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土耳其人是個夢想家,曾想利用7000萬中國穆斯林,結果落空了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是19世紀末晚清發生的一場農民運動。這場運動最初提出的口號是“反清復明”,但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開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為“虎神營”,口號也變作 “扶清滅洋”。此運動可以說是轟轟烈烈,既沉重打擊了清廷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也隨著口號的改變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

這個土耳其人是個夢想家,曾想利用7000萬中國穆斯林,結果落空了

“扶清滅洋”的口號是1898年提出的,1900年1月,慈禧發佈維護義和團的詔令,清廷由本來的剿滅義和團,轉變成扶助義和團,還向團民發放餉銀,導致了義和團成員的大量入京。北京城裡的洋人感到他們不安全了起來,藉機紛紛調動水手和陸戰隊員防衛使館區,而慈禧也調董福祥的甘軍進城,以確保自己的安全。

其時,慈禧因欲廢黜光緒帝,遭洋人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令她懷恨在心,而洋人一直想以要求清廷剿除義和團名義,妄圖趁火打劫,吞霸大清帝國。進京之後,義和團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入,以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也在清廷佔據上風。

這個土耳其人是個夢想家,曾想利用7000萬中國穆斯林,結果落空了

戰爭的導火索就這樣被設置好了,本來,慈禧和洋人有過一段議和的時間,但不知是誰卻傳出了洋人要逼她下臺擁光緒皇帝復出的消息,一下子憤怒了起來,乾脆一股腦地向宣戰了。慈禧拿出數十萬兩,重賞在義和團,要他們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圍攻使館,並在北京貼出賞文懸賞殺洋人。今天,一些網友把這都叫作“慈禧向11國宣戰”,其實當時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清廷的宣戰詔書並未提名向何國宣戰,也未將宣戰文告遞交外國使節,而在戰爭中,清朝與列強始終保持外交關係。因此,有人認為清廷宣戰徒有虛名,只不過是一個動員令而已。

戰果人們都知道的,1900年8月14日,慈禧和光緒棄京出逃,並在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最終結局——我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這個土耳其人是個夢想家,曾想利用7000萬中國穆斯林,結果落空了

鮮為人知的是,義和團運動也引起奧斯曼土耳其的注意,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和哈里發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76年—1909年在位,期間,奧斯曼帝國對內統治搖搖欲墜,民族矛盾叢生,又因為俄土戰爭,土耳其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病夫”。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依然認為,對土耳其的真正威脅不是俄國而是西方國家。他說:“我們的目的是使那些歐洲國家忙於遠東事務以確保他們不會干擾土耳其。”

雖說對俄作戰失敗,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仍舊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夢想家,他不但乘機解散議會、停止實行憲法,實行獨裁統治,還推行泛伊斯蘭主義,企圖使自己成為廣大穆斯林的精神領袖,藉以提高與西方對抗的資本。當他聽說義和團的事情後,就向中國派出了一個“勸告團”,目的是避免中國的穆斯林人口參與義和團運動。他說:“中國擁有的穆斯林多達七千萬,足以作為一個與西方世界抗衡的政治武器,向世界展示哈里發激進主義的政治力量。

這個土耳其人是個夢想家,曾想利用7000萬中國穆斯林,結果落空了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然而,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夠實現,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這個“勸告團”來到北京時,正趕上了慈禧和光緒棄京出逃,大清帝國留下來的那些官員,看著那些經過長途奔波穿著打扮又和中國人完全不一樣的外國人,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竟然將他們當成了“瘋子”, 敷衍了幾下,就將他們打發走了。

今天,人們不知道這個“勸告團”回國後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報告了些什麼,只知道阿卜杜勒·哈米德並沒有放棄這件事情。1901年,清廷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義和團的事情也算結束了,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勸告團”又來了——1901年,他讓一個叫“哈森怕啥”領隊,率領“代表團”再次來我國,還是利用哈里發的名義“命令”中國境內的穆斯林結起來,作為他與西方世界抗衡的政治武器。

這個土耳其人是個夢想家,曾想利用7000萬中國穆斯林,結果落空了

義和團


清廷對這夥人採取了置之不理的態度,這夥人也許是怕回國不好交差,乾脆住下來不走了。1908年,他們還在北京開了一所學校,據說,其樓目前還在北京牛街清真寺院內。但是,他們的“勸告” 隨著1909年4月27日,青年土耳其黨人廢黜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而灰飛煙滅。(作者注:本文參考了上海交通大學宋建生先生與之相關的碩士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