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心悸,陰虛火旺、心膽氣虛、心血不足,該如何鑑別?

今天,我們簡單的聊一下,心悸的幾個證型的鑑別:陰虛火旺型、心膽氣虛型、以及心血不足型。

首先從症狀表現上鑑別:

心悸·陰虛火旺證患者心悸不寧,心煩少寐,口乾,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腰痠,耳鳴,頭暈目眩,急躁易怒,手足心熱,耳鳴腰痠,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象細數。

心悸·心虛膽怯證患者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舌苔薄白或如常,脈象動數或虛弦。

心悸·心血不足證患者心悸頭暈,面色不華,倦怠無力,舌質淡紅,脈象細弱。

同是心悸,陰虛火旺、心膽氣虛、心血不足,該如何鑑別?

其次,從證候分析上進行鑑別:

陰虛火旺心悸:

肝腎陰虛,虛火內動,擾及心神。

腎陰不足,水不濟火,不能上濟於心,以致心火內動,擾動心神,故心悸而煩,不得安寐。陰虧於下,則見腰痠。陽擾於上,則眩暈耳鳴。手足心熱,舌質紅,脈細數,均為陰虛火旺之徵。

心虛膽怯心悸:

驚則氣亂,心神不能自主,故發為心悸。心不藏神,心中惕惕,則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脈象動數或虛弦為心神不安,氣血逆亂之象。本型病情較輕者,時發時止;重者怔忡不寧,心慌神亂,不能自主。

同是心悸,陰虛火旺、心膽氣虛、心血不足,該如何鑑別?

心血不足心悸: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血虛故面色不華。心血不足,不能養心,故而心悸。心血虧損不能上營於腦,故而頭暈。血虧氣虛故倦怠無力。舌為心苗,心主血脈,心血不足,故舌質淡紅,脈象細弱。

接著從治法上進行鑑別:

陰虛火旺心悸:

滋陰清火,養心安神。用天王補心丹或硃砂安神丸為治。

心虛膽怯心悸:

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用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硃砂治之。

方中龍齒、琥珀、磁石以鎮驚寧心,硃茯神、菖蒲、遠志以安神定志,人參補益心氣。

若驚悸心膽虛怯可加炙甘草以補益心氣,心陰不足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棗仁以養心安神收斂心氣。

若心悸而煩,善驚痰多,食少泛惡,舌苔黃膩,脈象滑數者,系痰熱內擾,胃失和降,心神不安之故,可用黃連溫膽湯以清痰熱,痰熱清則心自安寧。方中亦可加入棗仁、遠志等以安神養心。

同是心悸,陰虛火旺、心膽氣虛、心血不足,該如何鑑別?

心血不足心悸:

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以歸脾湯加減,方中以當歸,龍眼肉補養心血;用人參、黃芪、白朮、炙甘草益氣健脾,以資生血之源;酸棗仁、茯神、遠志安神定志;再輔木香行氣,使之補而不滯。

最後,分享一則心悸的醫案:

張x x,男,40歲,幹部,1964年10月14日就診。巳得心悸病一年多,主證心跳氣短,失眠健忘,怔忡,眩暈,倦怠。顏面蒼白顴紅,形體瘦,表情苦悶不安,口唇舌質淡無苔,呼吸氣急促,脈急數無力,每分鐘130次,西醫診為心動過速證。

病屬陰虧陽浮心腎不交心悸證,治以益精補腎,益氣生血,養心安神法,處方:加味八味安神湯。

同是心悸,陰虛火旺、心膽氣虛、心血不足,該如何鑑別?

按:本例為房室不節,腎陰虧耗,不能上濟於心,陰陽不交舉,神不守舍,心腎不交心悸證。即劉河間所云:“水衰火旺,心胸燥動”之義。因腎陰虧損,陰陽互恨失調,虛陽上越,上擾心神,故現眩暈,心悸,頭眠,健忘,怔忡;腎陰不能上濟心陽,心陽獨旺則心陰傷,心氣損,故脈急數無力。

治療以甘酸鹹溫性平之熟地、萸肉、枸杞、肉菘蓉滋陰益精以補腎;當歸、白人參補血益氣以養心;甘酸微辛性平之龍骨、棗仁、菖蒲、琥珀養心安神。腎陰充盈,水火既濟則愈。綜上,對於腎陰虧損,累及心臟之疾,屬於虛證,“虛者宜補之”,雖然虛陽上越,是陰虧不能制陽,治療必須以甘溫性平之劑滋陰益精補腎,佐以養心安神之品,陰充則陽平神安。慎用性寒之品,以防傷陽之弊。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問診諮詢,請私信或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