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土耳其人是个梦想家,曾想利用7000万中国穆斯林,结果落空了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19世纪末晚清发生的一场农民运动。这场运动最初提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但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变作 “扶清灭洋”。此运动可以说是轰轰烈烈,既沉重打击了清廷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也随着口号的改变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这个土耳其人是个梦想家,曾想利用7000万中国穆斯林,结果落空了

“扶清灭洋”的口号是1898年提出的,1900年1月,慈禧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清廷由本来的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还向团民发放饷银,导致了义和团成员的大量入京。北京城里的洋人感到他们不安全了起来,借机纷纷调动水手和陆战队员防卫使馆区,而慈禧也调董福祥的甘军进城,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其时,慈禧因欲废黜光绪帝,遭洋人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而洋人一直想以要求清廷剿除义和团名义,妄图趁火打劫,吞霸大清帝国。进京之后,义和团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入,以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也在清廷占据上风。

这个土耳其人是个梦想家,曾想利用7000万中国穆斯林,结果落空了

战争的导火索就这样被设置好了,本来,慈禧和洋人有过一段议和的时间,但不知是谁却传出了洋人要逼她下台拥光绪皇帝复出的消息,一下子愤怒了起来,干脆一股脑地向宣战了。慈禧拿出数十万两,重赏在义和团,要他们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围攻使馆,并在北京贴出赏文悬赏杀洋人。今天,一些网友把这都叫作“慈禧向11国宣战”,其实当时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清廷的宣战诏书并未提名向何国宣战,也未将宣战文告递交外国使节,而在战争中,清朝与列强始终保持外交关系。因此,有人认为清廷宣战徒有虚名,只不过是一个动员令而已。

战果人们都知道的,1900年8月14日,慈禧和光绪弃京出逃,并在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最终结局——我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这个土耳其人是个梦想家,曾想利用7000万中国穆斯林,结果落空了

鲜为人知的是,义和团运动也引起奥斯曼土耳其的注意,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和哈里发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76年—1909年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对内统治摇摇欲坠,民族矛盾丛生,又因为俄土战争,土耳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病夫”。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依然认为,对土耳其的真正威胁不是俄国而是西方国家。他说:“我们的目的是使那些欧洲国家忙于远东事务以确保他们不会干扰土耳其。”

虽说对俄作战失败,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仍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梦想家,他不但乘机解散议会、停止实行宪法,实行独裁统治,还推行泛伊斯兰主义,企图使自己成为广大穆斯林的精神领袖,借以提高与西方对抗的资本。当他听说义和团的事情后,就向中国派出了一个“劝告团”,目的是避免中国的穆斯林人口参与义和团运动。他说:“中国拥有的穆斯林多达七千万,足以作为一个与西方世界抗衡的政治武器,向世界展示哈里发激进主义的政治力量。

这个土耳其人是个梦想家,曾想利用7000万中国穆斯林,结果落空了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然而,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够实现,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这个“劝告团”来到北京时,正赶上了慈禧和光绪弃京出逃,大清帝国留下来的那些官员,看着那些经过长途奔波穿着打扮又和中国人完全不一样的外国人,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竟然将他们当成了“疯子”, 敷衍了几下,就将他们打发走了。

今天,人们不知道这个“劝告团”回国后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报告了些什么,只知道阿卜杜勒·哈米德并没有放弃这件事情。1901年,清廷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义和团的事情也算结束了,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劝告团”又来了——1901年,他让一个叫“哈森怕啥”领队,率领“代表团”再次来我国,还是利用哈里发的名义“命令”中国境内的穆斯林结起来,作为他与西方世界抗衡的政治武器。

这个土耳其人是个梦想家,曾想利用7000万中国穆斯林,结果落空了

义和团


清廷对这伙人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伙人也许是怕回国不好交差,干脆住下来不走了。1908年,他们还在北京开了一所学校,据说,其楼目前还在北京牛街清真寺院内。但是,他们的“劝告” 随着1909年4月27日,青年土耳其党人废黜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而灰飞烟灭。(作者注:本文参考了上海交通大学宋建生先生与之相关的硕士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