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原創:濤哥雜談(ID:jerryhetalk)

上週濤哥沒怎麼更新文章,因為參加易居沃頓的研修項目,去日本考察了一週。

在日本五天,參訪了幾家日本著名房地產公司,聽了多位日企高管和學者的講授,總體的感覺是:

從日本房地產的發展,看中國地產趨勢,我們還有非常光明的未來。

接下來,濤哥從房地產行業、企業和員工三個層面,講講我對未來的一些判斷。

一、中國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在東京大學,日本著名經濟學家田代秀敏博士,以《日本企業的成功失敗復興》為題,介紹了日本近70年的經濟史。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講日本經濟,免不了要涉及到日本房地產泡沫大潰敗這一話題。

事實上,每當中國樓市過熱時,都會有人拿日本歷史來做對比,警醒大家關注樓市泡沫破裂的風險。

日本當年樓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後來狠狠摔下,確實是非常恐怖的。

從下面這張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那個比過山車還陡峭的大敗局。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像利劍一般陡峭的上升與滑坡,不需要任何解釋,就已經讓人驚心動魄。

這張圖中,我們能看到當年日本股指和住宅價格,在10年內上漲5倍,然後又在10年內迅速下跌超過50%,真的很可怕。

但是,日本經濟潰敗是房地產引起的嗎?其實並不是。

房地產只是表象,日本的衰落,完全是美國導演的一場金融貿易戰的結果。

當年日本經濟如日中天,像今天的中國一樣,大有超越美國的勢頭。

因此,美國對日本全方位施壓,並聯合英法德等大國,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快速升值。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簽訂廣場協議的五國財長

在1985-1988短短的四年中,日元匯率上升一倍。

正是這種貨幣價值的快速浮動,助推日本股市與樓市泡沫的形成,同時重創日本貿易出口,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最終走向破裂。

歷史不斷重演,當年美國搞垮日本經濟,現在又想用同樣的手段阻止中國崛起。

好在有日本先例為鑑,我們的國家早已做好防控手段,近幾年的樓市調控,各項政策的推出也是為了防止泡沫出現,從而給中國房地產一個更穩健長遠的未來。

在田代秀敏博士的講授中,也提到當前中國樓市並沒有泡沫,相比日本當年房價的暴漲,中國房地產還屬於相對健康的。

二、房子依然是最好的投資

再細看下面這張圖,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當金融危機和大潰敗來臨時,股市、樓市以及整個經濟都是暴跌的,但從跌的幅度看:住宅下跌約50%,股市下跌約60%,而商業地產下跌則高達80%。

也就是說,在主流投資品類中,住宅的抗跌屬性依然是最好的。

我們再看田代秀敏博士分享的另一張圖: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很多中國人都以為日本樓市很慘,但事實上,從2009年到2019年這十年間,日本核心城市的房價其實在穩步上漲。

可以看到,東京房價十年漲幅約30%,這個數字在國內看起來似乎偏低。

但要知道,日本已經是零利率,他們國家的平均投資收益率遠低於中國,所以這個漲幅並不小。

並且,除資產升值外,日本的租金回報遠高於中國,我的一個朋友曾在日本置業,據說他那套房子年租金回報約5%,這樣租金疊加房價漲幅,日本的房地產投資回報其實不錯。

因此,從日本經歷大潰敗之後的現狀看,核心城市住宅依然是絕佳的投資標的。

同時也要注意,日本只有東京漲勢好,周邊的二線地區漲幅僅10%左右,而三四線地區則沒有漲幅,這種情況也必然在中國重演。

所以,大家一定要選擇核心一二線城市,從長線看三四線樓市風險較大。

三、房企逐步走向存量市場

在日本,我們還訪問了著名日本房企三菱地所集團。

其成立於1937年,有超過80年曆史,在日本經濟泡沫最高的1989年,正是他們收購了美國標誌性建築洛克菲勒大廈。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三菱地所2018年銷售額約770億人民幣,利潤約140億人民幣,總資產達3500億人民幣。

在他們的業務中,住宅僅佔銷售的33%,和利潤的14%,大部分的銷售和利潤貢獻都來自商業地產。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同時我們看到,其住宅業務的銷售利潤非常薄,竟然僅有7%左右,可見在日本,住宅已經變成了一門不太賺錢的生意。

目前,國內地產行業的利潤率一路下滑,雖然個別企業還維持高位,但從整體看,國內地產行業淨利率已下滑至10%左右,盈利空間大不如前。

當然,由於目前我國城市化率還不高,住宅市場還有10年發展,但從長線看,地產商往存量市場轉型是大勢所趨。

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現在國內也很火的TOD,隨著地鐵交通網建設,以交通樞紐為核心,將出現很多優質的商業開發機會,包括大型的區域級開發。

例如我們在東京參觀的二子玉川綜合體,就是一個TOD概念的區域開發和城市更新經典項目,這類案例在日本非常多。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近幾年,我們看到國內有與深鐵合作的萬科,與廣鐵合作的越秀,這些企業未來將有機會通過軌交拿到大量超優質地塊,發展不可限量。

而其他地產公司,也必須要思考何如佈局存量市場,如何抱上TOD這條大腿。

四、房企會更好,但地產人面臨轉型

在訪問三菱地所的過程中,濤哥也特別關注了一下他們員工的生存狀態。

應該說,隨著房企越做越強,對員工整體的福利待遇還是會越來越好的。

三菱地所內部的氛圍非常現代化,除董事有固定辦公室,其他人全部是靈活工位,體現了簡單、扁平的風格。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並且,他們非常注意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會設計大量細節幫助員工工作的更愉快,甚至還有專門的睡眠室讓員工小憩。

據其員工說,過去他們每月加班時長超過100小時,公司意識到要提高效率,而不是倡導無意義的加班,現在每月加班已經降到40小時左右。

換算到國內,相當於以前你每天晚上11點以後下班,現在每天8點就能下班了,確實改善不少。

同時,公司還實行彈性工作制,上下班時間可自己調節,喜歡賴床的人可晚到公司晚點走,而要照顧小孩的則可早來早回。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應該說,以上這些現象和趨勢,在國內房企已經在顯現,例如碧桂園,雖然加班還是多,但你會發現他們員工關愛的福利和活動也有了明顯改善。

濤哥相信,以後龍頭房企整體的福利、文化和工作生活平衡,都一定會變得更好。

但是,雖然地產還是好行業,可未來能在這個行業繼續做的人將會少很多。

以三菱地所為例,他們去年幹到770億人民幣,地產類員工數僅900人,人均銷售額8000萬,這個指標遠高於國內房企。

當然,這裡存在崗位設置和業務外包等區別,但確實也代表了人效提升的大趨勢。

現在國內千億房企基本都能達到3000萬的人效,個別超過4000萬,一些標杆區域人效超過5000萬。據說萬科某城市公司正式編制300多人,幹了300億,人均效能達到1個億。

這就應了濤哥很早以前的判斷:

隨著房企人效不斷提升,行業需要的人員總量減少,人才洗牌和淘汰將持續進行。

因此,地產人應提前思考個人轉型方向,對未來有提前的預估。

五、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濤哥在日本參訪後的幾個觀點:

1、地產行業還有大未來

有歷史教訓做參照,我國絕對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中國房地產沒有泡沫,也更不存在崩盤問題,房地產將會長期平穩向上發展。

核心一二線城市的房產,依然是當前最好的投資品類,趁著現在各房企都在打折,大家可以關注一些低價入市的機會。

2、地產企業必須佈局存量

住宅雖然還能幹,但黃金期已過,白銀期最多也就10年了,長線看未來必將是存量的天下。

但是存量很難做,需要經驗、資源和能力的積累,所以房企必須現在開始投入,否則未來的路會越來越窄。

同時,TOD項目將越來越多,並且規模和利潤表現都比較好,因此我個人十分看好萬科,他拿到了未來地產的船票。

3、地產人一定要想好出路

濤哥寫過很多地產職場文章,指導了很多人的職業規劃。地產傳統板塊人才需求量減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現在龍頭房企都大量招年輕人,替換之前的老人,我身邊很多朋友找我幫忙求職,但確實到了一定年紀和職位,合適的機會沒那麼好找。

所以,大家要提前思考個人規劃,濤哥的文章幫大家指明方向,但只有提早佈局,未來才能夠過得更加輕鬆。

最後,用原軟銀集團顧問、孫正義的首席參謀島聰先生分享的觀點做結尾。

日本房地產崩盤始末,對中國地產行業的啟示是什麼?

未來10年,隨著中國、印度與東南亞崛起,亞洲將擁有50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總量的60%,而

全世界50%的GDP將由亞洲貢獻,21世紀是亞洲的時代。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增長經濟體中,時代給予了我們豐富的機遇,雖然前路會有坎坷,但我們依然有無限的發展機會。

希望中國房地產、地產企業、地產人,都有更好的未來!

濤哥雜談(ID:jerryhetalk),十年地產從業,關注地產趨勢,解答職場困惑,歡迎投稿、合作、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