭轉這種局面。這款產品經過全球100多個客戶的應用測試並廣受好評。IBM副總裁、大中華區硬件系統部總經理侯淼和技術團隊們覺得,通過z15 、LinuxONE III和高端存儲IBM DS8900F,IBM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種既能保護原有主機投資,更具技術優勢的上雲方案。

重磅發佈的IBMz15,為啥在全球金融業不可替代?

為啥IBM z15在全球金融業始終不可替代?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硬件系統部總經理 侯淼

金融業與IBM主機家族的蜜月期

主機市場一直是業界號稱“最高冷、最小眾”的市場,其技術標準卻是全球最頂尖的。隨便一個大眾聽說過的尖端科技應用,如人機大戰、人工智能Watson,背後只有主機技術才能支撐。

用得起這麼高端技術的企業非富即貴,銀行一直是主角。

金融是關係經濟命脈的核心產業,銀行則是金融業的重中之重,金融IT基礎設施對於安全穩定的運行要求是業界最高標準。任何一次小的金融IT系統故障,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金融業與主機的歷史淵源由此而來。

IBM主機一直佔據主機市場“頭牌”。55年的家族史、數萬人經驗累積的技術研發結晶,讓10月24日發佈的z15天生自帶一種主機家族的光環。

與這個光環同時閃亮的,是金融業與IBM主機家族的一段蜜月時光。

回溯IBM主機的家族史,IBM主機業務的突破來自96於14年一場價值50億美元(當今價值400億美元)的“豪賭”。 1964年以前,每種主機所配備的操作系統都需要計算機廠商量身定做,單次定做操作系統所耗費的人力、財力甚至會超過主機本身,主機的兼容性、系統升級等需求更是無從談起。IBM決定投入50億美元研發System 360,改變這一現狀,當時被稱為一場“豪賭”。

1964年上市的System 360具有諸多科技創新,如固態邏輯技術(SLT),這是集成電路的先驅。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它的兼容性,當時,一個龐大的數據中心只要安裝一臺小型System 360主機就可以了,無需重寫軟件或更換外設,簡單易用。

System 360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追捧,催生出很多現代化應用的雛形,如協助NASA登陸月球計劃、航空業最大在線票務系統、銀行核心交易系統(ATM)等。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銀行業在核心交易系統(ATM)上開始大量引入性能最高的IBM主機。這也開啟了“全球金融業與IBM主機家族的蜜月期”。

上世紀90年代,全球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海量交易出現,IBM再次洞察先機,率先提出“電子商務隨需應變”概念,並打造eServer z900以及新的操作系統z/OS,這也是Z系列主機的第一代。

據IBM大中華區客戶技術架構師和客戶中心總經理、傑出工程師程靜回憶,2000年前後,追隨全球金融業信息化趨勢,國內銀行在現代化、市場化轉型過程中,率先開始啟動大集中系統建設,引入IBM主機系統。

為啥IBM z15在全球金融業始終不可替代?

IBM大中華區客戶技術架構師和客戶中心總經理、傑出工程師程靜

短短几年,工農中建交等銀行迅速建立起面向全國聯網的核心交易系統和櫃檯系統,解決了當時人們辦理銀行業務排隊難、處理慢等老大難問題,極大地縮短了我國銀行業的現代化進程,也為後來銀行電子化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開放銀行引發金融基礎設施轉型

千禧年之後,“摩爾定律”失效的論調,以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讓金融界和技術界開始轉向基於X86分佈式架構的開源系統,傳統IBM主機也迎來開源、開放的新挑戰。

另一方面,隨著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普及應用,以及正在進化中的虛擬貨幣、無實體銀行等創新業務的快速發展,金融業主動擁抱開放銀行,開發移動銀行、數字支付等新興應用,開始數字化轉型。

開放銀行引發了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快速轉型。大量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電子商務等非核心關鍵業務開始上“公有云”,金融機構內部業務系統開始轉向X86分佈式架構系統。但是,對於核心關鍵交易系統,除了小規模銀行,體量較大的銀行始終不敢冒險轉移到技術積澱還不夠深厚的X86分佈式架構上。

面對X86分佈式架構系統的迅猛發展,IBM積極轉型,從2000年開始支持Linux on System z,System z的企業級特性結合Linux的開放優勢,使Linux on System z受到用戶推崇,至2014年初,已有3000多個面向Linux on System z的應用,System z全球客戶100強中有81%的客戶都在大型主機上運行Linux系統。

2014年IBM成立全球首個System z雲和Linux卓越中心,擴大了System z Linux生態系統,特別是針對日趨增長的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和社交需求,加速客戶、合作伙伴、開發者將應用遷移到Linux on System z平臺。隨著今年完成對紅帽linux的收購,IBM在開源技術運用和混合多雲方面,擁有更大想象空間。

此次z15、LinuxONEIII和高端存儲IBM DS8900F的發佈,正是IBM主機在開源方面多年積澱的新成果。

為啥IBM z15在全球金融業始終不可替代?

 IBM工程師在組裝z15

據IBM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中國系統科技中心總經理謝東介紹,IBM通常以相當穩定的節奏投資於IBM Z系統的未來兩代,一旦推出新一代產品,就意味著已經在下一代產品和下下代產品上投入了至少一年;IBM擁有一個全球領先的研發團隊致力於三到五年之後的技術,以及一個致力於兩到三年之後技術的近端設計交付團隊。這些技術包括下一代處理器、硬件、軟件、網絡選擇、I/O選擇和關鍵功能等。

比如,在z15發佈之前,2015年初,IBM已推出了耗資10億美元、耗時五年、涵蓋超過500項新專利的z13;2017年4月,IBM推出z14,其R1版本可實現一臺主機即一個雲數據中心;z15的研發歷時四年、共產生3000多項已發佈或正在申請的IBM Z專利。未來還將在算力、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不斷拓展。

為了研發z15,IBM調用分佈在全球各地的研發力量,包括芯片組、主板、網絡、存儲等各個部門全力配合。

為啥IBM z15在全球金融業始終不可替代?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中國系統科技中心總經理謝東

z15也包含了中國客戶的技術經驗的融入與輸出。據程靜介紹,國內金融業尤其是四大行的資產規模和機構體量普遍很大,他們對於銀行核心系統的要求達到世界之最,比如對災備系統的要求很高,必須實現“兩地三中心”,IBM主機在滿足這些需求方面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同樣可以輸出給全球其他金融機構。

國內金融業一直是個受到政府嚴格監管的行業,比如對於數據安全的要求,IBM z15為滿足這些要求而首創的“數據隱私護照”等安全技術可以滿足要求,同時也可滿足歐盟的GDPR等要求。

z15在研發過程中已經受到測試用戶的好評,不僅能保護企業以往的主機投資,也幫助企業積極應用數字轉型過程中的上雲需求。 另一方面,X86分佈式架構在經過幾年的運營之後,逐漸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挑戰:動輒上千臺X86服務器佔用面積巨大的機房空間、電力和用水等能源消耗較大,運營維護工作量大等。

在侯淼看來,正是這些原因促使金融乃至更多行業客戶繼續青睞主機,這也意味著z15美好的市場前景,以及最近兩年IBM LinuxONE業務快速增長。

三大首創技術護駕z15上雲

z15延續了以往Z系列主機的技術優勢,包括IBM z15每天可處理高達1萬億筆網絡交易,支持大型數據庫,在單臺z15系統中橫向擴展至240萬個Linux容器,與裸機x86平臺相比,運行相同的網絡服務器負載,每個z15 LPAR(邏輯分區)上的Linux容器,最多可以多出2.3倍。通過使用企業數據壓縮集成加速器(Integrated Accelerator forz Enterprise Data Compression),可將IBM z15上運行的延遲減少到三十分之一,CPU效率提高28倍。

z15還具有三大首創技術。

一、數據隱私護照技術(Data Privacy Passports)

數據隱私護照就像人的身份證明,是“數據”隨身攜帶且不可或缺的。藉助這項技術,無論是在IBM z15環境中,還是在企業混合多雲環境裡,企業可以隨時提供、保護數據,或者撤銷數據訪問權。有了它,IBM z15可以將普遍加密功能擴展至整個企業,即便“數據”離開主機或企業平臺也可以通過策略確保數據隱私保護。

比如,該技術能夠確保銀行的數據不會被第三方服務公司洩露,或者第三方服務公司被收購之後,銀行仍然可以通過“數據隱私護照”技術撤銷數據訪問權,甚至當遭受諸如撬開硬盤等物理攻擊時,數據還會自動銷燬。

二、即時恢復功能

銀行一般會安排計劃內停機,如系統維護、安裝軟件等。即時恢復功能,可以減少計劃內和計劃外停機所產生的成本和帶來的影響。這種方法使用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訪問全系統容量,從而加快IBM Z服務的關閉和重啟,還能實現臨時增容,以便系統快速恢復。

即時恢復功能通過啟用內置內核恢復停機前的服務等級協議(SLAs)實現,最快能以2.5倍的速度,處理停機期間沒能處理的交易。這能夠有效地幫助企業降低因用戶失誤、惡意破壞或勒索軟件攻擊而造成的業務中斷或財務損失等風險。

與IBM z15同期發佈的新一代高端企業存儲系統IBM DS8900F,更是具有超過“7個9”的可用性、為實現恢復時間接近於零而設計的容災恢復方案等,將數據保護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三、雲原生開發

IBM之前已經宣佈,將在IBM Z和LinuxONE上支持紅帽OpenShift平臺。藉助雲原生開發的集成工具和功能豐富的生態系統,雲開發人員可以利用OpenShift部署z/OS應用程序,而不需要掌握特殊的Z技能。

通過將這些產品和服務與IBM Z和LinuxONE結合,可以更好地打造安全開放的混合多雲平臺,進一步釋放IBM z15的彈性和價值。

無論是從IBM主機與金融業的歷史淵源,還是z15的技術優勢,僅從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看,一個市場上,不可能只有X86分佈式架構,也不會只有主機系統,只有你追我趕的市場化競爭,才能讓用戶獲得最好的產品和服務。所以說,IBM z15在全球銀行關鍵業務上始終是不可替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