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優化營商環境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餘蕊)2019年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會上表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對於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用顯著、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建設進展顯著。日前,世界銀行公佈了《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全球第31位,較去年提升15位。

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圖為2019年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現場

營商環境的優化帶動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熱情。2019年前8個月,全國日平均新登記企業達1.96萬戶,9月份日均新設立企業為2.14萬戶、日均新設立個體工商戶為148.9萬戶。

“優化營商環境是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激發社會創新創造創業動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是健全政府管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林念修說。

據瞭解,截至目前,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超過40%,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種類壓減1/3以上,取消、減徵、減免中央和省級政府行政事業性收費超過1000項,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等事項的辦理時間壓縮50%以上。

近年來,各地湧現出了一大批“放管服”改革的創新做法。上海市改革以審批發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管理體制,改革事項中採取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方式的超過了50%。南京市壓縮審批事項和環節,建設項目平均審批時間從改革前的200多天壓縮至約30天,企業平均報件材料從原來的近100份減少到56份。

與此同時,減稅降費持續推進。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由185項減少至49項,不動產登記費等數十項收費項目標準全面降低。今年前八個月全國減稅降費逾1.5萬億元。同時,惠民惠企便民服務更加優質。北京推進“一窗受理、並行辦理”,上海實行“一網通辦”,江蘇推行“不見面審批”,浙江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圳探索在線“秒批”服務。

林念修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文件近200份,涵蓋了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金融服務、事中事後監管、減稅降費、企業註銷等多方面內容。

今年10月23日,國務院公佈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林念修表示,通過法治化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鼓勵和支持創新,才能提升企業信心,把市場主體發展動力更好地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條例是優化營商環境領域的第一部基礎性行政法規,在營商環境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林念修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司長楊潔表示,條例共7章,72條。條例既全面系統,又突出重點;既有原則規定,又有具體要求;既約束政府行為,又明確市場主體義務。“條例通過一些禁止性規定強化政府行為約束,同時也明確市場主體依法依規、誠實守信等義務。”楊潔說。

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另一項重要成績是,建立了一套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該體系聚焦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投資貿易便利和高質量發展,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是全國統一標準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據介紹,通過該指標體系,2018年已對22個城市開展了試評價,2019年已對全國41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並對東北21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試評價。

林念修表示,下一步,還需要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深化改革,推動全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各地區各部門要始終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實現‘六穩’、辦好我們自己事的重要舉措。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林念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