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趙剛

我在參加創作採風和大型文化活動時,與文朋詩友交流總會有人問,您貴姓?雅號、書齋名是?於是就有了國學守望者、微妙齋主人的雅號和微妙齋的書齋名。國學守望,無怨無悔,做一個傳承和守望中華傳統文化的人,這就是我取國學守望者的本義。關於把書齋名取為微妙齋,是源於《易經》有言,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德經》有微妙通玄之句,故將書齋取為微妙。因學詩詞向取《道德經》、《易經》之,道之陰陽與詩詞之平仄同,諸意皆有相通互融,在詩詞之初學階段受益匪淺,幾十年來書齋之名未改,皆為紀念之。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同時,在翻閱古人書籍或欣賞古人和現代人的書畫雅集時,其作者多有雅號、齋名,文人墨客都有給自己或書房起個雅名的習慣,這個習慣是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中國曆代文人著述之餘往往有一雅趣,即為自己和書齋寓所起一個或數個室名,自得其樂。書齋的命名,大都比較講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人名叫雅稱,書房為齋號。這是為了寄託懷抱,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歷史悠久、品位高雅、博大精深,可稱是古代文人的一種雅嗜。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關於雅稱、齋號的取名,是和其人的個性與品性,興情與愛好分不開的。一經定下名字來,便是輕易不改。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其意義不同,明其志、修其身,養其德。

查閱了一些史料典,據《晉書》記載:“初,桓玄於南州起齋,悉畫盤龍於其上,號為盤龍齋。”這是古代可考的較早室名之一。晉代的陶淵明喜好山水,崇尚自然,不為五斗米折腰,自稱“五柳先生”。唐代有顏真卿的“三癸亭”、司空圖的“休休亭”、劉禹錫的“陋室”、白居易的“池北書庫”等。宋代,室名漸多,許多藏書家都有自己的室名,如尤袤“遂初堂”、陳振孫“直齋”、陸游“書巢”等。明清時大盛,讀書人都有自己的室名,甚至一些商人(包括書商)為了附庸風雅,也常常給自己的店堂取個雅號。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在用。縱觀讀書人把書房稱為書齋,從“齋”字本義上講是齋戒的意思,古人認為讀書是件清心凝神的事,應如禮佛般,抱著虔誠的態度,所以書房以多“齋”命名。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清代蒲松齡的“聊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等。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雅號、齋名最大實用價值,就是用於文人之間的雅事交流,同時也是文人本身的心靈獨白的窗口,富有哲理性和獨特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具特色的展顯。一個的齋號,可激勵齋主的人生併為之奮鬥。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還有就是齋號商用價值,大約在清代中期開始,不管是讀書人,還是商賈文人,為了生計而經商,但是他們又有文人的本能,於是他們就把齋號的移至店堂商鋪中,將齋號為招牌,如各地的中華老字號。

在中國古人的稱謂習慣中,雅號、齋名常常是對人的尊稱,如"少室山房"、"閱微草堂"、"聊齋",已成為胡應麟、紀昀、蒲松齡的固定的別名了。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雅號、齋名始終和文化人緊緊相隨,一個人的個體空間,典雅豪華也好,簡陋窄小的斗室,都寄託著主人的理想,始終營造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獨具魅力的一片屬於個人的特獨天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被越來越多的當代人所喜歡,於是便求一書畫名家書於書房之中,獨坐於此,或吟誦、靜讀,享受一份清福,從中便可享幾份快樂,超脫於塵世,快哉,樂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