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让杂技艺术技高艺更美

让杂技艺术技高艺更美

——从本届杂技节看世界杂技创新与发展趋势

热点聚焦|让杂技艺术技高艺更美

10月26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A场在河北艺术中心上演。安徽省杂技团演员正在表演《“徽风皖韵”——顶板凳》。记者 田瑞夫 耿 辉摄本届吴桥杂技节上,来自18个国家的30个世界杂坛的精彩节目,正在火热上演。一场场精湛绝伦的技艺较量,一幕幕匠心独具的舞台展现,在体现世界杂技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引领着杂技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方向。这些节目有的突出高难技巧,有的主打时尚亮点,如何让杂技艺术“技”高“艺”更美,成为世界杂技未来发展值得探讨的话题。

地域+文化,彰显杂技独特之美

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走向世界演出市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激活古老杂技艺术的生命力?深度融合地域文化,体现独特艺术风格,无疑是一个发展方向。

本届杂技节吴桥的参赛节目《凌云狮秀——流星》,就是以沧州民间广泛流传的舞狮为主要表演形式,将杂技技巧舞流星和传统狮子舞的表演技巧有机结合。此外,节目配乐以河北地方戏曲音乐为主基调,由多种器乐合成,地域特色鲜明。“吴桥的节目一定要突出‘杂技之乡’的文化特色。”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教务处主任王洋介绍。与此异曲同工的是阿根廷艺术家带来的《女子高卓舞》《男子高卓舞》两个节目,运用南美洲独特的民族舞蹈高卓舞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节奏明快,催人奋进,彰显了浓浓的阿根廷民族文化风。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承。杂技和马戏演出也开始走出单纯技术表演的单一模式,越来越突出文化看点和艺术之美。”广州长隆演艺集团管理部阮敏举例说,比如,吴桥曾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中国灯笼”作为主要文化元素,展现别具一格的中国风,从而获得成功。

“当今的世界杂坛越来越形成共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寻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与杂技艺术的契合点,努力让中国杂技和马戏在国际舞台上更精彩地绽放,讲好中国故事。”阮敏建议。

科技+故事,突出舞台震撼之美

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杂技艺术不断创新。观众也越来越被更好的舞台之美、更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所吸引。

俄罗斯艺术家带来的《蝴蝶——夜光空中飞人》,是吴桥杂技节首次出现利用舞台灯光科技展示蝴蝶夜间高空飞行的美丽景象。5位演员身穿蝴蝶表演服饰,在黑暗的舞台上空飞翔穿行,同时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展现出科技为杂技带来的炫目效果。美国的《托尼——魔术》中,演员与触屏画面中的虚拟人物合作表演,给观众带来奇妙体验,同时也引发如何寻找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衡的深思。

除了科技的创新之外,杂技节目的情节性、故事性、跨界融合的特点也越来越显著。河南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追梦少年》,通过一群杂技少年怀揣梦想为国争光的故事,突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主题。

“一切艺术都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与人民的需求,永葆其艺术青春。过去,杂技艺术只停留在技艺表演上;如今杂技越来越多地将技艺融入戏剧性中,注重创意和编排。”沈阳杂技团副团长董涛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国际杂技发展更趋向于提升节目的综合审美效果。

传承+创新,“难”与“美”相得益彰

在漫长的杂技发展史中,技巧创新始终伴随杂技传承发展。从街头走上舞台,在不断艺术化的过程中,杂技表演技能日趋成熟并不断挑战极限。

蒙古的《大球集体技巧》节目,是本届杂技节上全新的节目,演员两两一组站在自由滚动的大球上,在保持脚下稳定的基础上,抖轿子托举住翻腾而上的同伴。“这个节目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王洋说,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完成高难度动作,难度和危险性都超高,节目的编排也非常有新意。

“大飞人”一直是朝鲜传统杂技强项,延续多年的传统节目如何演出新意?此次朝鲜平壤国立杂技团选送的《浪桥飞人》中,蒙眼飞钻过悬挂的圆圈与20米高空中的同伴拉手,随后蒙眼前空翻落垫等一连串挑战极限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沈阳杂技团和济南市杂技团的《炫彩车技》在道具、编排及技巧上实现突破,“三人车双层排楼”“跑背”“蹦肩”等绝活儿,拓展了车技表演空间。此外,安徽省杂技团顶板凳节目,演员头顶27只板凳,数量之多创下新高。

有专家认为,杂技艺术是结合难、险、奇等要素形成的艺术形式,杂技艺术的“美”在于其“难”,“难”是杂技审美中的点睛之笔。但是,通过杂技艺术把“难”与“美”结合起来,才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

阮敏表示,杂技技巧的“难”在于要突破更难的技巧,达到技术新标准;“美”在于要提升编排的美感,满足艺术需求,只有二者兼得,杂技才能走得更远。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