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戰役名稱:白登之圍

戰役時間: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

交戰地點: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

交戰雙方:西漢PK匈奴

參戰方兵力:西漢32萬,匈奴40萬

主要指揮官:劉邦,冒頓單于、韓王信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夏代,匈奴就已存在,當時稱為葷粥。周代稱獫狁,秦代稱匈奴。其生活以遊牧為主,逐水草而居。

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秦漢之際,匈奴統治者冒頓殺死其父頭曼,自立為單于,並且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統一了匈奴各部,逐步強盛起來。漢初,由於長期疲於兵事,無暇北顧,冒頓利用自己兵強馬壯的優勢,乘機奪取了長城以北漢朝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到漢王朝在北部中國的統治。

為了防禦匈奴的南進,漢高祖劉邦曾派韓王信坐鎮晉陽,守衛太原以北之地。後來,韓王信以“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為理由,上書劉邦,把韓國都城從晉陽遷到馬邑。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天,冒頓帶領大隊兵馬進入長城,一直打到馬邑城下,把韓王信圍困在馬邑城。

韓王信是戰國時韓國的舊貴族,曾響應劉邦起義,帶兵攻打韓地有功,被劉邦封為韓王。

但劉邦對他很不放心,所以,把他調到遠離都城的地方。韓王信也知道劉邦對他有疑心,所以,當匈奴兵臨城下後,他一直不願與匈奴交戰,幾次派使臣與匈奴談判,要求和解,以便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漢朝援兵趕到馬邑城後,見韓王信不出兵交戰,不斷派人與匈奴頻繁來往,懷疑韓玉信可能要叛變,就把這一消息報告了劉邦。

在緊急情況下,為了防止事態擴大,劉邦親自給韓王信寫了封信,申明大義,對他進行勸告、指責和警告。信中說:“專死不勇,專生不任,寇攻馬邑,君王力不足以堅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責於君王”((漢書·韓信傳》)。劉邦的這番話不但沒有挽回形勢,反而促使了韓王信的叛變。他見劉邦如此口氣,深知處境的危險,怕被問罪殺頭,於是,獻出了馬邑城,投降了匈奴。

接著,韓王信與匈奴勾結起來,揮師南下,進入雁門關,攻下太原郡,長驅直入,很快佔領了山西大部分地區。

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為了進一步鞏固剛剛建立起來的漢王朝統治,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劉邦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出征匈奴,同時鎮壓韓王信叛亂。漢軍進入山西后,連連取勝,特別是銅(革是)(今沁縣一帶)一戰,大獲全勝,使韓王信軍隊遭到重大傷亡,其部下將領王喜被漢軍殺死,韓王信逃奔匈奴。之後,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擁立戰國時趙國後代趙利為王,收集韓王信的殘兵敗將重整旗鼓,再次與匈奴合謀攻漢。

冒頓派左、右賢王各帶兵一萬多騎與王黃等屯兵廣武以南至晉陽一帶,企圖阻擋漢軍北進。漢軍乘勝追擊,又在晉陽打敗了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收復了晉陽、離石等六城,攻下樓煩等三城。

漢軍由於節節勝利,產生了麻痺輕敵的思想。劉邦來到晉陽後,聽說冒頓駐兵於代谷,就派人進行偵察,冒頓故意把精銳部隊隱藏起來,不讓漢軍發現,而把老弱病殘擺在陣前,以示潰敗的樣子。

漢軍偵察人員幾次往返陣前,也沒有看破匈奴的假象,信以為真,就把偵察的情況如實地報告給劉邦。

劉邦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也沒有識破匈奴的計謀,盲目帶領大軍北上。漢軍剛剛過了勾注山(今雁門山),正碰上從匈奴出使回來的劉敬(婁敬),劉敬對匈奴的設防產生了懷疑,提醒劉邦不要冒然進兵。

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他說:“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劉邦不但不聽勸告,反而破口大罵劉敬說:你這個齊國奴隸,一貫以能說會道升官,今天還想胡說八道,擾亂軍心。於是,把劉敬抓起來,囚禁在廣武城,準備凱旋後處理。

接著,劉邦帶領騎兵快速前進,也不等步兵趕上,直抵平城。冒頓見漢兵蜂擁趕來,就在白登(注)設下埋伏。劉邦帶領兵馬一進入包圍圈,冒頓馬上指揮四十萬匈奴大軍,截住漢軍步兵,把劉邦的兵馬圍困在白登,使漢軍失去聯繫,不能相救。

劉邦發現被包圍後,才知道上當受騙,撤退已經來不及了,只好組織突圍,結果,雖經幾次激烈戰鬥,也沒有突圍出去。

之後,冒頓率領騎兵從四面進行圍攻:西面的騎兵是清一色白馬,東面是一色青馬,北面是一色黑馬,南面是一色紅馬,企圖把漢軍衝散。結果,雙方損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當時。

正值隆冬季節,氣候嚴寒,還飄著雪花。漢軍士兵不習慣北方生活。凍傷很多人,其中凍掉手指頭的就有十之二、三。有首歌謠說:“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漢書·匈奴傳》),可見這次戰爭是多麼艱苦!在不利的形勢下,為了扭轉敗局,劉邦憑藉白登地勢居高臨下的有利條件,指揮漢軍晝夜加強防守。

每日講一戰:“白登之圍”劉邦差點被匈奴人活捉

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也沒有佔領了白登。最後,漢軍是如何突圍出去的?史書也沒有明確記載,只是說劉邦採用了陳平秘計,才得以解圍。陳平秘計是什麼?“其計秘,世莫得聞”(《史記·陳丞相世家》)。有人說,陳平讓畫家畫了一張美人像,派人送給單于妻子閼氏,並對閼氏說:漢朝有一個美女,長得如同所畫的一樣美。

現在皇帝被圍,漢朝準備把她獻給冒頓,以作為解圍的條件。閼氏嫉妒心很強,她害怕冒頓得到美女後自己失寵,就說服單于收兵。這種說法不一定可靠,但劉邦確實派人與匈奴進行過談判,並給閼氏送過一批厚禮,閼氏收到禮物後,就對單于說:長期圍困,久戰不決,也不是個辦法。就是佔領了漢地,也不是匈奴久居之地。匈奴習慣於快速作戰,冒頓原打算一次伏擊,就結束戰爭,結果,相持不決,消耗了不少兵力,使冒頓的決心動搖,另外,冒頓與韓王信部將王黃、趙利約定,共同在白登合擊漢軍,其後,約會日期已過,卻沒有等到韓王信的軍隊。

於是,冒頓有點猜疑,怕韓王信再與劉邦聯合起來,腹背受敵,就逐漸放鬆了對漢軍的圍攻,準備撤軍,正好當時起了大霧,無法交戰,冒頓收回兵馬,主動讓開包圍圈的一角,劉邦乘著大霧,命令士兵持強弩,發滿弓,從匈奴解開的圍角衝出,順利地進入平城,與主力部隊會合,冒頓見漢軍突圍而去,也帶領大軍撤退而走。

劉邦帶兵返回到廣武后,又想到了劉敬,後悔沒有聽劉敬的勸告而陷入包圍。於是,他赦免了劉敬,並進封劉敬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同時,處死了其它幾批偵察人員。為了休養生息,鞏固統治,劉邦採用了劉敬的和親政策,與匈奴和平相處。以後,一直到漢景帝,匈奴對漢朝雖有小的騷擾,但相互之間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和平、安定的環境,使漢朝出現“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

注:白登,一是指白登臺,一是指白登山,在今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當時的平城,在今大同市東古城村一帶。《遼史》誤認為陽高縣的白登村就是漢代白登,《金史》又沿襲了《遼史》的錯誤。其實,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時,曾大規模的修築鹿苑,東包日登,說明那時白登還在平城一帶。後來,由於鹿苑之內禁止人們居住,白登居民才遷移到今陽高縣白登村,所以,今陽高白登村是北魏以後的白登,不是漢代的白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