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讓雜技藝術技高藝更美

讓雜技藝術技高藝更美

——從本屆雜技節看世界雜技創新與發展趨勢

热点聚焦|让杂技艺术技高艺更美

10月26日,第十七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A場在河北藝術中心上演。安徽省雜技團演員正在表演《“徽風皖韻”——頂板凳》。記者 田瑞夫 耿 輝攝本屆吳橋雜技節上,來自18個國家的30個世界雜壇的精彩節目,正在火熱上演。一場場精湛絕倫的技藝較量,一幕幕匠心獨具的舞臺展現,在體現世界雜技無窮魅力的同時,也引領著雜技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方向。這些節目有的突出高難技巧,有的主打時尚亮點,如何讓雜技藝術“技”高“藝”更美,成為世界雜技未來發展值得探討的話題。

地域+文化,彰顯雜技獨特之美

雜技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國內、國際文化市場的建立與發展,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走向世界演出市場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如何激活古老雜技藝術的生命力?深度融合地域文化,體現獨特藝術風格,無疑是一個發展方向。

本屆雜技節吳橋的參賽節目《凌雲獅秀——流星》,就是以滄州民間廣泛流傳的舞獅為主要表演形式,將雜技技巧舞流星和傳統獅子舞的表演技巧有機結合。此外,節目配樂以河北地方戲曲音樂為主基調,由多種器樂合成,地域特色鮮明。“吳橋的節目一定要突出‘雜技之鄉’的文化特色。”吳橋雜技藝術學校教務處主任王洋介紹。與此異曲同工的是阿根廷藝術家帶來的《女子高卓舞》《男子高卓舞》兩個節目,運用南美洲獨特的民族舞蹈高卓舞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節奏明快,催人奮進,彰顯了濃濃的阿根廷民族文化風。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傳承。雜技和馬戲演出也開始走出單純技術表演的單一模式,越來越突出文化看點和藝術之美。”廣州長隆演藝集團管理部阮敏舉例說,比如,吳橋曾別出心裁地採用了“中國燈籠”作為主要文化元素,展現別具一格的中國風,從而獲得成功。

“當今的世界雜壇越來越形成共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尋找中華民族特色文化與雜技藝術的契合點,努力讓中國雜技和馬戲在國際舞臺上更精彩地綻放,講好中國故事。”阮敏建議。

科技+故事,突出舞臺震撼之美

現代高科技的不斷髮展,促使雜技藝術不斷創新。觀眾也越來越被更好的舞臺之美、更新的藝術表現手段所吸引。

俄羅斯藝術家帶來的《蝴蝶——夜光空中飛人》,是吳橋雜技節首次出現利用舞臺燈光科技展示蝴蝶夜間高空飛行的美麗景象。5位演員身穿蝴蝶表演服飾,在黑暗的舞臺上空飛翔穿行,同時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展現出科技為雜技帶來的炫目效果。美國的《託尼——魔術》中,演員與觸屏畫面中的虛擬人物合作表演,給觀眾帶來奇妙體驗,同時也引發如何尋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平衡的深思。

除了科技的創新之外,雜技節目的情節性、故事性、跨界融合的特點也越來越顯著。河南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帶來的《追夢少年》,通過一群雜技少年懷揣夢想為國爭光的故事,突出“少年強則中國強”的主題。

“一切藝術都要不斷創新,不斷髮展,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與人民的需求,永葆其藝術青春。過去,雜技藝術只停留在技藝表演上;如今雜技越來越多地將技藝融入戲劇性中,注重創意和編排。”瀋陽雜技團副團長董濤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國際雜技發展更趨向於提升節目的綜合審美效果。

傳承+創新,“難”與“美”相得益彰

在漫長的雜技發展史中,技巧創新始終伴隨雜技傳承發展。從街頭走上舞臺,在不斷藝術化的過程中,雜技表演技能日趨成熟並不斷挑戰極限。

蒙古的《大球集體技巧》節目,是本屆雜技節上全新的節目,演員兩兩一組站在自由滾動的大球上,在保持腳下穩定的基礎上,抖轎子託舉住翻騰而上的同伴。“這個節目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王洋說,在保持平衡的情況下完成高難度動作,難度和危險性都超高,節目的編排也非常有新意。

“大飛人”一直是朝鮮傳統雜技強項,延續多年的傳統節目如何演出新意?此次朝鮮平壤國立雜技團選送的《浪橋飛人》中,矇眼飛鑽過懸掛的圓圈與20米高空中的同伴拉手,隨後矇眼前空翻落墊等一連串挑戰極限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瀋陽雜技團和濟南市雜技團的《炫彩車技》在道具、編排及技巧上實現突破,“三人車雙層排樓”“跑背”“蹦肩”等絕活兒,拓展了車技表演空間。此外,安徽省雜技團頂板凳節目,演員頭頂27只板凳,數量之多創下新高。

有專家認為,雜技藝術是結合難、險、奇等要素形成的藝術形式,雜技藝術的“美”在於其“難”,“難”是雜技審美中的點睛之筆。但是,通過雜技藝術把“難”與“美”結合起來,才更符合現代觀眾的欣賞需求。

阮敏表示,雜技技巧的“難”在於要突破更難的技巧,達到技術新標準;“美”在於要提升編排的美感,滿足藝術需求,只有二者兼得,雜技才能走得更遠。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