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可以再次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崛起嗎?

snow1384856


可以的,具體來說就是可以個毛線!

作為我國最熟悉的陌生人,蒙古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被遺忘的存在。這個坐擁157萬平方公里國土,領土面積位居全球第二大內陸國的國家,卻只有區區300多萬人口,而且因為極度貧困,蒙古在國際社會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如果不是歷史教科書的記載,你很難想象800多年前的13世紀,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崛起過一個橫掃亞歐大陸的空前強大的帝國,並深刻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影響了其後的國際格局演變。

今日蒙古的現狀,完全不復當年蒙古帝國之勇。那麼,整個快要被遺忘的國家,能夠東山再起,稱霸亞洲甚至震動世界嗎?靜夜史認為當然不能。因為想要蒙古成功崛起,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太多,缺一不可。而毀掉“蒙古夢”的因素,一個就夠了,但現實情況中不止一個。

可以說,困難總比方法多的蒙古,什麼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奇蹟,尤其是重新崛起的奇蹟,靜夜史認為其阻礙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口是缺陷

區區300萬人口,雖然是蒙古人口的全部,但在我國東部地區也就不到一個地級市的規模,這樣的人口規模打群架都夠嗆,想要崛起更是痴人說夢。

人口稀少,首先無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這使得蒙古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自己的工業,習慣了接受蘇聯救濟的蒙古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徹底廢柴,不僅人口數量少,人口素質更是低下。人口慵懶的蒙古,使得整個國家死氣沉沉。

以這樣的國民素質來對抗中俄兩個鄰國,已經不是自不量力能夠形容的了。

而人口稀少也帶來兵員不足等巨大問題,今天的蒙古海軍,雖然強大到連美國航母編隊都無法靠近1000公里以內,但海陸空三軍加上狗也才不過10000多個,以這樣的軍隊連挑戰中俄兩國保安城管的資格都沒有。

可以說,人口稀少是蒙古崛起的最大障礙,而因為經濟長期落後,一旦人口膨脹,勢必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所以蒙古人口勢必無法多起來。

事實上自17世紀火器的大規模應用,遊牧民族就徹底走向了衰落並再無翻身可能。冷兵器時代,人口較少的遊牧民族可以以技術和生活方式取得優勢,但17世紀以後,遊牧民族只能被吊打。再加上清朝實行的人口政策導致漠北人口大量減少,徹底失去了崛起的希望。

2、政策是硬傷

1992年前的蒙古,是蘇聯事實上第16個加盟國,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蒙古終於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不過奔向光明的蒙古卻選擇了最不光明的道路,這個選擇包括“高度仇華”和“投靠西方”。

因為懼怕我國對蒙古有“非分之想”,這個曾經是我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國家,從蘇聯控制時期就是堅定的仇華分子。而蘇聯解體後,相比於蘇聯陰影的逢場作戲,蒙古仇華的表現可謂發自肺腑。

除了將為數不多的陸軍空軍佈置在中蒙邊境,蒙古還想盡一切辦法制造兩國的緊張關係,包括爭奪成吉思汗的繼承權。

當然,最讓我們受傷的還是2012年的經濟災難。2008年全球次貸危機後,蒙古搭上我國經濟的快車,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奇蹟,很多磚家驚呼蒙古將成“下一個迪拜”。然後蒙古趁熱打鐵,於2012年出臺了《限制外國投資法》,矛頭直指我國這個最大投資國,這使得我國投資者基本血本無歸,蒙古也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仇華的同時,不安分的蒙古還不斷向西方靠攏,拋出所謂的“第三鄰國”戰略,和美國日本等打得火熱。不僅如此,蒙古還受美國邀請派兵參加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維和行動,可以說相當“老鐵”。

但歷史一再證明,小國的所謂遠交近攻本質上就是嫌自己活得太久。蒙古的命運,必將和急剎車的經濟一樣,成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3、形勢是短板

俗話說“形勢比人強”,蒙古縱有一腔熱血,也難逃形勢的左右。即便有英明的領導人,也必然成為隨波逐流之輩。

蒙古想要崛起,必然要挑戰中俄兩國,奪回所謂的歷史領土,但中俄兩國作為安理會五常、擁核國家,自然不會將蒙古放在眼裡。

而且因為1991年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圍追堵截,使得被西方國家耍得團團轉的俄羅斯從1996年開始轉而和我國搞好關係。而我國因為一直以來都被美國封鎖的外部環境,選擇和俄羅斯報團取暖,成為關係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蒙古有泰迪的爆發力,但面對精誠合作的中俄,蒙古的上躥下跳也必然淪為笑料。

而令蒙古尷尬的是,美國和日本雖然和蒙古關係密切,稱兄道弟,但終歸是將蒙古作為一個棋子而不是妻子,是用完就扔的存在。加上蒙古夾在中俄兩國之間的尷尬地位,註定了美國不可能為蒙古兩肋插刀。

從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中的格魯吉亞,以及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中的烏克蘭,我們就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所謂義氣,很多時候根本就等於放屁。

所以,所謂蒙古的崛起,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從17世紀遊牧民族盛極而衰,勢力範圍被周邊國家瓜分殆盡,蒙古這個遊牧國家就註定徹底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所以,崛起亞洲,稱霸世界的夢想不要多想,解決好當前的溫飽問題才是關鍵。而作為昔日宗主的我們,因為蒙古的分立而導致東北、華北和西北極端危險,因此對於北方這個蠢蠢欲動的鄰居,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當然不可能,因為現在的蒙古沒有強大的工業技術,也沒有出海口,根本不適合發展經濟和軍事。

蒙古沒有出海口,經濟上不佔優勢

當今世界的所有強國,都是需要出海口的。因為海運太重要了,大宗的貿易只能通過海運,不管是空運還是陸上運輸,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比如現在的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都是臨海國家,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素。

蒙古總統

而蒙古這個國家,完全是一個內陸國,沒有出海口。蒙古本身發展經濟需要足夠強大的運輸能力,比如修建鐵路和公路等。而蒙古孟茜也缺少相關的資金。

蒙古不是工業國,根本生產不了武器

此外,蒙古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國家,只能依靠本國豐富的資源賺取外匯。比如蒙古的銅鐵礦、蒙古的牛羊等。但是蒙古無法生產先進的武器,不可能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

蒙古只有一般的軍事力量

當今世界的所有強國,都需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不管美國還是俄羅斯,法國、英國都不斷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軍事力量。美、俄這幾年打仗一直不斷,其實軍事力量才是最直接的讓其它國家信服的力量。

蒙古人口太少,不可能成為大國

再有一個無法改變的是,蒙古只有幾百萬人口,這和蒙古的地理環境有關,蒙古地處內陸,主要依靠畜牧業,在人口數量上一直受到限制。而當今世界的所有大國,基本上人口都在1億以上。

蒙古只有幾個大城市,人口太少了

總之,時代不同了,當年憑藉騎兵可以形成局部優勢,而現在一個人口只有數百萬的國家,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即便是以色列這樣的小國,也是依靠美國的全力扶持。蒙古並不具備這樣的外部條件。


風雲世界觀


不可能!三個先天不足束縛著他們。首先是自然資源不足;其次是男人嘴饞人懶不幹正事;再次是向西方學壞不學好。我的幾個朋友,先期到蒙古投資幹大了,甚至接觸到上層大人物。他們很興奮,回國籌資準備進一步擴大經營,酒席上還曾動員我也加入。當然不是看上我那點養老錢,而是藉機賞賜給老朋友一些好處,共苦同甘之情。我只求安穩,不圖大富,便謝絕好意。誰能想到,他們幾乎“光腚”跑回國來。那邊貪官汙吏和流氓惡徒聯手做扣,一紙訴狀,沒收侵吞了億萬財產。我的一位最近朋友幾套房產細軟變買還債。要不是女兒女婿以自己名義購房讓二老使用,幾近流浪街頭。


用戶6909244029891


也不能說絕對不可能,但是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呢?微乎其微,跟你在路上撿到100萬的概率差不多。

第一,從歷史上來說。

在歷史上,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人類疆域最為龐大的帝國,得益於冷兵器時代的侷限性、冷兵器時代軍事裝備的開發、蒙古出現千年不遇的領導和它打下一城的三光政策。

從人類社會進入到了現代,打仗拼的就是人才、資源、經濟、軍事裝備等等全面的東西了。蒙古已經沒有這樣的優勢了。

第二,世界已經發生變化了

現代世界幾乎所有的強國和軍事大國,無一例外都是海權國家,有著非比尋常的海洋軍事實力。世界頂級強國的更迭也是由於海上軍事實力的轉移,造成了第一大國的更迭。如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馬車伕的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國家基本上都是一國的海上軍事實力超越前一個國家,然後成為世界大國。

蒙古呢?他是內陸國家,一個像樣的較大的內陸湖泊都沒有,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中間睡大覺。昨天看到一篇搞笑的文章說蒙古曾今有個海軍,並且建設過海軍艦船,但是等到艦船建好了,發現海沒有了。

第三,從人口上來說

蒙古是一個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國家。全國人口只有三百萬人,即使這三百萬人全部參軍,那也少得可憐。中國現役軍隊200多萬人,一旦發生戰爭,可以在幾周之內動員調集超過1000萬人的預備役。俄羅斯、美國和周邊其他國家,人口都是在一億以上,分分鐘乾死你嘛。一人一口唾沫都淹死你。

有人說現代戰爭不能以人口為基礎判定勝負。那麼好,以人口的人才儲備情況來判斷怎麼樣呢?蒙古的高端人才真的寥寥可數。

第四,從社會經濟結構上來說

蒙古的經濟結構還是比較差,主要還是以畜牧業、礦業為主要的經濟支柱。沒有建立起強大的現代工業體系。可以說他現在想要造一顆導彈、一輛坦克都非常困難。如果發生了戰爭,你沒有強大的現代工業體系,轉變為軍事工業體系。那麼你戰爭裝備的消耗就完全跟不上。仗打到一半,發現沒有子彈了,很尷尬啊。

第五,世界其他國家軍事力量根本不是隨便能夠超越得了的

蒙古周邊有俄羅斯、中國兩個軍事強國,世界還有美國、日本、法國、英國,試問這些國家是吃乾飯的?就是隨便一個國家對你蒙古承諾不攻擊你本土,就讓你攻擊過來,你發射導彈,全部給人攔截了。打著打著你發現自己沒有導彈了,你自己就認輸。

總之,時代不同了。屬於蒙古的輝煌時代已經結束了。蒙古如果想要再次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大國,根本比登天還難。他唯一有機會的就是從新回到中國的懷抱,沾光中國,然後再次受到世界的矚目。


德瑪西亞敢死隊長


這部片子叫《阿奴可敦》,是蒙古在2013年拍的史詩級別的大片。

如果你不知道阿奴可敦是誰,那麼我再告訴你,她是噶爾丹的老婆

如果你還問噶爾丹是誰?其實就是康熙時期的“三徵噶爾丹”的那個噶爾丹。

歷史學不好的,大概也看過還珠格格里面的那個噶爾丹,儘管是虛構的。

這就是蒙古人眼中的“康熙”,很奇怪,蒙古人眼中的康熙和歷史真實的康熙長相頗為相似,但是國內的電視劇對於康熙美化太多。


片中的清軍簡直就是中國電視劇裡面的“西方侵略者”,又是開槍又是放炮,最後蒙古實在打不過洋槍洋炮武裝到牙齒的清軍,戰敗。

這部片子在網上有。


蒙古人對於自身有一種“特殊的迷戀”,蒙古國內有一堆的納粹組織,瘋狂的反華,蒙古任何政客如果想當選,幾乎必然發表一些反華言論,說實話,蒙古國能出納粹組織本身就是很搞笑的行為


蒙古國之所以能夠存在,很大原因是由於它是作為中俄之間的一個緩衝國存在。

請看地圖


蒙古是被中國和俄羅斯牢牢的夾住的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是一個內陸國,沒有出海口,它的任務就是作為兩個大國之間的緩衝國生存下去,蒙古國經濟用一無是處來形容,似乎也不是什麼大錯,蒙古國經濟支柱只有兩個:一個是畜牧業,一個是礦業,而礦業佔據了大頭。

畜牧業極度依賴氣候,2009年到2010年,蒙古遭受了暴風雪,大批的牲畜死亡,GDP大跌,嚴重影響了蒙古國內的生活情況。

由於蒙古沒有出海口,俄羅斯本身就是資源出國型國家,因此蒙古基本上只能把礦產品賣給中國,實際上蒙古的總出口裡面,中國佔據了85%,中國毫無疑問的控制了蒙古的出口業。


2012年,蒙古實行外國人投資法,強制加強政府對蒙古資產出口國外的監管-----實際上就是中國鋁業,而當年外國對蒙古投資就暴跌超過50%,蒙古立即出現了經濟困難。


整個蒙古的GDP約為114億美元

中國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GDP為2903億人民幣,約為425億美元,是蒙古的3.7倍。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蒙古和呼和浩特的差距,那你就錯了,蒙古烏蘭巴托的蔬菜基本上是中國運輸過去的,蒙古幾乎所有的輕工業品都是中國運輸過去的,可想而知那邊的物價。


蒙古經濟到今天為止依然沒有超過2012年。


現在蒙古的問題不是說崛起不崛起的問題,而是如何避免崩潰的問題。

如果中國切斷蒙古的出口,蒙古不可能把礦空運到其他國家,運輸費用比礦還貴。

如果中國不提供蒙古的輕工業品和農業品,蒙古人可能就要餓肚子。

蒙古是存在經濟崩潰的可能的。


李建秋的世界


不可能了,蒙古國一共300萬人口,建國的時候才70多萬人口,我就懷疑為什麼70多萬人口還趕不上中國一個縣的人口多,為什麼會給他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呢?當年東中國是怎麼想的呢?年外蒙古獨立的時候,為什麼給他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球第二大稀土礦就在蒙古國,他發展了近70年,人口才增長到300萬人,光他的首都烏蘭巴托就有170萬人,你去蒙古國開車的話,一天不一定能看到一個蒙古包


西門慶天


外蒙古是個內陸國,除了草原,牛,羊,馬,還有礦產,稀土,沒有特殊產業(國防,科技,工業),四面環抱著中俄,想要再崛起,先問問中俄,冷兵器時代的成吉思汗一去不復返了。


翁怡澤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蒙古第一次崛起的原因。然後對比這些原因,在反過來看看當今世界有沒有蒙古再次崛起的可能。

蒙古帝國崛起的原因:

一強大的武力

強大的武力無疑是蒙古帝國征服世界的制勝法寶。蒙古騎兵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戰無不勝,歸根結底,是走了一條和當時世界各個軍事強國發展主流不同的道路。蒙古崛起的時間是在13世紀,此時熱兵器還沒有出現(或者說剛初具雛形,比如宋朝時期使用的的突火槍,不過此時的熱兵器在戰爭中對戰局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冷兵器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比如宋朝的十八般兵器。此外宋朝還有神臂弓,床子弩這樣的遠程殺傷武器,殺傷力十分了得。為了應付這些兵器的威脅,防具又不斷進化。比如金國出現的鐵浮屠,幾匹馬連在一起,人馬俱披甲,簡直就是一輛重型坦克。而為了剋制這種防範嚴密的騎兵,宋朝只能也不斷加強步兵防護能力,比如南宋的步人甲,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0斤。

不僅在東方,西方也有類似的發展趨勢。比如差不多同時期出現的板甲,也是把騎士包的嚴嚴實實,就像一個鐵罐頭。為了刺穿鐵甲,西方的劍只能變得越來越細,最後演變成現在看到的西洋劍,都快細成繡花針了。總之,當時東西方軍隊的主流趨勢都是不斷髮展重甲步兵或者重甲騎兵,雙方是面對面死磕,這樣必然導致機動能力的喪失。

但是蒙古騎兵走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大量使用輕甲騎兵,最大化的最求機動能力,靈活性,遠程打擊能力。蒙古騎兵作戰,一般是先利用輕騎兵不斷用弓箭騷擾,慢慢蠶食對方的兵力,消磨士氣,擾亂陣型,並且把對方驅趕到理想位置,然後用重騎兵衝鋒,一舉打垮敵人,這招從東方打到西方,幾乎屢試不爽。但是不是所有軍隊都做得到的,首先每個士兵都要有高超的箭術和騎術,然後馬的耐力要跟得上,最後軍隊必須要有嚴密的組織,這在當時,幾乎只有蒙古騎兵能夠做得到。

二千里奔襲,連續作戰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輜重問題,是一支軍隊的重中之重,很多軍事行動,都是因為糧草不濟,而不得不放棄甚至失敗。典型的如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好幾次都是因為缺糧問題,不得不退兵,斷送了大好局面。而且,糧草輜重也影響軍隊的機動性和持續作戰能力,古達打仗時,往往要徵發大量民夫來運送糧草輜重,極大的拖慢了行軍速度。但是,蒙古的草原騎兵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他們每個士兵都有至少三匹馬,通過換乘來保證足夠的續航能力。他們的軍糧大多是風乾的牛肉,便於攜帶,這幾個原因使得蒙古軍隊能夠千里奔襲,連續作戰。

三 瘋狂殺戮,屠城

對於蒙古軍隊來說,他的對手不存在降而復叛的情況,因為,死人是不會反叛的。蒙古人的戰爭哲學非常簡單,在他們眼裡,沒有士兵,平民,婦孺幼童之分,每攻破一座城池後,基本上將整座城屠光,所有的物資都補充軍隊。這樣一來,就不用分兵留守後方,也不用擔心得到的城池再度反叛了。

四 東西方各個國家、政權大多處於衰弱期或者極端的腐朽中

不得不說,蒙古的崛起,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十三世紀,無論東方和西方,各個國家大都在走下坡路,或者處於衰弱狀態了。比如金國,在滅了遼國後,也漸漸不思進取,統治階層沉迷在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中了,而宋朝就更不用說了,不僅腐朽,還奸臣當道,襄陽被圍了三年,皇帝竟然不知道。

這些優勢,對於現在的蒙古還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蒙古想要再度崛起,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爆發一次核戰,地球被打回石器時代。


一卷青史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句詩詞,肯定了鐵木真的成就。但是當時鐵木真所取成就,是在歷史特定時期有侷限性的。蒙古在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鐵木真在崛起前一直遊離於西遼、西夏、金國、南宋等國之間,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逐漸壯大自己,鐵木真後來一統蒙古各部落,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也就是蒙古帝國大汗,這就是大蒙古帝國的雛形。


建立後的大蒙古帝國猶如開掛的人生一般,先後殲滅西遼,西夏,金等國,征服中亞,東歐等地區,蒙古鐵騎最遠的到達了東歐的黑海之濱。1271年,忽必烈改大蒙古帝國為大元朝,遷都燕京。1279年在崖山海戰中,元軍消滅了南宋大部分主力,從此元朝統一了整個中國。

當時大蒙古帝國的成功,主要是由於西遼、西夏、金、南宋之間相互牽制,沒有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專心對付他。再加上蒙古國善騎射,蒙古帝國騎兵對其他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要是當時有像明朝這樣的強勢國家對蒙古各部落進行打壓,成吉思汗也許難以有後來如此輝煌的成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來了,門板都擋不住。”


但是明朝至清朝末,蒙古為什麼沒能再次崛起?

其實如果蒙哥大漢死得早,以及地理位置上的一些限制,大蒙古帝國的鐵騎還真有可能踏遍整個世界的每個角落。

自從元朝被明朝趕到大漠後,從此一蹶不振,筆者分析後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點、火器的興起讓蒙古鐵騎再也沒有當初的優勢。


大蒙古帝國的民族是馬背民族,當初成吉思汗征服四方,主要的就是靠蒙古騎兵。蒙古鐵騎素有彪悍驍勇善戰著稱,成千上萬的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對敵軍步兵發起衝鋒,那種壓迫感絕對會另對手感到恐懼和絕望。但是到了明朝時,在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在使用火器這種武器來打擊敵人。明朝就是利用火器來對抗蒙古人的,加上蒙古人的火器運用技術水平太差,所以整個蒙古騎兵的優勢蕩然無存。哪怕是到了明末,在後金掌握火器之前,後金的騎兵面對明朝的火器也是無計可施的。

第二點、蒙古人的彪悍民風被其他民族所同化。

蒙古鐵騎當年打遍天下無敵手,戰鬥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真正蒙古人只有區區的50至70萬人左右。每當蒙古鐵騎經過一個地方,都會有一幫蒙古人留在當地,經過上百年的生活之後,這些蒙古人彪悍的民風都已經被當地的民族所同化。明朝統一中國後,中國區域內的蒙古人已經被嚴重漢化,基本上歐洲、中亞、我國東北部的蒙古人基本上失去了純正的血統,那麼他們獨有的強悍民族特性將不復存在。

第三點、思想文化上的徹底洗腦。


進入清朝後,當權者對蒙古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洗腦運動,鼓勵蒙古地區信仰黃教,對信仰黃教的男人給予非常優厚的補助。同時,清廷還給蒙古各部落的酋長封為王,讓他們相互之間牽制。黃教屬於佛教中的一個支系,佛教中規定喇嘛是不能結婚的,當時的蒙古就有好幾十萬人的喇嘛,這讓本來人口就少的蒙古地區更是雪上加霜。人口的驟減加上佛教的理念讓蒙古人徹底的失去了以往民族彪悍性。人口上的減少、軍隊的沒落加上思想上的被閹割,蒙古所以無法崛起。終清朝一世,蒙古從沒有對清朝政權形成過威脅。

今天的蒙古可以再次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崛起嗎?

今天的蒙古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他就像是俄羅斯和中國的一個緩衝帶,對兩個大國誰也不敢得罪,就像是一個踩鋼絲的演員一樣不得不小心翼翼。

我們先去看看蒙古的經濟狀況。蒙古完全是一個內陸國家,交通落後,沒有自己的出海口,所以貨運完全是靠陸路運輸和空運。蒙古的土地非常貧瘠,以草原和戈壁沙漠為主,蒙古人主要從事農牧業,大型企業也很少,經濟來源比較單一,導致國內生產總值低下(2017年為111.49億美元),比我國2017年GDP最少的西藏(189.5億美元)少了將近80億美元。


我們再來看看蒙古的軍事力量情況,蒙古有海陸空三軍。大家沒有看錯,蒙古的確是有海軍的,蒙古設立了海軍,但是隻有七個人,負責一些內河航運工作。

蒙古的現役正規軍隊大概8500人,預備役大約有137000人,準軍事部隊大概8000人(其中邊防部隊5000人,建築部隊1500人,內衛部隊900人,民防部隊500人)。武器裝備方面飛機58架,坦克700多輛,火炮1500門左右。武器裝備幾乎全部是清一色蘇式老化武器裝備,自己的一些重要武器裝備完全沒有生產能力。

不過蒙古人也基本想的很明白,畢竟自己無論怎麼發展武力,都不可能打過兩個鄰國中的任何一個。經濟上高度依賴鄰國,政治上幾乎毫無存在感,軍事上基本戰略放棄,如果說蒙古能夠崛起的話,那岡比亞侵略中國的事情似乎也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小約翰


它憑什麼崛起?它用什麼崛起?

我沒有去過蒙古,朋友邀約了幾次都因故未能成行。朋友們經常往來中蒙之間,主要是做些商易的事,我們主要進口各種礦產畜產,出口就五花八門了,除于謙家丈人的軍艦未談妥外,那邊沒有不要的東西。朋友屢屢談到那邊情況,試述之。

一,社會制度。蒙古在蘇聯時代基本歸蘇聯統治,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旦蘇聯解體後實行改革,貌似走上了民主道路,實則成了資本權貴體制,人們為個人富裕而奮鬥,以權抓錢,貧富差距很大,社會矛盾突出,是個說不清看不準制度的國家。

二,經濟情況。蒙古沒有什麼工業,以出口資源和畜牧產品換取外匯,國內仍處在主要依靠畜牧生產生活時代,經濟狀況非常落後。

三,人口狀況。蒙古全國滿打滿算也就300多萬人,還不足我們人口密集地區一個地級市人口多,可見其戰爭潛力狀況。

四,軍事力量。蒙古現有兵力也就3萬人左右,主要是陸軍2萬6~7千人,空軍2~3千人,裝備還是蘇聯時代的裝備,近年也購置了幾架三代戰機。因為沒有國防工業,武器裝備全部靠進口。從部隊規模到裝備情況即可窺見其作戰能力之一斑。

五,特別註明。蒙古人特別懶惰,基本無積蓄,今日有酒今天醉,冬天經常有因醉冷死在路邊的男人和女人。蒙古除烏蘭巴托、額爾登特、喬巴山、溫都爾汗等少數城市外,老百姓基本仍以遊牧狀態生存,其城市與中國相比也只能達縣城水平。

就這麼個政治、經濟、人口、軍事和社會情況,在工業化信息化時代要想崛起,可能蒙古跨越的障礙要比中國振興初期面臨的困難多得多。可以預見,在50~100年間,蒙古崛起只能是一場真正的“春天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