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高鐵引領新跨越 再鑄交通新輝煌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紀實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興山最美水山公路美景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前言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家園。

這,曾是地處鄂西大山的興山縣交通的真實寫照。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

新中國成立70年來,

興山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解放初期,興山尚無一條公路,

香溪河成為興山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小木船是人們出行及運送生產生活資料的唯一交通工具。

如今,

塵土飛揚的砂石土路已變成四通八達的瀝青水泥路,

昔日的鄉村羊腸小道已變成

暢通便捷的高速國省路網,

安全舒適的城際公交、

城鄉公交、

村村通客車來往穿梭,

停泊現代化港口的一艘艘客貨輪,

滿載著興山人民的幸福和希望駛向遠方,

……

昭君故里正迎著新時代的康莊大道,

與國歡慶,

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闊步前行。

交通,

已成為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不斷延伸的一條條交通路網,

其實就是引領興山人民全面實現小康的幸福之路。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興山首個交通PPP項目古夫繞城項目開工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興山自古就是“群山萬壑”,昔日的興山交通,基礎設施脆弱,儘管建設難度大,但興山交通人不畏艱難,砥礪奮進。進入“十三五”時期,通過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縣農村公路發展已從注重“量”的擴充轉變為注重“質”的提高,至2018年底全縣基本實現組組通水泥路,農村公路里程達2960公里,實施公路硬化2593公里,安防工程1580公里。“出口高速路,鄉鎮二級路,沿河生態路,村村水泥路”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為全縣精準脫貧及百姓致富當好先行。

為了拓寬縣城出行主通道,興建的水上公路、馬麥隧道將古夫、昭君、南陽三鎮一線串珠,多年制約興山的交通瓶頸得以解除。2015年9月,全長10.9公里設計里程的水上公路建成通車,成為連接興山縣城古夫至宜巴高速的快速通道,實現了客貨分流,大大提升道路的通行質量和效率。

2017年5月,馬麥隧道全線貫通,使古夫至南陽的車程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至15分鐘。如今,高速出口至縣城、馬麥隧道古夫至南陽沿線還實施了房屋改造、河道景觀修復、綠化美化亮化,在保障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時,進一步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開發建設提供更好的交通條件。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立體化四級客運網絡便捷交通出行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交通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惠及民生的命脈所在,興山堅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客運服務功能,著力構建立體化“四級”客運網絡,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出行難、出行貴、出行不安全的問題。

曾經,全縣僅有5臺客車3條客運班線,到宜昌一趟需要大半天時間。2008年,興山縣將宜昌交運集團引進大山,整合客運市場資源,改造提升古夫二級客運站,開通了昭君、南陽、峽口三個鄉鎮公交車線路,以及古夫至黃糧、高橋、榛子、水月寺通鄉巴士,古夫至樹空坪通村巴士等,改造更新古夫城區出租車40臺。2012年新建了昭君三級客運站,新增古夫至松柏、古夫至武漢等多條長途客運線路。

2015年,該縣在全市率先開通興山至宜昌808城際公交,30多臺高等級大型客車間隔20分鐘滾動發班,兩個小時可達宜昌。同年開通古夫城區1路、2路城市公交,新建港灣式候車亭15個,簡易式候車亭89個,招呼站牌100多個,全縣客運車輛4G動態監管實現全覆蓋,客運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並開通了89個行政村的鎮村客運線路,200多臺農村客運車輛串聯鄉村,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的目標,極大地改善了興山交通出行條件。

與此同時,全縣加快航運升級發展,水路交通實現了大跨越。2002年以前,興山所有的運輸都得通過貨車運輸到宜昌才能出港,不但運量有限,也給幹線公路帶來了巨大負荷。興山抓住三峽工程建設機遇,開通了香溪河航道,使水運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香溪河“黃金水道”打通了三峽大壩、昭君村、神農架等精品旅遊景點的水上通道,從宜昌坐船過大壩、遊三峽、遊覽昭君故里、探訪神農野人之謎,形成“旅遊興、百業旺、群眾富”的縣域經濟綠色發展的全新格局。十多年來,興山港區每年進出港船舶由港航管理處成立之初的幾百艘次增長到現在的6000多艘次,且多為5000噸級以上大型船舶。貨物吞吐量也由最初每年15萬噸增長到超過1000萬噸,旅客年進出達到50萬人以上。峽口港一躍成為鄂西渝東地區最繁忙、最具發展潛力的物流集散地和“三峽樞紐港”重點發展的“兩翼”之一。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縣城通往昭君村、神龍架景區的馬麥隧道

興山交通“水陸空”發展大變遷

2019年,對於興山交通又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位於縣城古夫的宜昌市首個高鐵火車站將開工建設。2021年底將全線通車,建成後,從興山站乘車到北京僅需6個小時,到重慶僅2小時,到宜昌半小時。

同時興山通用機場也已完成選址,房五高速已確定線路走向,前期工作正緊鑼密鼓展開。屆時,興山將形成古夫高鐵站“陸港”、峽口港區“水港”、黃糧通用機場“空港”立體交通網。

“十三五”以來,興山縣把交通建設作為全縣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和先導性工作來抓,謀劃實施了“23234”交通發展戰略,著力破除發展瓶頸,重構興山區位發展格局。興山縣交通運輸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要求,把鄭萬高鐵以及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過境興山、設站縣城列為“一號工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今年相繼開工建設古夫、昭君、峽口三條繞城公路,對旅遊與貨運實行香溪河左右岸分流,將貨運物流等非旅遊功能從縣城以及兩個旅遊集鎮疏解出去,有效解決旅遊通道暢優舒美與貨運物流貨暢其流之間的矛盾。為助力“鄉村振興”謀劃的榛子旅遊廊道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主動與秭歸縣共建香溪河峽口大橋項目,開創了兩縣共建交通項目的新模式。紮實推進縣城高鐵陸港、長江香溪峽口客貨水港、黃糧通用機場空港“水陸空”三港聯動,與房縣、神農架、秭歸、長陽、五峰共同爭取房五高速項目,打通鄂西(南北向)交通大動脈。

未來的興山,一輛輛高速列車將穿越崇山峻嶺,一架架飛機起落山川,一幅現代綠色都市的美麗畫卷映入眼簾。昔日昭君百日難抵未央宮,現在兩小時可賞長安花。高鐵、機場的夢圓將徹底重構興山的交通區位和經濟發展區位格局。

與高鐵賽跑,讓興山每一天都不一樣。今日,興山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縣域高鐵時代的到來,藉助新的發展契機,充分發揮“一江兩山”中心腹地及神農架門戶的區位優勢,實現高鐵和高速公路、機場、長江航運等綜合交通體系互聯互通,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走廊,為推動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推進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和宜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望劍 鄭江

通訊員 萬侃侃 周立君

圖片由興山縣交通運輸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